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再論宗教 -科學家信神就能證明宗教了么?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4-12 06:0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日期:2006年8月27日   出處:http://www.changhai.org    作者:盧昌海   已經有1428位讀者讀過此文

五年前我在與一位網友的通信中曾對以聖經為經典的宗教做過一些 評論。 前段時間繁星客棧的網友們又討論起了宗教問題, 我也參加了其中的一部分討論, 並將一些觀點整理成了那篇短文的兩篇 附錄。 本文則是對某些觀點的進一步說明。

    綜合地說, 我對宗教的態度主要有以下幾條:


    我本人不信宗教。
    我對宗教沒有特殊興趣。
    我對純宗教持中立態度。
    我反對宗教試圖把自己 「科學化」。
    我不認為宗教對科學的發展功大於過。
這其中前三條與他人無涉, 無需討論。 第四條是五年前那篇 論宗教 的主要內容之一。 宗教 (本文自此處以下 「宗教」 一詞均指以聖經為經典的宗教) 試圖把自己 「科學化」 的最典型表現有兩類: 一是用現代科學來附會聖經, 這我在 論宗教 的正文中作了評論; 二是通過所謂 「見證」, 把發生在現實世界里的或然事件作為上帝存在的證據, 這我在論宗教的 附錄二 的最後兩段中作了評論。 第五條則是本文所要敘述的內容。

    眾所周知, 宗教在西方社會中存在了極為漫長的時間, 一度甚至是具有主宰性的力量, 直至今日依然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宗教對西方社會的滲透遍及各個層面 (包括語言), 且極其深入。 在這種背景下, 人們可以很容易地在科學家 (尤其是早期的科學家, 比如 Newton) 的言論中找到虔誠的神學表白。 這其中既有對神的一般性頌揚, 也有直接了當把自己的研究動機歸為對神的信仰的。 這些言論理所當然地被宗教信徒們視為是宗教對科學曾經有過重大貢獻的證據。 的確, 如果包括 Newton 在內的那些作過神學表白的科學家的科學貢獻可以因此而歸功於宗教的話, 那麼即使把宗教法庭在歷史上所有迫害科學的罪惡加在一起也未必能蓋過那些貢獻。 由此得到結論將是宗教對科學的發展功大於過。

    因此問題的關鍵在於該如何看待那些科學家的神學表白。 它們是否足以作為宗教對科學有過巨大的貢獻的證據?

    有人可能要問: 既然那些科學家自己都承認了, 還有什麼可討論的? 我們之所以要討論, 是因為一個人完全可以在口頭上 - 甚至心裏面也自以為 - 信奉某種東西, 而實質上卻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做事情。 比如民間 「科學家」, 他們大都聲稱自己是在追求科學, 但實質上卻在用非科學的方法做 「研究」, 我們不會因為他們自稱是在追求科學就把他們 「研究」 出來的東西當作科學。 同樣的道理, 歷史上的那些科學家雖然聲稱信奉宗教, 聲稱把自己的一切歸功於神, 但如果他們真正流傳後世, 被我們稱為科學成就的那些東西是用與宗教原則背道而馳的方法得到的, 那些成就也沒有理由被視為是宗教的成就。

因此要弄清宗教對那些科學家 - 從而對科學 - 的真正貢獻, 關鍵在於分清什麼是宗教所具有的最基本特徵, 什麼又是包括那些科學家的科學貢獻在內的科學所具有的最基本特徵。 如果兩者基本一致, 那麼在找到其它反證之前我們將認同那些科學家自己的說法; 但假如兩者背道而馳, 那麼無論那些科學家的神學表白聽起來多麼地接近宗教, 我們也無法因此得出結論說宗教對他們的科學研究 - 從而對科學 - 有過重大貢獻。 他們的神學表白只不過是沿用了與宗教同樣的術語體系而已, 這在飽受宗教浸滲的歷史背景下是絲毫不足為奇的。

    那麼宗教的最基本特徵究竟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 在人類文明的早期, 產生有關神的傳說是一種具有普遍性的文化現象, 從這個意義上講, 在早期社會中幾乎人人都或多或少地信仰某種類型的超越凡間力量的神。 但那種原始信仰並非我們所討論的那些在歷史上殘酷鎮壓科學, 而今又試圖從科學中攫取榮譽的宗教。 宗教遠非只是簡單地相信一種超越凡間的力量, 它具有十分具體的教義, 並且有系統的組織來維護這種教義。 宗教的最基本特徵就在於對其教義的神聖化, 以及要求教徒對教義的絕對尊崇。 這是它統治教眾的基礎。

    另一方面, 科學 - 即使是 Newton 甚至 Galileo 時期的科學 - 的最基本特徵是尊重實驗, 尊重推理。 這與宗教所推崇的教義的神聖性及教徒對教義的絕對尊崇在本質上是相互衝突的。 即使那些科學家本人聲稱他們是要用科學的方式來證實神的偉大, 也無法改變這種衝突的實質。 因為對實驗與推理的尊重將無可避免地把宗教教義推到一個可以被檢驗, 從而可能被證偽的舞台上, 而這卻不是宗教所能接受, 也不是任何教廷所認可 (更遑論推薦與支持) 的原則。 宗教對信徒的要求本質上是盲信、 盲從, 而科學所追求的則是客觀、 理性, 兩者是完全背道而馳的。

    因此雖然一部分科學家言辭鑿鑿地宣誓自己對神的信仰, 他們所追求的東西, 他們追求東西的方式, 已經在實質上背離了宗教的特徵。 他們在本質上是宗教的叛離者, 而非乖學生, 更非繼承者。 神對於他們所追求的東西來說只是一種擬人化的目的象徵, 這是一種為自己的觀點尋求支點的原始信仰, 而非象聖經那樣具體的宗教教義[注一]。 對於那些在歷史上翻雲覆雨的宗教來說, 後者才是具有定義性的東西。

    在人類歷史上, 是人創造了神, 而不是神創造了人。 人用神來庇護自己的無知與無助, 也用神來承載自己的慾望與追求。 人所創造的神正如人自身一樣, 充滿了凡俗之氣。 這在以聖經為經典的那些宗教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教徒們對神的頂禮膜拜, 無處不是在用人間的虛榮來取悅神。 宗教把充滿人類印跡的教義與品性賦予神, 然後以神的名義來統治教徒; 而一些科學家 (尤其是神學主導時期的科學家) 則把自己信奉的自然律賦予神, 然後用神的偉大來印證自己的工作。 所有這些行為, 都是人的行為 (而且是兩類完全不同的人的行為), 神只是大家共同的借口與圖騰。 歷史上宗教所犯的罪惡是人的罪惡, 而不是神的罪惡 (這點我想教廷是不會 - 也不敢 - 反對的); 歷史上科學家所做出的成就, 也同樣是人的成就, 而不是神的成就, 更不是在方法與體系上與科學完全背道而馳的宗教的貢獻。

[ 本帖最後由 paullian 於 2007-4-12 06:21 編輯 ]
一天一蘋果~~~~~~~
上帝遠離我~~~~~~~~

122

主題

8149

帖子

3302

積分

七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3302
沙發
溫和寶 發表於 2007-4-12 06: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paullian 的帖子

沒有錯別字,肯定是轉貼的。請註明出處。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7

主題

5446

帖子

1816

積分

四星貝殼精英

蹲著吃飯的農民

Rank: 4

積分
1816
3
coolermaster 發表於 2007-4-12 07:0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溫和寶 的帖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4
chico 發表於 2007-4-12 07:20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2 溫和寶 的帖子

發表日期:2006年8月27日   出處:http://www.changhai.org    作者:盧昌海   已經有1428位讀者讀過此文
日知而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4-12 09:37 | 只看該作者

誣告誣告。。。。。。
俺要向自己投訴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64

主題

2萬

帖子

6771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離去道別間

Rank: 5Rank: 5

積分
6771
6
子竹青青 發表於 2007-4-12 09:4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5 paullian 的帖子

小弟弟,小聲哭噢.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90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7
littleflower 發表於 2007-4-12 11: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1 paullian 的帖子

其實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也能談很長.應版主要求, 只能用中文, 所以長話短說:

1. The Catholic Church has always taught that "no real disagreement can exist between the theologian and the scientist provided each keeps within his own limits. . . . If nevertheless there is a disagreement . . . it should be remembered that the sacred writers, or more truly 『the Spirit of God who spoke through them, did not wish to teach men such truths (as the inner structure of visible objects) which do not help anyone to salvation』; and that, for this reason, rather than trying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exposition of nature, they sometimes describe and treat these matters either in a somewhat figurative language or as the common manner of speech those times required, and indeed still requires nowadays in everyday life, even amongst most learned people" (Leo XIII, Providentissimus Deus 18)."
天主教會一直的教導是:"神學家與科學家只要是在各自的範圍內工作, 是不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的. 如果有矛盾產生, 應該記住的一點是, 聖經的作者或者是通過這些作者給我們啟示的神聖他本身,並不著重在給我們講述諸如物體的內部構造這樣的事實,因為這並無助於幫人來到救恩前. 所以, 他們有時在描述這樣的事情時, 是通過一種比喻的方式, 不是期望提供一種科學的解釋.

As the Catechism puts it, "Methodical research in all branches of knowledge, provided it is carried out in a truly scientific manner and does not override moral laws, can never conflict with the faith, because the things of the world and the things the of the faith derive from the same God. The humble and persevering investigator of the secrets of nature is being led, as it were, by the hand of God in spite of himself, for it is God, the conserver of all things, who made them what they are" (CCC 159). The Catholic Church has no fear of science or scientific discovery.
天主教教理這樣說:"所有的科學研究只要是以真正的科學方法進行, 不與道德律相違背,是不會與我們的信仰衝突的.因為這個物資的世界和我們的信仰都來自於同一天主.謙虛和持之以恆的自然探索者曾經是,現在也是在天主的帶領下進行,(因為我們相信)是天主賜予了他們這樣的(品質和智慧).(CCC159). 天主教會沒有對科學和科學發現的恐懼.

(翻譯的很差,見笑了)
Do little thing with great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90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8
littleflower 發表於 2007-4-12 11:24 | 只看該作者

再補充一點

天主教會通過教教庭科學院資助科學家的研究. 歷史上就有加利略,開普樂等科學家在那兒工作過.
在上個世紀的近百年間, 有幾十位各個學科的若貝爾獎得主在教庭科學院工作過.他門中很多並非天主教徒.
Do little thing with great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4-12 11:35 | 只看該作者
我想問。伽利略的晚年生活,快樂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主題

90

帖子

2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3
10
littleflower 發表於 2007-4-12 11:4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9 paullian 的帖子

我不知道,不過他的女兒有一本對他的回憶錄,從中你可能能得到答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樓主| paullian 發表於 2007-4-12 11:57 | 只看該作者
近十年的幽禁生活。如果你覺的這樣快樂。你可以嘗試下。呵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1

主題

197

帖子

69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69
12
guanjinman 發表於 2007-4-13 08:14 | 只看該作者

十成當中有四成:為什麼有這麼多科學家相信上帝

【新聞】轉自留園網http:///news/messages/54759.html
Colin Humphreys是一名徹底的「物質主義者」,更切確地說,他是劍橋大學材料科學系教授。他相信科學有能力解釋物質的本質。他相信,人類像所有其它生物一樣,通過自然界對隨機突變的自然選則而在進化中。他也是一位浸信會教友。他相信聖經里「出埃及記」敘述的摩西的歷史事件。他如此地相信,以至於親自探索埃及和聖地,尋找這些事件的自然或科學解釋:如燃燒的叢林;埃及的十場瘟疫;摩西帶領猶太人越過紅海和甘露落在曠野等史跡。之後他寫了一本有關這些研究的書。 我相信科學的世界觀可以解釋幾乎所有物質世界的東西。 他說. 但我想還有另外一種世界觀。

Tom McLeish是英國里茲大學高分子物理學教授。超市用的塑料袋就是高分子聚合物,但蜘蛛網,羊毛,腱,肉和骨也是。他要研究的,是在分子水平上了解它們錯綜複雜的性質與功能。他對科學的清晰和力量感到欣喜,這正是因為它不是教條的,總是具有質疑性的。但所出現的疑問,以及我們問問題的方法,我發現這些都可以追溯到我自己所遵從的宗教傳統。在這個傳統里,從事科學研究其實就是作為人的意義的一部分。因為我們自己所處的,是這樣一個令人困惑,卻又很非凡,充滿痛苦而又美麗的宇宙,所以我們也發現,通過採用成功的科學方法,我們自己有能力探索它。
Russel Stannard 現在是開放大學物理系的榮休教授。他是一名原子轟擊手,專門把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的物理特性撕得粉碎。他還寫了一系列有趣的兒童讀物,講解一些像相對論等難以理解的概念。他相信科學的力量。他不但信奉上帝,也相信英國國教。他跟Tom McLeish一樣,也是世俗司儀(經過主教批准, 在英國聖公會或羅馬天主教堂中朗誦部分經文的世俗人員)。他也參加過BBC 第四台 」今日思考「 節目的製作,包括宣講關於存在的奧秘的早晨佈道。他是否擔心,科學他的科學,可以完全解釋空間, 時間,物質和能量,而不需要一位造物主呢? 不,因為你可以這樣問起: 為什麼有東西而不是什麼都沒有? 為什麼有一個世界? 我看科學不能提供任何答案,他說。

Stannard 將跟一小群科學家和神學家一起,下周在英國伯明翰嘗試回答這個問題。一個由一群科學家25年在前創辦的科學與宗教論壇,將在本周一開會,討論象人類在宇宙的地位等等問題。他們不太可能給出真正的答案,但他們一定會對這些 問題做深入的探討。按論壇創辦人之一,英國DNA研究的先驅Arthur Peacocke的說法,該論壇包括了殷切不可知論者,懷疑論者,以及基督教徒和其他教派人士。曾受過物理學訓練,但現在是英國玻爾頓學院牧師的菲爾愛德華說:問題的核心是:我們如何能夠崇拜一個造物主上帝,而還能堅持我們所了解的科學世界觀。」

人類在宇宙的地位這個主題一直是個挑戰。按照科學的思維方法,人類不比倉鼠或海豹在世界上有更高的到位。宇宙本身可能是一件難以解釋的事件,至今生命也是解釋不清,但科學家沒有看到人類站在創造的梯子的頂峰, 他們也看不到存在的目的。我們在這裡, 是因為我們就在這裡,一個幸運的意外對我們來說是幸運的可是人類的進化或者生存並沒有什麼必然性,上帝並 不是科學用來解釋事物的一部分。

無論是否來自宗教背景,這就是科學家們慢慢形成的想法。但400年前現代科學的出現,不是為了挑戰宗教,挑戰過去兩千多年的正統思想。世世代代的思想家、觀察家和實驗者,他們自己往往就是傳教士,他們都希望解釋上帝如何創造奇迹。近代物理學, 始於渴望解釋上帝所創之物為什麼有鐘錶般準確的運轉規律; 現代地質學,至少部分出於為了搜尋挪亞洪水的證據; 對神的旨意之複雜性的驚奇, 催生了現代生物學。

但科學家這個僅僅在1833才被創造的名詞,原本希望找到神,卻把他從他們所創作的作品中塗抹掉了。到了二十世紀末期,物理學家們都深信,他們已經把宇宙史了解到它誕生后的第一個千分之一秒。而遺傳學家、生物化學家也深信,所有生物都可以追溯到三十五億年前生存的共同祖先。有幾件事大爆炸時究竟發生了什麼;自我複製的生命如何從充滿有機化合物的爛泥潭裡冒出仍然是不解之謎。但是現在很少有人認為這些謎無法解開。所以,雖然辯論開始並不是科學與宗教的爭論,但許多人現在卻這麼認為。

更令人不解的是,許多科學家也這麼認為。據一項1997年雜誌出版的調查顯示,在美國,十名科學家中有四位相信上帝。而有稍微超過 45%不相信,14.5%把自己描述為懷疑者或不可知論者。 這個信徒對非信徒的比例過去80年一直沒有改變。 有人會感到驚訝嗎?

很多人覺得驚訝。我覺得人們已經習慣性地相信, 科學與基督教互相對立,而這正是一般人所相信的, Colin Humphreys說。我想你可以不需要藉助上帝就能解釋宇宙。我覺得你也可以解釋人類而毋須藉助於上帝。有人說,宇宙始於大爆炸是否真是這樣,我們還不太肯定。假如真是這樣,而其他一切都是隨機事件。然而我跟有這個說法的人不同的是,我會說上帝是隨機之神,他有他的計劃和目的,這些計劃目的都在通過這些隨機事件而被巧妙地實現了。

在這次辯論中,他象大多數科學家一樣,都提到理查德道金斯,牛津大學動物學及科學普及講座教授。他的理性主義立場是眾所周知的,也引起了激烈的辯論。

這裡爭論的關鍵不是科學的重要性,或它對人類的價值。你得承認,科學對解決重要問題是及其強有力的,它能把複雜性化解為簡單結構。 Tom McLeish說道。但它還可以把簡單結構重新組合起來。這一點需要重點強調,因為從濟慈(John Keats,17951821,英國詩人) 起,我們就一直被指責只會給彩虹拆線,永遠不會把它重新編織回來。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他說,疑問聖經約伯記早在3000年前就已經最有力地表達出來的,正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科學工具。這就是: 要做好科學,你必須懷疑一切,包括你的想法,你的實驗和你的結論。許多象理查德道金斯這樣的人,把宗教看作沒有疑問,慷慨激昂而充滿盲目確定性。但它並非如此;他(理查德道金斯)也知道事實並非如此。約伯一方面在表示懺悔,另一方面懷疑一切,質問光從何處來,冰雹如何形成。

Russel Stannard說,當他在40年前成為英國聖公會世俗司儀時,他曾被視為有點異類。但形勢已經改變。你會碰到幾個象理查德道金斯 和 Peter Atkins (牛津大學化學教授〕這樣的科學家,他們說話時,彷彿就象他們不能明白, 科學家也可以有宗教信仰。但我認為,一般而言整個科學界相當接受這樣的觀點: OK,雖然我自己未必信教,但其它科學家可能信。

Colin Humphreys說,他在劍橋的同事中相當一部分信教。我的印象是這僅僅是一個印象理科教員信教的人數遠遠多於文科教員。

Tom McLeish也同意這個說法。他高興地給出其中幾個原因。其中之一可能是所謂的後現代效應。我們親愛的文科朋友們,對世界本身是否存確實深深地陷入困惑中;他們對對方是否存在,文字是否有意義也感到困惑不解。直到他們能夠回答貓狗是否存在,虛構的故事在讀者的腦海是否存在,更不用說作家是否存,不然他們談論上帝就很困難。

就在生物學界本身,對一些現象的進化起源也有激烈的爭論,比如利他主義為他人犧牲自我;對上帝和有可能有來世報應的相信等等。羅伯特溫斯頓是人工受精研究的先驅,英國工黨上議院終生議員,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Hammersmith醫院醫學教授。他本人是猶太人,這也給他帶來及其重要的深遠的傳統價值觀。他在30歲時回到了猶太教堂,因為他覺得,他需要猶太教的紀律性,雖然這跟信仰上帝還不太一樣。他也坦白,他經歷了不同階段對猶太教的信奉。在他的著作的最後一章里,他寫道:他覺得,靈性對超越世俗生命的感覺對處在冰川期以及其它艱難時期人類的生存都很重要。

他說:最大的問題是,靈性是天賦的,還是因為實際需要而進化出來的呢? 關於這個問題, 我現在還屬於騎牆派。

Stannard 則沒有多少疑惑。我會說上帝把我們放在他心上。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上帝,這就是愛字。這並非來自自然選擇的進化,這似乎是來自別處,整個道德觀念不可能從自然進化中產生。生物學家在談利他主義時,他們只是在非常技術性的層面上來使用它,這並不是宗教理念中的利他主義。他們談論的,更象是我給你的背搔癢,你也給我的背搔癢。

但理查德道金斯依然不為之所動。科學解釋有沒有極限? 很可能有。但在這種情況下,到底是什麼讓我們覺得, 宗教能給出更好的解答呢? 記得有一次,我讓當時的牛津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 給我解釋宇宙的起源時,曾經碰到這個問題, 他說。他回答了我的問題,我就提出了我的補充問題:那物理規律最初從哪來呢? 他笑道:啊,現在我們已經超越了科學的界限。從現在起, 我就得讓我們的牧師朋友接著解釋了。 我當時的反應是,但為什麼是牧師呢? 為什麼不是園丁或者廚師呢? 如果科學自身不能解釋物理學規律最終從何而來,我們沒有理由期望宗教會解釋得更好,而我倒有充分理由認為, 它解釋得更糟。

人類在宇宙的地位世界信仰透視: 伯明翰大學Selly Oak校園,9月8日至10日。

進一步閱讀

[1] A Devils Chaplain: Reflections on Hope, Lies, Science, and Love, By Richard Dawkins(Houghton Mifflin 2003) ISBN 0618335404

[2] The Miracles of Exodus: A Scientists Discovery of the Extraodinary Natural Causes of the Biblical Stories, by Colin J Humphreys (Continuum2003) ISBN 0826469523

[3] The God Experiment: Can Science Prove the Extistence of God? by Russell Stannard(Hidden Spring 2000) ISBN 158768007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61

主題

1萬

帖子

8420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8420
13
同往錫安 發表於 2007-4-13 10:07 | 只看該作者
康來昌:科學與信仰


科學與信仰

有些衛道的基督徒學者認為如果要向一些大頭腦的學者傳福音時,必須根據科學,而不是根據聖經。必須根據科學,才能推論出這個世界是由一位極為智慧的設計者創造出來的。

他們認為要反對進化論只能根據科學,以此證明進化論的諸多謬誤,而不是根據信仰。他們強調達爾文的理論不合科學,有一位智慧設計者的理論最合科學,所以反對進化論。

事實上,這些基督徒之所以會反對進化論,實在是因為先相信有一位神,先從聖經中認識這位神后,因著聖靈的工作,他們因著他們的信仰而看出進化論的嚴重錯誤。基督徒是因為先認定這位神,祂是獨一無二的,祂也是我們一切的一切;這是最重要的事實。我們惟有先認識神才能認識自己,也才能把生命中的每件事看得最正確。

世人覺得應搜集許多的證據,站在中立的立場,不肯定有神,也不否定有神。用客觀的理性,像陪審團一樣審判這些證據,再根據所有正反的論證和資料來推論出有神的研究方法是錯誤的;這種研究方法也許適用於研究世界上的許多事物,但用在信仰上則是矛盾、不恰當的。

基督徒必須以清楚的理性,先肯定有上帝、先知道祂真實存在後,才能明辨宇宙萬物間的種種現象。我們只能以世人看來很霸道、很不理性的方式,惟有信靠神才能以聖經的觀點來觀看這個世界。

我們完全接受神的這個觀點,似乎與路德所說的二分法不同。路德認為神是用一隻手在管理世界,要這個世界以法律和理則來治理;但以另一隻手在管理神的兒女,要他們分別出來、彼此相愛。事實上,如果任何食物、製品或設施,非基督徒做得更好,我們理當就去吃、去買、去使用,只要產品好就好。婚姻也是如此。

但是,惟有先認識神的人,才可能把任何事都做得更美更好,所以我們不是兩國論,以為世界屬撒旦、基督徒屬上帝;吃飯玩樂是世界的事、讀經禱告是屬靈的事。我們乃是一神兩國,在信靠神的前提下,我們在世上做每一件事,也享受每一件事。

人只有在信靠神時才可能活得好、活得對,看事情才可能看得更清楚、更正確。不信主的人雖然抵擋神,神仍賜給他們一般恩典,使今世之子在世界的事上比光明之子更加聰明,甚至其他的動物,都比人表現的還好。例如蚊子打針的技術比護士好,因為人被它叮咬時不痛不覺。當然,也許某些生物比人有更好的表現,但不可能長期如此。在神的恩典下,任何人的優點或愛心,如果離了神,都不可能持續,只可能因此更驕傲或更枯竭。

非基督科學家在提出任何觀點,或不信主的人在活出任何善良的行為時,除非有神的愛才能看得對、活得好,因為他們的立足點是他們自己所不能知道的事。以婚姻為例:
非基督徒的丈夫若沒有信靠神,他對妻子的愛再多情、再豐富,都是沒有根基。因為他是竊取來自神的愛的原則來愛妻子,但他並不承認上帝的恩典。
在神的恩典中,一個信主的妻子可能會嫁給不信主卻很愛她的丈夫,但她的丈夫因為不信主,所以是被動的在神的恩典下愛他的妻子,並不是因為主動親近神,領受了神的恩典和愛以後來愛妻子;這樣的愛並不完全。

非基督徒所建立的文化或成就,若恰當的欣賞和運用,可能會對世界有很好的貢獻,但仍然是不盡理想。因為他們之所以能有所表現,只是出於神美善的旨意使然;終究不如直接與神同工后所產出的成果,更臻完美。
To God in faith. To others in love.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16: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