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伊戰,一場蚯蚓斗蜈蜙的戰爭(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08-3-20 09:5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名駐伊拉克美軍士兵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執行任務。新華社/路透

  新華網專稿:歌頌蚯蚓的文字你或許見過不少,但多把它作為默默耕耘、不問獲取的奉獻者來典型化,決不會與智勇鬥士的形象聯繫在一起。然而近代中國著名的愛國志士薛福成(1838—1894)卻寫過一片《物性相制》的短文,淋漓盡致地描繪了生物界中的以弱勝強:「一蜈蜙,盤旋蚓穴上。蚓匿穴中,忽探首拔去蜈蜙一足。蜈蜙怒,欲入穴,而穴小不能容。正彷徨旋繞,蚓復乘間拔其足。閱一時許,則蜈蜙已無一足,身雖未死,而不能動,橫卧於地,如僵蠶焉。蚓乃公然出穴,噬其腹而吸食之。」真是想不到,這看似行動迂緩、感官不敏的小動物,竟然有如此與強者鬥法的大能耐!

  而今美國大兵在伊拉克的遭遇與如上景象頗有些相似。隱匿在各種有利發射位置的反美武裝狙擊手漸成氣候,每每演成「忽探首拔去蜈蜙一足」的活劇,令強敵防不勝防,其威力僅次於路邊炸彈。美國五角大樓最新數據顯示,在所謂的「自由伊拉克行動」中,即從2007年3月19日至10月末,美軍傷亡人數已達2364人(亡397人),其中近四成是被狙擊手槍擊所致! 「這已經演變成了一場狙擊手之間的戰爭。兩年前,對方的狙擊手並不怎麼優秀,可是今天,他們已經非常非常厲害了,他們的行動有專業人士在指導,他們也都受到了良好的訓練。」在不久前舉行的一次美國國防研究計劃署會議上,海軍陸戰隊作戰發展司令部指揮官詹姆斯·阿莫斯上尉對著一屋子的專家這樣說。他強調,「在伊拉克,路邊炸彈給美軍帶來的衝擊自然不能輕視,而對方的『神槍手』們同樣也在不停地奪走美軍士兵的生命。狙擊手的行動已經給駐伊聯軍和伊拉克民眾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影響。」 反恐專家邁克·塔克稱,「伊拉克的狙擊手都是移動的。發過一槍后,他們不會傻傻地只呆在一個地方。2006年拍攝的一份戰場錄像顯示,有些狙擊手是躲在汽車後備箱里往外射擊的,這樣移動起來就更方便了。伊拉克受過訓練的狙擊手的表現和美國狙擊手一樣精確到位,他們瞄準目標開槍之後,不管有沒有命中對方,都會立即撤走。」

  「我們的士兵一個一個就這樣倒下,我們真的就束手無策了嗎?」現實的威脅和輿論壓力使駐伊美軍當局左支右拙,各路專家及軍工部門都在心急火燎地研究反狙擊對策。五角大樓為此還向國會申請10億美元的緊急撥款,專門用來對付伊拉克的狙擊手。但是現在看來,「蜈蜙怒,欲入穴,穴小而不能容」的尷尬與無奈,恐怕一時難於解決。比如,美軍曾設想仿效執法部門在犯罪高發區安裝眾多高敏感測器的方法,以探測隱身於混亂城市環境中的狙擊手;比如正在研製中的「十字準線」系統,可以在百分之一秒時間內測定來襲子彈彈道,準確鎖定對方狙擊手坐標,並自動實施反制。但是這都只能是后發制人的被動舉措,不能在他們扣動扳機之前就鎖定目標。詹姆斯·阿莫斯抱怨:「美軍使用這些技術准入門檻相當高,效費比上已經先輸一局,如果對方的狙擊手足夠優秀的話,我們的狙擊手還沒有準備好,恐怕就已經中彈了。」

  需知,蜈蜙乃百足之蟲,攻擊對方時口中還能分泌一種毒素,在沒有屏蔽的環境中,蚯蚓肯定不佔上風。然蚯蚓的優勢恰恰是它得了地利,以洞穴為甲胄,使自己處於蓄勢而發的有利位置,我能攻擊到你,你卻奈何不了我,「穴小不能容」也,此其一。本來,好漢不吃眼前虧,蜈蜙被拔去一足后,溜之大吉也就罷了,偏偏恃強要報失足之仇,「彷徨旋繞」,不肯離去,又給蚯蚓提供了「乘間」再戰、積小勝為大勝的機會,此其二。結果當然是急於決戰的蜈蜙反被穩紮穩打的蚯蚓所制,「橫卧於地,如僵蠶焉」,成為弱者的一頓大餐。如果說在無險可守、一覽無餘的沙漠戈壁,擁有高技術的美軍可以單向透明,可以兵不刃血,那麼一旦陷入所謂混亂的城市環境,一旦敵人有了隱蔽自己、從容應敵的甲胄,技術的優勢就可能被大大煞減,甚至出現優劣形勢的反置。 這正如上面那位反恐專家邁克·塔克所說,「要真正解決狙擊的問題,不是通過高科技,而是通過舊式的人腦智力。」「伊拉克人利用自己對當地地形的熟悉,嚴格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感覺行事,而這也成為他們最終大獲成功的原因。」

  識時務者為俊傑。這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歷史上那種對政治、經濟、文化的絕對控制力早已不復存在。超級大國所能依仗的大約只剩下技術,而技術確實是不能太過迷信的東西,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令攻防矛盾雙方互為消長,不再有一勞永逸的勝利。五角大樓,謀士如雲,應該不會僅靠10億美元的緊急撥款來對付眼前這場(將來或者還有更新的一場)蚯蚓蜈蜙間的戰爭吧!


來源:新華網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2:3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