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立孔子像救得了北大嗎? [列印本頁]

作者: goodoctor    時間: 2008-4-18 14:10
標題: 立孔子像救得了北大嗎?
文/魏英傑

  北大教授張祥龍先生呼籲在北大立孔子像,期盼之情溢於言表。近年來拿孔子說事者漸多,掛羊頭賣狗肉也不少,這件事情還算合乎本分,倒不必急於反對。

  張教授談到三點理由:其一,孔子乃至聖先師、大教育家,立像天經地義;其二,北大直接傳承於古已有之的「太學」、「國子監」,非西方所定義的university,立像乃必要的正名之舉;其三,既然北大現在有蘇格拉底、塞萬提斯乃至老子像,孔子像更不可不立。

  除第一點不那麼離譜之外,其他理由都過於牽強了。比如第二點,既然教授知道北大前身京師大學堂始自維新變法,不會不了解當時創辦的宗旨在於「輸入歐美之學術於國中」。梁啟超在《京師大學堂章程》就提出,教學內容應「中西並重,觀其會通,無得偏廢」。到了蔡元培先生手中,北大更成為一所典型的現代大學。實際上,京師大學堂及北大乃近代教育的產物,是對中國傳統教育體制的顛覆,而非什麼「國子監的現代版」。張教授欲托古立像,也不必如此本末倒置。至於第三點理由,同樣不值一駁。照教授的說法,孟子像該不該立?朱熹像該不該立?是不是該把所有中國文化名人都請進北大,給塊地方供起來?

  還要奇怪的是,教授在文章中左一句「北大不是一般的學府」,右一句北大是「中國最高學府」,讓人不知其真實意圖。這個「最高」指的是學術地位上還是行政級別上?如果是學術地位,北大恐怕也不敢說在所有學術領域都處於國內「最高」吧?若指行政級別,不知是拿北大校長「官職」衡量,還是以北大在全國大學中的「行政地位」為依託?前者不敢說,後者恐怕也沒有什麼具體標準可考吧?再說了,京師大學堂當年設計的具有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功能,從來就沒有實現過,更何況是現在。教授這番話,無論是為立孔子像開道,或者意在為北大抬轎子,我看恐怕孔子都幫不上什麼忙。

  說了這麼多,我的意思其實很簡單。我不反對在北大立孔子像。但這尊孔子像不僅北大能立,任何學校都可以立——就是有人願意在家裡供著,我也不反對。孔子作為古代智者、教育家,他是全民共有的文化資源,並不專屬於任何人任何機構。所以,北大為孔子立像無可非議,卻也不必羅列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更沒有必要提什麼「無孔子之北大無靈魂」,免得讓人誤會只能北大專美。當然,也沒有必要大作文章,將這件事情和北大「打倒孔家店」的歷史聯繫到一起。拔高立像的神聖性和過於警惕同樣不可取,不過立一尊孔子像而已,說明不了太多問題。

  既然無非就這麼回事,對此寄予厚望者最終難免要感到失落。比如張教授振臂高呼:「北京大學既可以推動新文化運動,又可以引領我中華文藝復興的潮頭,此所謂大學之為大者也!」這幅圖景固然讓人不無振奮,但將如此宏大敘事寄托在一尊孔子像上,不能不說是一種鄉愿。倘若立尊孔子像,文藝復興就曙光在前,大概只有祈願孔子顯靈了。依我看來,不必說一尊雕像救不了陷入精神危機的北大,就是孔子活轉過來,也難以重振傳統精神。遑論今日北大更需要的是新文化時期的傳統,而非孔子之傳統。

  所謂北大精神,張教授指出的「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的「大學之道」大概不能沒有,卻更應指向蔡元培等老北大人所汲汲追求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精神。後者,顯然已為今日北大所遺落。文章中講到,就立孔子像一事,張教授曾「當著各位校領導」的面在「校園規劃座談」時提過。這種論述,便可看作是高校行政化的一個註腳。僅此一端,又可約略看到如今高校種種現實與無奈。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教授治校,這些曾經被奉為圭臬的「大學之道」,恐怕才是學術復興、文藝復興的大前提吧

  孔子救不了北大,為孔子立像更不必說了。設若此舉意在重振北大精神,我看更有必要為胡適之先生立一尊雕像。記得李敖先生曾捐給北大35萬元,用來為胡適先生立銅像。這件事情,似乎沒有下文了?(文/魏英傑)
作者: 涼泉居士    時間: 2008-4-18 17:06
看情形,清華快要立老子像了。混沌一氣,陰陽合而為沖氣,三生萬物。。。這裡物理化學數學高科技全有了,非清華莫屬。。。
作者: 小辣辣    時間: 2008-4-18 19:35
原帖由 涼泉居士 於 2008-4-18 17:06 發表
看情形,清華快要立老子像了。混沌一氣,陰陽合而為沖氣,三生萬物。。。這裡物理化學數學高科技全有了,非清華莫屬。。。


一家之說而已.. 並非已是事實. 你可以主張在北大立孔子像. 你也可以主張在北大立胡適像. 這就體現了北大的學術自由及多元精神. 有點要回到老北大的樣子. 為北大的學術自由喝彩.

[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8-4-19 01:54 編輯 ]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