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閻錫山為脫離虎穴,給袁世凱叩了三個頭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9-11-9 16: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晚清以來,日本對中國軍事改革具有很大的影響。日本的軍事編製和操法,是中國新型軍隊的藍本。 

  閻錫山著手整頓軍務,仿效日本軍事設置,將軍令、軍政分開,分設參謀司和軍政司,孔繁蔚為參謀司司長,掌管軍隊教育及作戰計劃事宜;黃國梁為軍政司司長,掌管軍隊補充、編製、裝備等事宜。黃國樑上任后,軍事設施多學日本。因此,外界對山西有「小東洋」之稱。

  經袁世凱核准,閻錫山將所部整編為山西陸軍第1師,下轄步兵第1、2旅,每旅下轄2個團,孔庚為師長兼1旅旅長,劉樾西為2旅旅長。師直轄1個騎兵團,張樹幟為團長,1個炮兵團,高樹勛為團長,工兵、輜重各1個營。

  南北政治勢力均重視山西。

  8月下旬,孫中山抵達北京,準備與袁世凱會晤。25日,孫中山出席國民黨成立大會。會議選舉孫中山、黃興等9人為理事,閻錫山、景耀月等29人為參議。

  9月18日,孫中山應閻錫山的邀請,到達太原。19日,太原各界召開歡迎孫中山大會,閻錫山致歡迎詞后,數千人起立三鞠躬。孫中山發表即席演說,充分肯定山西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和閻錫山的功績:「去歲武昌起義,不半載競告成功,此實山西之力,閻君百川之功,不惟山西人當感載閻君,即十八行省亦當致謝,何也?廣東為革命之原初省份,然屢次失敗,滿清政府防衛甚嚴,不能稍有施展,其他可想而知。使非山西起義,斷絕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20日,孫中山出席山西軍界的歡迎會,他說:「去歲革命成功,全賴軍人之力,方今維持民國,亦須賴我軍人。軍人責任即在國防一方面,因20世紀立國於地球上者,群雄爭逐,未能至於大同時代,非兵力強盛,不能立國。是立國之根本,即在軍人。……今日告諸君有兩事:第一存心,即軍人當存與國存亡之心。……諸君人人皆能以國家存亡為一己存亡,何憂外患!第二學問,中國在前清時代,對於日、法戰後所以失敗者,在軍事學問之不足。……所以軍學最要,所以兵不在多,如能組織完全,預備周全,則可以百萬人敵三百萬人而有餘。」

  孫中山對山西抱有期望:「此次到山西,見山西煤鐵甲於天下,方今為鋼鐵世界,有鐵有鋼,可以自制武器,即能爭雄於世界。兄弟擬在山西設一大鍊鋼廠,造制最新武器,以供全國擴張武備之用,要求軍界諸君贊成。」

  晉軍將校起立齊呼:「我們願意幫助。」

  閻錫山雖得到孫中山的稱讚,省內仍有不少人輕視他,鄉間就流傳這樣一首歌謠:「閻錫山,灰拾翻,打倒巡撫坐省長。只領兵,不關餉,打仗到了娘子關,一炮吹了個響亮干。」

  閻錫山絞盡腦汁,確保其統治地位。他派人北上到崞縣與續桐溪磋商,使其解散忻代寧公團。10月,續桐溪來到太原,就任山西巡警道,原任巡警道南桂馨改任河東籌餉局局長。

  閻錫山派原軍政部副部長馬開崧和南桂馨前往河東,迎接溫壽泉回省。

  山西政治勢力向有晉南、晉北之分,存在隔膜。

  清軍入晉期間,洪洞人溫壽泉曾以副都督名義委任李鳴鳳為晉軍第1旅旅長,委任張士秀為河東觀察使。李、張等人勸告溫壽泉不要上閻錫山的圈套,應在河東自立基礎,溫壽泉不聽。

  事有湊巧,馬開崧擺弄溫壽泉的手槍,不慎走火,擊中溫壽泉腹部。馬開崧與溫壽泉私交甚好,李鳴鳳等人不懷疑馬開崧,以為是閻錫山的親信南桂馨行刺,將其吊打。

  溫壽泉蘇醒后,說明確是馬開崧走火,與南桂馨無關,予以釋放。溫壽泉回到太原,兼任軍政司司長,黃國梁改任都督府參謀長。

  閻錫山借題發揮,致電袁世凱,指責李鳴鳳等人叛亂,請求討伐。李鳴鳳等人為同盟會人員,袁世凱早想清除,遂命駐河南的毅軍統領趙倜,率部渡河進至蒲州,逮捕李、張等人,押送北京。

  袁世凱想把閻錫山調任黑龍江都督。閻錫山派人常駐北京,賄賂袁世凱的親信、總統府秘書長梁士詒,躲過這一劫。

  閻錫山為了討好袁世凱,推薦董崇仁為晉南鎮守使,又以與袁家有親戚關係的陳鈺為山西民政長,還把父親閻書堂送到北京長住,作為人質。

  武昌起義后,在沙俄的唆使、煽動下,哲布尊丹巴集團發動叛亂,宣布外蒙古「獨立」。1913年5月,外蒙古傀儡政府軍分東西兩路大舉進犯綏遠。

  袁世凱派兵三路大舉「征蒙」,閻錫山主動請纓,指揮西路。北京政府沒有同意,改派孔庚出征。孔庚率部以包頭為基地,與東、中路軍配合,擊退敵軍。

  3月,國民黨領導人宋教仁被袁世凱派人暗殺。7月,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北洋軍大舉南下,獨立各省相繼失敗。

  閻錫山明哲保身,沒有響應二次革命。

  袁世凱電調各省總督進京傳見,閻錫山帶著趙戴文、張樹幟來到北京,三次晉見袁世凱。

  孫中山曾這樣評價袁世凱:「袁氏初見面時,頗含一副至誠推解之態度,絕不似權詐之流;及談吐稍進時,深心辨識,則覺其語有鋒芒,眼光四射,詢非尋常可以窺測之輩。然我終疑成見在胸,有意探測其挾城府相臨耳。及考其行事,乃全與所言向左。然則彼固一魔力惑人之命世英雄哉!」

  閻錫山誠惶誠恐,第一次傳見前,他告訴趙戴文:「此次去見,凶多吉少,如我進去時間太長,你們要留心探問。」

  袁世凱一身戎裝,端坐不動,目光逼視最年輕的都督閻錫山。閻錫山驚出一身冷汗,不敢抬頭,行了90度的三鞠躬禮。袁世凱氣色稍有緩和,問了幾句話,就令閻錫山回寓休息。

  趙戴文問情況如何,閻錫山說:「真是可怕!」

  後來,閻錫山曾對部下說:「我一生見過了多少位咱國家元首,如孫中山、黎元洪、徐世昌、馮國璋、徐樹錚、曹錕、甚至張勳、段祺瑞、以至蔣介石等,沒有哪一個像袁世凱的兩道目光那樣虎視眈眈地逼人,使人不敢仰視。」

  第二次傳見時,閻錫山雙膝跪下,給袁世凱叩了三個頭。袁世凱的態度比第一次好了許多,說:「聽(梁)士詒說,令尊住在北京,來遊玩很好。有空時再見見令尊。你代我問好,好好照護老人家。」

  閻錫山回到寓所,一進門就對趙戴文說:「這一次很好,袁沒有上一次那樣厲害。」

  第三次傳見結束后,閻錫山眉開眼笑地歸來,對趙戴文說:「很好,令我們回省,今天已無事,你們出去玩玩,洗洗澡,看看戲,明天動身回太原。」

  閻錫山脫離虎穴,回到錦繡太原城的寶座上。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1 01:4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