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居民消費超外貿出口成經濟增長第二大動力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12-29 03: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央視《經濟半小時》

  2009年12月28日央視《經濟半小時》播出《2009中國經驗:啟動消費》,以下是節目實錄:


  回顧2009年中國經濟的保八之路,除了高額投資拉動,在經濟三駕馬車當中,消費領域在這一年裡的表現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


  多年以來,居民消費一直是中國經濟中的一塊短板,消費佔GDP的比重只有三成多,遠低於歐美國家70%的水平。然而,在2009年這種狀況出現了轉變,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增長7.7%,其中,居民消費的貢獻率就達到了4個百分點,超過外貿出口成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二大動力。為什麼在全球陷入金融危機的這一年,老百姓卻捨得拿出更多的錢來消費?


  全球陷入金融危機,老百姓卻捨得拿出更多錢消費?


  2009年12月20日,臨近新年,山東省靈山鎮上河北村的村民於翠嶺一大早就來到本村附近的一家家電專賣店。她打算買一台平板電視。而這已經是她二十天來買的第二台電視機。


  山東省靈山鎮上河北村村民:「上一次買是我自己用,這一次是想著陪送我女兒。」


  這兩台電視機一共花了於翠嶺五千元。她給自己買的是一台29寸的彩電,給女兒買的是一台32寸的,而她家裡原本還有一台21寸的彩電,是4年前買的。讓於翠嶺捨得一下子花這麼多錢是因為家電下鄉的優惠政策。按照國家規定,每一個下鄉家電產品都可以享受13%的補貼。於翠嶺告訴記者,在她的村裡,不少家庭都因為這個政策而添置了新家電。


  於翠嶺:「我們鄰居買了一塊,西屋裡也買了一塊,這家也買的,那邊的西屋裡也還是買的。」


  其實,讓於翠嶺這樣的普通中國農民捨得花錢消費一直是中國政府的一個難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歐美各國政府都希望本國消費者能夠消費更多的本國產品來刺激經濟,而過分依賴國際市場的中國則遭到了許多抨擊。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多個場合強調,中國應該注意平衡自己的經濟,刺激國內消費,而不是把眼睛盯著美國。英國《金融時報》則發表文章稱疑,中國政府一直試圖糾正經濟過度依賴於資本投資和外部需求的失衡狀態,但迄今為止,這種努力沒有什麼效果。


  比口水戰更激烈的是歐美主要國家對中國展開的貿易戰,從盤條、無縫鋼管、葡萄糖酸鈉到輪胎,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3日,2009年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產品發起101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總額高達116.8億美元。


  外貿形勢的嚴峻,讓中國經濟失衡的結構性問題再次凸顯。啟動內需,已經成了中國經濟迫在眉睫的選擇。事實上近二十年來,中國的社會消費總額佔GDP的比重一直在不斷走低。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家庭消費佔GDP的比重在50%以上,而到了上世紀90年代初期,這個數字下滑到了47%,2008年是35%左右。而美國的家庭消費在GDP中所佔的比例則高達70%。在世界所有大經濟體中,中國的這一比例是最低的。社會保障不足、收入差距擴大、稅率較高等原因造成了中國消費率持續降低,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性問題,需要一攬子的解決方案,並要經過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得以解決,但是金融危機讓啟動內需的工作刻不容緩。2009年,中國政府下大決心、動用巨額財政資金,先後推出八項促消費政策,鼎力啟動中國國內消費。


  1. 在全國範圍實施家電下鄉,每項下鄉產品享受13%優惠;


  2. 汽車下鄉,下鄉汽車享受10%優惠;


  3. 家電以舊換新;


  4. 繼續實施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


  5. 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


  6. 減征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車車輛購置稅按5%徵收,並實施汽車以舊換新;


  7. 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免征時限有5年調整為2年;


  8. 支持困難企業的緩繳社保費、並提供相關補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我覺得這樣的集中的大規模的而且覆蓋的產品這樣多的擴大消費需求的政策我覺得是從來沒有過的,這次是非常集中的,非常有特點的,主要是在應對的危機的金融危機這種大的背景下,為了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出台的這樣的政策。」


  怎麼才能把刺激政策轉化成推動經濟的內需動力?


  從買電視家電到買房買車,國家刺激消費的全方位政策,我覺得已經不僅是簡單的組合拳,更著眼於整個經濟結構的調整。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過去我們長期依靠外貿出口拉動經濟,也就得常看國際市場的臉色,人家經濟一不景氣,傷風感冒了,我們也得跟著打噴嚏。如果能把國內消費市場刺激起來,消化強大的產能,這樣的經濟才是健康的,也才能走的更遠。可是,怎麼才能把刺激政策轉化成推動經濟的內需動力?


  這裡是青島當地的一家商場。銷售經理告訴我們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全面實施以來,家電銷售出現了井噴。十一期間每天的銷售額就到一千萬以上。


  青島利群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比方說有10個顧客,最起碼得有8個顧客是參加以舊換新的這樣。」


  家電以舊換新究竟能夠帶來多大的吸引力,我們來看看這台原本售價約7400元左右的空調。


  青島利群股份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這款櫃機技能享受以舊換新,又可以享受節能補貼,我們現在還有禮品,摺合下來一般在6000元左右就可以買到。」



  在巨大的政策引導下,中國城鄉居民消費增速創出了近年來新高,2009年前三季度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達到17%,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中國的農村消費市場開始啟動,農村消費更是出現「爆髮式」的增長,連續11個月增速都高出城市消費增長,這是中國消費結構的一個重大變化。專家分析認為,今年農村消費增速快於城市並非偶然,2009年中央財政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大幅增加了農機購置補貼規模,從40億提高的130億,還安排了320億元實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及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這些擴大內需的舉措正讓農村消費這把「火」越燒越旺。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國家以前比較支持出口,支持這種投資,對於這種消費品就是從財政政策上很少做,這次應該說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我們也感覺到出乎我們的意料,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


  根據商務部統計,國家各項促消費政策實施以來,截至12月12日,家電下鄉中標生產企業發貨量8184萬台,金額1435.6億元。在北京、天津等9個試點省市推進的家電以舊換新工作,截至12月17日,共回收舊家電352.5萬台,銷售新家電310萬台,銷售額121.3億元。截至12月20日,全國申請補貼老舊汽車1.2萬輛,補貼申請金額逾1億元。


  海信集團副總裁郭慶存:「如果沒有這個促消費政策,中國家電業會是什麼情況?肯定不會有這麼旺,肯定不會有這麼旺,肯定會受影響的。」


  我們回想一年前,國際金融危機黑雲壓城的時候,很多企業尤其製造業企業都是憂心忡忡。它們當時最擔心的就是海外市場需求萎縮,訂單減少,國內市場又打不開銷路。如果兩個市場的大門都關上了,這個2009年恐怕真成了企業的大災之年。


  溫家寶總理昨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的時候,就回憶說,那個時候國務院幾乎每周都在圍繞擴大內需出台新政策,先是家電下鄉,後來發展到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後又是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然後又實行了家電、摩托車、汽車以舊換新。這些政策不僅在國內立竿見影,也推動了很多產業全球布局的變化。


  「保八」 經濟戰中,居民消費高速增長成為矚目亮點

  去年年底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政策,在2009年裡發揮出了巨大的拉動效應。


  在中國經濟的保八之戰中,居民消費的高速增長成為大家矚目的亮點。不僅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不少實惠,也讓全球經濟在寒冬中看到了希望。


  2009年12月19日,紐約時報評出了2009年37個熱詞,GM名列其中,這是曾經的全球汽車製造行業老大美國通用汽車的縮寫,在今年這個縮寫多了新的涵義:Government Motors,意思是政府汽車。因為在2009年通用破產,美國政府出手援救,成為它的主人。紐約時報評出的另外一個熱詞是Chimerica,這是由中國China和美國America組成的一個合成詞。意思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已成為與美國匹敵的經濟強國共同主導世界經濟。有意思的是,中國的汽車業在2009年的景況正好生動地詮釋了紐約時報的這兩個熱詞。當通用汽車苦苦掙扎在破產邊緣時,中國的汽車市場卻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井噴,許多中國城市都出現了消費者排隊買車的場景。


  福田汽車銷售員衣冠克:「我們銷量就是突飛猛進,非常好。」
  衣冠克是福田汽車一位普通的銷售員,他告訴記者,今年汽車的銷量好得讓人難以相信。他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不過他也坦率承認,在一年前的這個時候,他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


  福田汽車銷售員衣冠克:「有一個月銷售為零,這是我幹了這四五年業務從來沒有遇見過的。」


  當時正是全球金融危機橫掃汽車業的時候,衣冠克和大洋彼岸的同行一樣,也感到了陣陣寒意,他的工作方式也因為銷售寒冬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福田汽車銷售員衣冠克:「以前都是,有時候可能是打車去客戶那裡,拜訪客戶,有時候是開公車,辦公車。那麼公司後來也是因為銷量不是很理想,然後公車是不讓用了,那麼削減開支,後來我們就坐公交車了。」


  不僅是衣冠克,當時整個中國汽車業在金融危機的重壓下都是舉步維艱。危急時刻,國家出台了汽車下鄉,以舊換新和車輛購置稅打五折等一系列政策。正準備過冬的汽車商一下子迎來了春天。

  在巨大的政策引導下,中國城鄉居民消費增速創出了近年來新高,2009年前三季度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速達到17%,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中國的農村消費市場開始啟動,農村消費更是出現「爆髮式」的增長,連續11個月增速都高出城市消費增長,這是中國消費結構的一個重大變化。專家分析認為,今年農村消費增速快於城市並非偶然,2009年中央財政加大「三農」投入力度,大幅增加了農機購置補貼規模,從40億提高的130億,還安排了320億元實施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及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政策,這些擴大內需的舉措正讓農村消費這把「火」越燒越旺。


  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國家以前比較支持出口,支持這種投資,對於這種消費品就是從財政政策上很少做,這次應該說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嘗試,我們也感覺到出乎我們的意料,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


  根據商務部統計,國家各項促消費政策實施以來,截至12月12日,家電下鄉中標生產企業發貨量8184萬台,金額1435.6億元。在北京、天津等9個試點省市推進的家電以舊換新工作,截至12月17日,共回收舊家電352.5萬台,銷售新家電310萬台,銷售額121.3億元。截至12月20日,全國申請補貼老舊汽車1.2萬輛,補貼申請金額逾1億元。


  海信集團副總裁郭慶存:「如果沒有這個促消費政策,中國家電業會是什麼情況?肯定不會有這麼旺,肯定不會有這麼旺,肯定會受影響的。」


  我們回想一年前,國際金融危機黑雲壓城的時候,很多企業尤其製造業企業都是憂心忡忡。它們當時最擔心的就是海外市場需求萎縮,訂單減少,國內市場又打不開銷路。如果兩個市場的大門都關上了,這個2009年恐怕真成了企業的大災之年。


  溫家寶總理昨天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的時候,就回憶說,那個時候國務院幾乎每周都在圍繞擴大內需出台新政策,先是家電下鄉,後來發展到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後又是小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然後又實行了家電、摩托車、汽車以舊換新。這些政策不僅在國內立竿見影,也推動了很多產業全球布局的變化。


  「保八」 經濟戰中,居民消費高速增長成為矚目亮點


  去年年底密集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費擴大內需政策,在2009年裡發揮出了巨大的拉動效應。


  在中國經濟的保八之戰中,居民消費的高速增長成為大家矚目的亮點。不僅給中國老百姓帶來了不少實惠,也讓全球經濟在寒冬中看到了希望。


  2009年12月19日,紐約時報評出了2009年37個熱詞,GM名列其中,這是曾經的全球汽車製造行業老大美國通用汽車的縮寫,在今年這個縮寫多了新的涵義:Government Motors,意思是政府汽車。因為在2009年通用破產,美國政府出手援救,成為它的主人。紐約時報評出的另外一個熱詞是Chimerica,這是由中國China和美國America組成的一個合成詞。意思是在全球金融危機中,中國已成為與美國匹敵的經濟強國共同主導世界經濟。有意思的是,中國的汽車業在2009年的景況正好生動地詮釋了紐約時報的這兩個熱詞。當通用汽車苦苦掙扎在破產邊緣時,中國的汽車市場卻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井噴,許多中國城市都出現了消費者排隊買車的場景。


  福田汽車銷售員衣冠克:「我們銷量就是突飛猛進,非常好。」


  衣冠克是福田汽車一位普通的銷售員,他告訴記者,今年汽車的銷量好得讓人難以相信。他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不過他也坦率承認,在一年前的這個時候,他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


  福田汽車銷售員衣冠克:「有一個月銷售為零,這是我幹了這四五年業務從來沒有遇見過的。」


  當時正是全球金融危機橫掃汽車業的時候,衣冠克和大洋彼岸的同行一樣,也感到了陣陣寒意,他的工作方式也因為銷售寒冬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福田汽車銷售員衣冠克:「以前都是,有時候可能是打車去客戶那裡,拜訪客戶,有時候是開公車,辦公車。那麼公司後來也是因為銷量不是很理想,然後公車是不讓用了,那麼削減開支,後來我們就坐公交車了。」


  不僅是衣冠克,當時整個中國汽車業在金融危機的重壓下都是舉步維艱。危急時刻,國家出台了汽車下鄉,以舊換新和車輛購置稅打五折等一系列政策。正準備過冬的汽車商一下子迎來了春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4:0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