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西世界盃,賺或賠--誰是背後真正的受益者

[複製鏈接]

6167

主題

6227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16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WANTti 發表於 2014-6-22 14: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去年7月,當足球王國巴西首次出現大規模反對世界盃主辦聲音時,一直積極支持世界盃主辦的球王貝利一度成為眾矢之的,不得不轉變口風。隨著世界盃開鑼,貝利的口風又變了,日前他多次大膽預言,世界盃——還有2016里約奧運——的舉辦,可以助推巴西經濟,給巴西帶來夢寐以求的成長。

  在預測世界盃比分、看好奪冠熱門方面,貝利是著名的「烏鴉嘴」,基本上看好誰誰下場不妙,與其「足球專業人士」的身份嚴重不符;在經濟方面他是不折不扣的「業餘人士」(儘管據說個人生財有術),他老人家的預測能靠譜么?

  巴西國內一些支持「世界盃生財論」的人士認為,世界盃興辦預算中的相當一部分系用於城市基礎設施,這些設施在世界盃后將繼續為巴西民眾服務,因此即便世界盃辦成最貴的一屆(預算高達149億美元),也依然是划算的,「算賬要算長遠」。

  這些「世界盃生財論」者還羅列了巴西世界盃的諸多財源,包括因世界盃舉辦而增加的就業率,高就業率帶來的消費增加,舉辦世界盃帶來的巨額旅遊收入,世界盃商業贊助和門票收入……有人甚至樂觀預期,這些收入總計將為巴西帶來逾300億美元的盈利,也就是說,世界盃主辦的回報率,可以超過100%。

  這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演算法——說得更直接些,就是「有點業餘」。

  上述「生財論」中最靠譜的,當屬就業方面的推斷。世界盃的籌辦、主辦,都必然帶來短期就業率的劇增,場館和配套設施的興建,賽事期間旅遊、服務業和商業需求的劇增,都會迅速增加對工作人手的需要。

  據巴西地理統計局的數據,2013年巴西失業率7.1%,是2002年以來最低的一年。進入2014年後形勢仍不斷好轉,2、3、4月失業率分別為5.1%、5.0%和4.9%,接連衝擊該局有紀錄以來的新低。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世界盃效應」是巴西當前失業率數據趨低的關鍵因素。

  然而這個「趨低」,本身是建立在「高」的基礎上。

  正如國際勞工組織(OIT)所統計和總結的,巴西是「金磚國家」中失業率最高的,也是唯一連續高過全球就業平均值(2013年為6%)的。去年中國失業率為4.6%,印度僅3.7%,俄羅斯5.8%。2014年巴西失業率將有多少?OIT預計為6.6%(按照該組織的統計口徑,2013年巴西實際失業率為6.7%),顧問公司LCA和Tendencias則不約而同預計為5.7%。

  幾家統計機構均尖銳指出,影響巴西就業率的最大問題,是青少年就業率低下,就業前景黯淡。OIT研究表明,巴西全國15-29歲青少年失業率高達18.4%,遠高於全國平均失業率。不僅如此,研究顯示,巴西青少年中輟學或轉學職業培訓課程的比例極高,且仍有上升趨勢,這預示著青少年就業前景的長期趨勢,也許更加不容樂觀。

  很明顯,大型賽事舉辦所提供的短期性、甚至一次性就業機會,不足以從根本上解決巴西的高失業率痼疾,一旦杯賽曲終人散,短暫就業人口重新流入失業大軍,甚至可能產生連帶效應。指望世界盃為巴西帶來一些短線就業機會是沒錯的,但那充其量只是些管吃不管飽的「開胃甜點」,而絕不是什麼「正餐」。

  商業消費的增加當然也可以預期:除了遊客效應,拉美人的熱情、隨性會令他們「今朝有酒今朝醉」,即便收入的增加是暫時的,他們也會忍不住多花一點,而不見得會去把錢存進銀行(儘管巴西擁有主要經濟體中差不多最高的銀行利率),甚至,在有球看的日子裡,許多球迷即便無薪可加也會多買幾杯啤酒——包括那些賽前高喊「抵制世界盃」的不少人在內。

  然而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巴西今年經濟形勢並不理想:2013年GDP增速從2012年的0.9%升至2.3%,這被認為是「世界盃效應」的最突出體現。但隨著場館和基建項目的紛紛落成(儘管其中不少是湊合落成),「世界盃效應」帶來的拉抬作用似乎正迅速消散,2014年一季度,巴西GDP增速竟回落至0.2%,這甚至比巴西央行此前作出的最悲觀預期(年GDP增速1.79%)還要低得多,或乾脆說,只是它的一個零頭。巴西央行接連採取降息等手段刺激經濟,但收效甚微,通脹率的壓力讓央行很難持續採取降息手段。在這種情況下,巴西人就算消費衝動再怎麼強烈,也恐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世界盃生財論」關於配套項目的論述依據,主要是巴西政府公布,149億美元承辦費用中的65億,被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但事實上並非那麼簡單:由於場館建設費用預算不敷使用(2010年公布場館建設預算48億里亞爾,2013年底漲到80億里亞爾),本來十分需要在基礎設施上大手筆投入,以充實經濟增長後勁的巴西,在兩年多的籌辦中一味「把鋼用在刀刃上」,一方面在場館建設中鋪張浪費屢屢超過預算,另一方面卻對今後絕對用得上的各項基礎設施工程不斷揮舞「剪刀」,許多巴西人抱怨稱,別說鐵路、高速公路等原定基建項目「縮水」嚴重,連休閑公園等小型配套項目也被砍掉不少,所謂「比賽完了大家還能用」,恐不能預期過高。

  更讓人擔心的是「空置效應」:歷屆大型運動會的虧損,往往都因為舉辦而大興土木建造的專用場館,在賽后無所事事,政府反倒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去維護,這些場館因此成為政府財政的長期包袱。即以四年前的南非世界盃為例,2010年即世界盃主辦當年,南非GDP增速為3.1%,2011年也為3.1%,2012年2.6%,2013年更跌至1.9%。正如一些分析家所言,由於南非經濟結構和治理的失誤,當初的「長線投資」——基礎設施未能發揮預期功效,而場館空置這個財政包袱,卻已在不斷產生負效應。以巴西此前在場館建設方面所表現出的「理財能力」,加上出於平衡需要,巴西刻意將12座世界盃場館分散到全國12個城市,其中一些註定將不會有職業球隊進駐,而勢必長期空置「吃財政」,更要命的是這還僅僅是個開頭,明年的美洲杯縱使可以不再追加新場館,後年的里約奧運呢?

  至於「世界盃收益分配將給巴西帶來豐厚利益」,則是「世界盃生財論」最大的笑話。

  世界盃收益的確十分豐厚:據國際足聯自己發布的數據,本屆世界盃總營收將突破40億美元,其中盈利應在20億美元以上,較4年前的南非世界盃增長了66%之巨。

  具體明細上,世界盃傳統的最大營收項目——電視轉播費和上屆持平,為27億美元,增長較多的,是品牌贊助方面的「大漲價」,此外,相關產品銷售的收益也相當可觀。

  問題是所有這些收益的分配者和最大受益人並不是巴西這個東道主,而是世界盃的真正主人——國際足聯。電視轉播、品牌贊助等的收益全由國際足聯獲得,巴西和各國足協一樣,只能獲得微乎其微的一點點「分紅」;自德國世界盃起,國際足聯不斷加大對「盜版相關產品」的整肅,東道主非但難以從世界盃特許產品銷售中獲利,甚至一些產品和廣告,還得在賽事主辦期間為國際足聯的指定贊助商讓路。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看似和國際足聯關係最小、和東道主關係最大的一項世界盃賽事相關收入——門票營收,也並非如一些「世界盃生財論」者想當然的那樣,全由巴西組委會獲得,相反,同樣是國際足聯佔大頭。多大的大頭?2010年南非世界盃門票收入,東道主所獲得的利潤分配比率「高達」14%,4年後的巴西,這一比例將會是多少?國際足聯尚未公布,但從近幾屆世界盃門票收入分配變化曲線看,就算不再創新低,也決計不會高出多少來。

  巴西是傳統的旅遊大國,每年旅遊收益可觀,在這個領域,世界盃的主辦會給旅遊部門的收益錦上添花,但因原本基數就已經很高,指望其為拉抬經濟指數做太大貢獻,恐怕是不太現實的。

  4年前,當南非世界盃註定虧損的消息傳出,曾有金融學家以「短線虧,長線盈」作開解,其主要依據,是認為南非籌辦世界盃而增加的基礎建設投入、就業機會,以及因此而改善改善的旅遊形象,都會為南非帶來長遠利益。

  不難看出,這番理論和「巴西世界盃生財論」的說法如出一轍。4年的時間,4年間所積累的數據,足以表明南非世界盃「短線虧、長線也沒贏」,那麼巴西呢?或許,我們也需要耐心等上4年再看吧。

活著就要用力的笑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5:0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