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譯註:本文中曾出現過的作家簡介(來源於網路)
Jerome David Salinger:傑羅姆·大衛·塞林格(1919年~2010年) 美國作家,1919年1月1日生於紐約。父親是猶太進口商。他的著名小說《麥田裡的守望者》被認為是二十世紀美國文學的經典作品之一。2010年1月27日,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在位於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1歲。
John Updike :約翰·厄普代克(1932-2009),集小說家、詩人、劇作家、散文家和評論家於一身的美國當代文學大師,作品兩獲普利策獎、兩獲國家圖書獎以及歐·亨利獎、國家書評協會獎等眾多獎項多達十數次。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兔子四部曲」歷時三十年創作完成,全套書緊密貫通,似一氣呵成,每一部又可單獨成篇,共塑造了約一百五十個大小不等的鮮活人物,因此成為全面展示美國中產階級生活圖景、深刻探索美國中產階級靈魂現狀和救贖的史詩性巨著。
Norman Mailer:諾曼·梅勒, 1923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美國猶太裔著名作家,國際筆會美國分會主席,美國「全國文學藝術院」院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院士。迄今已創作了多部小說、戲劇、詩歌、電影劇本和散文。
Kurt Vonnegut:庫爾特·馮內古特(1922年—2007年)美國黑色幽默作家。與馬克·吐溫一樣,庫爾特·馮內古特被譽為美國黑色幽默文學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五號屠宰場》、《貓的搖籃》抓住了他處身時代的情緒,並激發了一代人的想象。晚年馮內古特在曼哈頓和紐約長島的田園裡,頤養天年。2007年4 月11 日,因病在曼哈頓逝世。
Saul Bellow:索爾·貝婁(1915-)美國作家。《洪堡的禮物》獲諾貝爾文學獎。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爾度過童年。1924 年,舉家遷至美國芝加哥。1933年,貝婁考入芝加哥大學。轉入伊利諾斯州埃文斯頓的西北大學,獲得社會學和人類學學士學位。赴麥迪威的威斯康星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他長期在芝加哥等幾所大學執教。任芝加哥大學教授和社會思想委員會主席。
Gore Vidal:高爾·維達(1925- ),美國作家,出生於紐約。曾為電視影集和電影撰寫劇本,六○年代成為國際知名暢銷作家,作品獲卡爾維諾和馬奎斯的讚譽。其經典著作為《永恆的媚拉》。一九九三年以《美國評論1952-1992》獲美國國家圖書獎。
Toni Morrison :托尼·莫里斯,是美國後現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作為黑人女性,她的小說為我們展示了一段段白人與黑人都不敢面對的「黑奴歷史」。主編的《黑人之書》,記敘了美國黑人300年歷史,被稱為美國黑人史的百科全書。1993年,因「其作品想象力豐富,富有詩意,顯示了美國現實生活的重要方面」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Joseph Heller:約瑟夫·海勒(1923年5月1日—1999年12月12日),美國小說家。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代表作《第二十二條軍規》已成為諷刺文學的經典之作。
Harold Bloom :哈羅德·布魯姆(1930~)當代美國著名文學教授、批評家,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詩歌批評、理論批評和宗教批評三大方面。他以其獨特的理論建構和批評實踐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最有天賦、最有原創性和最有煽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家」。代表作還有《誤讀之圖》、《西方正典》、《解構與批評》等。
Cormac McCarthy:考麥克·麥卡錫是他的時代中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迄今共創作了十餘本小說,包括哥特、西部以及後現代預言等多種題材,其中1992年出版的作品《All the Pretty Horses》被改編成電影《脫韁野馬》,06年作品《老無所依》被科恩兄弟搬上大銀幕後08年奧斯卡上大放光彩,2007年德高望重的麥卡錫還憑藉《路》摘得了普利策小說獎,這部影片也將在08年被改編成電影。
Don DeLillo:唐·德里羅(1936-),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優秀的小說家之一,而且總是被冠以「後現代派小說家」的頭銜,是一位即擁有廣大讀者,又在學術界享有崇高聲譽的美國小說家。其作品描繪了20世紀晚期至21世紀早期美國的複雜生活圖景,現居紐約。他的第十部小說《毛二世》(Mao II)是其最著名的作品。其他代表作還有《白噪音》等。
Tom Wolfe:湯姆·沃爾夫(1931-),美國記者、作家,新新聞主義的鼻祖。他的報道風格大膽,以使用俚語、造詞和異端的標點為特徵。他對新聞運動影響深遠。沃爾夫的作品通過描述當時的時尚文化,熟練的捕捉到當時社會上人們的心態,諷刺性地描寫了美國社會。
Hunter S. Thompson,:亨特ˉ湯普森,世界上最後一位正統的新聞工作者,曾是《滾石》雜誌的國內事務部主任,被稱為滾石歷史上最著名的記者,左右新聞發展的締造者,被稱為「Blog"精神之父,算是成功將60年代反文化延續到70年代的功臣,有著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Tennessee Williams:田納西·威廉姆斯(1911-1983),美國著名劇作家。終生掙扎於同性戀、酒精和藥物之中,這種生活對他的影響,深深地印入了他作品中那些性格陰鬱、孤僻的角色之中。他一生有九部劇作被拍成電影。最著名的是1951年由費雯麗和馬龍·白蘭度主演的《慾望號街車》,獲得了12項奧斯卡提名,並最終捧回了最佳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和最佳藝術指導四項大獎。
Arthur Miller:阿瑟·米勒(1915-2005),劇作家。代表作:《薩勒姆的女巫》、《推銷員之死》、《我的兒子們》、《維繫事件》、《代價》、《美國大鐘》等戲劇,也寫過小說、劇本等。他的作品針砭時弊、直言不諱,被譽為20世紀良心的代表。其中《推銷員之死》是其最有影響的代表作。1956年7月1日語瑪麗蓮·夢露結婚,但是這婚姻並不理想,這段婚姻在5年後以失敗告終。
August Wilson:奧格斯特·威爾森,美國知名度最高的非裔劇作家。在90年代期間,他的戲劇作品包括《七柄吉它》(Seven Guitars,1995)和《哈德利王二世》(King Hedlley Ⅱ,2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