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和諧之道的本源是中庸 ?

[複製鏈接]

506

主題

1329

帖子

708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0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fkfnew 發表於 2007-1-16 10: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 陳有為
聯合早報

中國領導人近年來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主張,是中共立國幾十年來關於治國理念的全新思想。它的由來無疑包含著多方面的因素,而其本源則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庸》是儒家經典之一,相傳為孔子之孫、戰國初期哲學家子思所作。它的內容包含了孔子關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很多深刻哲理。所謂「中庸」,是指宇宙和世間萬物,各種物象存在和運行的基礎與規律。

  中庸即中和,它的含義並非光指思想不偏不倚,而是更為廣泛,指各種矛盾的對立與統一,通過相互協調以實現平衡狀態為歸結。自然界失衡就要發生天災,人類社會失衡就會產生動亂、革命和戰爭。「中」是天下之大本,「和」是天下之達道。「致中和」,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階級鬥爭使社會失去和諧

  中庸是和諧的基礎,因為只有中庸才能達致平衡,只有平衡才能實現和諧,只有和諧才能獲得發展。之所以要提倡和諧,是因為過去中國社會曾經很不和諧,現在也存在著不和諧的因素。中國內部矛盾紛紜,整個世界動亂不寧,為了「治國平天下」,要用和諧來取代不和諧。

  回顧歷史,50年代中期周恩來的「反冒進」與毛澤東的反「反冒進」,就是經濟建設中以中庸求平衡發展與排斥中庸而冒進的鬥爭。毛片面理解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關係要與生產力相適應的理論,「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不惜主觀武斷違抗客觀規律而強行促使生產關係大大超前,結果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大躍進與「文革」兩場人類史上空前浩劫,一使自然資源極大損耗,二使人才資源遭到嚴重摧殘。兩者的災難性後果造成中國社會嚴重失衡,經濟頻臨崩潰,國家發展為此推遲了20年。

  在人類發展史上,革命是以強力手段改變現狀的一種突破。但革命只是一個階段,不能成為常態。革命的目的是為了經濟發展與改善民生,國家所賴以建立的基石,必須物質先於精神而不可本末倒置,人們在思考問題進行選擇之前必須解決衣食住行,意識形態可以裝滿腦袋卻填飽不了肚子。

  中國歷史上的漢唐明清盛世,都是在明君施行仁政,朝廷輕徭薄賦,民間修養生息,階級矛盾趨於緩和,具備了物產豐饒、社會穩定的條件之後才能國泰民安。

  鄧小平懂得這個道理,將毛的階級鬥爭為綱轉化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經濟發展與民生的角度來看,毛推行的是違反天時地利人和的弊政,鄧小平察民情而思改革,推行的是符合國情深得人心的善政。由於力行改革開放,開創了經濟高漲民生改善的昌盛局面。

但是,舊的矛盾解決,新的矛盾相繼而來。市場經濟發展產生了以權謀私官商勾結的空間,只求經濟增長而忽略社會公平,治國而不治吏,使貪污腐敗現象遍地為患,不法犯罪分子猖獗,貧富差距有增無減,中國在革新與復舊同時並進的過程中再次出現社會失衡。
  正是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設想。它要求以人為本,注意社會公正,實行民主法治,建立一個具有人情、理性、道德,能夠化解矛盾,實現利益均衡,全民致力於發展經濟和爭取國家強盛的社會共同體。

  馬列主義的靈魂和精髓是階級鬥爭,「和諧社會」的提法即使不說背道而馳,也與之相去甚遠。但這是隨時而進,符合客觀規律與形勢變化,也符合國情與人民利益的思想和政策。和平發展時期再也不允許任意製造敵我矛盾,以急風暴雨式的階級鬥爭方式來解決社會矛盾。「和諧」就是「中和」,使社會各階層與各利益集團之間的關係和利益分配,通過政府政策與社會協調來求得平衡。

當前三大不和諧因素

  然而,建立「和諧社會」並非說到就能做到,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當前中國社會還有很多不和諧的因素,其中至為關鍵的有三個問題:

  一是影響官民關係的腐敗問題。胡溫政權推行親民政策得到人民擁護,有目共睹。但越來越多的地方官員卻利用手中權力違抗中央,明目張胆地貪贓枉法。他們儘管掛著共產黨和政府的招牌,實際上已經墮落為盜竊國庫、欺壓百姓的貪官惡吏,不再代表人民利益,而是站到了人民與國家的對立面。

  惡吏製造怨民,沒有惡吏何來怨民。怨民無處投訴,唯有抗爭。正在中國局部地區蔓延的怨民與惡吏之間對抗,成為官民關係惡化的主要原因。

  元代文人揭傒斯感嘆道,「安得天下之吏廉且循,庶政如水無怨民」。為了使官吏清廉守法,政治清明,就必須建立反腐肅貪的有效機制,不但事後嚴懲,更須預防杜絕。否則,怨民抗爭事件越來越甚,將使建立「和諧社會」的理想成為泡影。

  二是削弱施政效力的上下關係問題。最近上海發生的陳良宇事件,證明中國各級官員的權力腐敗與違反黨紀國法行為,是與缺乏有效的權力制衡與監督機制分不開的。陳良宇本來只是上海灘上的一個「小阿弟」。因為頭上有通天保護傘,掌權之後居功自傲拉幫結派營私舞弊,把上海當成獨立王國,公然違抗中央。而從全過範圍來看,大大小小的陳良宇又何止千百。

  中國曆朝歷代的帝王,為了保持統治權力和政令暢通,既要肅貪,也要削藩。雖然時代變了,但對任何現代統治者來說,掌握這兩條仍然是使政權贏得人民支持的關鍵。

三是孕育動蕩的勞資關係問題。中國經濟連年高速增長躍升世界前列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廉價勞力吸引國際資本,能夠向全世界供應價廉物美的大量商品。勞力與資本,在中國經濟發展中起著缺一不可的同樣重要作用。
  中國勞工的工資只相當於西方發達國家的二三十分之一,甚至比墨西哥差好
愛江山,更愛美人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