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殲10戰機試飛過程揭秘 海軍型研製全面推進(圖) [列印本頁]

作者: 白頭翁    時間: 2007-1-4 17:33
標題: 殲10戰機試飛過程揭秘 海軍型研製全面推進(圖)
2007年01月04日 南方周末


[center]中國空軍列裝的殲10型戰機升空起飛 圖片來源:航空在線[/center]

  □王潔清

  □本報記者 蘇永通

  01樣機從零誕生

  殲-10自研製起就雄心勃勃,也因此備受關注——比如,它一開始就鎖定當時最盛行的「鴨式」氣動布局。作為國產第三代戰鬥機,它的任務是趕超世界先進水平。

  1980年代初,航空工業重新制定了「更新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的發展方針,即用較先進的殲-7、殲-8 替代部分老式戰機;研製殲-7、殲-8的後繼改進型;以米格-29、蘇-27為主要作戰目標,預研能夠滿足2000年前後作戰需要的先進戰鬥機。

  中國一航直屬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原副總經理許德介紹,1982年,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鄧小平聽了鄒家華(時任國防科工委副主任)彙報后,提出要搞一個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飛機,投資5個億。

  研製任務交給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也稱611所)。

  1986年1月,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下發文件,批准殲-10立項研製,代號為十號工程——「當時定位F16 ,差距很大。」許德說。

  在當時國內一些專家看來追趕F16「望塵莫及」。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殲-8戰機,也只是二代機,而先進的第三代戰機美國的F15、F16和蘇聯米格-29,已經開始裝備並應用實戰。

  時年56歲的宋文驄領銜擔任殲-10總設計師,他此前曾擔綱設計殲-7C,名義上是國產,不過技術仍是仿製蘇聯的米格-21戰機。

  經過在全空軍範圍內反覆篩選,24人進入試飛員的考核。

  第一次上課,飛行員們全都目瞪口呆。「這樣的飛機從來沒見過!」殲-10全部使用計算機操縱,這對早已習慣第一二代飛機拉杆、蹬舵的飛行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在殲-10的設計中,中國首次採用現代飛機設計理念,把人和系統放到一起進行研究,以達到人機一體。「以前都是飛行員適應飛機,現在設計理念變了,設計更人性化,飛行員一進座艙,沒有不舒服的地方。」試飛員雷強說。

  1993年,雷強等5人脫穎而出,被確定為「首席試飛員小組」成員——這也是與國際接軌。這一年,品質模擬試驗台建成,上面的模擬器操作邏輯、燈光照明和座艙內所有設備都跟真飛機完全一樣,試飛員還可以演練不同氣象條件、不同特情的飛行狀態。

  從第二代機械傳動戰機,到第三代數字電傳飛機,跨越非常大。從氣動外形布局,到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從綜合化航電系統,到計算機輔助設計,殲-10完全「脫胎換骨」,僅新成品率高達60%。

  一切從零開始。

  試飛員成為飛機研製的重要參與者。僅就新型戰機的座艙、起落架等方面改進,他們就提出近千條建議。不僅如此,他們還直接參与設計,飛機的手柄、油門桿等,都是他們用橡皮泥一點一點捏出來的。

  設計人員沒有空中感覺,只能依靠飛行員反饋信息,反覆改動,不斷完善。

  1997年11月,殲-1001架樣機,終於停在起跑線上。雷強被確定為首飛飛行員。

  「這才叫真正的戰鬥機!」

  1998年3月23日,殲-1001樣機首飛。

  成都軍區溫江機場,人頭攢動。停機坪上,一架黃色塗裝、具有鴨式結構布局的新型戰機悄然站立——它就是殲-10 。

  一二代戰機屬於靜安定飛機,第三代戰機屬於靜不安定飛機。

  「通俗地講,靜安定,好比一顆鋼珠放進碗里,不管怎麼滾動,它最後都能找到一個穩定的支撐點;靜不安定,則好比把一顆鋼珠放到另一顆鋼珠上,理論上講應該有一個點能放得住,實際上總要掉下來。」成飛公司副總工程師苗文中解釋。

  國外首飛三代飛機,一般都採用加配重的辦法,使其變成傳統的靜安定飛機,待試飛員完全熟練后再改回來。開始,設計人員也想採用國際慣例,但這樣一來,周期至少延長半年。

  總設計師徵求雷強的意見,雷強說:「我們不能跟在人家後頭,也等不起。」他天天泡在飛行模擬器上演練,而不僅僅是膽子大。

  雷強身穿特製的橘紅色飛行服,走向戰機。他像喝了酒,滿臉通紅。陪同他的大隊政委抓住他的手,一把脈,150 !雷強默默地爬上懸梯,跨進機艙,一回頭,發現為他送行的試飛局局長臉上掛滿淚水。

  點火、滑出、加速、拉杆,飛機躍出地平線,刺向藍天。

  戰機繞著機場飛了三圈后,雷強發現油料還有剩餘,就請示再飛一圈。20分鐘后,新型戰機在空中劃過一道弧線,平穩降落在跑道上,整個機場一片沸騰。「這才叫真正的戰鬥機!」走下飛機的雷強無比興奮。 
作者: bpmfdtnl    時間: 2007-1-4 17:53
原帖由 白頭翁 於 2007-1-4 17:33 發表
「這樣的飛機從來沒見過!」殲-10全部使用計算機操縱,這對早已習慣第一二代飛機拉杆、蹬舵的飛行員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領域。


不是到國外考察過N次了嗎,怎麼會沒見過呢,遊山玩水去了吧?


現代飛機需要依靠「飛行控制系統」來實現操縱,否則在人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根本無法駕馭飛機。F15,F16,Su27等無不依靠「飛行控制系統」的幫助才飛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成績。

而「飛行控制系統」早已成了戰鬥機的必須裝備,在中國,除了蘇-27系列外,「國產」飛機中殲-10首次裝備。
作者: 菜鳥潛水員    時間: 2007-1-4 19:11
〉〉「這樣的飛機從來沒見過!」
一點不奇怪,好多飛行員都是殲6出身的。
第三代戰鬥機的飛控系統也各不相同,F-15和蘇27都是高許可權模擬電傳的,F-16、殲10這樣的才是真正的數字全許可權電傳,兩者的差別是巨大的。
作者: 菜鳥潛水員    時間: 2007-1-4 19:18
〉〉「這才叫真正的戰鬥機!」
這個最重要了,中國空軍是講究機動的,殲5和殲6都是機動性很好的飛機,殲7和殲8領銜以後,很多飛行員感嘆玩不出花樣,現在有殲10和殲11,想怎麼玩都行了。
作者: sichuanying03    時間: 2007-1-4 21:30
真的有那麼好??
作者: 暗戰    時間: 2007-1-5 01:30
好,現在有殲10.這才叫戰鬥機!
作者: bpmfdtnl    時間: 2007-1-5 15:27
原帖由 菜鳥潛水員 於 2007-1-4 19:18 發表
〉〉「這才叫真正的戰鬥機!」
這個最重要了,中國空軍是講究機動的,殲5和殲6都是機動性很好的飛機,殲7和殲8領銜以後,很多飛行員感嘆玩不出花樣,現在有殲10和殲11,想怎麼玩都行了。


殲5、殲6改裝殲7、殲8后大多數人都退伍轉業了,少數人成了領導偶爾上上殲5、殲6。幾乎無人同時飛殲5和殲8,因此無法比較體會二者的性能。
作者: 菜鳥潛水員    時間: 2007-1-5 15:42
原帖由 bpmfdtnl 於 2007-1-4 23:27 發表


殲5、殲6改裝殲7、殲8后大多數人都退伍轉業了,少數人成了領導偶爾上上殲5、殲6。幾乎無人同時飛殲5和殲8,因此無法比較體會二者的性能。


別忘了在殲教7領銜以前,殲7飛行員還在靠殲教6來訓練。
作者: 菜鳥潛水員    時間: 2007-1-5 15:44
BTW,k-8服役之前還要飛殲教5。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