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我們今天需要怎樣的魯迅?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10-22 16:0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936年10月19日,魯迅病逝於上海,留下遺言「不要作任何紀念的事情,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

  但此後70年間,沒人能忘記這個名字。作為主流意識形態中「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成了公認的精神領袖、「民族魂」。

  今天,當人們開始反思歷史時,魯迅不可避免地成了反思的對象:魯迅「刻薄」、「魯迅不是大師」、「魯迅媚日」等論調一次次地挑起爭論。還原魯迅、置疑魯迅成了學術界潮流;青年們則開始遺忘魯迅。

  有學者認為,20世紀是魯迅的世紀,21世紀是胡適的世紀;某「80后」作家更聲言,21世紀還讓魯迅代表中國人,實在太落後。
  當紹興把「魯迅品牌」炒得火熱時,當知識分子呼籲破除「聖人迷信」時,當新一代聲言「對魯迅沒好感」時,魯迅的遺願是否正在實現?

推薦[論批判精神的缺失][魯迅之後,無一魯迅?]
  [魯迅:一個真正反現代性的現代性人物][今天怎樣讀魯迅]

  


  魯迅:一個神話的「解構」

  郁達夫在《懷魯迅》中說:「沒有偉大的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多年來,崇拜魯迅的人說他是位鬥士、勇士、先驅;厭惡魯迅的人說他心胸狹窄、睚眥必報……魯迅,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被「意識形態化」的魯迅
 ●周海嬰:在法理上魯迅應該是我的親人,在感情上也是我的親人,可是現在卻感覺這個魯迅離我很遙遠。

  「新中國成立后,魯迅受到了特別重視,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身份而得到特彆強調。」


  「很多描述魯迅的文字把他刻畫成了一個喋喋不休、拿著匕首和投槍的戰士形象,形象是雙眉緊蹙嚴峻凝重的,思想是革命化戰鬥化的,沒有個性和生活。」

  毛澤東在一系列著作、講話中都論及魯迅:「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相關:將魯迅放回到人的位置來紀念
被「還原」的魯迅

 ●從1928年「革命文學」論者宣布魯迅死亡至今已經近80年,人們還在繼續宣布。

  經過20多年撥亂反正,一個真切的人間的魯迅,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正在向我們走來。但在眾多解讀中,誰才能說清真正的魯迅?

  「好玩」說:陳丹青說,「就文學論,就人物論,他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

  「人格質疑」說:難道魯迅的人格真的就那麼完美嗎?終其一生,他沒有一個地位比他高的朋友,我們不必忌諱他的嫉恨陰毒,他的睚眥必報。魯迅的棄醫從文與其說是愛國的表現,不如說是他學醫失敗的結果。

  「刻薄」說:「魯迅過分刻薄,把文人相輕的傳統劣根性與政治極端思維相結合。「魯迅思維」是後來階級鬥爭為綱年代抓辮子、打棍子、扣帽子的「無情打擊」(叫「打落水狗」)的基礎。」

  相關:周海嬰談父親:從不「橫眉冷對」 魯迅趣事
     魯迅是中國最媚日的文人? 魯迅的N個「不」

被「紀念」的魯迅:商業品牌與學術話題
 ●目前,與魯迅相關的商標名稱多達32個,以「百草園」為商標的商品類別有22個,「孔乙己」被註冊了17個,咸亨酒店更是一家5星級賓館!

  今年是魯迅誕辰125周年、逝世70周年,紹興舉行了一系列紀念魯迅的活動。但有學者認為,他們看到的不完全是魯迅精神的傳承,而是過分濃重的商業痕迹。
  「遊客就跟趕鴨子一樣,嘩——進來一群,嘩——又走了一群。來了,大家只忙著拍照留念,買土特產,能看完展廳的人都很少。魯迅精神是什麼,估計很少有人說得出來。」

  相關:魯迅逝世70周年 中外學者研討魯迅文化
     70年後,魯迅商標滿故里

被「冷落」的魯迅:青年一代有了新偶像
 ●「影響青少年的作家排行榜」評選出爐,名列前三的分別是曾煒、郭妮、郭敬明,魯迅先生排名僅列第七。>>>
  這確實是魯迅在當今遇到的難題,他是一個親近青年的人,現在卻無法親近青年人,既有魯迅被神化后青年人對他的反感,也在於魯迅的難於讀懂。
  現在青年的一代已開始淡忘魯迅了,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會說「橫眉冷對千夫指」;這是一個已經「階級鬥爭化」了的魯迅,一個除了「戰士」以外就找不到辭彙來說明的魯迅。
  一位「80后」的讀者說:我對魯迅沒有什麼好感,如果不是因為教科書上有他的文章,我想我根本不會去讀。



魯迅真的「過時」了嗎?

  「崇胡貶魯」大概算當今盛行的顯學。今人要胡適,不要魯迅,用他倆對比。理由是,在文化性格上,胡適主張寬容忍讓,魯迅主張「一個也不寬恕」;在體制建設上,胡適參政議政,魯迅蔑視政治;胡適因為提倡消極的自由而積極,魯迅因為看破了人生的真相而消極……

魯迅不適合青年人閱讀?
  「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韓石山:「我不主張現在的青少年,就是正上中學大學的學生,過多看魯迅的書。上了大學,中文系可以多看看,別的系的連看都別看。中學課本上選《葯》幹什麼?半夜殺人,吃人血饅頭,這麼陰森可怖的場面,讓年輕人看了有什麼好處?」

  魯迅自己就不主張把他的小說選入中學課本。有人提議把他的《狂人日記》選入中學課本,魯迅就堅決反對。

時代變了,魯迅落後了?
  魯迅的社會觀念,只是憤世嫉俗,對人世失望,仇恨,凡是對現實社會持批判態度的,否定態度的,都可以在他那兒找到理解,找到依憑。按照魯迅的社會理念發展下去,只會是專制主義。從魯迅那兒找自由主義的思想資源,是緣木求魚,閉著眼睛往坑裡跳。

知識分子不能迷信魯迅?
  葛紅兵:知識分子棲居在他們的話語領袖——魯迅的身體里,這是一種話語領袖迷信。當代中國知識分子心目中,魯迅已成為一個理念。彷彿居於魯迅當中或魯迅的對立面,人們就佔有了某種力量。魯迅成了一個救星,當人們碰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拉出魯迅討論一番。魯迅是當代知識分子的核心焦慮之一。

尋找魯迅的時代意義  

  曾有學者認為,20世紀是魯迅的世紀,21世紀是胡適的世紀。那麼,到底21世紀是魯迅的還是胡適的?著名魯迅研究專家林賢治提出「魯迅死於二十世紀,活在二十一世紀」。

  魯迅思想中有一些是不會過時的,換句話說,是永恆的。有一些東西因為時代的銜接,過去存在,現在還存在。

懷疑與批判:魯迅之後還有誰?
  魯迅的精神核心是批判精神,這正是今天我們的社會所需要的精神。社會還遠沒完善到不需批判的地步,可我們的批判精神在哪裡?和稀泥、隨大流者越來越多,堅持原則者越來越少。


  魯迅是一個對啟蒙抱有深刻懷疑的啟蒙者,對革命抱有疑慮的革命者,他總置身於時代運動,卻又對運動本身抱有懷疑。

  魯迅一生提倡「立人」,他指出中國的社會是「一、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也是他常常反對和批判權威和偶像的原因。
  相關:余傑:叛徒們之魯迅

尋求「個體的尊嚴與幸福」
  魯迅講的個體尊嚴,代表著現代人的價值理念:每個個體都有充分發展自我、享受幸福的權力,也完全擁有獨立思考的權力,這是每個人的天賦人權。人不應該為自己的獨立思考遭受損害,這是一種普世價值理念。擁有了個體尊嚴和個體生命的自覺意識,也就擁有了魯迅所說的「自信力」。而這些擁有自信力的人,才是中國的脊樑。
重塑「中國人的精神」

  一言以蔽之,魯迅在中國的價值就是:對中國人精神的深刻反思和對黑暗的堅韌反抗。

  之所以稱魯迅為「民族魂」,就在於他是對於中國人的精神、即民族的靈魂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啟悟中國人「悟己之為奴」,改造自己的國民性,從奴性狀態上升到悟性境界。而這種反思的目的,就是為了中國人能夠「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魯迅最後的文字 遺囑
一,不得因為喪事,收受任何人的一文錢。--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趕快收斂,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關於紀念的事。

四,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塗蟲。

五,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六,別人應許你的,不可當真。

七,損著別人的牙眼,卻反對報復,主張寬容的人,萬勿和他接近。



魯迅論中國人
 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的說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隨感錄四十一》一九一八年

 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經驗》一九三三年

 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犧牲上場,如果顯得慷慨,他們就看了悲壯劇;如果顯得觳觫(即恐懼顫抖),他們就看了滑稽劇。一九二六年

 我獨不解中國人何以於舊狀況那麼心平氣和,於較新的機運就這麼疾首蹙額;於已成之局那麼委曲求全;於初興之事就這麼求全責備?《這個與那個》一九二六年

  中國人不但「不以戎首」、「不為禍始」,甚至於「不為福先」。所以凡事都不容易有改革;前驅和闖將,大抵是誰也怕得做。《這個與那個》一九二六年

 中國人原是喜歡「搶先」的人民,上落電車,買火車票,寄挂號信,都願意是一到便是第一個。《為翻譯辯護》一九三三年

 中國公共的東西,實在不容易保存。如果當局者是外行,他便把東西糟完,倘是內行,他便把東西偷完。《談所謂「大內檔案」》一九二七年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無聲的中國》一九二七年

 中國大約太老了,社會上事無大小,都惡劣不堪,像一隻黑色的染缸,無論加進甚麼新東西去,都變成漆黑。可是除了再想法子來改革之外,也再沒有別的路。我看一切理想家,不是懷念過去,就是希望將來,而對於「現在」這一個題目,都繳了白卷,因為誰也開不出藥方。《兩地書》一九二五年


名人眼中的魯迅:
林語堂:魯迅與其稱為文人,不如稱為戰士。

李敖:魯迅的文章,除了情緒,再沒有什麼了。

王朔:魯迅光靠一堆雜文幾個短篇是立不住的,沒聽說有世界文豪只寫過這點東西的。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沙發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10-22 16:18 | 只看該作者

余傑:叛徒們之魯迅

  2006年10月18日15:31   論壇  


中國地大物博,什麼都有,就是少有叛徒。這個龐大的帝國里,盛產鄉愿、老好人、和事佬,人人都是「會做戲的虛無黨」。他們從來沒有相信過什麼,因此也不會背叛什麼,最多不過是在舊朝的衣冠外面套上新朝的衣冠而已,那絕對不是什麼「叛徒」。

20世紀的中國,魯迅堪稱徹頭徹尾的叛徒。先生逝世前所寫的《女吊》,是一篇奇怪的文章。女吊是紹興地方戲里的「女鬼」。那時,先生的生命猶如一盞即將燃盡的油燈,童年的記憶浮出昏濁的冰層,那長袖飄飄的女吊,一直深藏在他心靈的深處。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是對俗人而言。先生即死,其言仍不善。「被壓迫者即使沒有報復的毒心,也決無被報復的恐懼,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兇手或其幫閑們,這才贈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舊惡』的格言,我到今年,也愈加看透了這些人面東西的秘密。」因此,他象貓頭鷹一樣,終身作惡聲。「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在未死之前,且不管將來,先非撲死你不可」,先生已然背叛了西土的「紳士風」和中土的「君子風」,必然是一頭孤獨的、受傷的狼。


魯迅不僅選擇了背叛,而且選擇了對背叛者的背叛。背叛者們想把他奉為教主,正如毛澤東經典的評價:「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方向的方向。」然而,魯迅卻再次抽身出來,與這個「大方向」逆向而行。他發現周揚等人是拿著鞭子的「奴隸工頭」,那麼這個工頭之上呢?魯迅沒有說,但他對革命成功后自己的被送上斷頭台的命運早已成竹於胸。早逝是先生的幸運,否則先生的命運從他的精神傳人胡風、蕭軍的命運中不難推測出來。


《孤獨者》是先生最好的小說。魏連殳「素性這麼冷」,「兩眼在黑氣里發光」,走路是「一個人悄悄地陰影似的進來了」,在母親靈前的那一幕,堪稱現代中國知識分子所能發出的最強音,「他流下淚來,接著就是失聲,立刻又變成長嚎,像一匹受傷的狼,當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著憤怒和悲哀……」那凄烈的叫聲常常把我從夢中驚醒,這哪裡是「代表大多數人」的民族英雄的聲音呢?先生既已失去了自我,也喪失了他者----他的行動賴以獲得意義的一種規劃的理想。於是,他只是跟黑暗搗亂,這是他唯一的樂趣。


「背叛者」們想讓「教主」充當木偶,他們在後面拉線指揮,可先生拒絕當「教主」。這樣,「教主」便成了「叛徒」。郭沫若說,魯迅是法西斯蒂,是封建餘孽;成仿吾說,魯迅是三重的封建餘孽、四重的反革命。郭沫若、成仿吾畢竟是當過「叛徒」的,比陳西瀅、蘇雪林之流有眼力得多,他們看出了先生的「三重」、「四重」性,即對反叛的反叛。


反叛已經墮落為獨裁----把至高無尚的權利交給一群其本身不具有民主理念而又從社會結構的所有其他部分孤立出來的反叛精英,這樣做完全是錯誤的,誰最了解先生?瞿秋白最了解先生。瞿秋白是怎麼死的?不是死於國民黨之手,而是死於共產黨之手。後者是法官,前者是劊子手,兩個政黨都是「昨日的反叛者」,他們卻罕有地攜起手來,執行了對一介書生的死刑。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在福建長汀含笑就義時的槍聲,不知遠在上海的魯迅是否聽到?秋白的命運就是魯迅的命運。秋白說過,魯迅是「逆子貳臣」,他自己也是。


所有的話都是多餘的了。華小栓吃人血饅頭僅僅是因為愚昧,但現在有了比愚昧更可怕的東西。秋白因此而死。先生這樣寫道:「他們在社會的冷笑惡哭迫害傾陷里過一生;現在他們的墳墓也早已在忘卻里漸漸平塌下去了。」先生是不需要那麼輝煌的、萬人空巷的、不是國葬的國葬。那長長的隊伍里,多半是他的敵人。即使是抬棺的青年裡,也沒有幾個是合格的學生。


增田涉在《魯迅印象》中說:「他的風貌變得非常險峻,神情是凜然的,儘管是非常戰鬥的卻顯得可憐」。人們只注意到先生偉大的一面,卻看不到他「可憐」的一面。我相信,越到晚年,先生越發「可憐」。活在這樣的地方,活在這樣的時代,他大口喝酒,大口吐血。許廣平說,魯迅「成天靠著藤椅,不食不言。鐵青的肉色,一動也不願動,看了真叫人難受」。許壽裳也看見魯迅「神色極憊,不願動彈,兩脛瘦得像敗落的絲瓜」。這是怎樣一種可憐呢?最後,先生連人也不想做了,想做鬼,做女吊,因為女吊決絕於惡的人世。


還是汪暉說得好,「魯迅不僅『在』不屬於一個世界,而且『在』同時不屬於兩個世界。」這就註定他死後也休想獲得安寧。


--------------------------
關聯:


魯迅回憶:【蕭紅:回憶魯迅先生】【狂人狂言 阿Q獃話 70年猶在】

【魯迅的N個「不」】【不一樣的大家:魯迅喜歡吃零食、酷愛搞惡作劇】

論爭一:【魯迅是中國最媚日的文人?】 【方舟子:魯迅不是漢奸】

論爭二:【魯迅棄醫從文「是他學醫失敗的結果」?】

名家視點:【陳丹青演講:笑談大先生】【余傑:叛徒們之魯迅】

【葛紅兵:話語領袖與聖人迷信】【魯迅:一個真正反現代性的現代性人物】

【韓石山:少不讀魯迅,老不讀胡適】【名人眼裡的魯迅】

網友論壇:【既然魯迅過時了,讓你來代表中國人好了】

【論批判精神的缺失——紀念魯迅先生逝世70周年】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3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10-22 16:19 | 只看該作者

方舟子:魯迅不是漢奸

  2006年10月18日12:25   中安在線

自從幾年前某歷史學家寫了篇《漢奸發生學》,借研究之名為漢奸辯護便成時髦,乃至愈演愈烈,終於演變成了對漢奸的公然頌揚。


從古代已跟我們無切身關係的李陵(這人大概是算不得漢奸的,因為並沒有將屠刀調轉過來對準自己的族人。硬將他拉入漢奸隊伍,不過是藉以討得讀者對「漢奸」的同情)、秦檜、吳三桂,愈推愈近到近代的周作人、汪精衛;從當初引經據典多少還帶點學術研究性質的辯護,到現在根據道聽途說、胡攪蠻纏的歌頌,越來越低能。朱海軍之流的網上妄人的「秦檜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英雄」的瘋話,我們也應該以瘋話視之;倒是最近在網上見到的《華夏文摘》主筆王伯慶和「旅美作家」趙無眠一唱一和的漢奸翻案戲,還值得賞鑒一番。


王伯慶現在大概已經對父老鄉親們說膩了他在美國的幸福生活,要換換胃口改給鄉親們上歷史、思想課了。在《三百年間同曉夢》一文中,王伯慶給我們算了一筆領土賬,算出了明朝只有可憐巴巴的35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此精確,根據何在?據說是「引自現在流行的一堆歷史書」,那個「堆」字,真可以讓人嚇得連如何數數都忘了。

我是沒有一「堆」歷史書可查的,只能把大明的版圖翻出來自己丈量了一番,卻得出全盛時期(不計安南),也應大約在970萬平方公里,比現在的版圖還稍大一些。王伯慶除了那麼一「堆」,並沒說他怎麼算的,不過倒是討論了兩個地方:西藏和東北。西藏(烏斯藏、朵甘都司)算不算明朝的版圖?中外史家分歧頗大,王伯慶願意跟著西方漢學家將這一大片屬大明都司(相當於現在的省軍區)管轄的領土割出去,好歹還算是有點根據。最奇的是他連東北(奴爾干都司)也要給割出去。自從光緒年間永寧寺碑出土,奴爾干原屬明朝領土,已成共識,連西方漢學家也很少有異議。王伯慶卻說「越來越多的歷史書把這種關係定義為一種藩屬關係,從明王朝來看也許就是如此」,不知女真在努爾哈赤稱汗之前又有過什麼樣的「藩」王?王伯慶又讀過了多少相關的歷史書,前後做了怎樣的統計,才能得出「越來越多」的大趨勢?「一堆歷史書」也罷,「越來越多的歷史書」也罷,其實都是為了能夠擠出這麼一個結論:「文明有價,人民有心。一個政府真正的功德不是拓疆保土,而是善待百姓」,而這,正是歷代漢奸割地棄土的借口。


其實,拿明朝的國土做文章為漢奸辯護,已是候補漢奸們的老套路了,去年我就已在這個問題上給馬悲鳴上了一堂「民族自治區不是外國」的課。趙無眠倒是弄出了點新意,他改點人頭了。在《二十世紀的漢奸們》一文中,趙無眠不僅點出了慈禧太后、李鴻章、袁世凱、溥儀、汪精衛、周作人是漢奸,連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彪、鄧小平、魯迅、郭沫若、張愛玲……二十世紀的中國名人無一不是漢奸,至於留學生們、移民們當然也都是漢奸,總之,二十世紀當漢奸的多,不是漢奸的少,所以漢奸人人當得,自己當起漢奸更是心安理得。

王伯慶好歹還知道拿出「歷史書」嚇唬人,趙無眠則乾脆全是子虛烏有的道聽途說。他的論證方法,則是用的株連法。比如周作人為什麼是漢奸呢?不是因為他當過日本人的教育督辦,而是「因為魯迅也是個漢奸」。魯迅這個「民族魂」又怎麼成了漢奸呢?理由如下:「魯迅最好的朋友,是內山完造,這是個日本文化特務。魯迅受其影響最深的老師,是日本的「藤野先生」,他寫罵中國人的文章寫乏了想偷偷懶,這傢伙就黑黑瘦瘦地出現了。近年已有一位很出名的海外學者指出,魯迅誰都敢罵,唯獨不罵日本人。連電影里放中國人被日本人砍頭,他也只責怪中國人自己不爭氣,麻木,冷漠。在他眼裡,中國人的形象是阿Q;中國的歷史只寫著兩個字:吃人;中國人像鴨子,被許多無形的手向上提著當看客。日本人呢?什麼都比中國人好:「照住了馴良和拘謹的一剎那的,是中國孩子相;照住了活潑和頑皮的一剎那的,就好像日本孩子相。」(《從孩子的照相說起》)」


這就是說如果你有日本老師、朋友,抑或讚揚過日本的長處,就都是漢奸了。趙無眠大概覺得這種低能的邏輯很幽默,就如同馬悲鳴之論證日本侵略軍不是強姦中國女人而是在做愛一般,都是將惡毒當有趣。有兩點事實,卻不能不澄清的:


一,魯迅是不是誰都敢罵,唯獨不罵日本人?不知發此奇談怪論、被趙無眠引為金科玉律的「很出名的海外學者」是何許人,出名在何處。但他不出名在讀魯迅卻是顯然的。魯迅文章中罵日本人之處多得是,比如趙文提到的《藤野先生》就譏諷了日本的「愛國青年」。魯迅晚年發表過不少抗日言論,例如:「因為現在中國最大的問題,人人所共的問題,是民族生存的問題。所有一切生活(包括吃飯睡覺)都與這問題相關;例如吃飯可以和戀愛不相干,但目前中國人的吃飯和戀愛卻都和日本侵略者多少有些關係,這是看一看滿洲和華北的情形就可以明白的。而中國的唯一的出路,是全國一致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且介亭雜文末編·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以善待百姓為借口頌揚割地棄土的候補漢奸們以魯迅為同道,乃是有眼無珠。


二,內山完造是不是日本文化特務?如果趙無眠所根據的,不過是從《魯迅全集》中所看來的老謠言,則魯迅早已怒斥過:


「至於內山書店,三年以來,我確是常去坐,檢書談話,比和上海的有些所謂文人相對還安心,因為我確信他做生意,是要賺錢的,卻不做偵探;他賣書,是要賺錢的,卻不賣人血:這一點,倒是凡自以為人,而其實是狗也不如的文人們應該竭力學學的!」(《偽自由書·後記》)


魯迅畢竟還是太過善良。他不知道,狗也不如的文人們是無論如何竭力,也是學不了如何做人的,候補漢奸們的低能表演即是明證。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4萬

帖子

2萬

積分

版主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24467
4
 樓主| Hanxin 發表於 2006-10-22 16:21 | 只看該作者

魯迅是中國最媚日的文人?

  2006年10月16日10:52   騰訊論壇   憨子

為什麼你們對魯迅那麼寬容?


中國的青年那麼仇日,卻有那麼崇拜魯迅,真的是莫名其妙,我說現在的年青人跟過去的紅衛兵一樣多是不健全人格,都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跟風隨大溜,勝者王敗者寇。

魯迅是中國最媚日一個文人,他的很多行為放在獨立於文學等條件下——從國家安危民族團結抗日這個角度來說,他是最大的民族敵人、最典型的漢奸無疑。每次國家有難,他首先想到的是往租界日本人家裡躲,這都是有據可查的。他的密友內山完造是個日本特務頭子,以上海為根據地,以魯迅這樣的中國文人朋友做掩護,不知道為日本皇軍侵華做了多少鋪墊和準備。日本軍佔領上海的時候把中美圖書公司等都交給內山完造經營管理——這叫接收敵產。日本人戰敗后,他是數十萬日本在上海「僑民」選舉產生的總頭目,安排日本「僑民」回國等等行政事務。你們想想,這樣的日本人會是簡單的「中國人的朋友」嗎?



日本人打中國做了半個世紀的準備,你們認為一個在中國賣書的日本人只是賣書的不成?日本皇軍登陸中國時所用的軍事地圖都是提前畫好的,比中國人自己的地圖還精細,詳盡到一些中國人都不知道名字的山路,這些不靠那些潛伏在中國的特務提前準備,難道靠日本衛星拍攝不成?說內山完造不是一般日本僑民,一是他曾代為管理日本皇軍的軍事勝利品——中國的出版社和書店,二是他在戰敗后是上海幾十萬日本「僑民」(以日本民族的特殊性,稱其為僑民是很不準確的,實際上二戰中每一個日本國民都是一個沒有穿軍服的皇軍)公推的領袖。至於其他的都是假相,什麼叫特務?「特務」二字寫在臉上才叫特務?


魯迅那個時代是什麼時代?是日寇覬覦已久,隨時準備滅亡中華的時代,他都在幹什麼?在給國民政府添亂、跟日本人勾勾搭搭、給中國人民泄氣。同時代的日本人在幹什麼?在宣揚自己的國民是神的子民、在宣揚天皇是神;德國人在幹什麼?在鼓勵自己的民族是世界最優秀的人種、在論證自己的民族是偉大的民族;美國人在幹什麼?在宣揚自己上帝的孩子,是自由的火種。戰場上鼓聲是幹什麼的?是鼓舞振奮士氣用的。魯迅在戰場上幹什麼?在說中國人是劣等種族、有劣根性、五千年的文化是吃人的、中國的醫術是騙術、要以最大的惡意揣度中國人……


為什麼你們可以對魯迅那麼寬容,對小燕子對張越等這些弱女子就那麼苛刻呢,她們不就是不小心穿了跟日本國旗相似的圖案了么?所以我說中國人如果有劣根性,其實就有勝者王侯敗者寇、欺弱怕強的劣根性。魯迅混的很牛比,刀筆吏,嘴能罵死人,被政府承認和頌揚,文章進了教科書,於是,他成了被頂禮膜拜的牛人、強人。


魯迅真的是強人嗎?我看不見得,文字是衣服,內心虛弱的人才需要靠強悍的文字包裝。魯迅現實中是什麼樣的?他有什麼樣強悍的行動證明我們看看?1932年日本軍入侵上海——也就是凇滬抗戰(也叫128事變),魯迅挾全家老小躲到外國租界日本人內山完造的書店裡,中國軍民浴血抗日,上海文化各界都在聲援抗日,宋慶齡親自上街頭鼓勵中國將士,魯迅在幹什麼?在外國租界「青蓮閣邀妓來坐,與以一元」——(魯迅日記2月16日),各位不曉得歷史,可以去翻翻上海志,1932年2月16日上海軍民正在幹什麼,日本軍隊在幹什麼?中國人被日本侵略,魯迅卻躲到法租界的日本人家裡,膽小卻不說了,「不義」的罪名卻是推脫不掉的。

36年魯迅死了,37年日本人來了,魯迅的弟弟當了漢奸,我們失去了一個證明魯迅的機會。但是,日本人來了,被魯迅辱罵成「性變態」的原北大女校長楊蔭榆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學生不被日本兵強姦,找到日本憲兵隊長那兒斥罵日本人,被日本兵槍殺后一腳踢到橋下;被他誣衊拿日本經費的陳其昌是在上海搞地下抗日被日本人抓起來裝進麻袋亂刀戳死,從吳淞口扔進大海;曾被魯迅屢屢痛罵的「情敵」高長虹後來遠在法國留學,37年驚聞日本人入侵中國,立馬放下手中的工作,輾轉數十個國家,行程幾萬里趕回中國抗日,之間跟隨中國軍隊轉戰大半個中國,這是何樣的英雄赴死壯懷激烈?……。魯迅都有什麼行動來向我們證明?留日本胡?看日本醫生?進日本書店?交日本朋友?說日本小孩比中國小孩可愛?還是罵中國人都是阿Q?


為什麼我們可以對待魯迅那麼寬容?為什麼中國的弱女子穿錯了衣服,卻可以被中國男人潑糞凌辱?所以我要說現在的中國人道德低下、品質惡劣、欺軟怕硬,落水下石、是非不分。
一個人沒有了知恥之心、羞惡之心,沒有了負罪意識、懺悔意識,也就意味著他的人性泯滅。一個失去了恥感和罪感的民族,一個底線倫理崩潰了的民族,即使能在某些領域造成暫時的泡沫式強大,但它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文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22: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