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6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古代34位傾國傾城的美女才女[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5 09:0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2007年11月15日

1.西施。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原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這個就是「沉魚」的故事。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后,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缺陷:西施是大腳,所以她的裙子都很長 ,就在腰間佩戴一串搖鈴,走路時不僅沒有腳板聲,反而因為鈴聲,倒更增添了幾分女性的嫵媚。



西施詠
——王維
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
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

2.貂禪。

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貂蟬出生在并州郡九原縣(山西忻州)木耳村。關漢卿的一個劇本里,她姓任,字紅昌。因在宮中掌管貂蟬帽,所以賜名貂蟬。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 貂蟬在演義中是位捨身報國的可敬女子,她為了挽救天下黎民,為了推翻權臣董卓的荒淫統治,受王允所託,上演了可歌可泣的連環計(連環美人計),周旋於兩個男人之間,成功地離間了董卓和呂布,最終呂布將董卓殺死,結束了董卓專權的黑暗時期。缺陷:貂蟬耳朵小,所以戴一對大大的耳環,使美貌與耳朵對稱。



3.王昭君。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西漢南郡秭歸(今屬湖北興山縣)人。

競寧元年(公元前33年),她年方17,被漢元帝選入宮中。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于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漢元帝是按畫工的畫像選宮女的,深居後宮的宮女們,為了能被皇上幸召,總想把自己畫得美點,所以,她們不惜重金賄賂畫工。王昭君初入宮廷,不懂這些規矩,再加上自己認為美貌,不愁皇上不召見,據說,畫工毛延壽在畫王昭君時,曾暗示過,但王昭君沒有搭理他,反而譏諷了他,毛延壽見王昭君如此傲慢,便把那點該點到眼睛上的丹青,點到臉上。結果王昭君在後宮裡不知守了多少時光。 這時,匈奴呼韓邪單于來漢朝,要娶漢人女子為妻。因為漢元帝無法抵禦匈奴的侵犯,見到呼韓邪來朝求娶,覺得正是開展政治和親外交的好時機,於是賜給他五名宮女。王昭君久居深宮,感覺面見皇帝無望,聽說匈奴前來求親聯姻,便主動要求離開漢宮去匈奴,漢元帝知道她沒有姿色,就同意了她的要求。到了呼韓邪單于臨到的那天,漢元帝見王昭君丰容盛飾,大吃一驚,宮中竟有這麼美貌的女子?他本想留下,可是怕失信於人,只好忍痛割愛,讓王昭君出塞和親。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據傳,王昭君死後葬於匈奴,墓地在今歸化城南30里處,北方秋冬草木枯落,王昭君墓旁樹木皆青,方向朝南,杜甫詩有「獨留青冢向黃昏」之句,後傳為「青冢」。

缺陷:斜肩膀,所以她喜歡穿斗篷。



4.楊玉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后妃中鮮見。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后,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楊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此外,楊玉環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缺陷:據說有狐臭,必須一天洗幾個花粉浴才能減少狐臭的影響。



中國古代四大古典美女西施、貂禪、王昭君與楊玉環,都不是完人,都有缺點,都是通過取長補短之後才傳芳名於後世的。

5.趙飛燕。

    即孝成趙皇后(前45年—前1年)名宜主,據說是江都(今江蘇高郵)人。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趙飛燕出生后便被父母丟棄,三天後仍然活著,父母也覺得奇怪,就開始哺育她。稍大后,她同妹妹一同被送入陽阿公主府,開始學習歌舞。她天賦極高,學得一手好琴藝,舞姿更是出眾.

  漢成帝劉騖喜歡遊樂,經常與富平候張放出外尋歡作樂,他在陽阿公主家見到趙飛燕后,大為歡喜,就召她入宮,封為婕妤,極為寵愛,后又廢了許皇后,立飛燕為後,趙飛燕之妹趙合德亦被立為昭儀,兩姐妹專寵後宮,顯赫一時。

  漢成帝死後,趙飛燕姐妹無子,由定陶王劉欣即位,即漢哀帝,趙飛燕被尊為太后,哀帝沒過幾年就死了,漢平帝劉衍即位,趙飛燕被貶為孝成皇后,后被牽涉到其妹合德害死了後宮的皇子的案子,被送去陪葬陪孝成皇帝。這些案件在《漢書•外戚傳》中有活靈活現的記述。但從情理推斷,則可以判定它們都是王莽集團為置趙飛燕於死地而精心虛構的假案。因為它違背了一個最大的「理」,即皇室對子嗣的渴求。一個家族的延續,是靠男性子嗣的出生。一個皇室的延續,就是靠皇帝生下皇子。如果漢成帝確實與許美人和曹宮女生下兩個兒子,參考當時的後宮制度則可斷定:1. 這事無法保密。2. 皇室一定對這兩個孩子視若拱璧,怎麼可能聽任趙飛燕姐妹輕而易舉地將其謀殺?再說,既然漢成帝能與許美人、曹宮女生齣兒子,為什麼與皇后和其他眾多的嬪妃就生不出一個孩子呢?顯然,不是眾多的后妃沒有生育能力,而是漢成帝沒有生育能力。因此,所謂趙飛燕姐妹謀殺皇子案很可能是假案。

環肥燕瘦-楊玉環應該是和被譽為漢宮飛燕的趙飛燕相題並論,一肥一瘦,相映成趣。況且二人都是舞蹈家,都被看作是紅顏禍水。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沙發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5 09:09 | 只看該作者
6.班昭

(約45?-約117?),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代表作:續寫漢書。

班昭東漢文學家,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她獨立完成了《前漢書》中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還著有《女誡》。

她是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班昭十四歲嫁給同郡曹世叔為妻,所以人們又把班昭叫做「曹大家」。曹世叔早逝,漢和帝知她文章了得,召她入宮工作, 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漢書》,這部書是我國的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是正史中寫的較好的一部,人們稱讚它言賅事備,與《史記》齊名,全書分紀、傳、表、志幾類。還在班昭的父親班彪的時候,就開始了這部書的寫作工作,她的父親死後,她的哥哥班固繼續完成這一工作。班固,字孟堅,九歲能作文,稍大一點,博覽眾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漢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接過亡兄的工作繼續前進。

好在班昭還在班固活著的時候就參予了全書的纂寫工作,後來又得到漢和帝的恩准,可以到東觀藏書閣參考典籍,所以寫起來得心應手。

《漢書》出版以後,獲得了極高的評價,學者爭相傳誦,《漢書》中最棘手的是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這兩部分都是班昭在她兄長班固死後獨立完成的,但班昭都謙遜地仍然冠上她哥哥班固的名字。



7.蔡琰

 蔡琰:即蔡文姬,東漢蔡邕之女。是我國著名女詩人。她的生年大約在漢靈帝熹平六至七年(177-178)間,原籍為陳留圉(今河南杞縣)。

 蔡琰在十六歲至十八歲期間,因夫死無子,又回到原籍娘家居住。到了興平年間(194至195),也就是蔡琰十八、九歲時,為亂軍所擄,作了南匈奴左賢王的妻子,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

 「文姬歸漢」是我國歷史上盛傳的佳話.在史書中,至今未曾發現關於蔡琰歸宿的記載。五言《悲憤詩》末尾的:「託命於新人,竭心自勖厲。流離成鄙賤,常恐復捐廢。人生幾何時,懷憂終年歲」等詩句,則預示著蔡琰「一生抱恨常咨嗟」(王安石語)的悲劇性結局。

作《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8.卓文君。

漢 司馬相如之妻。西漢臨邛(屬今四川邛崍)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

卓文君喪夫后許多名流向她求婚,她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司馬相如能彈琴作詩,長得又帥,卓文君從中領會到他的才華和情感,一心相愛。司馬相如家裡一無所有,卓文君隨他私奔后,就開了個酒鋪,親自當掌柜,文君當壚賣酒,相如則作打雜,不怕人譏笑。后卓王孫礙於面子,接濟二人,從此二人生活富足。後來司馬相如終於成名天下。而文君夜奔相如的故事,則流行民間,並為後世小說、戲曲所取材。



9.謝道韞。

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東晉女詩人,謝安侄女。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妻。西元399年王凝之為孫恩起義軍所殺,她一直寡居會稽。代表作:《登山》

峨峨東嶽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10.女皇武則天。

(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稱帝,改國號武周,定都洛陽。690—705年在位。名曌(zhào),世人據其封號稱之為武則天。性巧慧,多權術。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huò)的次女,生母楊氏是武士彟的續妻,隴右大士族、隋朝宰相、遂寧公楊達之女。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3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5 09:13 | 只看該作者
2007年11月15日

11.上官婉兒

     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

    麟德元年(664),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儀鳳二年(677),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後,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聖曆元年(698)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神龍元年(705),唐中宗複位以後,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並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707)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餘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並誅其親黨十餘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后處,並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後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韋后和中宗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餘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兵敗被殺。

  此後,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中宗,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遊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首並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築岩,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築宅第,經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紈?子弟和巿井無賴鬼混其間,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景龍四年(710),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陰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後,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後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並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在李隆基處為其說項,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開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12.班婕妤

    班婕妤(前48?——前 6年),樓煩(今山西省寧武)人,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相傳為班固、班超和班昭的姑母。漢成帝的妃子,善詩賦,有美德。立為婕妤。

    趙飛燕姐妹得寵后,嫉恨班婕妤人品才學,班婕妤恐日久見危,求侍奉太後於長信宮,《團扇詩》應是作於長信宮中,這首小詩詞彩清新,情 《團扇詩》

  新裂齊紈素, 鮮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 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 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 涼飆奪炎熱。
  棄捐篋笥中, 恩情中道絕。

    致哀怨,而表現的卻委婉含蓄,有一種怨而不怒的氣度。



13.甄皇后

    中山無極(今河北省無極縣)人,(182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之妃子,被封為甄夫人,魏明帝即位後追尊為文昭皇后,魏明帝曹叡之生母,上蔡令甄逸之女。

    建安中期,甄氏嫁給袁紹的次子袁熙,後來袁熙出任幽州刺史時,把甄氏留在冀州照顧家姑劉氏。[1]建安九年(204年),冀州鄴城被曹操攻破,甄氏被擄,曹丕稱帝后寵郭皇后,郭后恃寵中傷甄皇后,甄后從此失寵,到黃初二年(221年)被曹丕賜死之前,做了曹丕多年的妻子。拋開帝后的身份不談,從《塘上行》里讀到了一個妻子對丈夫相思到極致的、一往無悔的深情泣訴,可憐甄后最後等來的只是曹丕的一紙死令。甚至死後對屍身『以發覆面、以糠塞口』的侮辱與凌虐 ...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 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 莫若妾自知。
  眾口爍黃金, 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 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 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 夜夜不能寐。
  甄宓 (曹植曾作以喻之...)



14.花蕊夫人

   后蜀主孟昶的費貴妃,五代十國女詩人,青城(今四川都江堰市東南)人,也號花蕊夫人。幼能文,尤長於宮詞。得幸蜀主孟昶,賜號花蕊夫人。后被趙匡胤招入宮中。代表作:述國亡詩宋滅后蜀時,只用了一萬軍隊,而後蜀的十四萬軍人幾乎不戰而降,花蕊夫人隨孟昶流亡北行,夜宿葭萌驛站,感懷國破家亡的哀愁,在館壁上題了這首《採桑子》,因軍騎催促,只得半闋,卻一字一淚。



15.侯夫人

   隋煬帝在位期間廣造高樓,併網羅天下美女數千名納於迷樓中幽閉,侯夫人就是這幾千名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隋煬帝的宮女之一,侯夫人最後自縊而死,一個美麗的才女,就這樣被白白死去了,身後只留下了幾首詠物寄意的空靈飄逸的小詩,讓後人讀來輒用傷懷。

  《春日看梅》
  砌雪無消日, 捲簾時自顰。
  庭梅對我有憐意, 先露枝頭一點春。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4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5 09:17 | 只看該作者
2007年11月15日

16.唐琬

   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著名才女,是陸遊的表妹,與陸遊青梅竹馬,情投意合,結為夫婦。后因陸母的反對,陸遊迫於母命,萬般無奈,便與唐琬忍痛分離。後來,陸遊依母親的心意,另娶王氏為妻,唐琬也迫於父命嫁給同郡的趙士程。這一對年輕人的美滿婚姻就這樣被拆散了。

     十年後的一個春天,陸遊滿懷憂鬱的心情獨自一人漫遊山陰城沈家花園。正當他獨坐獨飲,借酒澆愁之時,突然他意外地看見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趙士程。

     儘管這時他已與唐琬分離多年,但是內心裡對唐琬的感情並沒有完全擺脫。他想到,過去唐琬是自己的愛妻,而今已屬他人,好像禁宮中的楊柳,可望而不可及。 
 
    代表作:《釵頭鳳》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意緘心事,獨語斜難。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詢問,咽淚妝歡。瞞、瞞、瞞!



17.薛濤

    薛濤,768~832,字洪度,唐朝長安人,生於大曆五年,卒於大和六年。幼年隨父鄖流寓成都,八九歲能詩,父死家貧,十六歲遂墮入樂籍,脫樂籍后終身未嫁。后定居浣花溪。知音律,工詩詞。創「薛濤箋」。薛濤正式集子叫《錦江集》,共五卷,詩五百餘首,惜未流傳下來。後世各家所本的明本《薛濤詩》一卷,是從《萬首唐人絕句》等選本拼湊起來的。

  代表作:吟梧桐詩(八歲時作)庭除一古桐,聳干入雲中;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



18.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1年前後在世),宋代女詞人,一作淑貞,號幽棲居士。朱淑真籍貫身世歷來說法不一,《四庫全書》中定其為「浙中海寧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縣),南宋初年時在世。

  代表作:有〈斷腸集〉傳世。



19.郭愛

    明宣宗朱瞻基的嬪,全名郭愛,字善理,安徽鳳陽人。 明代的官女大都出自京城門庭清白的小戶人家,一旦被選入宮,就意味著從此與家人生死永不得見,而且明初的宮廷沿襲了元代慘烈的人殉制度,官女郭愛被勒令為明宣宗殉葬時入宮僅20天,《絕命辭》是臨終時所作,字字血淚與父母訣別,自此後魂消影絕陰陽兩隔。

  《絕命辭》
  修短有數兮,不足較也。
  生而如夢兮,死者覺也。
  先吾親而歸兮,慚予之失孝也。
  心凄凄而不能已兮,是則可悼也。



20.柳如是

   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后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浙江嘉興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艷之首,曾於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鬚眉。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5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5 09:21 | 只看該作者
2007年11月15日

21.李師師。

中國古代名妓,李師師原本是汴京城內經營染房的王寅的女兒,三歲時父親把她寄名佛寺,老僧為她摩頂,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認為她很象佛門弟子,因為大家管佛門弟子叫「師」,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師師。后被宋徽宗看中,成了宋徽宗的私愛。



22.陳圓圓

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本姓邢,名沅,字畹芬。為蘇州名妓,善歌舞。「秦淮八艷」之一。初為田畹歌妓,后吳三桂納為妾。三桂出鎮山海關,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曾被俘。三桂降清,清軍攻陷北京,仍歸三桂,從至雲南。晚年為女道士,改名寂靜,字玉庵。民間傳說稱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降清是為了她。



23.李清照

李清照 (1084.2.5.-1155.4.10.) 號易安居士,南宋傑出女文學家,濟南歷城(歷下)人。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學者和散文家,幼承家學,早有才名。以詞著名,兼工詩文,並著有詞論,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早年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她還擅長書畫,兼通音律。現存詩文及詞為後人所輯,有《如夢令》,《一剪梅》和《漱玉詞》等。

《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爭渡 驚起一灘鷗鷺



24.左芬

   字蘭芝,西晉文學家左思之妹。年少有才名,晉武帝司馬炎聞聽詩人左思的妹妹左芬才情過人即納入後宮,左芬因為德才超群每每被帝王群臣讚賞,使後宮佳麗見妒。一貫荒唐漁色的司馬炎是歷史上最無恥無為的帝王之一,左芬被封為貴妃,不過是司馬炎為自己博得惜才的虛名,《晉書》中稱左芬『姿陋體羸,常居薄室』。《啄木詩》是左芬淡泊自律的生活寫照。她擅長賦頌一類文體,為文宏麗,有司馬相如之才。卒年五十二。

  《啄木詩》

  南山有鳥, 自名啄木。
  飢則啄木, 暮則宿巢。
  無干於人, 唯志所欲。
  此蓋自卑, 性清者榮,性濁者辱。



25.黃娥

明代女文學家,字秀眉,四川省遂寧市人。楊慎之妻,世稱黃安人、黃夫人。父珂官尚書,自幼博通經史,能詩文,擅書札。政德十四年(1519)與楊慎結婚不久,慎謫守雲南,長達30年之久,長期留居夫家新都區,管理家務。在天各一方的離別期間,以《寄外》詩聞名當世。又工於散曲,在明時已有刊本《楊升庵夫人詞曲》5卷,又有《楊夫人樂府》,但其中多與楊慎《陶情樂府》所收者相混。近人將兩人之作合編為《楊升庵夫婦散曲》,風格纏綿悲切,有「曲中李易安」之譽。

她博通經史,擅制詞典的才名為藝林傳頌。丈夫狀元郎楊慎對自己妻子的才學嘆賞之極而致於崇拜,稱黃娥為「女洙泗(女孔子),閨鄒魯(女孟子),故毛語(女毛公)」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6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5 09:25 | 只看該作者
26.衛子夫

衛皇后,字子夫,西漢武帝之後。生年不詳,卒於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陽(今山西臨汾)人。

衛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后,除了她的容顏美色之外,還因為她有太子劉據做為她的支柱。太子自縊,亦使她的政治生命結束。事實證明,她儘管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但並沒有存心詛咒漢武帝早死。在她為皇后的38年中,是比較安分守己的。所以漢武帝死後,她的名譽還是得到了恢復。另外,應該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宮,使她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從而為西漢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贏得了主動地位。從客觀上講,子夫對漢朝是有功勞的。固然,漢武帝對衛氏一門的寵幸有過份之處,但總的來說,衛氏一門對漢朝的鞏固是做出過貢獻的,因此,子夫的影響也是不能抹殺的。



27.魚玄機

(約844——約871年)字幼薇,一字蕙蘭,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人,市民家女,姿色傾國,天性聰慧,才思敏捷,好讀書,喜屬文。大唐盛世,詩才輩出,不但鬚眉稱雄,也有不少女詩人脫穎而出,魚玄機就是其中留傳佳作甚多的一位。所著有《魚玄機詩》,目前傳世共50首,其詩多清詞麗句,又對仗工穩。多與溫庭筠等以詩篇相贈答。



28.董小宛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號青蓮,金陵人(今江蘇南京),歌妓,「秦淮八艷」之一,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1639年結識復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后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與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認為董小宛與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鄂妃實為一人,並導致了順治出家,不過,此系誤傳,順治皇帝生於1638年,董小宛長他14歲,董小宛去世時順治皇帝僅13歲,況且董小宛從未去過北方。



29.張紅拂

風塵三俠之張紅拂,大唐名將李靖愛妻:本名張出塵,本是隋朝權臣楊素的侍妓,常執紅拂立於楊素身旁,因此她又被人稱為紅拂妓、紅拂女。

她為何名為「紅拂」有兩種說法:一是她喜愛身穿紅衣,手執白絲拂塵;二是因她手上始終拿著紅色的拂塵而得名。



30.夏姬

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母親為少妃姚子。她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美女,因為嫁給陳國的夏御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1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決策會員(三十九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18510
7
 樓主| 一個中國人 發表於 2007-11-15 09:27 | 只看該作者
2007年11月15日

31.漢 章德竇皇后

竇氏(?—97年),漢章帝皇后。曾祖竇融,官大司徒;父竇勛,追爵安成息侯;母沘陽公主。公元78年被立為皇后。
竇氏六歲能作文章,而且天生麗質。建初二年(77年)八月,竇氏及其每每被選入長門宮。由於她貌美、舉止言談非凡,得到了馬太后的賞識,更得到了章帝的喜愛。爾後,馬太后病逝,宮內權力最大的莫過於竇后。



32.漢 和熹皇后

東漢和帝鄧皇后(81年-121年),東漢女政治家,名綏,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是漢光武帝時太傅鄧禹的孫女,禹為南陽豪族,隨光武帝起事,為東漢初的大功臣;其父鄧訓,曾為護羌校尉,撫邊有功。



33.李香君

又名李香,為秣陵坊名妓。「秦淮八艷」之首,自幼被鴇母李麗貞收養,13歲從吳人周如松受歌,盡得其音節。她歌喉珠圓玉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無一不通。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時人譽之「香扇墜」。故聲名於南曲,時四方之士爭一認識面為榮。



34.花木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相傳,花木蘭為商邱人。長的嫵媚端莊,貌美聰慧。由於在家中是老大,從小練就了一副好身手。父親名叫花孤,是一位老軍官。隋恭帝義寧年間,突厥犯邊,花孤因為年老體弱不能從軍,而又不能抗拒軍令。於是花木蘭就從織布機上走下來,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征戰疆場一十二載,屢建功勛,無人發現她是女子,回朝後,封為尚書。唐代追封為"孝烈將軍",設祠紀念。

花木蘭的事迹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自古美女配英雄,有多少英雄好漢拜倒在美女的石榴裙下.但自古紅顏多禍水,又有多少好漢栽倒在美女身上.倒是那些高尚的才女生活在平凡和險惡之間,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詮釋著自己,詮釋著生活.女人能頂半邊天,古時候也同樣如此,他們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在中國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我是一個熱愛自己祖國的中國人,我健康,我快樂。
細節成就完美。
圖片類未註明[原創]的均為轉帖!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1
8
江心嶼 發表於 2007-11-15 12:57 | 只看該作者
頂了,不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5763

帖子

118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83
9
番茄好味 發表於 2007-11-15 23:0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

主題

382

帖子

91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91
10
儀乾 發表於 2007-11-18 02:48 | 只看該作者
承前啟後--芙蓉姐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346

帖子

12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24
11
回到祖國 發表於 2007-11-19 07:55 | 只看該作者
我有一個就夠了!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9

主題

116

帖子

511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1
12
河西 發表於 2007-11-19 12:35 | 只看該作者
內容不錯,但插圖的人物患了中國畫的通病:人物單一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794

帖子

232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32
13
ibrma 發表於 2007-11-20 12:12 | 只看該作者
中國文明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

主題

301

帖子

64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4
14
z-at-backchina 發表於 2007-11-29 08:2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7 一個中國人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主題

1023

帖子

214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14
15
lqkhmeet 發表於 2007-11-29 23:50 | 只看該作者
人物單一性.。如果這些美女活著,並看了這圖定會???這是畫師心中的美女。
百慕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16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12-4 20:21 | 只看該作者

傾國傾城的美女才女不僅為中華歷史添輝,也改變了歷史的方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54

主題

6919

帖子

1萬

積分

六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11845
17
大西洋人 發表於 2007-12-5 12:0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9:5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