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李嘉誠薦書:清閑的時候搶學問 [列印本頁]

作者: 假裝從無錫來    時間: 2013-10-1 12:28
標題: 李嘉誠薦書:清閑的時候搶學問
  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李嘉誠薦《辭海》: 

  李嘉誠晚上睡覺前一定要看半小時的新書,了解前沿思想理論和科學技術,據他自己稱,除了小說,文、史、哲、科技、經濟方面的書他都讀。這其實是他幾十年保持下來的一個習慣。他回憶過去時說:「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因為當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在求學問,他們每天保持原狀,而我自己的學問日漸增長,可以說是自己一生中最為重要的。 

  日軍侵佔香港的三年零八個月,是李嘉誠一生最艱難的歲月。父親去世,他孤身一個人留在香港賺錢維持在家鄉的母親和弟妹的生活,但是這一段歲月依李嘉誠所言:「這三年零八個月,可以說是我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我現在僅有的少少學問,都是在這期間得來。當時公司的事較少,工作清閑,其他同事都愛聚在一起打麻雀,而我則捧著一本《辭海》,一本老師用的教本便自修起來,書看完了賣掉再買舊書。」人家說讀書求學問,李嘉誠笑言自己是「搶學問」,爭分奪秒地把古聖賢書一筆一筆抄寫在舊報紙上,加深記憶。 


  《辭海》是中國最大的綜合性辭典。《辭海》是以字帶詞,兼有字典、語文詞典和百科詞典功能的大型綜合性辭典。辭海二字源於陝西漢中著名的漢代石崖摩刻《石門頌》。皇皇巨著《辭海》是一個世紀、幾代學人千錘百鍊的結晶。《辭海》最早的策劃、啟動始於1915年。時中華書局創辦人陸費逵先生決心編纂集中國單字、語詞兼百科於一體的綜合性大辭典,其宏博氣勢,令人欽敬。並取「海納百川」之意,將書名定為《辭海》。 

  中華書局1915年編纂《辭海》的初衷,完全是為了要與商務印書館的《辭源》進行競爭。第一任《辭海》主編徐元浩是一個舊時代的知識分子,編輯了十幾萬字后出任上海道尹,當官去了。1928年舒新城接任。作為辦過《湖南民報》《湖南教育報》的舒新城,此時已有多部研究中國教育的專著出版,眼光、視野非舊文人可比,深受中華書局的賞識,因此從財力、人力上得到中華書局的大力支持。舒新城的《辭海》編輯部一班人馬先在南京、杭州辦公,后在1930年入滬,不久編輯部同仁全部加入中華書局,組成中華書局詞典部,舒新城以每月300元高薪(中華書局老闆陸費逵月薪200元)任中華書局編輯所所長。 

  舒新城1928年主編的《辭海》以當時世界上最為通行的韋氏大詞典為體系,收詞範圍一改第一任主編的做法,不僅著眼歷史典籍中的舊詞,而且重點是當時一些新詞的收錄,當時歷史發生的重大事件,如「塘沽協定」「上海事變」「甲午之戰」「山東問題」等均收入在內。這在當時日本、德國等列強勢力極為囂張的大時代背景下,是冒著極大政治和經濟風險的,由此引發中華書局內部的一場爭論。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