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今天來談一談:印度那「超越」中國的競爭力吧!(組圖)

[複製鏈接]

3516

主題

3766

帖子

6825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682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據印媒報道,美國最新的《全球資本信心晴雨表》報告顯示,印度超越中國成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巴西則緊隨其後,排在第三位的是中國。這一調查報告令眾多印度媒體頗為興奮。印度各大主流媒體均對此作了大篇幅的報道,其爆棚的激動之情令人側目,好像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未來第一大經濟體一樣。那麼印度對資本吸引的競爭力到底如何,是否真的超越了中國呢?

  

  這份《全球資本信心晴雨表》是邀請世界各地的企業高管對全球經濟信心進行評估。在其發布的第九期報告中,對來自70多個國家的1600名高級管理人員進行深入訪問,投資者均維持對於印度作為投資目的地的長期信心,當然前提是沒有女性高管參加調查。

  

  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他國家對於中印競爭力的對比。首先是德國,根據德經濟界的評估,中國的投資環境與印度比較起來,總的來說,中國更具吸引力。在投資環境上,中國的主要經濟指標均優於印度;中國的人均購買力也是印度的一倍以上,由此可見,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消費能力,中國比印度都更具優勢。

  

  德經濟界將印度在投資環境上與中國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歸結為四個方面:1、中國的改革開放比印度早10年,思想比印度更加解放。印度的民族主義情緒、保守的文化傳統和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開放。印度存在中央和地方政令不能統一、勞工法過嚴、罷工多、法律條文過繁、某些企業信用差等投資障礙。

  

  2、中國政局長期穩定。中國自70年代末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政局長期保持穩定。而印度政府更迭頻繁,對經濟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3、印度貧富差距大。印度的土地問題、種姓制度和教派之間的衝突制約了經濟的發展,貧富懸殊現象比中國嚴重。印度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達3億人。

  

  4、中國地理位置有利於經濟的發展。在亞洲各地區經濟中,東亞經濟發展最快。中國的地理位置有利於中國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經濟合作。印度雖執行「向東看」的政策,其地理位置離東亞有些偏遠,對印度開展同東亞國家的經濟合作不太有利。當然,這裡還沒有提及印度的公共衛生狀況,和社會治安問題,同時印度的交通運力也與中國差距甚遠。

  

  再來看看著名的「股神」巴菲特的選擇。對當今世界任何一家大型投資機構來說,中國和印度都是不可迴避的話題。兩個都是人口超過10億的大國,都是經濟蓬勃發展的主要新興經濟體,也都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再2010年的一次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就被一名12歲的印度裔小女孩很困惑地問到,印度擁有全世界17%的人口,年平均經濟增長7-8%,按照這個速度,印度經濟將在2043年超過美國,「但為什麼你們不在印度投資呢?」

  

  巴菲特的投資遍布全世界,在中國的中石油、比亞迪都給他帶來了滾滾利潤,但巴菲特卻一直未進入過印度。巴菲特的回答是印度有一些官僚主義,如果將中國和印度相比較,中國投資環境要好於印度。巴菲特的老搭檔芒格則直言不諱許多,他坦言,中國經濟增長更為迅速,中國政府更加有作為,而印度政府已導致經濟停頓。

  

  芒格說,中國共產黨正在努力發展市場經濟,中國領導人承認個人價值,這可能確實是最適合中國的制度,甚至好於美國式的民主。他更是相當推崇鄧小平的一系列改革做法,並情不自禁地重複一句鄧氏名言:「不管白貓黑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這其實也正是中國發展的優勢所在。在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全球外商直接投資流入下降了38.7%,其中發達經濟體下降了41.2%,發展中經濟體下降了34.7%,而中國只微降了2.6%。當然,印度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印度決策體系雖較中國緩慢,但其決策過程相對能照顧到更多方的利益。其次印度的金融系統運行比較健全,並主要掌握在私人手中,放貸遵循市場規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低,股票市場比較成熟。

  

  印度的私人資本運作經驗豐富,現代企業制度比較完善,企業的管理水平較高。同時印度的國際型技術人才多於中國,由於印度英語普及,高校學生能夠較順利地獲得世界科技發展的重要信息。印度大學教育比較重視創新教育,學生創新能力較強。某些大學和專業學院已在國際上有較高的知名度。印度每年畢業的工程師數量是中國的兩倍,達60萬人。

  

  最後,印度獨立后,法律體系逐漸完善,公眾的法律意識逐漸增強,這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加之印度實行的是盎格魯法系,其司法結構基本上是英國式的,這對西方投資者來說更為熟悉。所以看待中印投資競爭力還需客觀,現階段說印度已超越中國確實是個大笑話,但印度有中國不具備的優勢和潛力,過分輕視對手只會讓自己被動,因此我們還是應該做到全面考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9: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