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新加坡報:中國國力日益雄,幸好溫總理很冷靜
[列印本頁]
作者:
藍藍的天
時間:
2009-6-17 19:25
標題:
新加坡報:中國國力日益雄,幸好溫總理很冷靜
文章認為,中國目前的情形與20年前的日本很相似。對於上世紀80年代各界對日本經濟的憧憬以及後來的情況,中國人有必要從中汲取教訓,萬不可對前景盲目樂觀並掉以輕心,以致作出囂張的言論和擺出過度自信的姿態。唯有這樣,中國今後才能長久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
【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15日文章】題:中國對前景仍宜避免過度自信(作者 陳士銘)
近年來,中國已經成了全球矚目的焦點,尤其是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不振之際,中國能否把世界帶出衰退的深淵,更是各界廣泛討論的熱門課題。
中國某些知識界和民間人士,也許感覺到祖國經濟實力增強,話語權在今日的世界日益擴大,他們已經迫不及待地發表極度樂觀的預測和信心滿滿的中華民族主義言論。
與中國目前這樣的情況一樣,許多日本人在20餘年前也曾經沉浸在自己國家前途和經濟前景備受看好的亢奮情緒中。不管中國將來發展究竟如何,對於上世紀80年代各界對日本經濟的憧憬以及後來的情況,中國人還是有必要從中汲取教訓。
中資銀行被捧為龍頭老大
由於越來越多跡象顯示中國將是全球首個走出經濟低谷的國家,中國現時在國際經濟和外交舞台上都展現出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而國力的日益雄厚,也難免助長國內民族信心的高漲。
最極端的例子莫過於最近當地的暢銷書《中國不高興》。此書的作者之一王小東在書中竟毫不諱言地向外宣稱:「我們(中國)是最有資格領導這個世界的,西方人要排第二。」
如果說這樣狂妄的論調並不獲得多數中國人的苟同,那麼官方一些智囊機構所發布的預測看法,如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就在上個月大膽預言中國經濟規模到年底就可超過日本。
不管論據是過度樂觀與否,相信其中國將晉陞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的潛台詞,許多中國人應該是能心領神會並相當期待的。
即使是在海外,許多研究機構也力捧中國經濟中的各行各界。就以這次經濟危機的主角銀行業來說,經過這輪國際金融危機的洗禮后,國際品牌價值調查機構華通明略近期就對中資銀行大為看好,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分別列為全球最具品牌價值的頭三家金融機構。
其中工商銀行更因在歐美日各地銀行元氣大傷之際,其資產總值和存款總額晉陞為全球銀行業之冠,而被高捧成全球銀行業的龍頭老大。
20年前的日本風光得多
事實上,20年前的日本何嘗不像現在的中國那麼風光?而且嚴格來說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現在是中國三家銀行在很多國際金融統計排行方面榜上有名,在1988年期間,所有世界十大(尤其以存款額排名)銀行都是日資銀行。
與2007年爆發次貸危機類似,美國在80年代也曾經發生了儲蓄貸款社大量倒閉危機,包括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在內的美資銀行都最終由日本銀行財團挽救,以致日資銀行能乘機壟斷了美國的信用狀發行和地方債券包銷等業務——而這還是目前中資銀行所沒具備的優勢。
如果說中國現在是美國的最大債主,日本在20年前則是美國長期公債的最大買主,當時美國近三成的聯邦政府預算赤字必須依靠日本來支付,其財雄勢大其實不下於現今的中國。
也許出於此緣故,日本在80年代流動「日本人論」,極力強調日本民族的特殊性,言下之意就是揶揄美國人不如日本人,美國經濟才會淪落到這步田地。
甚至到了1989年日本經濟大好形勢快要結束之前不久,還有日本人更是口出狂言,稱在大量日資的引入下,洛杉磯已經將近變成「東京都的第24個區」(日本東京都共分為23區),夏威夷即將淪落為日本「第48個縣」(日本的縣共有47個)云云。
分析家的預測無一兌現
日本享有的經濟優勢影響之大,連當時美國許多人也深受感染。自哈佛大學教授傅高義《日本第一》在1979年面市以來,日本國內外熱論日本的著作在整個80年代簡直是汗牛充棟。
例如《紐約時報》記者丹尼爾·布爾斯泰恩的《日元!日本最新的金融王朝和其對美國的威脅》一書,就頗能反映出美國人對未來日本的不安感。
書中感嘆說,在預算赤字攀升的影響下,美國雄霸全球經濟的時光不再,反觀日本在全球市場卻是到了近乎無孔不入的地步。
書中認為:「如果說日本人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公認是世界上最有效率的勞工,到了21世紀將成為世界上最有效率的經理、行銷商、交易商,而最重要是金融家。從東京的大本營里,日本金融機構控制全球的戰略資源」。甚至預測:「到了2004年,日本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當然後來誰都知道,布爾斯泰恩關於日本的種種預測都沒有一個成真。到了1989年底,隨著日本股市以及接著樓市的崩潰,日本的經濟在90年代和21世紀初都一蹶不振。
與80年代日本國內外的期待和預測相反,過去20年恰恰是日本失落的時代,而且還看不出其頹勢何時才能結束。
中國不能沒有世界的支持
無可否認,現在的中國不大可能會遭遇與日本90年代以來相同的厄運,畢竟中國經濟至今為止並沒有陷入衰退的跡象。但80年代以來的日本,依然足以作為前車之鑒。
中國人有必要認清,國家經濟發展不可能一直順利前進,其間不時會受到不可預見的各方面干擾。就以當前的形勢來說,在全球各地經濟乏善可陳之際,中國人萬不可因國內經濟仍享有增長,而對前景盲目樂觀並掉以輕心,以致作出囂張的言論和擺出過度自信的姿態。
事實上,中國的經濟依然面臨種種嚴峻的挑戰,如失業率上升、民間消費疲弱和出口下滑等。嚴格來說,中國目前的形勢也不能同80年代如日中天的日本情況相提並論。
這時竟然出現王小東的言論和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的預言,其背後的樂觀根基何在,實在令人費解。
幸好溫家寶總理還算諳熟中國當前面對的國內外挑戰,因此最近就極力否認由美國和中國成立G2來代替G7主導全球經濟事務的說法,闡明中國不以同美國共霸全球自居的立場。
如今世界或許意識到不能沒有中國,但是中國人還是要認識到中國目前和可見的將來是更不能沒有世界的支持的。唯有這樣,中國今後才能長久避免重蹈80年代日本的覆轍。
作者:
栗 劍
時間:
2009-6-17 19:46
仍應蓄勢待發。
作者:
中國的中
時間:
2009-6-18 08:55
廣場協議是日本政治不獨立的結果,從而得出日本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作者:
打狗棒
時間:
2009-6-18 14:56
中國應保持頭腦清醒。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