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時寒冰三致潘石屹先生:我幫您揭下畫皮

[複製鏈接]

2萬

主題

6萬

帖子

4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終生會員(廿一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4236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葉可兒 發表於 2007-2-26 11:3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潘石屹先生:

   您好!

   我們的辯論應該務實而不應務虛,但是,一些東西被遮掩了,我還是幫您揭掉那層「畫皮」吧,讓我們對等的交談。

   一、您的四環情結和拆遷戶的眼淚

   我是做媒體的,經常聽您發表北京土地供應不足的高見,您尤其喜歡強調北京四環之內土地供應太少。比如,2004年12月您說:「北京市公開招拍掛的土地量非常少,2004年只有546萬平方米的土地供應量,四環之內只佔8%左右,這樣的土地供應量,遠遠滿足不了北京市場的要求。」——2004年12月18日《SOHO小報》(SOHO小報為潘石屹公司所辦內部刊物)

   您知道,您這樣迫不及待地露骨地刻意強調四環之內土地供應不足,很容易刺激政府的供應慾望嗎?您知道將有多少文明、古迹毀在開發商手中嗎?您知道四環之內將有多少無辜的人被趕出城市才能滿足您的需求嗎?您知道他們因失去原有家園,無助而悲涼地留下的哀傷的淚水是多麼令人難過嗎?

   您對此非常清楚。您說:「我在報紙上看到了劉志華副市長(筆者註:此人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的這段講話,在北京四環裡面的建設用地大部分是拆遷取得的。四環之外的大部分建設用地是來自征農民的地。」——2004年12月18日《SOHO小報》

   您知道拆遷所引發的悲劇,但是,您卻不願提及這些可憐的容易被遺忘的人。不妨看看您與他人的對話:

   老獵人:潘總,有媒體報道說到2015年前北京市區將有60%多人口將搬到四環外居住,您認為這有可能嗎?如果是這樣,北京的房價將來是否會下跌呢?

   潘石屹:北京大多數的配套設施和基礎設施還是在四環之內。四環之外的配套設施比較少。

   因思舊客京華:據說您的辦公室有一面玻璃牆,可以通透長安街以北的建築,站在玻璃幕牆的背後,你想得最多的是什麼?

   潘石屹:城市的面貌每天都在變化,北京建設的步伐很快。——2004年12月18日《SOHO小報》

   拆遷戶的痛苦卻沒有引起您的關注,您甚至沒有提及他們。潘總,不管您站在漂亮的玻璃幕牆後面還是哪裡,不管你身上披的什麼遮掩了您的視線,懇求您今後也設身處地地為那些可憐的窮人著想一下吧。

   潘總,您對四環內土地的渴求,終於成了現實,下面是《北京晨報》2006年8月14的報道:

   最近,北京突然加大了土地供應量,不但在四環內推出大塊住宅用地,還接二連三推出限價商品房用地。這前所未有的舉動立刻奏效,連一向看漲北京房價的SOHO老總潘石屹也突然調整了立場,態度來了個大轉彎。而在此前,他不但唱漲2008年前的北京房價,還堅定地唱漲2008年後的北京房價。

   記者了解到,目前四環內新推出的住宅土地供應量並不小,僅僅CBD附近的化工廠地塊、北汽摩地塊就有接近150萬平方米居住用地。潘石屹表示,北京這樣大量推出土地將對市場未來預期產生很大影響。

   北京四環內的土地供應量增加了,許多人不得不離開四環內,到配套設置較少的偏僻的遠郊。

   一個開發商為了賺錢放下自己的良心還不算卑劣,因為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但是,如果一個開發商一邊沿著別人的眼淚,血腥地進行財富積累,一邊又把自己包裝成清純的道德楷模,四處招搖講什麼企業社會責任就算不上厚道了。一個人有沒有社會責任感,不是看他怎麼說,首先要看他有沒有給別人帶來痛苦乃至災難,然後要看他真正做了什麼。如果一個人一邊積累財富,一邊讓那些失去財富的人對他頂禮膜拜,這個人或算得上是古今忽悠第一人,但是,他內心真的就很安寧嗎?——這段話沒有特指。

   二、壟斷下的定價機制與忽悠大師

   您強調自己從來不忽悠房價。

   以下是2004年9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的報道:

   今年春節過後,一篇名為《2004年北京房地產將要發生的事情》的文章被發往京城諸多地產記者的郵箱,作者是SOHO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潘石屹。潘在文章中堅定地表示,北京的房價2004年一定會漲。他特別解釋說,「在我所有的言論中,我從來沒有講過房價的漲跌,我從來不認為誰能準確地預測市場的價格。這樣肯定地說還是第一次。」潘隨後還多次重複他的觀點。

   一周時間,潘的言論被300多家媒體、網站轉載,「網民留言多難聽的話都有」,潘後來告訴本報記者。潘自己的建外SOHO春節后最高每平方米大漲了4000元。

   2004年9月20日,建設部在向部分新聞單位通報當前房地產市場運行情況的文字稿中特別提到,「部分開發企業利用政策和市場信息不對稱,惡意炒作,個別媒體不加甄別,大肆渲染,部分消費者跟風,造成局部地區、個別項目房價短期內非正常上漲」。據建設部一位官員透露,文稿中提到的「部分開發企業」,其中主要就是指以潘石屹為代表的開發商。
   鼓吹房價上漲的開發商有很多,為何這裡報道的卻獨獨是看起來憨厚的潘石屹先生呢?一位媒體朋友反問我:「你說,一隻狼吃掉一隻羊,跟一隻披著羊皮的狼吃掉一隻羊,哪個更具新聞效應?哪個更具有欺騙性?哪個危害更大?」

   我頓時無語。

   您比其他開發商要聰明多了,您把文章發到記者的郵箱就輕易地藉助了媒體的力量,讓他們幫您重複您的觀點。哪怕是謊言,重複得多了也會被認為是真理,何況這話是有著憨厚面容的潘總講的呢?更何況您一再強調這是您第一次預測價格,凸出了您文章的價值?您竟然如此洞悉媒體的需要或軟肋!

   但是,聰明人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2004年12月15日,千龍房產家居頻道佳煜就此評論道:

   現在這幾個房地產商基本上都不怎麼需要搞媒體公關了。如果有什麼事,老潘就在自己的網上召集一大幫記者聊天,然後把稿件給各個媒體發表,很多網站如接聖旨一樣一字不落地發……難道媒體已經成了房地產商的御用文人?或是被他們養著的門客?以公信著稱的媒體難道病了?

   個別房產媒體對房地產商的言論不加甄別,大肆渲染,從而誤導了公眾。就像今年年初,潘石屹的一句「今年的房價要漲!」就彷彿發了聖旨,引來了眾多媒體連篇累牘的報道,人說「謊言重複千遍就成了真理」。潘石屹的預測被媒體放大了N次后,讓人也不得不信了。後來,建設部不點名地批評了潘石屹「預測」對於房價帶來的負影響。媒體作為吹鼓手,自然也難辭其咎。

   潘總,您也有吐露真言的時候,您說:說我善於表演,其實質是商業的需要。你不出去表演沒人知道你,房子就賣不出去了。——《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年8月10日。

   潘總,如果真像您說的,多少多少大因素在推動房價上漲,您不出去表演怎麼會「賣不出去」房子呢?您這樣說,不是明顯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嗎?

   您以忠厚的形象強調房價的上漲,比那些遭人痛恨的開發商們效果要好多了,您也的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您的企業以令人驚詫的速度擴張。可是潘總,您知道,在您凝聚財富的同時,多少人購房的希望在悲涼地破滅嗎?有您和開發商們的這種不懈努力,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希望破滅。這是一種看起來有些殘忍的對應關係,您或許並不願意麵對。

   一個口口聲聲愛講社會責任感的人,當它剝下披在身上的羊皮或畫皮,露出的那面卻往往是那麼的猙獰可怖。一個人當婊子還不算太可恥,如果一個當婊子的人舉著自製的牌坊去裝扮清純讓社會效仿它就太不厚道了——這段話沒有特指。

   三、被操縱的房價

   提到鼓吹房價上漲的開發商,許多人常會想到任志強(任志強博客,任志強新聞,任志強說吧),實際上,任志強與潘先生相比真的相差太遠了。任志強談房價,總會歸結為一點,即政府應該承擔更多責任。應該說,任志強起碼講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潘先生談房價的落腳點,大都是推動房價上漲的某某大因素上——您很多時候並不直接說房價上漲,而是通過強調某某大因素讓人感覺到房價的上漲乃是註定的、不可避免的。這種實用主義的公關技術,被潘先生髮揮到了極致。

   我們做媒體的常常對您的公關技術佩服得五體投地!比如,在富人區、窮人區問題上,當任志強飽受公眾批評的時候,您突然也藉機對任志強進行批評,為此您得足了分。可是,您的快速擴張不是正在事實上加快富人區、窮人區的分化嗎?當窮人哭泣著離開市裡,為您騰出開發的地塊,您卻搖身變成了窮人的代言人,成了批駁任志強謬論的英雄。這是何等奇妙的一種變換!按照您的「表演賣房」論,您的表演賣出了更多的房子、更高的房價,可謂名利雙收!試問,天下人誰還能將公關術用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

   您在與易憲容爭論的時候,您說:在市場上,房價絕對不是房地產商說了算的。一定是房地產開發商和客戶之間達成了一個妥協,雙方認可的價格。否則,這個價格是不存在的,是沒有意義的。而易憲容則認為:土地是壟斷的,資金是壟斷的,房地產開發商是壟斷的,三個要素壟斷中,價格完全是根據房地產的不動性、價格高的特性來講,自己完全可以壟斷價格。——2006年3月24日《北京現代商報》。

   您對易憲容的評價是:「國內的經濟學家代表人物是易憲容,就像巫婆詛咒一樣,說房地產一定要死,說一定要崩潰,價格一定會暴跌。」——潘石屹博客

   易憲容所說的壟斷定價原理是現實的真實反映,開發商們通過壟斷掌控了房價的定價機制,推動著房價的上漲,因此,巴曙松曾建言:應加強監控,不能允許和縱容開發商像炒股票一樣炒作房地產。但是,易憲容犯了一個錯誤,他低估了開發商的力量,更低估了開發商勾結腐敗官員所產生的強大的「官商勾結」力量(就在前幾天,建設部部長汪光燾還表示,房地產領域的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問題相當嚴重,已成為腐敗現象易發多發的重點領域)。因此,易憲容對房價一再作出錯誤的判斷。


   在媒體工作的人都更感受到官商勾結的力量對房價的推動作用,因此,我儘管對房價持續上漲所造成的民生問題深感憂慮,但同時也認為,官商勾結所造成的房價上漲的力量是很難阻止的。因為公眾的力量是分散的,開發商與開發商的聯手、官商的聯手,可以輕易化解掉調控政策,房價不漲都難。

   但是,所謂物極必反,當連潘先生這樣的厚道人也不惜赤膊上陣對抗中央調控政策,露骨地去鼓吹房價上漲的時候,就說明房價已是強弩之末。

   您在《七大因素影響2007年房價走勢》一文中,對可能導致房價下跌的許多因素視而不見,恰暴露出心虛的一面。

   您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當年您在海南炒房掘得第一捅金,當人們狂熱地炒房的時候,您卻抱著豐厚的利潤抽身而退,留下那些沒您聰明的人後來屍橫遍野,哀嚎一片。2006年4月27日的《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指出:

   潘老闆也是很愛鼓吹「房價會漲」的,潘老闆也偏好蓋250平方米以上的大房子。但是,我還是相信潘石屹所說「其實開發商比老百姓更害怕房子漲價,因為那就像個不知道什麼時候爆炸的炸彈一樣」,是句大實話。潘石屹是在海南炒房熱中發達的,在當年的漲價狂潮中,他作了一次常識判斷,及時抽身。我相信潘石屹還有一個商人的基本理性:任何一項商品,價漲得離譜都會出事兒。而一個行業一旦崩盤,所有的商人都會沒好日子過。

   現在的房價就處於令許多開發商恐懼的時期。

   四、開發商的窮途末路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連年哄抬房價正在讓開發商走向窮途末路:

   其一,富人買房的慾望已經得到了最充分的釋放,富人的需求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滿足——許多富人擁有多套住房。由於房價太高,窮人買不起——這部分是最需要住房的人。中國的中間階層還沒有形成,貧富分化嚴重。請問,如果房價再向上漲,房子還賣給誰?

   其二,目前價位已經如此之高,炒房還有多大利潤?事實上,現在不少地方都是有價無市,炒房的人已經開始感覺到嚴冬的到來。我有個朋友想把手中的一套房賣掉,掛出去一個月竟然沒有人去看房。我住處的信箱中經常有人發來賣房信息。

   現在,由於房價太高,潘先生顯然把希望基本都寄托在了炒房人身上,而不再對窮人的購買力抱有太大幻想。您在《七大因素影響2007年房價走勢》一文中說:「從中國人的消費觀念上來看,中國人過了許多年的苦日子,不願意消費,更願意投資。購買房子大多是為了投資,而不是消費。」

   您竟然認為「購買房子大多是為了投資,而不是消費」,建議社會責任感掛上嘴邊的潘先生到窮苦的地方走走,看看您的這一判斷是多麼冷漠可笑,去看看還有多少人在夢想擁有住房?潘先生還在指望投資者為您拉套。房地產投資是流動性最差的投資產品,只不過中國房價的連年持續上漲使人們忽略了這一點,但是,不能不承認,房價由於遠離了人們的實際購買力,可炒作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清醒的人早就開始轉移投資渠道了——這或許是潘先生最憂慮的吧。

   其三,中國股市的繁榮是開發商噩夢的開始,從現在起,中國股市倘若持續繁榮三年以上,開發商們就等著為自己料理後事吧。

   中國存在著流動性資金過剩問題,過去,諸如溫州遊資這樣的大資金缺乏投資渠道,加上股市蕭條——在股市低迷的五年中,恰是我國房地產市場最為活躍、漲速最快的五年。因為股市的蕭條使得不計其數的資金投資到了房地產領域。雖然房市與股市並不一定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然而,當房市經歷連續多年快速上漲利潤日益枯竭,且面臨宏觀調控的巨大風險,而股市的繁榮能夠帶來更多、更快的收益時,兩者之間此消彼長的狀況就非常明顯了。

   2006年12月股東新開戶達到163萬戶,2007年1月開戶數達到270萬戶,單日股票開戶人數超過9萬,相當於2005年1個月的開戶數量。比股票更瘋狂的是基金。2006年12月1日,基金新增開戶數達到15萬戶的天量。12月7日,嘉實策略增長基金創造一天發行419億的世界紀錄。據銀河證券統計,2006年基金的資產凈值總規模超過8500億元,當年新發基金規模為3907億元,超過過去四年新基金髮行總和。

   尤其值得主意的是,面對股市的火爆所帶來的可觀回報,一些人甚至將房子典當去炒股。不妨看看《經濟參考報》2月5日的一篇報道:

   「最近半個月,差不多每天都有人來典當房子,房產典當量比半年前增長了七成。」記者從華夏、寶瑞通、阜昌等京城典當行了解到,自從去年下半年股市行情看漲之後,房產典當業務比以往增長明顯。北京典當行業協會會長郭金山表示,房產典當之所以受到投資者青睞,主要是因為房產一時難以變現,典當手續簡單、放款迅速,一般而言,典當房子的資金三至七天就可拿到手。因此,相當一部分投資客傾向於把房產抵押給典當行。

   有關這類報道隨處可見。對房地產商而言,「押房」炒股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信號!


   資金流出房市,必然導致投資的大幅下降,使得推動房價上漲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被腰斬。

   正是開發商們連年製造的房價上漲,導致房價脫離實際需求——許多人買不起房,同時也導致投資價值急劇變小。這些因素決定著,一旦房價下跌,開發商甚至找不到接盤的!作惡者必遭天譴!所謂報應是永遠存在的。

   如果還有良知,開發商們就真正承擔起一些社會責任,認真落實中央的調控政策,否則,再拉抬房價無異於自宮。

   潘先生忽略的這些因素我給補充上,所謂忠言逆耳,潘先生三思吧!倘若房價忽悠不上去,自身的清純形象又墜落於塵埃,潘先生還靠什麼演戲呢?

   五、沒有暴利開發商憑什麼暴富

   民眾普遍認為,房地產開發商的暴利是房價堅挺的根源,但潘先生卻是最反感別人說房地產暴利的人。

   潘總用了一個鮮有開發商使用的數據,這個數據是:《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三號)公告顯示:2004年房地產行業的利潤率是8.31%,其中房地產開發的利潤率是7.77%。同一公告中,其他第三產業的利潤率是10.23%。

   在房價暴漲的情況下,如果房地產開發商的利潤率只有7.77%,天底下還能找到幾個有利潤的行業?那麼多暴富的開發商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這個數據連許多開發商都羞於引用,而潘先生卻對它情有獨鍾。我上封信中提到了,這次普查是由企業自己填報普查表的,存在瞞報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上,就連國家統計局負責人在就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答問時也承認,一些企業在填普查表時「往往心存疑慮,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瞞報傾向」。

   開發商幾乎都說自己的利潤率低,但是,今年1月16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通知,要求向房地產開發企業清算土地增值稅。開發商暴利的尾巴立即露出來了。據國家稅務總局的解釋,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包括20%加計扣除部分)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稅。也就是說,假如開發商的利潤不到20%,基本上不用繳納土地增值稅,利潤率低於30%的項目所承擔的稅負也會比過去有所減少。既然這樣,開發商應該很歡迎才對,結果卻是開發商們的一片驚恐和反對之聲。據《21世紀經濟報道》1月20日披露,「很多項目(利潤率)超過了300%以上!」難怪開發商們要跳起來了!

   沒有暴利,哪來的開發商的暴富?沒有暴利,哪有那麼多開發商得以如此之快的速度擴張?

   說遠了。我們還是來看看厚道的潘先生吧。

   2004年8月,一場官司引起了國人的關注,請看2004年8月12日《北京周報》的報道:

   北京的房地產大腕潘石屹因侵犯股東利益於8月2日被起訴,要求賠償的金額超過一億人民幣。原告是汪鋼(現為美籍)、謝光學和姚軍,他們是潘石屹1995年在北京開始從事房地產事業時創辦紅石公司的六名股東中的三人。在起訴狀中,三名原告聲稱,2002年3月,潘石屹將紅石公司負責開發的世界貿易中心附近的一個巨大房產項目中的所有權益,全部無償地轉讓給主要由潘石屹及其妻子擁有的另一家公司,而紅石公司只剩下原來權益的10%,由此遭受的損失在人民幣15億人民幣(合1.9324億美元)以上。潘石屹在進行此項轉讓時是背著三名原告乾的,而他們都是董事會的成員。

   2004年10月20日的《英才》雜誌採訪了相關當事人。下面是採訪:

   姚軍:對。當然我知道讓他(潘石屹)當面說自己完全錯了,可能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尤其從我個人對他的了解,他是很要面子的人。……質疑他(潘石屹)是因為我們一個20萬平米建築面積,實際銷售面積只有14萬的項目,利潤能做到2個多億。我們律師從工商局查回來的報告,現代城一個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的項目,利潤才3點幾億,還號稱北京這些年賣得最好的項目,傻子都能看出來有問題。

   《英才》:你覺得利潤上有問題?

   姚軍:……我當著他的面就說了,你(潘石屹)做假也得做得像一點。

   《英才》:訴訟發生之後,潘石屹在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說得很動情,描述了你們之間的感情,謝光學還是他的同學,是「睡在上鋪的兄弟」。

   姚軍:沒有人願意去打官司。那為什麼發生了?可能有的人會把友誼和利益分開看。

   《英才》:你怎麼看?

   姚軍:這樣的事情不是說在發生了訴訟之後才來說友誼很珍貴,早幹什麼了。

   《英才》:在訴訟之前潘石屹的姿態如何?

   姚軍:他不著急。

   儘管潘先生成功化解了這場有可能使畫皮脫落的危機,但是,相關當事人透露出的信息依然值得玩味:是否有隱瞞利潤的問題,這一點非常值得關注。而且,此案還顯露出,潘先生擁有在英屬維京群島(號稱「避稅天堂」)註冊的公司。

   財政部去年11月3日發布的第12號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顯示,39家房地產企業存在會計失真問題,檢查的39戶房地產開發企業隱瞞利潤超過一半,瞞利潤達到33億元。財政部官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有的房地產企業刻意隱瞞的利潤率最高達57%。有人指出,隱瞞利潤33億元,按照33%的所得稅稅率,偷逃稅款就是10億多元,這與從國庫偷走10億元資財有什麼區別呢?

   開發商隱瞞利潤是雙重責任的喪失,一方面,他沒有盡到作為納稅人的義務,另一方面,他又去分享其他納稅人盡義務構建的公共福利。不僅是可恥的行為,更是違法犯罪行為。社會責任感不離口的潘先生,被「睡在上鋪的兄弟」指控背地裡下狠手,那麼,他們所懷疑的您的賬面利潤率過低的現象您如何解釋呢?您是否應該給予證明一下呢?您有沒有勇氣讓有關部門通過稽查和審計幫助您自證清白呢?

   六、官商勾結還能對抗中央多久?

   正像當年在海南炒房時功成而退那樣,潘先生對目前房市的風險應該認識非常深刻。股市的繁榮正在吸抽房市和銀行的資金,這是一柄懸在開發商頭頂的利劍。

   開發商是空手套白狼牟取利潤的。在我國,開發商的自有資金普遍非常低。開發商主要依靠:

   1、銀行貸款。2、預售款。房地產預售制度為開發商空手套白狼提供了一個重要條件。在房屋預售制度下,開發商不僅將部分建設成本轉嫁給了消費者,還榨取了消費者的利息、保費。另一方面,消費者在繳納預購款后,將主動權拱手悉數讓給開發商,幫助開發商綁架了購房者。3、墊資建設。在土建時,開發商讓建築承包商帶資墊付,將成本轉嫁給建築承包商。4、通過資本市場「集資」。5、通過社保等專項資金。

   潘先生靠的什麼呢?

   200512月,在上海舉行的第七屆中國住交會上,有人問:想請問您(潘石屹)開發資金鏈的安排是怎麼銜接的,開發和資金怎樣進行安全的循環?

   潘石屹:我們的資金一部分是自有資金,還一部分是預售收入,自有資金佔到30%,其他基本上都是預售收入。

   潘先生所說的自有資金佔到30%,由於銀行貸款渠道不暢,資金鏈的斷裂風險對潘先生絕對不可小覷。通過預收款可以將成本轉嫁出去一部分,但這有一個前提條件,只有房價在上漲的過程中,預收款才能真正能被開發商利用,地產商才能借雞下蛋實現擴張。一旦房價停止快速上漲,資金缺口如何彌補?理解了這一點,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一些開發商那麼露骨地為房價上漲不遺餘力地鼓吹了。如果民眾真正有兩年不買房,甚至一年不買房,開發商都有可能因資金鏈斷裂而歇菜。

   儘管潘先生所列舉出的幾大因素大都是推動房價上漲的,但是,對於目前房市的風險您應該比誰都清楚。因此,聰明的開發商會選擇上市,藉助資本市場解決資金難題。倘若房市真的有什麼三長兩短,比如,稅收稽查風險、官商勾結敗露風險、房市崩盤風險,那麼,就可以把風險轉嫁給股民,讓股民墊背、陪葬,不至於死得太難看。

   目前,住房問題已成為民生和民憤問題,越來越多人買不起住房的狀況使中央深感問題的嚴重性,因此,接連兩次調控房價,儘管兩次都被官商勾結化解掉。但是,中央調控房價的決心是堅定的。房市調控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一些地方官員陽奉陰違。中央先後拿下上海和青島市委書記——這兩個都曾是中國房價上漲最快的城市,兩位書記的落馬都與房地產問題有關。這其實正在發出明確的信號,任何無視民生疾苦,沿著別人痛苦眼淚瘋狂牟取利益的嗜血的人都將遭到報應。社會呼喚真正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企業家和官員——這種責任感當然不是掛在嘴邊的,只說人話不幹人事的人——這段話沒有特指。

   一個人忽悠一時不被人識破容易,想忽悠一輩子不被人識破只能是做夢。上帝欲想讓誰滅亡,必定令它瘋狂,中國的一些開發商,上,對抗中央,下,掠奪百姓,為了自己的貪婪慾望將中國房地產市場未來一、二十年的利潤都提前掠奪了。問題是,你們後代,那些小開發商們將來還吃什麼?你們想讓民眾身居何處?為了幾個開發商的暴利,民眾已經付出了太多太多……

   七、後記

   在我記者生涯中,曾經因批評性報道和評論引發不少糾紛和質疑,但從來沒有遭遇到今天的這種狀況。當我與忠厚的潘先生商榷的稿子發出,那麼多人蜂擁而至地到我的博客,用最惡毒和刻薄的語言辱罵我的父母,令人異常憤怒!這種情況是前所未有的。即使在與任志強先生的交鋒中,也沒有遇到一起這樣的事情。

   這已經讓我無法平靜地寫作。我不知道這些人是從哪裡來的,也不知道他們得到了什麼變得如此冷血和瘋狂。但是,我相信一點,多行不義必自斃;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再大的仇恨莫損人父母,損人父母者必遭天譴!

   一位懂得電腦技術的朋友告訴我,那些貼出辱罵我父母的人,甚至在年三十夜還「堅守崗位」,一遍又一遍地將辱罵我父母的貼子發出來。我朋友說:「這決不是什麼遊客,你這次惹大麻煩了!」

   我不知道我面臨的麻煩是什麼,但是,坦坦蕩蕩不怕鬼敲門,有種你們別罵我父母,就沖著我來吧!不管什麼下三爛手段,既然文章寫出來了,我就不怕為之付出多大代價,包括生命!

   2007年2月18日深夜
2009,我等你……

2189

主題

3562

帖子

2514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海外苦力(七級)

Rank: 4

積分
2514
沙發
gskhg 發表於 2007-2-27 07:36 | 只看該作者
罵得最多的恐怕是那些喝大開發商洗腳水,混點小錢的傢伙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

主題

1515

帖子

310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10
3
純爽 發表於 2007-2-27 11:17 | 只看該作者
你太有才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4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3
4
guoguo9313a 發表於 2007-2-27 17:22 | 只看該作者
太好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9: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