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你不知道的「反華先鋒「石原慎太郎(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0-18 21:3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10/10/18  消息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2001年4月,石原出席陸上自衛隊第一師建師紀念典禮(東京都提供)


  本刊編輯部:

  提到石原慎太郎這個名字,中國民眾立即會聯想到很多辭彙:日本右翼,反華分子,軍國主義者,民族主義者,民粹主義者,煽動者,麻煩製造者……

  毫無疑問,中國媒體經常給石原貼的這些標籤,無一是正面的。

  給人貼標籤,有表述上的便利,也有簡化問題的缺陷。事實上,貼標籤已經是作出了評判,--但在作出評判之前,對所評判之人和事應有充分、真實與客觀的了解,應是公認的正確態度。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中國媒體對於石原氏,尚無任何有深度的訪談與報道,雖然對石原慎太郎這個名字念茲在茲進而批判之,但多是對其隻言片語的應激式反應,而沒建立在對其人其言其行的全面系統了解之上。

  真實的石原慎太郎遠非幾個標籤可以描述。他是政客,也是作家、導演、航海探險家;他既反中,也反美,他是國際上的麻煩製造者,更是日本國內的麻煩製造者;他強調日本的優越,也主張日本與亞洲共存;他謳歌神風隊員,質疑南京大屠殺數字,參拜靖國神社,卻也厭惡戰時日本;他反對當下體制的中國,卻喜愛歷史文化的中國;他是煽動家,經常刺激公眾的神經,不遺餘力地批判日本的種種弊端,卻又是日本最受歡迎的政治家之一……

  這些貌似龐雜混亂的信息背後,石原慎太郎有著怎樣的邏輯?

  拋開成見與刻板印象,撇開石原慎太郎是敵人,先看看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先做了解再作評判,即便是「敵人」,也許也有忠言,本刊報道一位「反華分子」,道理其實很簡單:了解我們的對手,是為了更好地應對他。

  ————————————————————————

  本刊記者 楊瀟 黃廣明 發自東京

  即使是在高樓林立的西新宿,東京都廳(市政府)所在的「雙子之塔」也顯得鶴立雞群。243米的高度令它本身也成了景點,45層的南北兩個展望室免費向公眾開放,人們在這裡可以花300日元列印一份自己生日當天的《讀賣新聞》頭版,再端上一杯咖啡,俯瞰關東平原,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西南方向的富士山。

  在展望室下面,大約17萬職員支撐起了這個GDP相當於澳大利亞的巨型都市的政府運作,78歲的石原慎太郎自1999年起就成為他們的領導者,並兩次連任至今。而在中國,這位東京都知事(市長)更出名的標籤是「頭號反華分子」、「右翼政客」以及「軍國主義分子」。

  9月16日下午,「雙子之塔」7層的一間會客室,傳說中的石原慎太郎走了進來。並沒有想象中的高大,你可以說他沒有表情,也可以說他掛著禮節性的淺笑,臉頰上的老年斑清晰可見。「你有些問題比較尖銳,我的回答可能也就比較尖銳。」這是他的開場白。

  採訪開始還不到10分鐘,他就一把扯掉了領帶,扔在右邊的桌上,「我討厭系領帶!」半個小時后,他又脫去了西裝上衣,翹起了二郎腿。他主動提起了釣魚島問題、西藏問題,批評美國和批評中國一樣毫不留情,然而他對日本的用詞卻是最狠的,如果單看他的某幾句話,恐怕有人會以為他不但「反華」「反美」,還「反日」。

  他也一再聲明對中國文化的喜愛,採訪中曾起身進屋拿來一本書送給記者,是台灣出版的中文版《我不結婚》--這是他70歲時寫的小說,主人公是24歲的青年。他對照記者的名片看了半天,請翻譯為他寫出繁體字,然後才肯落筆簽名,「簡化字不好!」

  他又不時翻看我們帶來的雜誌,那期封面是「山西王閻錫山」,他看著那個微笑的老頭兒,找了個機會用不太標準的中文重填句子:「東京王石 (微博)原慎太郎」!也笑。

  採訪結束時,他「警告」我:你要是把我寫壞了,我可是要扔炸彈的!記者又提起《中國可以說不》以及《中國還是能說不》里對他的攻擊,他手臂一揮:「你應該把他們帶來!」

  人物周刊:你一直被相當多的人看作反華人士,甚至有中國媒體稱你是「頭號反華分子」,是這樣嗎?

  石原慎太郎:我當然是站在共產主義對立面上的。我很喜歡中國的文化,但是不喜歡中國的共產主義。我想隨著中國經濟的增長、社會的成熟度越來越高,可能有更多的人會對共產主義有不同的看法。

  人物周刊:所以你是反共不反華。

  石原慎太郎:對。我不反對這個國家,但是只要共產黨支配這個國家,那麼他對日本就是一個威脅。

  人物周刊:你至少在1995年和2002年兩次預言中國將會崩潰,現在看來,是不是有點把中國問題簡單化了?

  石原慎太郎:這個預言是有點偏差了,沒有預測對。我當時這個預測主要是從經濟上,我和英國一個經濟學家對此進行過探討,為什麼預測中國經濟會崩潰?是看到中國的金融市場很不穩定,國有企業的經營狀況也不樂觀,大量資金無法迴流。可是後來一看,很多政府官員都成了國企的董事長,而且很快完成了轉制和民有化,從結果看我們的預測確實有偏差。

  人物周刊:這種預言的失誤是否也和對中國的偏見有關?

  石原慎太郎:不是偏見的問題。因為我們是按照一般的經濟常識來預測中國的,因為中國不是資本主義而是一黨制的國家,很多政策超出了我們的想象。當然也可以說是一種成功,對於這種成功我們很驚訝,但也稍微有些戒備。

  人物周刊:現在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這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石原慎太郎:中國確實經濟發展很快,而且中國是個人口眾多的大國,在一定程度上,人口就是力量。當然人口多有時候會帶來一定困難,可是達到某個水準后,對國家經濟發展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當然推動經濟進步一個很關鍵的因素是新的技術,從這方面說中國對技術的評價有一些問題,比如版權問題,盜版比較多,這是一個價值觀的問題,這些行為對被盜版的國家來說是危險的。

  人物周刊:2008年,你出席了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印象如何?之前你到過中國嗎?那次北京之行是否改變了一些你對中國的印象?

  石原慎太郎:大約15年前去過上海,那時候的印象就是人很多,而且當時上海比較亂,路比較窄,也有很多垃圾,不像日本人會把自己家門口都弄乾凈了。而且人也不排隊。可是這些人到了日本來,也會排隊,所以社會成熟富裕后,人的教養也會提高。這也是我2008年在北京的體驗,中國在這方面還是有很大提高。前幾天看了日本的電視節目,拍的是中國北京798的一些藝術家,看了很有共鳴--這些藝術家也是對這個社會有自己的看法,這就讓我想起了年輕的時候,也是對傳統的道德等等很有逆反的心理,對社會也是批判的姿態,所以年輕人總是進步性的力量,可以帶動社會和文化前進,我對此很感興趣。

  人物周刊:你也看到了中國社會內部是多元的,那麼日本的一些右翼是不是應該改變「中國社會是鐵板一塊」的看法?

  石原慎太郎:確實是。人的自由是最重要的,尊重人的自由、尊重人的個性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不喜歡一個獨裁的國家,也不喜歡戰爭時的日本。

  人物周刊:我讀了你20年前寫的《一個可以說不的日本》,你對美國批判得也很厲害,外界評論說你反美又反華,這兩者區別何在?民族主義是不是轉嫁國內矛盾的有效手段呢?

  石原慎太郎:不是反美,是厭美,也不是反中,是厭中。美國和中國相同之處在用強壓的手段對付別人,總之強權是我不喜歡的。日本現在還是處在美國的統治之下,美國聲稱用核保護傘保護日本,可是對日本來說,周圍的中國、朝鮮、俄羅斯這3個國家都有核武器,唯獨日本沒有,美國如何保護日本?日本最終得不到美國保護,在世界上也沒有發言權。可能我說得比較過激,日本也許應該擁有屬於自己的核抑制力,來在世界上發言。

  尖閣列島(日本國內對「鉤魚島」的稱呼)問題,可能會成為中美日三方的敏感問題,中國5次召見日本駐華大使,這對日本是一種侮辱。日本也有過民族主義情緒非常高漲的時期,那是在明治維新以後,日俄戰爭勝利之後,結果後來一步步走向了戰爭。當然中國和那時的日本情況不一樣,中國經濟發展很快,年輕人民族情緒高漲,對於中國政府來說也很困難,又要調動這方面的情緒,又要施以控制,以免造成危險。我是比較冷靜地看待這個問題的,中國政府現在可能比較頭疼。

  人物周刊:中國在1990年代中期也出版過一本《中國可以說不》,其中一個作者後來還到日本和你辯論?

  石原慎太郎:好像是有過。(不願再談)

  人物周刊:你曾自稱為存在主義者,反對共產主義對個人人性的扼殺,但同時你又撰寫電影劇本,稱頌為國犧牲的「神風精神」,這難道不矛盾嗎?

  石原慎太郎:我既是一個存在主義者,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對於那些和我同齡的、為了國家獻出生命的年輕人,我當然要表示我的敬意。我贊同他們的選擇,我的自我里有國家,而國家裡有自我,這並不矛盾。

  人物周刊:你在自傳《國家的幻影》里說,「到了今天,所謂的愛國或者憂國的思想表達,及為此而自我犧牲,必將更被認為是滑稽而受到排斥的。」你覺得今日日本在這方面是在退步嗎?你是否為此感到失望?

  石原慎太郎:我認為自我犧牲是一個男人最大的美德,如果沒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就沒有男人的魅力。自存主義並不是個人主義,而是黑格爾主張的自我存在主義,我對他的理念和哲學是比較贊同的。一個成熟的文明社會就會出現這樣主張的人,剛剛說的中國的藝術家,他們也可以說是這樣的人物。

  人物周刊:你是作家出身,1966年受《讀賣新聞》之邀訪問了處在戰爭中的南越,這成為你後來從政的轉折點,現在回看,你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嗎?你覺得以一己之力給日本帶來了什麼改變?

  石原慎太郎:如果不正確,我還有什麼活的價值呢?(笑)我雖然在自民黨時期沒有太多政績,但是在東京都時期還是很有幹勁的。東京都的職員都非常優秀,我認為東京都知事可能比日本首相更有幹頭,因為有的首相一年都干不滿就要辭職。東京都的預算和加拿大一個國家的預算是差不多的,中央政府的動作太遲緩,而我希望在東京都更快地振興中小企業,要以東京都和中國建立交流項目。

  人物周刊:你曾經說過要從東京都出發去改造整個日本。

  石原慎太郎:正在改造。最起碼輻射到了東京都周邊的3個縣:琦玉縣(日本的縣相當於中國的省)、千葉縣、神奈川縣,他們正在參與東京都的改革。不過日本的官僚都很自負,東京都的成功經驗他們也不效仿。

  人物周刊:很多中國人認為你在東京都人氣非常高,是因為你對中國強硬,他們誤解你了嗎?

  石原慎太郎:可能是吧。我是不喜歡中國的共產主義,但是喜歡中國的文化。我尤其喜歡中國的兩個人物,一個是鄧小平,一個是《金瓶梅》里的西門慶。(笑)

  人物周刊:你怎麼評價日本「失去的20年」?假如你是日本首相,要著手做哪3件事?

  石原慎太郎:我首先可能效仿中國政府,要讓國會3年不動,還要在經濟上搞軍隊式的強硬改革。最重要的是稅制,消費稅不改不行,對富裕階層要大量征消費稅,但對於最基本的生活開銷不應該加稅,比如大米就不該征消費稅,但便利店裡的飯糰就可以加上消費稅。近些年日本人對金錢的慾望越來越強,對交稅納稅都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可是如果不把消費稅問題解決了,日本經濟好不了。

  人物周刊:你在日本一直是以改革者的形象出現的。難怪有人從學術上分析說,很多改革者都推崇強力,帶著點法西斯色彩。

  石原慎太郎:學術上很多東西都是不正確的!改革和政治都是需要強力的,改革和一些具體的政策當然有很多界限,但是也必須要追求合理的效率。像鄧小平,他雖然是共產主義者,但是在中國第一個提出了對效率的追求,我覺得是很了不起的。我對鄧小平這個人物還是很尊崇的,比如他在一些關鍵時刻的決斷。

  人物周刊:有媒體報道說你認同「日本民族優秀」之說,請具體解釋一下這個,日本民族優秀在何處?

  石原慎太郎:優秀是相對於誰來說呢?

  人物周刊:這也正是我想問你的。

  石原慎太郎:日本有優秀的地方,也有落後的地方。比如優秀之處,當然不止是日本,也包括中國韓國,好像使用漢字的國家,文化都很發達。日本用從中國引入的漢字,創造了簡短的和歌,也寫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中國也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不過現在是不是寫的人很少了?我自己也寫詩。日本另一個優點是細緻,所以日本的電子技術比較發達。

  我對海洋非常感興趣,也是日本帆船協會的會長,經常出海,常常感到日本是一個島國,自古就大量吸收外國的文化,比如向中國派遣唐使--中日兩國的交流也有過很大的犧牲,鑒真和尚6次東渡日本,在奈良建成唐招提寺;而日本的留學僧阿倍仲麻呂,和李白杜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最後死在中國,杜甫還作詩追悼他。雖然日本比較注重吸收外國的先進文化,可缺點是面對外部壓力時表現懦弱,沒有自己的主張,聲音發不出來。

  人物周刊:我知道亞洲國家包括日本對中國的崛起有一種戒懼的心理,但是亞洲國家包括中國對日本也有一種擔心:軍國主義的復活。現在的日本,全體國民被動員起來去做一件事情,就像二戰一樣,這樣的事情還可能發生嗎?

  石原慎太郎:可能性是沒有的。日本已經墮落為個人主義之國,(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連帶感已經消失了。這當然是由於美國的統治和奴化,像這樣情形的西方發達國家,可能只有日本這樣一個。

  人物周刊:你從《太陽的季節》時候就試圖表現一種男性的氣概,你也曾表示過戰後日本對美國亦步亦趨,是最女性化的時代,可是你不覺得,一個和平、禮貌、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日本,才是人們喜歡日本的原因嗎?

  石原慎太郎:日本現在就像一隻被閹割掉的狗,對誰都無害。

  人物周刊:可是外界對日本還有個判斷,日本社會這些年是在往右轉,這是不是在往男性化轉變了?

  石原慎太郎:你看奧運會的結果,這樣的國家不會出優秀的選手。如果一個運動員對國家沒有概念,對國家沒有感情,他跑得也不會很快。

  人物周刊:你給人的印象是說話口無遮攔,有人說這是你作為文人缺乏理性、感性充盈的結果?你不怕誤會和誤解嗎?

  石原慎太郎:我說的都是我的真心話,誤解誤會我都不在乎,所以我才是存在主義者啊。

  人物周刊:在你看來,偉大政治家和普通的政客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石原慎太郎:(起初不解,聽完對「政治家」和「政客」在中國語境里的解釋后說)那日本都是政客。

  人物周刊:包括你嗎?

  石原慎太郎:我當然有我自己的主張和理念,所以對自民黨失望后,我就出來了。不過像我這樣的政客,在中國大概就被肅清了吧。(笑)

  人物周刊:我的感覺,日本愛國主義在戰後體制下被擠壓變形。

  石原慎太郎:日本沒有愛國主義,也沒有民族主義,二戰前被天皇和軍方鼓動起來的愛國主義,在戰敗后就結束了。現在日本缺的就是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人物周刊:難道日本的右翼不存在嗎?

  石原慎太郎:日本根本不存在右翼了。

  人物周刊:你也不是右翼?

  石原慎太郎:在街頭跑著宣傳的都是暴力集團。二戰前當然是有右翼的。我喜歡三島由紀夫的一句話:沒有健全的恐怖主義的國家,也不會有健全的民族主義。

  人物周刊:你認為日本在國際社會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石原慎太郎:日本首先應該對國際社會有一種表示,比如剛才說的擁有核武器,如果日本真要做,可能用不了3年,就會造出來,包括宇宙飛船,日本有這個技術。現在,日本在國際社會上沒有發言權,也不想發言,如果這樣下去,會被歷史吞沒的。現在的歷史正在進入一種報復的循環,白人世界已經激怒了伊斯蘭世界,這樣下去會形成一種新的混亂。而隨著中國的崛起,中國和美國的摩擦也會增加,日本在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日本的政治家都不考慮這些問題,當然我在考慮,可是我上了年紀了,沒有用了。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10-10-18 21:33 | 只看該作者
原標題為
你不知道的「反華先鋒「石原慎太郎:喜愛中國(圖)
http://news.backchina.com/viewnews-110234-gb2312.html
白痴編輯,擾亂視聽
如果他喜歡中國,就不會使用支那人
更不會時不時地跳出來反華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97

主題

7532

帖子

3898

積分

一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3898
3
cenote 發表於 2010-10-18 21:52 | 只看該作者
他已逝世的弟弟石原裕次郎過去更有名~~

石原裕次郎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原裕次郎ウィキペディア
清靜無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匿名  發表於 2010-10-18 23:16
小日本始終是中華民族的敵人,這一點是不容置疑的!!!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3594
5
weihua99 發表於 2010-10-19 00: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Hanxin
 石原慎太郎:日本現在就像一隻被閹割掉的狗,對誰都無害。
雖然是狗太監,還是會咬人的。因為被閹割,心理就會更變態,咬人更瘋狂,更毒辣,更殘忍。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