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闡述我們認同的解決中美貿易失衡的看法之前,先探討一下匯率方案的兩個關鍵問題:到底人民幣現在還有沒有被人為低估、低估多少?人民幣升值對解決美國貿易逆差有多大幫助呢?首先,事實上,人民幣在2005年7月與美元脫鉤后的三年內升值了21%。金融危機爆發前夕的2008年7月與美元重新掛鉤,跟隨美元對其它主要貨幣升值了6.8%。至於人民幣現在還有沒有被人為低估、低估多少,則是見仁見智,差之千里。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學院(Peterson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認為人民幣被嚴重低估了25%-40%。經合組織(OECD)則認為人民幣只被低估了12%。高盛基於相對價格和生產率因素的分析,認為曾被嚴重低估的人民幣,現在基本上已經合理。高盛總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還根據中國不斷縮小的貿易順差(今年3月份很可能出現六年來第一次貿易逆差)來佐證其觀點。
最後,財政政策。毫無疑問,增加儲蓄短期內可能會減緩經濟的復甦(即所謂的 「節儉悖論」,Paradox of Thrift),但長期而言則有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迄今為止,政府的所為基本上局限在短期效益上。對汽車和購房的刺激方案都是用津貼和稅收優惠來誘導私人借貸和消費,使儲蓄率從去年6月的5.4%銳減到今年2月的3.5%。只有政府拿出「長痛不如短痛」的魄力來,順勢和扶持消費者的儲蓄行為,才能幫助解決貿易赤字、財政赤字和社會保障赤字諸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