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印度的教訓:跟美國混的馬仔都沒好下場 [列印本頁]

作者: 心靈之窗    時間: 2008-12-11 09:24
標題: 印度的教訓:跟美國混的馬仔都沒好下場
近日,孟買再發血腥恐襲,距離上次襲擊不足一月。諷刺的是,這次恐襲和以往的N次不同,引發了全球性的關注。到底為什麼呢?一來是死難者中有外國人,二來是印度近日來被"撞月"的大國夢搞得有些發飄。印度警察面對恐襲哭著逃跑的鏡頭,讓人感覺這個號稱世界第一民主強國的亞洲象離大國之路還有漫漫征途。本博文是篇發於大公報的舊文,現在讀來還有意義。   印度東北部阿薩姆邦30日連續發生18起爆炸襲擊事件。截至目前,爆炸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升至61人,另有300多人受傷。就在上月13日晚,印度首都新德里就曾發生7起連環爆炸,造成至少20人喪生、90多人受傷。這種慘絕人寰的連環爆炸在印度似乎已成習慣性悲劇。今年7月26日,印度連續發生多起爆炸事件,造成45人死亡,100多人受傷。2007年8月25日,印度南部安得拉邦首府海得拉巴就發生4起恐怖爆炸,造成百餘人傷亡。2006年7月11日,孟買發生連環恐襲。據統計,自2001年10月1日以來,印度各地已經發生近20次恐襲。在9.11事件7周年之際,印度恐襲事件的頻繁發生,讓國際社會深思。
  如果說9.11事件以來的國際反恐局勢因為"文明的衝突"而在伊斯蘭世界和基督教文明間形成了現實的矛盾分野。印度文明作為第三方的旁觀者應該絕緣於恐怖分子滋擾之外。諷刺的是,在反恐風聲鶴唳的美國和歐洲,一方面印度後裔居民往往被西方人誤認為伊斯蘭而遭受不必要的歧視;另一方面,印度國內又稱為極端伊斯蘭組織進行報復的目標。印度的面臨的這種尷尬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
  首先,印巴分治不僅帶來克什米爾衝突,更使得印度國內的民族關係複雜,宗教關係紊亂,印度教、錫克教、伊斯蘭教、種姓制度、印巴領土爭端等等交織在一起,使印度成為全球獨一無二的"萬花筒國家"。而這,增添了這個國家的不確定性,更使得國家恐怖組織以宗教的、經濟的和文化的名義發動恐怖襲擊。印度的民族關係不睦,印巴克什米爾衝突不靖,此類帶有強烈宗教性質的恐襲行為就不能肅清。而這,也將成為立志崛起為亞洲和世界大國的印度的軟肋硬傷。因為穩定的國內環境和和平的國家環境是發展的前提,內患不除,印度期望像中國那樣發展就會成為鏡花水月。
  其次,凸顯印度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低下,使印度成為恐襲淵藪。七年遭遇近二十次恐襲,死傷近萬,而且恐襲手法相近而且變本加厲,這在混亂不堪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也屬少見。這凸顯印度政府和警方反恐能力低下,缺乏對公共安全應急機制的系統性考量。尤其對一些列入黑名單的恐怖組織除惡不盡,致使同樣的災難頻仍發生。這讓人對經濟蓬勃發展但應對突發事件能力低下的印度充滿了不安。更重要的是,除了這些恐襲內亂的困擾,外部克什米爾武裝分子不斷發起的武裝襲擊更時時困擾著印度國家安全的神經。還有就是,印度國內的恐襲和發生在美國、西班牙和英國的恐襲不同,這些西方國家在遭受突然襲擊以後能夠很好地構建起預防恐襲的長效機制。但印度卻一再陷入恐襲的尷尬,其反恐能力的疲軟和印尼及大部分中東國家相仿,這是制約印度成為先進國家的瓶頸,不得不思。
  其三,印度大國想像的副產品。客觀而言,印度和中國一樣均屬於世界上發展最快的新興大國,但相較於中國改革開放的穩妥戰略,印度的大國想像較為迫切。在其基礎設施相對落後,宗教民族關係十分複雜的情勢下,印度過多彰顯其光彩的一面,如所謂世界上最大民主國家,如和英美強國同等的英語交際能力以及方興未艾的先進軟體業。與此同時,印度花費大量國力成為"核大國俱樂部"成員、強化海軍建設、集中國家之力以求航天大國地位以及組成"四國集團"努力"入常"。尤為進者,印度潛在的大國意識里往往將中國當作潛在敵手而強化同美日澳等國的戰略聯繫。譬如醞釀所謂"自由繁榮之弧",譬如和美日澳等國多次進行的聯合軍演等等。這些大國想像不僅耗費了印度大量國力而忽略了國內各種關係的和諧建設,也使印度牢牢束縛於美國同盟的戰車之上。用恐襲警告美國及其盟友是國際恐怖組織的一貫伎倆,遊盪於印度國內的極端宗教分子自然不肯放過恐襲機會以恐嚇和滋擾印度政府。就此而言,印度國內頻仍的恐怖襲擊也是印度操之過急的大國想像的副產品。這不僅使得美國的大國夢想大打折扣,也是印度號稱最大民主國家的諷刺。
  遺憾的是,人們對印度政府善後處理恐襲的態度莫名驚詫。每次恐襲之後,印度習慣將恐襲歸結於鄰國巴基斯坦。而這除了引發印巴關係緊張外,對於平復恐襲傷痕並無任何好處。印度政府和警方還是要從反省自身的反恐能力缺陷入手。美歐等國的反恐實踐表明,構築健全的反恐應急機制,強化反恐情報信息平台的聯網構建以及集約國內各職能部門的反恐能力才是至為關鍵的。將恐襲之禍歸之於他人,只能證明自己的無能。
  不過,由於印度恐襲發生的頻度過於頻繁緊密,即使強化安保措施也不能徹底肅清恐襲騷擾。徹底的解決之道還在於戰略政策的合理設計。一是通過國內政策調整協調國內民族關係,通過實現民族和諧來剔除滋生恐怖襲擊的根源。印度國內,不僅殘存種姓制度,還有回教和印度教的宗教衝突。2002年古吉拉特邦宗教衝突死亡人數近千人。民族宗教的衝突則是導致恐怖襲擊的主因。二是通過印巴和平談判解決克什米爾問題。克什米爾武裝衝突不解決,來自中東和中亞的基地組織就會順勢進入印度國內,為印度緊張的民族宗教衝突火上加油。三是反省同美國的關係。世界各地發生恐襲的殘酷事實表明,凡是一味迎合美國的國家都是恐怖襲擊設定的"下一個"目標。在美國本土堅壁清野的情勢下,反恐防範措施疏漏的國家往往替美國受累。印度作為美國盟友,在反恐上和美國是用同一聲音說話,如何切割美印關係是印度政治家亟須思考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印度當從超前的大國夢想中回到現實,將更多的政策關注體恤民生根本,將更多資源惠及民眾福祉,唯此才能營造國內宗教和解、民族和諧的良好局面。在這點上,中國不啻是印度最好的學習榜樣。
作者: zjd713    時間: 2008-12-11 09:50
可憐的馬仔
作者: tylz888999    時間: 2008-12-11 12:56

作者: dj-diesto    時間: 2008-12-11 14:29

作者: 中國的中    時間: 2008-12-11 17:43
教印度八個字:自立更生,艱苦奮鬥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