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紀錄片揭開中國吃貓產業黑幕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0-10-16 07:1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布: 2010-10-16 06:41    作者: 周一妍    來源: 中外對話

  
  廣東人寒冬季節每天要吃掉1萬隻貓,這些貓很多是從外省收購或偷來的。紀錄片《三花》揭露了一條觸目驚心的吃貓產業鏈。周一妍評論。

  「在運貓車上,郭克看到300多隻貓被關在狹小的木製籠子里,擠壓得動彈不得。看見光亮的貓發出凄慘的叫聲,有些貓的尾巴被夾斷了,滲出血跡,有些貓因為擠壓過度已經昏厥過去。」



  在上海江蘇飯店邊上的一條小衚衕里,每天天亮之前,出入此地的電動車就忽然多了起來。他們往往獨來獨往,電動車後座兩邊,經常掛著滿滿當當的編織袋。如果不是上海的救貓者,沒人能認出來,好似裝滿捲心菜的編織袋裡,竟是一隻只活貓。

  中國首部吃貓調查紀錄片《三花》的編導兼攝像郭克從貓販那裡得知,上海最大的貓販名叫張振安,是上海貓販圈的「元老」,從不輕易出面。每天清晨6 點,貓販帶貓到此衚衕,與張的手下交易。這是紀錄片《三花》的起點。

  7月末,歷時7個月調查拍攝的《三花》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城市舉辦了放映會。郭克說他的目的就是「讓更多人知道真相,重在傳播,越廣越好。」

  紀錄片拍攝從2009年12月上海救貓志願者的一次貓車攔截行動開始。一位貓販告訴郭克,江蘇飯店小衚衕收過來的貓,首先會被運到浙江嘉興一處水果批發市場。在那裡,上海運過來的貓和蘇州、無錫等地的貓一起被搬上大卡車,整車運往廣州。

  2009 年12月18日,郭克和上海救貓志願者悄悄跟蹤一輛小型運貓卡車,到了嘉興那處水果批發市場,原本打算跳下車與司機交涉,突然間司機調轉頭,就往回開。司 機的警惕性很高,在發現後面跟蹤的可疑車輛后,就加速回撤。運貓車和護貓隊展開了一場高速公路追逐戰。在高速公路上,護貓隊不敢輕易行動,直到經過一個收 費站時,護貓隊才找到時機攔截車輛。

  在運貓車上,郭克看到300多隻貓被關在狹小的木製籠子里,擠壓得動彈不得。看見光亮的貓發出凄慘的叫聲,有些貓的尾巴被夾斷了,滲出血跡,有些貓因為擠壓過度已經昏厥過去。

  上海志願者劉曉雲曾給貓販5000元人民幣,把一車貓買了下來,又給他找了一個工作。結果劉曉雲發現,那個貓販子很快又回去偷貓了。「偷貓的工作多好,幾乎沒有成本,就是捉些麻雀,我已經不習慣做其他工作了。」貓販說。

  在《三花》紀錄片中,一位不願露面的貓販說:「解救一車貓有什麼用?即便上海的貓全被解救了,還有北京、天津、南京、蘇州、無錫?只要吃貓的需求存在,貓販能找到收購方,就會有人去抓貓。」

  吃貓的需求在廣州。這些貓到達廣州后被做成「紅燜貓肉」、「龍虎鬥」或「水煮活貓」等菜肴。「在廣州貓肉是一道很普遍的菜色,我去了榮記餐館、嘉華海鮮城都有看到。」郭克說。

  據廣州《羊城晚報》報道,廣東人寒冬季節每天要吃掉1萬隻貓!這些貓相當一部分是從外省收購來的或偷來的。

  郭克今年5 月去廣州,他將攝影機裝在大包里,裝作食客拍攝到了殺貓現場。

  在廣州市開 平區的發記貓肉館,郭克親眼目睹了「水煮貓肉」的製作過程。廚師將一隻只絲毫沒有力氣掙扎的小貓扔入鐵桶,手拿一根木棍,不斷擊打貓的頭部和軀幹。約5 分鐘后,廚師停止擊打,用木棍挑出已經僵硬的貓,迅速丟到加工區中央的圓柱形脫毛機里。頓時,脫毛機開始高速旋轉併發出轟隆隆的響聲。不一會兒,「脫毛」 完成。一隻只血淋淋的貓被端進廚房蒸煮。

  「越折磨,味道越好。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證血液充分被肉質吸收,做出來的貓肉味道好極了。」廚師解釋。

  在榮記餐廳,郭克拍到一位年輕廚師正熟練地一刀將貓頭砍下,接著剖開貓的肚子,取出所有內臟。他正在做「紅燜貓肉」,貓頭和內臟都是多餘的。廚師將貓頭和內臟扔在一個鐵盆里,鏡頭裡清晰地顯示,貓頭上的眼睛還在睜著。

  「一開始殺小動物,比如小狗、初生的小牛犢,我都不敢看,殺的時候都用白布包著頭,後來就習慣了。」廚師一邊剁著貓肉一邊說。

  兩位榮記餐廳的貓肉食客面對郭克的攝影機,欣然接受了採訪。對於吃貓,他們覺得習以為常。

  「我覺得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很喜歡小動物,我會勸他們不要吃貓肉。但是畢竟兩代人受的教育不同,我就覺得吃貓肉沒什麼。」一位戴著黑框眼鏡、滿面書生氣的中年男士對著鏡頭說。

  「貓肉煲湯,很是鮮美。在其他地方,你吃不到貓。所以有朋友來廣州,請他吃貓,很有面子,他也記住了你這個朋友。」另一位更為粗獷一些的男子邊喝酒邊興奮地介紹。

  「你們不擔心貓帶有傳染病,就像果子狸一樣?」郭克問。

  「沒有想過,我們要的就是鮮美,其他不管那麼多了。」粗獷男子回答。

  在7月《三花》的放映會以及專題討論會上,朱茜提出了一個新觀點:將「生命」降格為「產品」,從食品安全的角度出發,推進中國人「禁吃貓肉」。

  蘇州人朱茜有十年救助流浪貓的經驗,家裡養著40多隻流浪貓。同時,她曾三次向中國農業部舉報貓販偽造衛生許可證。

  在農業部畜 牧局給予的答覆中,朱茜得知,中國至今沒有對貓、狗肉出台檢疫標準。「沒有標準,就意味著不可能完成檢疫,貓販出具的肉貓檢疫證更是無稽之談。」她說,蘇 州、上海兩地的小動物保護協會將以此為證,展開一場涉及上海、蘇州、無錫三地的舉報行動。屆時,即便沒有《動物保護法》,仍然能從「偽造國家公文罪」的角 度追究責任人,並依照情結輕重,判處3 至10年有期徒刑。

  中國至今沒 有一部《動物保護法》。去年9 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專家常紀文等起草了《動物保護法》(專家意見稿),首次將「禁吃貓狗肉」和「虐待動物將受到刑罰處分」納入其中,受到極大爭議。今 年1月,常紀文等專家又推出一部名為《反虐待動物法》的專家意見稿,其中提出「違法食用或銷售貓狗肉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並被拘留15 天」。這個提法在社會上引發巨大反響。

  北京律師、 《中國現行動物保護法律彙編》作者安翔認為,朱茜的思維有些冷冰冰,「但在沒有《動物保護法》的前提下,我們只能換一種思路,把『伴侶動物』降格為『肉質產品』,才可以前進一步。」

  一些動物保護人士對《三花》寄予很高的期待,認為它可能推動「立法者的反思」。郭克說,我們喜歡貓,這是人的一個基本反應,當然也希望能促進立法,流浪動物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人的問題,「你不能因你個人的意志而隨便決定小動物的命運。」



  周一妍 ,《外灘畫報》記者。原文刊載於2010年8月19日《外灘畫報》,經中外對話編輯。 2010年10月6日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3:5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