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媒體列出2007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幾個指數
[列印本頁]
作者:
laodai
時間:
2008-1-3 08:37
標題:
媒體列出2007年中國最具影響力幾個指數
2007年,我們「數字化生存」,更確切地說,是「指數化生存」。
我們盯著股票指數,套點錢,卻難填滿國房指數的坑,CPI指數升了,但找不到工資指數,老闆說沒這麼回事,我們談談合同的事吧……
我們百思不解,上網百度,大家問得最多的是「基金是什麼」,大家最想要的卻是「愛」。
「什麼是基金」?「我要愛」!生活如這對問答句般分裂與弔詭。
這就是我們的2007,我們需要錢,也需要愛,我們瘋狂,我們也累,也寂寞。
股票指數 民眾政府對話新通道
當股民在向政府發問,一個新的「民眾—政府」對話通道便形成了,這種新的互動方式的出現,其影響遠比一年半載的牛市熊市來得深遠。
經歷了2007年股市刀光劍影的股民們,哪怕是新股民,或許也開始明白,只有先跑贏自己的投資理念,才有可能跑贏股市本身。一個人投資理念重估的重心,應該是他自己。
魯迅說過:「革命不是叫人死的,而是叫人活的。」
2007年歲末,中國股民大有「活過來」的感慨。
2007年12月24日,聖誕節前一個交易日。A股放量大漲,滬深指數分別報收5234點和17153點,漲幅分別高達2.6%、2.05%,合計成交量超過2000億元。這一日被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是跨年度新行情吹響的號角。股民們重現久違的笑容。
12月28日,200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指停在5261.56點上。
聚會餐桌上的另一副表情是這樣的:「如果調印花稅前我清倉的話,現在我……」
大家都知道,這憶的是「5·30行情」的苦。
「5·30」以前,騎著中國股市的「瘋牛」,千萬中國股民「曾經」富過。
2007年5月29日深夜,財政部發布消息,自5月30日起,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新華社於5月30日凌晨0時4分6秒發出消息。
哀鴻遍野!大多數投資者對風險估計不足,短期賬戶損失30%—50%。從「天堂」到「地獄」,僅用不足一周時間。6月5日,滬指跌到3404點。
「加息加稅強回調,股魔終於露爪獠。鐵腕無情擠泡沫,獲利蒸發在一朝。滬深今日紅轉綠,九百跌停嘆荼毒。天量沽空罕接盤,破位慌忙來割肉。」股民打油詩,打的哪是油,分明是辛酸淚。
儘管就之前股市的極度瘋狂來看,似乎只有「破壞性開採」或說「休克療法」才是最適合中國股情的醫治辦法:
但「半夜上調印花稅」還是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強烈爭議。特別是財政部曾於5月23日闢謠稱短期不會上調印花稅,成為2007年資本市場一大懸案。
有人喊出了「政府失信」的怨恨之聲。這聲吶喊,擊穿了數字、K線圖與政府的楚河漢界,也擊穿了經濟與政治的楚河漢界。
確實,在以前,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資本」這個詞的印象,可能只是在社會主義的「反義詞」——資本主義那裡。但是2007年,白領「資本」 了,賣菜的阿姨也「資本」了,教師公務員「資本」了,連大學生都「資本」了……資本,就這樣以驚人的速度啟蒙了億萬「理財盲」,嵌入了中國人生活最深的肌理。
《亞洲周刊》日前將2007年度風雲人物的桂冠戴在了中國股民頭上。因為這個群體「在過去的一年內締造了歷史」。
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最新統計數據,2007年滬深兩市A股新開賬戶總數已達3721.29萬戶。截至2007年最後一個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滬深股市總流通市值為93064億元,兩市總市值突破32萬億元,報327140億元。
人們在回憶1720年牛頓炒股賠錢后的哀嘆:「我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人性的瘋狂。」
人們在傳播更瘋狂的故事:有人2005年底以差不多每股4元的價格買了1萬股萬科,隨後出國公幹,等到2007年初回來,漲了3倍以上。華南理工大學大二學生沈然手握數十萬元現金,指揮著500萬元資本在股市裡搏殺。
人們在談論著白領的新規:下午3時閉市后才方便約見客戶,因為即使你不炒股,客戶可能也要炒股。
然而,不存在不帶一點「主義」的資本。「死了都不賣」的背後,是「政府不會讓股市崩潰」的信念,「我們想從股市賺點小錢,政府都不讓嗎」的詰問,以及「政府失信」的質問。
當股民在向政府發問,一個新的「民眾—政府」對話通道便形成了,這種新的互動方式的出現,其影響遠比一年半載的牛市熊市來得深遠。
拋棄這些「形而上」的意義,「5·30」對股民也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政策調控信號,而更是一個催變思維的時點。於是,到了7月初的第二輪大跌,8 —10月的「一九現象」經久不衰,「只賺指數不賺錢」,到10月16日滬指站到年度6124.04點的最高點,股民雖有悲歡,卻也有了一份淡定。
對普通股民來說,聽專家學者預測今年股指會沖高几何沒有任何實質意義,所謂「慢牛行情」也是一種混沌的說辭。經歷了2007年股市刀光劍影的股民們,哪怕是新股民,或許也開始明白,只有先跑贏自己的投資理念,才有可能跑贏股市本身。一個人投資理念重估的重心,應該是他自己。
這應了魯迅先生的另一句話「救人身體不如思想」。
國房指數 假裝下跌與假裝歡呼
人們擔心這是不是房地產商「佯降」和「捂盤」並用。將普通型樓盤低調捂盤,而對一些原先漲幅過快過猛的高檔樓盤高調明示降價,其實都只是「促銷策略」,而不是政策真正起到了效果。
然而面對房價,民眾卻很難淡定。
2007年的「房事」同樣經歷了火一樣的瘋狂和冰一樣的冷漠。
2007年12月25日,國家發改委公布11月份36個大中城市商品房集中成交均價,其中廣州市房價漲幅比上月上漲12.27%,位居36個大中城市之首,成交均價達到了16367元/平方米。
然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此前披露的2007年11月份樓市成交數據顯示,當月廣州房價猛降千元,降幅近10%;同時,成交量大幅萎縮,同比下降了41.1%。
一座好端端的房子是怎麼變成一串數字的,這已經令人感到分裂,而這些數字還相互矛盾,更令人分裂。
房地產業有多處「金三角」景緻。「金三角」至少有雙重含義,一是三者間的關係環環相扣、彼此依賴,二是每個環節皆有「黃金萬兩」。
第一個「金三角」是高價拿地、高價賣樓、高頻率增發之「三高」。2007年,「地王紀錄」不斷被打破。「麵粉貴過麵包」,那麼「麵包」價格當然也「不甘落後」。2006年5月,廣州一手住宅均價為6097元/平方米,一年後的2007年8月,廣州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9905元/平方米。一年多的時間漲幅達62.4%。
另一方面,金地、保利、富力等巨頭上市地產企業,又通過資本市場增發,典型的如金地集團兩月內增發兩次,融資額分別高達45億元、180億元。
第二個「金三角」是大企業、大速度、大手腕之「三大」,所謂「大企業」,即2007年中國房地產市場上,兩極分化現象嚴重,大小企業間的實力與話語權重分化嚴重,「大速度」即房地產企業圈錢跟宏觀調控賽跑在2007年前三季度表現尤為突出,而「大手腕」,則是指一些涉嫌違規房地產企業或因公關技術高超,或因國資背景而「理直氣壯」。
毫無疑問,在這些「金三角」式的利益鏈條中,利益直接受損的,是為高房價、高股價埋單的普通民眾、中小投資者。
有兩個段子,把年輕房奴和不那麼年輕的房奴都說了——
一個美國婦人和一個中國婦人在天堂相遇,美國婦人滿足地說,我來天堂之前,終於把我供的那套房子所欠的錢還清了。中國婦人也很驕傲,她說,我來天堂之前,終於攢夠了買房子的錢買了一套房子。
年輕人做房奴的壞處:第一,無憂無慮的日子沒了,每月的開銷都得精打細算;第二,學習深造的機會少了,學習深造既要花錢,又可能會減少收入;第三,瀟洒的心情沒了,不敢輕易失去工作;第四,違心的言行多了,即便對老闆不滿,也不敢從容表示……
其實,做「奴」的人,哪有瀟洒的?
「房價上漲快,人民有很大意見。」2007年11月19日,溫總理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其實,經過近兩年一連串的「國六條」「國九條」和「新政」后,特別是9月30日的「提高第二套房首期」新政后,樓市出現「拐點」的聲音便再次升起。
一個標誌性事件是深圳地產中介巨頭中天置業在2007年11月的轟然倒塌。也就是在11月初開始,市場關於「拐點」的聲音變得高漲,依據之一是廣州等地國慶長假期間成交量萎縮。此後,有專家稱「深圳房價將降四成」,輿論嘩然。
然而,作為「奴」的民眾,在長期面對強不可抗的賣家之後,養成了習慣性的「卑微」,這些利好消息未必讓他們內心踏實,相反,有些人變得不知所措。
人們擔心這是不是房地產商「佯降」和「捂盤」並用。將普通型樓盤低調捂盤,而對一些原先漲幅過快過猛的高檔樓盤高調明示降價,其實都只是「促銷策略」,而不是政策真正起到了效果。
「樓市假裝下跌,我們假裝歡呼」,一句話道盡了民眾的警惕。
另一個擔心是,房地產商會不會強強聯手,在緊縮期「強強抱團」降低成本,抵禦政策寒流。
有專家表示,回過頭來看一下會發現,其實10月以來,市場上充斥的諸如「深圳房價將降四成」的消息,要麼是一些專家的學院式臆想,要麼是傳媒以偏概全的主觀論斷。或許他們的初衷是好的,然而這種盲目的推斷與傳播,或許會傷了本想保護的對象。
難道就沒有人站出來吹響房價回歸的「集結號」?
其實廣東房地產市場的「集結號」,迄今吹過兩次。一次是近一兩年,相關政府部門表示「不要急著買房」,「三年後再買房」,然而,正是在這一號角吹響后,廣州房價漲勢更洶。
一次是2007年年末,萬科董事長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上,發布「拐點論」。此言一出,輿論嘩然。有人說,王石的「拐點論」,其實是一枚糖衣炮彈,先吹空再吹多,為的是低價吞噬規模小、競爭力欠佳的同行。
看來,房地產市場上,重要的不是「集結號」吹沒吹、誰來吹,而是怎麼吹的問題。在特殊的政經語境下,政府部門與地產商吹號可以,關鍵是如何博得信任;政府部門吹號同時須在經適房、廉租房供應上真正有所作為,地產商吹號則要力避階段性促銷的嫌疑。否則,房地產市場「三敗俱傷」局面的出現並非不可能。
而作為一介平民的我們,只希冀今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能離胡錦濤總書記在2008新年講話中「住有所居,促進社會和諧」的期願近些、再近些。
物價指數 要減稅還要加薪
民眾的通脹預期不降反升,考驗著有關部門的調控智慧。增收減稅措施中,適度直接加薪不能缺位。
無論如何,樓市總算有「拐點」了,至少「假裝」要「拐」了。
CPI呢?
2007年8月2日,國家發改委再發通知,要求各級價格主管部門,立即組織開展主要食品價格和相關收費專項檢查,並強調要把本次檢查「作為當前的一項政治任務」。
然而,2007年8月的CPI同比上漲6.5%創新高,9月稍有回落後,10月、11月CPI又開始扶搖直上,11月增速升至6.9%再創新高。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上月末表示,2007年CPI漲幅可能在4.7%左右!
2007年12月初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2008年將實施從緊的貨幣政策,並明確提出,「要把防止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作為當前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
中央「雙防」的話語信號暫時穩定了民眾對2008年的高通脹預期。
為什麼近兩年高懸在物價上漲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失去了震懾力?
這源於有關部門的兩難抉擇,一方面高通脹不治不行,另一方面通過頻繁加息來遏制通脹的話,高利率會對樓市和股市構成實質損傷,最終影響實體經濟,並由此引起不同利益群體的磨擦加大。兩難遊走之間,CPI已然上漲。
儘管通脹在日前特別在美國次貸危機前,是一種國際現象,全球流動性過剩、美元貶值、油價金價高企等外部壓力下,通脹就像流行病毒,迅速蔓延,中國內地作為一個新興的、高速增長的經濟體,表現突出一些,或不難理解。
民眾或許理解不了高深的經濟原理,但他們必須調動所有的智慧,來應付高物價時代的生存。
在廣州,49歲的鄧先生選擇下午6時再去買菜,是因為收市時菜價便宜。他還帶上「一周菜情」,是作為參照,凡是高於報紙報價的,堅決不買。
饒先生花在市場內的時間還是要比以前多出幾倍,以前10多分鐘,現在要40多分鐘,因為最外頭的檔口跟最裡面的比,菜價有些不同。他逐檔問價,比來較去,還是捨不得買。走累了,就在路邊坐一下,再斟酌:「不知道別的菜市場會不會更便宜一點?」
饒先生還發現另一個訣竅:多吃麵條少吃飯。低保戶每月每人能領到兩張購物券,可以到慈善超市換購糧油等生活用品。1張票可以換1盒1.8千克的麵條,4張票才能換1包10公斤的大米。而且,吃麵條不但省菜錢,還省煤氣費。
……
「你可以跑不過劉翔,但必須跑得過CPI」,2007年,人民跑得累啊!
「這些天物價有所上漲。我知道。」2007年11月12日,溫總理到北京東城區看望困難群眾說,「我知道,價格哪怕只上漲1塊錢,對老百姓的生活都有影響。」
事實上,群眾一年來跟CPI的賽跑中並不孤單。
2007年5月27日,溫總理前往陝西進行調查研究時表示:「政府正在採取各種辦法,讓大家吃得上豬肉、吃得起豬肉。」12月29日,溫總理再回陝西,再次談到價格問題:「我每天一起床,想的就是物價、住房、上學、醫療這幾件事。」
而今年1月1日,胡錦濤在天津看望和慰問基層幹部群眾時,特地去到菜市場前,一次次停下腳步,向攤主和正在購物的市民了解情況。豬肉現在什麼價?大米賣得怎麼樣?蔬菜有沒有漲價?雞蛋多少錢一斤? 胡錦濤對大家說:「中央對物價問題十分重視,把穩定物價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已經並將繼續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實保證廣大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
在對中央的眾多政策期盼中,民眾最簡單、最直接的期待就是加薪。
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ECA國際去年2月6日發表最新的全球最新薪酬趨勢報告稱,中國內地企業2007年薪酬增幅將為6%,位居全球第三。
暫不論6%這一數字是否有高估之嫌,問題另一個關鍵面是,央企加速整體上市,在資本市場長袖起舞,中小企業與大企業之間薪酬差距不斷拉大。
筆者了解到,儘管通脹持續走強,儘管利潤率被擠窄,但珠三角已有一些零星的中型企業開始或有意主動加薪,其原因並不全是近年來的缺工現象,也並不單單是為了提高生產率,而是考慮穩定員工的工作預期與情緒,同時出於為技術革新的考慮,寧願「吃點小虧」。這一現象非常值得引起關注與重視。
事實上,為穩定民眾通脹預期,政府部門已開始積極行動,增收減稅,一方面提出「增加財產性收入」,一方面又將個稅起征點提高到2000元。但是,掂量這兩項措施,都有一些瑕疵或硬傷,從某種意義上講,增加財產性收入是有「准入門檻」的,或者說「浮動性」很強,民工們可能只能對這一項目望洋興嘆或因懼其風險而遠之,同時,民工月工資,能探及個稅起征點2000元的,有多少呢?
2007年12月20日,央行公布的2007年第4季度全國城鎮儲戶問卷調查顯示,64.8%的調查者預期明年物價會繼續上升,此比例為歷史最高。
民眾的通脹預期不降反升,考驗著有關部門2008年的調控智慧。增收減稅措施中,適度直接加薪不能缺位。
百度指數 中國人追問什麼
2007十大上升最快關鍵字
1 嫦娥一號
2 陳曉旭
3 奧運門票
4 死了都不賣
5 豬肉漲價
6 物權法
7 重慶最牛釘子戶
8 加息
9 石靖
10 楊惠妍
2006十大上升最快關鍵字
1 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
2 尚雯婕
3 黃健翔
4 易中天
5 明朝的那些事兒
6 國六條
7 朝鮮
8 陳良宇
9 千里之外
10 銅須門
2007十大「什麼是」
1 什麼是基金
2 什麼是權證
3 什麼是股指期貨
4 什麼是股票
5 什麼是電子商務
6 什麼是愛
7 什麼是3G
8 什麼是企業文化
9 什麼是科學發展觀
10 什麼是oem
2006十大「什麼是」
1 什麼是愛
2 什麼是長征精神
3 什麼是博客
4 什麼是雙核
5 什麼是3g
6 什麼是和諧社會
7 什麼是期貨
8 什麼是木馬
9 什麼是幸福
10 什麼是生態系統
2007十大想要
1 想要愛
2 想要聽歌
3 想要飛
4 想要結婚
5 想要有個家
6 想要個身份證號
7 想要寶寶
8 想要自由
9 想要錢
10 想要快樂
2007十大不要
1 不要離開
2 不要隱身
3 不要說再見
4 不要哭
5 不要傷害我
6 不要忘了我
7 不要說謊
8 不要害怕
9 不要中介
10 不要抱怨
2006十大要不要
1 要不要讀名著
2 生命要不要繼續
3 有電腦要不要寫字
4 要不要考研
5 要不要入黨
6 要不要和網友見面
9 要不要結婚
10 要不要買房
2007十大如何
1 如何減肥
2 如何炒股
3 如何打開註冊表
4 如何美白
5 如何化妝
6 如何購買基金
7 如何賺錢
8 如何創業
9 如何接吻
10 如何理財
2006十大如何
1 如何減肥
2 如何重裝系統
3 如何賺錢
4 如何懷孕
5 如何構建和諧社會
6 如何創業
7 如何化妝
8 如何接吻
9 如何炒股
10 如何瘦臉
來源: 南方日報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