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地震局已經病入膏肓!

[複製鏈接]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13-4-26 04:0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gskhg 於 2013-4-26 04:08 編輯

作者:譚翊飛|來源:文摘|日期:2013-04-25 01:18:19


如果說上世紀60年代地震活躍期造就了地震局,那麼新一輪地震活躍期,則暴露了地震局的全部尷尬與困境。在老地震專家看來,地震局已經病入膏肓,需要徹底改組;在年輕一代地震研究者看來,他們更實事求是。

地震局的職能定位,不可避免地已經陷入一連串的悖論之中,其中最典型的即是:當論證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並且需要國家撥款時,他們總是引用海城地震的例子,證明預報是必須且可能的。當公眾要求他們對地震預報失誤承擔責任時,他們就拿出一套地震不可預報的說法推卸全部責任,並且沒有一點愧疚。

一份保密的內部反思材料已經擺放在劉傑的案頭,這是對中國地震局在汶川大地震后的全面總結,僅僅關於地震預報的部分就有上千頁厚。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一批地震局的老領導、老專家要求對地震局的工作進行調查,「為這事,我們把中央老同志的子女和老婆都找了一遍,有的領導氣得拍桌子。」一位地震局老專家說。

外界的壓力一度讓地震局很緊張,反思總結工作從奧運會結束后開始,中國地震局台網中心預報部主任劉傑說,「一節一節地彙報,一稿上去不合格退回,又一稿,又退回,反覆折騰。」

2009年,川大地震一周年,這份報告交給了中央。該報告被提交中央,至今沒有明確的回復。

未料,4月14日,青海玉樹再次發生大地震。

對於這次發生了前震的大地震漏報事件,國家地震局再一次對公眾給出了清晰而強硬的解釋:一年內全國發生的小地震太多,根據小地震預報大地震太難。

其實,當時預報部主任劉傑正在家中,通過手機簡訊他得到了前震信息,對於小地震他根本不用重視,像這樣的小地震每年太多了,只有5級以上地震中國地震局才啟動會商機制。直到他在地鐵里送小孩去上學,才知道又發生了大地震。此時,青海省地震局的會商會正在召開。

這與汶川大地震后的情形十分相似。國家地震局高調宣布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全然不去檢討自身工作的不足。

2008年2月14日,都江堰發生了3.7級有感地震。當地盛傳將發生大地震,有不少居民在戶外躲地震。

面對傳言,成都市防震減災局研究員洪時中「一頭扎進」都江堰電視台,以斬釘截鐵的語氣稱「都江堰絕對不會發生7級大地震」、「整個成都地區、都江堰地區不具備發生那麼大的地震的條件」、「這是全體地震研究人員的共識」。

汶川大地震后,山西運城等地出現地震傳言,為躲避地震,萬人空巷,在山西省地震局闢謠之後的第三天,地震果然到來。

玉樹地震后,又重複了這一闢謠的邏輯。從山西到內蒙、河北到江蘇,全國許多地區都出現地震傳言。地震局再一次採取武斷的闢謠措辭:近期不會發生破壞性地震。

然而,闢謠卻陷入了悖論:一方面宣稱地震不能預測,另一方面卻稱近期絕對不會發生地震。網民甚至戲稱「地震局闢謠」是地震發生的前兆之一。地震局的公信力面臨嚴峻考驗,從汶川到玉樹,地震局在預報地震和闢謠的思路上沒有任何改變。

汶川大地震前,劉傑是中國地震局台網中心預報部負責西南地區的首席預報員,汶川地震后,他升為部門主任。對於外界廣泛批評的漏報地震,他認為自己的工作沒有任何過錯。

同樣,在都江堰電視台發表闢謠言論的洪時中,2008年底獲得中國科協先進個人榮譽表彰。

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兩年,玉樹地震帶來的悲痛也在漸漸遠去。中國地震局的反思總結報告至今未與公眾見面。對於「能否預報」的爭論是否可以替代地震局工作的檢討?地震局成立40年來,預報工作經歷了怎樣的演變?

(一)「地震不能預報」需要研究嗎?

與地震局對外宣傳的不一樣,在討論國外科學家蓋勒的文章時,大多數人認為地震還是可以預報的。

老地震專家汪成民記得決定地震局成立那次關鍵的大會,當時絕大多數專家反對設立地震局,從科學的角度地震根本不能預報,他們的共識是地震預報仍是科學難題。「李四光是絕對的少數派,周總理力排眾議,成立地震局。」

「也就是彙集地礦部、石油部、氣象局等等與地震有關的人員,拼湊起來組成地震局,各自還是在各自的原來的部門裡研究地震。」中國地震局台網中心前首席預報員孫士鋐介紹說。

地震局成立之初,國家的撥款仍然是按照成立以前各部門所需要的經費劃撥,只不過是合到一起做地震預報這件事。周總理告誡汪成民,你們這些地震預測人員要向群眾學習,像蜜蜂一樣,在群眾中採集經驗。

防震抗震在那個「發動人民戰爭」的年代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不僅基本的防震常識在群眾中普及,而且「群測群防」也大規模推開。後來,1982至1983年就清理群眾的「三土(土地電、土應力、土地磁)」觀測點5千多個。

老地震專家說起那時的成績眼裡放著光芒,尤其是海城大地震的成功預報。有兩個事情可以說明那是地震學在國際上的地位: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美國科技訪問代表向中方提交了一個科技交流項目清單,第一項是針灸麻醉,第二項就是地震預測。汪成民參加了當時的會談。

在地震學界還流傳著一個傳奇故事:1991年我國地球物理學家翁文波應美國地球物理學界泰斗原地球物理學會理事長C.Green教授的邀請去美國講學,C.Green教授他請教翁老地震短臨預報問題,並請翁老對美國地震作一次試報。

經全國政協批准,翁老於1992年1月7日以學者之間交流的方式向美國作了一次預測。內容是:1992年6月19日,舊金山大區將發生6.8級地震;結果是1992年6月28日洛杉磯附近發生了7.4級破壞性地震。雖然有一定誤差,但如此準確的短臨預報在美國引起轟動。

在老地震專家們看來,預報地震雖然從科學上的概率很低,但仍然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即使在十起中成功預報一起大地震,就可以挽救很多人的生命。這同樣是地震預報界的共識。

然而,唐山大地震的漏報沉重打擊了地震局的士氣。

1980年,顧功敘等5名科學家聯名向中央寫信,建議撤銷地震局。原因是地震預測還處於科學研究階段,遠遠沒有到可以實用的程度。地震局的前局長鬍克實也贊成撤銷。

1990年代,國際地震學界的主流觀點開始影響國內,尤其是蓋特1997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文章《地震不可預測》的論文。

這篇文章傳到國內后,地震局內部曾開會討論。令人奇怪的是,與它對外宣傳的地震不可預報不同,這次內部會議上大多數專家認為地震還是可以預報的。中國地震局雖然對外宣傳不能預報地震,但從未否認他們成功預報過地震。

近年來,最典型的一起成功預測發生在亞運會期間。1990年9月22日在亞運會開幕式地震發生后,國務院領導從容應對說:「這次地震僅是一次有感的小震,我們事前已預測出來,請大家不要驚慌。」

汶川和玉樹地震預報的失誤,老地震專家們怒不可遏——地震局不去宣傳防震抗震常識,不去預報地震,卻反覆宣稱地震不可預報。

南方周末記者向劉傑請教,既然不能預報地震,預報部門是否可以撤銷。他的答案是:地震還是可以預報的,比如海城大地震就減少了損失。這與他一貫所稱「地震不可能預報」與及「海城經驗不可複製」等觀點完全相反。

地震局的職能定位,已經不可避免地陷入一連串的邏輯悖論之中:當論證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並且需要國家撥款時,他們總是引用海城地震的例子,證明預報是必須且可能的。當公眾要求他們對地震預報失誤承擔責任時,他們就拿出一套地震不可預報的說法推卸全部責任,並且沒有一點愧疚。

2006年,中國地震局局長陳建民發表文章稱,地震預測「需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

國家地震局台網中心預報部前首席預報員孫士鋐解釋說,地震預報是世界性難題,這個說法從上世紀60年代起一直沒有變,但不同的是,當時認為通過一定努力能實現,時間不會太長,而現在的看法是要幾代人,甚至是幾十代人的努力才行,目前實現不了。

地震局的整個指導思想已經發生改變,隨之而來的是機構調整。

(二)擔心影響穩定

地震局會商會圈定了領導人的家鄉可能發生地震,結果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把那一地區圈了出來。

老地震專家們覺得,他們那個年代,地震局就像一個戰鬥隊一樣。

汪成民記得有一次北京出現地震異常,周總理辦公室打來電話過問,讓他們連夜去查看情況。當時周總理在住院,幾個小時后,已經是凌晨3點半,周總理親自打電話來問他們查看的情況如何,當時他們還沒有出發。

從上到下的重視讓他們形成了戰鬥作風,董鐵城是軍人出身,剛到地震局任軍代表時他就對屬下說,對於地震預報我一竅不通,要向你們學習。從此,他就把行軍床搬到了地震局的辦公室,吃住都在辦公室。

每一次地震會商會,地震局局長都親自參加。地震局設有專門向總理彙報的總理聯絡員。當他們發現異常后,就直接向總理反映。對於有些拿不準的地震,他們盡量做到「給政府打個招呼」。

與之對應,現在的地震局比過去的地震局人多了不少,但不再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相反許多有效信息反而在層層傳輸中給屏蔽掉了。

有時,預報地震還會考慮政治因素,比如有一次,地震局會商會圈定了領導人的家鄉可能發生地震,結果經過再三考慮,還是把那一地區圈了出來。

過去,地震預報差不多是地震局的全部工作,「所有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職責就是預報地震,為國家和人民減少損失。」「地震預報室」專門負責預報地震,是地震局內最重要的業務機構。

1970年代,隨著李四光、周恩來相繼去世,同時,地震局與國外交往增多,地震局內持「不能預報」觀點的佔了上風,地震預報事業一步步走向衰弱。

1980年,地震局實行機構改革,地震預報室變為地震分析預報中心,這個分析預報中心由原國家地震局人員和北京市地震隊聯合組成。雖然從人員配置上看,並沒有削弱預報部門,但是實際上地震預報機構已經從政府部門變為了事業單位。

1988年,從地礦部副部長崗位來到國家地震局任局長的方樟順,上任后召開的第一屆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上就提了地震局工作的「四個環節」的說法,即監測預報、災害預報、地震應急和震后重建。

方的到來普遍被認為是地震局自成立以來最大的變化,孫士鋐說,「過去成立地震局,整合許多部門,是為了搞地震預報。這次改革,是為整個減災事業,實際上預報功能也就弱化了。」

上世紀90年代末,地震局負責起草防震減災法,起初叫「地震法」。至今仍生效的這部法律繼承了方對地震局職責的設想,地震局的全部工作被分為三大塊: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

過去主要屬於建設部門管理的工程抗震,這次改革后正式歸屬國家地震局管理,過去由民政部門和軍隊主導的救援工作,地震局也開始參與。國家地震局更名為中國地震局,機構職能得到極大擴展。

1998年,地震局再次進行機構改革,將地震預測研究和地震預報的功能分離。地震分析預報中心一分為二:國家地震台網中心和地震預測研究所,前者負責日常的監測預報工作,後者負責科研。地震預測研究所的英文名則故意隱去了「預測」二字,將之翻譯成為「instituteofearthquakescience(地震科學研究所)」。

本來研究和預報相結合的一兩百人的隊伍,改革后只剩下了31個人在台網中心下屬的分析預報部負責搞預報,劉傑是部門主任,執掌中國所有的地震預報工作。

現在,劉傑雖然負責全國的地震預報,但在他之上還有七八個領導,他的彙報意見先要到台網中心的領導,再到相關司的領導,再到局領導,層層審批,然後才能報給中央領導。

地震局擴大了,地震局的預報功能卻弱化了。

(三)預報部怎麼做預報?

在地震局的部門預算中,270萬元的預測預報花費被網民嘲諷,這一費用只有住房改革的1/60。這個數字的背後則是地震預報部門不斷被邊緣化的現實。

在地震局的官方材料中,地震局的工作年年在進步。這其中最大業績為全國數字化地震台網建設,這個地震台網有1200多個台站,據稱投資27億,每年維護費用達到1.7億。

在地震局的三大功能體系中,「監測預報」排在第一位,過去至高無上的「預報」功能之前加了「監測」二字。

國家數字化地震台網就是用來監測地震,地震發生后,確定地震發生的位置和震級等信息,汪成民稱之為「還在搞2000年前張衡的地動儀所搞的東西」。

汶川地震發生后,這套監測系統並沒有第一時間精確報告地震信息。如震級,最初定位7.8級,後來則改為8.0級。北川縣遭到重創,而地震救援重心最初卻指向汶川。

在地震局內部,監測工作被稱為預報工作的基礎。預報部主任劉傑的主要工作就是將監測數據和前兆台的數據(分別由兩個部門提供)按一定程序進行處理,然後根據這些處理結果預報地震。

正常情況下,他們每周會商一次,並提供書面的周預測意見,每月再進行月度會商,每年進行年中和年終的會商。每周的會議,一般是周四下午2點半開始,最長的時間會開到6點結束。

老地震專家汪成民認為,地震局的這一套系統根本不可能預報地震,而是做些「慢條斯理的」記錄工作。

按照數字化地震台網監督已經發生的地震,通過「小震報大震」,預測未來將發生的大地震。這本是地震局預報地震的主要方法。然而,效果顯然不理想,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即是例證。

劉傑稱,自己的工作是「櫃檯式、流程式」進行數據分析。預測人員萎縮得厲害,分析預報部包括他自己總共31個人,僅僅維持日常工作都很緊張。

在地震局的部門預算中,270萬元的預測預報花費被網民嘲諷,這一費用只相當住房改革費用的1/60,這個數字的背後則是地震預報部門不斷被邊緣化的現實。老地震專家比喻說,如果地震局的全部工作是一顆參天大樹,那麼地震預報就相當於一個小樹枝。

除數字地震台網外,中國地震局還有極少的經費花在「前兆台網」上,這些台網用來監督地震前兆現象,直接用於預測地震。過去被老地震專家稱為「八大軍區」的八大地震預測方法現在也只剩餘下3種,而且台網大多破敗不堪。

老地震專家汪成民說,「數字化」以後雖然有一定好處,但也有壞處。以地形變為例,過去的模擬信號是對形變狀況進行全紀錄,而數字化以後紀錄的信息是定時以時點的方式紀錄,「很可能就漏了重要時點的信息。」

汶川地震發生后,老地震專家們短暫地為地震預測工作「大顯身手」,以「地電祖師奶奶」錢復業教授的HRT波的預測方法為主,他們成功預報了汶川之後的3次大餘震。

然而,錢復業僅僅靠退休工作維持工作,沒有拿地震局的任何研究經費。在宋瑞祥任局長期間,特批給她150萬,建造了川滇地區4個PS-100站,現在連維修經費也沒有。

HRT波成功預報餘震后,中央有關領導曾批示讓地震局論證錢復業教授的預測方法,地震局層層轉批,召開了一次論證會後就沒有下文。

劉傑對於外界各種自稱成功預測地震的專家有些不屑,「你以為就你聰明,大家也都是一輩子搞這個的。」

老地震專家們因為發表了與地震局主流意見不符的言論,處境更加艱難。2004年地震局發文成立的地震預測諮詢委員會,匯聚了過去八大軍區(即過去八種地震預測方法)的「司令」,至今地震局仍然拖欠過去承諾的每年6萬元的辦公經費。

這些老專家每年編輯兩本地震預測資料,交給地震局領導參考,但他們連地震局的年度會商會也參加不了。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沙發
 樓主| gskhg 發表於 2013-4-26 04: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gskhg 於 2013-4-26 04:05 編輯

(四)希望地震局能對得起歷史和人民

過去好領導是要預報地震,為國家和人民減輕損失。而現在,「好領導」的標準也變了,什麼領導能夠維持這一攤子人,「把大家的收入都提高,福利都改善一點,就是大家公認的好領導。」

1990年1月,國家地震局長方樟順去蘇南地區考察防震減災工作,當時這片地區已經被地震局劃為地震危險區域,當地農民普遍蓋起了樓房,房屋沒有任何防震考慮。方樟順提醒當地要注意農民房的防震。

不到一個月,當地果真發生了地震,9萬座房子倒塌或被損毀。當地官員很佩服地震局的工作,覺得地震局已經預報到了地震,此前的考察時來給他們打招呼。

當時,地震局內部有一種思潮,「預報搞不出來,還不如蓋結實的房子抗地震。」

「年輕人一說到蓋房子就很興奮,因為這樣他們的收入就能增加。」老地震專家汪成民說。蓋結實的房子首先要確定房屋的裂度,即能抗幾級地震,「有一本關於裂度的數據的書,地震局內部才有,比如你要蓋高層建築,首先就要讓地震局出示一個裂度的數字。」

「我們叫求籤,排著隊,等待地震部門蓋章收錢,有些地方也要進行一些現場勘測。」裂度數字是按照建築物的造價的比例收錢,這其中有巨大的利益驅動。如果地震局出示的裂度降低一級,工程建設的成本可能節約30%,但不同級別節約的費用比例不一樣。

地震局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專家說,有些地方,「一個裂度隊養一個地震局。」除了一些民營企業老闆會請求地震局降低裂度值外,還有一些政府部門也會出面和地震局協商。

在地震的平靜期,對地震局來說,降低裂度值的風險很小,一屆地震局長的任期就三五年,而地震可能10年,甚至100年不發生,降低了一度裂度,也不會出事。

每隔一個時期,地震局就會重新繪製全國的裂度圖,這同樣是一項「既正當,又由利益驅動」的業務,「地震局會找一些地方,說裂度不合適,要調整,這樣就向國家要錢,重新劃定某些地區的裂度指標。」

老地震專家說,因為利益因素的摻雜,現在的裂度圖越搞越差。四川省地震局退休工程師李有才,從2002年一直公開呼籲應當調整紫坪壩水庫的裂度指標,結果得到的回復卻是不能接受。在汶川大地震前夕,他感覺到地震發生的危險越來越大,向有關部門分別寫出了緊急呼籲書,信中質問,如果真發生了大地震,中國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如何向國家、向人民交代?

通過四川省工商網,可以查詢得知,一家從事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公司辦公地址就在四川省地震局辦公樓內,公司名稱為四川賽思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註冊資本500萬元人民幣,法人代表是韓進。韓進的工作單位即為四川省地震局地震觀測研究所。

在溫州市地震局網站上一份「地震安全性評價資質單位一覽表」的信息顯示,賽思特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與四川省地震局直屬的四川工程地震研究院是一個單位。

除震災預防外,宋瑞祥任中國地震局局長時,將地震局內部的國際司和科技司合併,新成立應急救援司,至此,三大體系的職能分工正式確立。

汶川大地震發生后,中國地震局副局長陰朝民在新聞發布會上稱,省級救援隊建設已經取得很大成績,地市級救援隊「結合地市的特點、震災的特點,結合專業的隊伍,在這個基礎上可以考慮結合當地的特色去建設」。

救援工作成為繼「震災預防」之後地震局工作的又一主要拓展。

對於地震工作系統的員工來說,什麼樣的領導是好領導?汪成民說,過去好領導是要預報地震,為國家和人民減輕損失。而現在,「好領導」的標準也變了,什麼領導能夠維持這一攤子人,「把大家的收入都提高,福利都改善一點,就是大家公認的好領導。」

從地震局的部門預算中也可以看出,地震台網相關的行政運行費就將近1.8億,地震事業機構費用高達7.2億。此外,用於住房改革也達1.6億元。有預算專家分析認為,中國地震局的「人頭費」開支可能遠遠超過了業務經費的開支。

相比於地震局內部的其他業務,地震預報是個「清水衙門」,預報不準還要承擔責任。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地震預報專家說,「最窮的就是搞預報的,各個研究所接課題,搞工程或觀測的,一個課題幾十萬,而預測的好一點的也就一萬多。」因此,誰也不願意在地震預報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曾經地震局的主力軍——地震預報的老專家們不斷通過媒體發聲,表達對現有地震局工作的不滿。這些老專家甚至被外界誤以為是宣稱能準確預報地震的江湖游醫和騙子。

2010年5月6日,幾位白髮蒼蒼的地震老專家又聚在一起開會,在他們看來,地震局已病入膏肓,重症需要下猛葯。他們建議像唐山大地震對地震局實行軍管一樣,應該讓國務院派駐指導組,對地震局進行徹底改組。

老地震專家汪成民與他的意見相同,他曾經在地震局內部一次會議上的發言:地震局就是搞地震預報的,預報不準就好比戰士打靶老打不中,怎麼辦?要不換槍,要不換人。

他認為,中國地震局每年花費20多億資金,應當權責利對等,中央應當對地震局進行考核,「上任前應當承諾將地震預報的準確率提高多少,如果沒有做到就下課。」

陳一文在老地震局聚會時講到他在北川考察時看到的場景失聲痛哭,他們在設想「挽救地震局」的方法,並呼籲對不稱職的領導問責。

地震預報是中國地震局的法定職責,地震局不僅沒有盡心儘力搞預報,反而宣傳地震不能預報,這樣的地震局還要它幹什麼?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13

主題

891

帖子

4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名譽教授

Rank: 6Rank: 6

積分
49841
3
前兆 發表於 2013-4-26 14:46 | 只看該作者
1976至1979年,在那樣艱苦的年代,呂大炯的地震預報已經能夠準確到幾點幾分。今天科學這麼發達,地震反而不能預報了?這不是豈有此理嗎?真是無語呀!無語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656

主題

6857

帖子

3030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030
4
空手 發表於 2013-4-27 08:14 | 只看該作者
還能找出那個不病人膏惶。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67

帖子

523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23
5
kukubara 發表於 2013-4-27 13:24 | 只看該作者
這事簡單,誰有本事預報地震自個預報一次試試。現在網路發達,預報成功了揚名世界沒問題,得一個諾貝爾獎也是很可能的。
有這樣的好事為什麼要去壓別人做?當仁不讓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7:4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