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4

說不盡的孝庄文皇后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白頭翁 發表於 2005-8-31 17: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5-08-31 16:32:44

  [CENTER][B]從一座特殊的陵墓談起[/B][/CENTER]



  在遵化清東陵,有座陵寢像一隻孤雁,被建在了陵區界牆――風水牆之外、陵區總大門大紅門的旁邊。這就是昭西陵,是孝庄文皇后的陵寢。孝庄文皇后就是清朝歷史上有名的庄妃,她是皇太極的愛妃,少年天子順治帝福臨的生母,康熙大帝玄燁的祖母,她與清初三位皇帝都有著至為密切的關係。清制,皇后陵沒有自己的獨立名稱,而是根據其夫陵名來命名的。陵名第一個字用其夫陵名的第一個字,第二個字根據皇后陵位於夫君陵的相對方位而定。清代陵寢都坐北朝南,皇后陵只能建在皇帝陵的東面或西面。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與遠在盛京(今瀋陽)的昭陵為一個體系。昭陵就是清太宗皇太極的陵寢。因為孝庄文皇后的陵寢在昭陵之西,所以稱為「昭西陵」。

  庄妃像這樣就出現了問題。按照滿族舊俗,孝庄文皇后崩逝后理應奉安盛京的昭陵,與太宗皇帝合葬。然而事實上,她不僅沒有葬到昭陵,而且遠隔千里,甚至也沒有葬進清東陵,就這樣孤零零的給人一種無可歸屬的印象。以孝庄文皇后名望如此之大,身份如此之高,她的陵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令人費解的現象?其中有什麼隱情?

  按照史書的說法,孝庄文皇后崩逝前曾經表示,不想驚動太宗皇帝的亡靈,同時又捨不得兒孫們,所以堅持不要奉安盛京,而要在孝陵與子孫為伴。

  但人們並不肯輕信史書上的記載,認為那是「為尊者諱」,於是拿出一段「太後下嫁」的公案來解釋孝庄文皇后的陵寢之謎。

  據說皇太極崩逝后,正值盛年的庄妃(此時已是太后了)或是由於孤枕難耐,或是為了保住兒子順治的皇位,屈尊下嫁攝政王多爾袞。在當時,寡婦再嫁即使發生在普通百姓家,也會普遭非議,更何況發生在皇家?為此,清朝皇室便將她的陵寢摒出陵區之外,建在陵區大門外一旁,讓她千秋萬代為子孫看守陵門,充當警衛,以示懲處。

  太后是否下嫁,學界現在尚無定論,我們在這裡不想強說其有,也不想斷言其無。但想說明的是,即使拋開太后是否下嫁的問題,也同樣可以解開孝庄文皇后的陵寢之謎。

  孝庄文皇后的陵叫昭西陵,表明仍與昭陵是一個體系,也就是說,她這個皇后依舊從屬於太宗皇帝。那麼這座陵寢為什麼不葬進清東陵陵區之內,而偏偏被擱置在大門之外呢?這也不難解釋。清東陵以順治帝福臨的孝陵為主陵。孝陵位於昌瑞山主峰南麓,是陵區內至高無上的尊貴之位。清東陵與關外的昭陵是不同的體系,絕不能混淆。如果將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牆內,不僅打亂了兩個體系,而且將昭西陵建在任何一處,都卑於其子的孝陵,有悖於理法。這樣將昭西陵建在陵區之外,就既明確了兩個體系的界限,又滿足了孝庄文皇后死後與子孫為伴的遺願。

  昭西陵所以建在大紅門左旁,也是有其道理的。清代謁陵制度,是從輩份最高的陵開始。孝庄文皇后的輩份高於葬於清東陵的後代帝后,晚輩謁陵時,自然要先從昭西陵開始。

  昭西陵建在謁陵人必經之處的大紅門旁邊,為世代子孫及欽點王公的謁陵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清代崇尚左方,以左為貴。昭西陵正好在大紅門左方。陵址之地要求土層厚,土質細膩無沙,顏色純正,昭西陵所在之地完全符合這一要求。以此看來,將昭西陵建在清東陵風水牆外,大紅門左旁,是當時情況下最合情合理的選擇。

  為什麼一座陵墓會引起人們偌大的興趣?因為它裡面埋葬的那個人實在太重要,太引人注目了。所以,我們緊接下來就該了解一下孝庄文皇后這個人的傳奇人生了。

  孝庄文皇后,蒙族,姓博爾濟吉特,名本布泰(也可翻譯為布木布泰)。她是蒙古科爾沁大草原貝勒寨桑的第二個女兒,生於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她13歲的時候,就已經出落得如花似玉、楚楚動人了。她的祖父莽古思為了加強與后金的政治聯盟,維護自己部落的利益,決定將自己的孫女本布泰嫁給皇太極。

  天命十年(1625)二月初二日,13歲的本布泰帶著她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在兄長吳克善的護送下,來到了后金的新都遼陽。皇太極親自迎接到瀋陽城外的北崗,在那裡舉行了盛大宴會,歡迎送親隊伍的到來。快到遼陽城時,大金汗努爾哈赤親率眾后妃、貝勒、大臣出城迎接。入城后,「設大宴以禮成婚」。本布泰從此成了34歲的皇太極的側福晉。

  早在11年前,即萬曆四十二年(1614),莽古思就已將自己的女兒、本布泰的姑母哲哲嫁給皇太極作大福晉。在本布泰出嫁后的第九年,即天聰八年(1634),她的姐姐海蘭珠也嫁給了皇太極。親姑侄三個女人同事一夫,這在有清一代是空前絕後的,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十分罕見。

  崇德元年(1636),皇太極稱帝,完善後妃制度,並建五宮,分別是: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其中,大福晉哲哲為清寧宮中宮皇后;海蘭珠位列第二,為關雎宮宸妃;第三位麟趾宮貴妃那木鐘,為蒙古阿霸垓郡王額齊格諾顏之女;第四位衍慶宮淑妃巴特馬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5-8-31 17:12 | 顯示全部樓層
[CENTER]良好的修養和深厚的親情 [/CENTER]

  孝庄文皇后一生歷經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歷四帝,她的名字與清初許多重大的事件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作為處於特殊歷史時期、特殊政治地位的女性,孝庄文皇后既具雄才大略、挽狂瀾於既倒的政治家氣魄,又淡泊名利、仁慈護下、黜奢崇儉,一心一意撫育子孫成材。她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女性之一。
  無權欲,不爭名。太后臨朝稱制也好,垂簾聽政也好,在中國歷史上屢見不鮮。孝庄文皇后也有多次垂簾聽政的機會。福臨6歲即位,當時孝庄文皇后31歲,正值盛年,精力充沛。玄燁8歲即位,孝庄文皇后49歲,體質尚健,閱歷更廣,經驗更為豐富,可謂是德高望重、一言九鼎的重要人物。特別是在順治十八年(1661)三月,玄燁剛剛即位,江南桐城縣一位叫周南的生員(秀才)特地趕到北京,向朝廷條奏十款,其中有一款就是要求孝庄文皇后垂簾聽政。這比慈禧在咸豐十一年(1861)處心積慮要垂簾聽政時的條件和環境優越得多。但孝庄文皇後放棄了這一切機會,她無強烈的權欲,更不想出頭露面執掌大權,她只想盡心輔佐兒孫以成大業,成為一代令主。
  在平定三藩叛亂的戰爭中,孝庄文皇后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康熙皇帝及群臣要給她加上徽號,孝庄文皇后謙遜地說:「自叛逆遘亂,於今八年,皇帝焦心勞思,運奇制勝,故得盜寇削平,海宇寧謐。皇帝應受尊號,以答臣民之望。予處深宮之中,不與外事,受此尊號,於心未愜。此典禮不必行。」她將平叛的所有功勞歸到了皇帝身上。
  仁慈護下,戒奢從儉。康熙十四年(1675),在孝庄文皇后的提議下,玄燁派圖海領兵去平定察哈爾布爾尼叛亂。
  一位庶妃的家正在察哈爾,家中老母已經90多歲了,與妃子的哥哥薩林地在一起生活。這位妃子聽說朝廷要派兵平定那裡的叛亂,非常擔心母親在戰亂中遭到不幸,於是向孝庄文皇后傾述。孝庄文皇后聽了深表憫惻和同情,於五月初四日這天,命太監劉忠到皇帝那裡說明情況。玄燁奉到懿旨后,當即諭兵部速行文察哈爾,查明情況,收管其家產,交與內務府所管庄頭,送到京城。
  孝庄文皇后一向反對奢侈,提倡節儉。她從自己做起,率先垂範。她宮中的器物壞了,能焊的焊,能修的修,盡量不換新的。她的這一美德影響了整個宮廷,影響了皇帝。皇宮上下厲行節儉,宮中開支之少為前代所未有。康熙二十九年(1690)正月,大臣們將當時宮中的用人、用物及開支情況與明朝作了一個對比:前明宮內每年用金花銀96萬9400餘兩,今悉已充餉;前明光祿寺每年送內所用各項銀24萬餘兩,今只3萬餘兩。前明每年宮中用木柴2686萬餘斤,今只六七百萬斤。前明各宮床帳、輿轎、花毯等項每年用銀28200餘兩,今俱不用。唐太宗乃有唐令主,但一次遣發宮女達3000多人,其餘則更有數千人可知。今除慈寧宮、壽康宮外,乾清宮妃嬪以下使用老媼、灑掃宮女,合計止134人。皇宮內如此節儉,省出的銀兩哪裡去了?順治十年(1653)七月,大雨成災,房倒屋塌,莊稼淹沒,百姓流離失所,困難已極,孝庄文皇后將宮中節省出來的8萬兩銀子拿出來救濟百姓。順治十一年(1654)拿出4萬兩、順治十三年(1856)又拿出3萬兩用於救災。康熙十三年(1674)二月,孝庄文皇后又將宮中節省的銀兩拿出來,獎賞給平定三藩叛亂的出徵兵丁。
  孝庄文皇后當皇太后18年,當太皇太后26年,特別是大清王朝到了康熙二十六年(1687)已臻強盛。在此期間,她沒有要求為自己建一處園囿以供享樂。要避暑,只能到塞外喀喇城一帶,要洗沐休閑,只能到赤城和遵化的湯泉,還要長途跋涉。
  孝庄文皇后的節儉,不僅使宮廷奢靡風氣為之一變,同時也為朝廷樹立了威信,贏得了人心。

 [CENTER] 精心撫育,子孫成材 [/CENTER]



  孝庄文皇后「獨嗜圖史」,有較深的文化修養。她深知,作為一代帝王,必須有紮實的文化功底,能夠博古通今,深悉往代興衰之要,才能治國平天下。孝庄文皇后對福臨、玄燁父子的文化學習非常重視,福臨即位后,為了便於學習,「擇滿漢詞臣充經筵講官,於景運門內建值房,令翰林官直宿備顧問,經書史策,手不釋卷」,讀書過於勞累,「曾經咳血」。福臨每次到皇太後宮問安,總是「長跪受教」。玄燁在祖母的教導下,在幼年「即知w勉學問,好讀書,嗜書法,留心典籍。竟至過勞,痰中帶血,亦未少輟」。孝庄文皇后讓自己的貼身侍女、聰明靈巧的蘇麻喇姑幫助玄燁學習蒙文。由於孝庄文皇后督導、影響,福臨和玄燁的文化功底打得非常紮實,為他們後來處理國家大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孝庄文皇后更注意培養福臨、玄燁用人行政、管理國家的能力。她曾諄諄教導玄燁說:「自古稱「為君難」,蒼生至眾,天子以一身臨其上,生養撫育,無不引領而望。必深思得眾則得國之道,使四海之內咸登康阜,綿曆數於無疆惟休。汝尚其寬裕慈仁,溫良恭敬,慎乃威儀,謹爾出話,夙夜恪勤,以祗承乃祖考遺緒,俾予亦無疚於厥心。
  孝庄文皇后將這些話寫在紙上,讓玄燁看,以加強他的記憶。在孝庄文皇后的教育影響下,玄燁認識到帝王對於國家治理的重要性,於是他令儒臣翻譯了《大學衍義》一書。書成送給孝庄文皇后閱示。孝庄文皇后非常高興,進一步因勢利導說:
  人主居四海臣民之上,所關甚巨。然代天理物,端在躬行;致治興化,必先修己。此書法戒畢陳,誠為切要。爾特加意是編,命儒臣翻譯刊刻,更令頒賜諸臣,予心欣悅。用是,特出予內帑白金一千兩,可即賚予在事官員。
  孝庄文皇后對於玄燁注重治國安民教育、刊刻有關書籍頒發臣工的做法,非常高興,予以嘉許,並拿出重金賞賚。
  孝庄文皇后對於兒孫的生活細節,甚至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悉心洞察,循循善誘,因勢利導。對於他們的進步、成績,予以支持、鼓勵;對於他們的缺點、毛病,予以教育勸阻。玄燁幼時曾染上了吸煙的惡習,孝庄文皇后發覺后,及時對玄燁進行教育,向他講明:吸煙不僅對身體有害,而且也極易引起火災,有百弊而無一利。在祖母的勸阻下,玄燁堅決地戒了煙。即位后,玄燁還時時勸說臣工們戒煙。在祖母的影響下,玄燁自幼就不喜歡飲酒,他深知酗酒的危害性,所以,他平時要求自己「能飲而不飲」。就是在節日和重大喜慶之日,也只飲一小杯。
  母子相依,祖孫情深。福臨非常感激母親對自己的教育培養,他說:「朕自弱齡,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賓,教訓撫養,惟聖母皇太后是依。」順治十二年(1655),孝庄文皇后得了一場重病,到年底才痊癒。福臨見母親的病好了,親自到天壇、地壇、太廟、社稷壇行告謝禮,併發帑銀10萬兩賞賜給八旗官兵和畿輔的貧民,對服侍皇太后的官員、侍衛、祝師、醫生以及兵丁、雜役人員加官晉爵,大加賞賚。同時,以皇太后聖體康豫,頒詔大赦天下。
  玄燁對祖母更是情意深厚。他曾動情地對皇子們回憶說:「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矩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軼,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他還對大臣們說:「朕自八齡皇考世祖皇帝賓天,十一歲又遭皇妣章皇后崩逝。二十餘年以來,全賴聖祖母太皇太后撫育教訓。今遽遭捐棄,五內摧迷。顧念慈恩,罔極難報。」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樓主| 白頭翁 發表於 2005-8-31 17:15 | 顯示全部樓層
  生於康熙十七年(1678)的雍正皇帝胤G深知太祖母與自己皇父的深厚的感情,對於皇父的言行舉止更為了解。因此,玄燁死後,胤G在為皇父撰寫「大清景陵聖德神功碑文」時寫道:

  皇考自幼齡奉孝庄文皇后慈訓,凡飲食起居、視聽言動,皆有矩度。盛德自然,周旋中禮,端罷煅賬嗄攏涔ハ玄,一言一笑,不以假人。太和元氣,充於四體。冬不爐而自溫,夏不扇而手足未嘗濡汗。正衣冠,尊瞻視,終日儼乎若思。逮於耄齡,聖敬日躋。敦尚儉素,衣不辭浣濯,食不取珍異。

  玄燁高尚的品質、優良的作風、高雅的氣質,無不閃爍著其祖母孝庄文皇后辛勤教誨的光芒。因此,他對祖母充滿了感激之情。

  玄燁即位后,多次陪孝庄文皇后外出,或展謁祖陵,或湯泉沐浴。尤其是去湯泉沐浴治病,先後達6次之多,每次都外出數十天。玄燁無論政務多忙,都要親自奉陪。他說:「太皇太后駕幸湯泉,臣若不隨往侍奉,於心何安?」每次出發,玄燁都會提前到慈寧宮,服侍太皇太康熙出巡圖後上輦,步行送出神武門后,才上馬隨行。每到途中進膳處,玄燁親視太皇太后降輦,一切安排妥當后,才回自己處進膳。進膳畢,又馬上回到太皇太后處,在太皇太后近前侍立。服侍太皇太後上輦后,親自扶著輦步行一段路以後,才乘馬隨行。在途中過浮橋前,玄燁先策馬過橋,驗看確無危險后,再讓太皇太后乘輦通過。在過山嶺時,遇到道路陡峻崎嶇,玄燁先用輦試行一遍,做到心中有底。當太皇太后的輦正式通行時,玄燁下馬,親自扶著太皇太后的輦步行。太皇太后心疼孫兒,多次催他上馬,他仍堅持扶輦步行,一直到路平坦時才上馬而行。每到行宮和溫泉之前,玄燁先提前到那裡閱視一遍,確保一切都布置妥善後,才護送太皇太後進行宮安歇。太皇太后在溫泉療養期間,玄燁天天到行宮問安。太皇太后怕孫兒寂寞,就讓他到附近,或行圍打獵,或遊覽名勝,或訪察民生。

  康熙十一年(1672)二月,玄燁陪祖母在赤城湯泉療養。初六日忽然得到了皇子承祜夭亡的消息。承祜是孝誠皇后所生,屬於嫡出,是皇後生的第一個皇子,「天性聰穎」,深受玄燁夫婦鍾愛。承祜剛4歲就死了,玄燁悲痛異常。但他給祖母問安時,「卻笑語如常」。玄燁從太皇太後行宮出來,對身邊的侍臣說:「朕恐太皇太后聞之傷悼,故含痛問安。」玄燁怕因皇子殤逝,眾大臣前來慰問,引起祖母的察覺,令來慰問的大臣儘快散去。玄燁將侍臣古爾代叫到偏靜處「垂淚面諭安葬事宜」。自玄燁聞知承祜死訊后,每天堅持到太皇太後行宮問安,強忍悲哀,談笑如常。可是一回到自己的行宮,則「深居簡出,鬱悶不已」。玄燁不願意讓年邁的祖母承受皇曾孫死亡的痛苦,所以在回京前的50多天里,一直未讓祖母知道這一不幸的消息。

  康熙二十四年(1685)八月二十八日夜四更時分,孝庄文皇后突然右側身癱瘓,右手伸展不直,言語不清。經御醫張世良、李玉柏診斷,患的是類中風病。這時玄燁正在外地巡視,留在宮中照看太皇太后的福全迅速將太皇太后得病、醫治情況飛報皇上。玄燁得知祖母患病,在奏摺上批道:「知道了。朕趕緊去。」他心急如焚,晝夜兼程趕回。從九月初二到九月十七日16天中,看望祖母達30次。

  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一月二十一日,孝庄文皇后再一次病倒,而且病情很重。玄燁晝夜守候在祖母的病榻旁,衣不解帶,「隔幔靜候,席地危坐。一聞太皇太后聲息,即趨至榻前。凡有所需,手奉以進」。為了給祖母治病,玄燁「遍檢方書,親調藥餌」。每次祖母吃藥前,他先「親嘗湯藥」。他一連熬了35個晝夜,身體消瘦,容顏清減。他傳諭內閣:「非緊要事勿得奏聞。」十二月初一日,玄燁決定祈禱上天保佑祖母早日康復。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他不騎馬,不乘轎,步行到天壇。他跪在地上,面對上蒼,虔誠地恭讀自己親自撰寫的祝文:

  嗣天子臣玄燁敢昭告於皇天上帝曰:臣仰承天佑,奉事祖母太皇太后,高年荷庇,藉得安康。今者,疹患驟作,一旬以內,漸覺沉篤,旦夕可慮。臣夙夜靡寧,寢食捐廢,虔治藥餌,遍問方醫,罔克奏效,五內憂灼,莫知所措。竊思天心仁愛,覆幬無方,矧臣眇躬,夙蒙慈養。憶自弱齡,早失怙恃,趨承祖母膝下二十餘年,鞠養教誨,以至有成。設無祖母太皇太后,斷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極之恩,畢生難報。值茲危殆,方寸憒迷。用敢潔蠲擇日,謹率群臣,呼籲皇穹,伏懇憫念篤誠,立垂昭鑒。俾沉痾迅起,遐齡長延。若大數或窮,願減臣玄燁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為此匍伏壇下,仰祈洪佑,不勝懇禱之至。

  玄燁讀罷祝文,淚流滿面。這篇祝文發自肺腑,出於至誠,感動得在場臣工無不落淚。

  [CENTER][B]喪葬的難題 [/B] [/CENTER]

  玄燁的至孝,也沒有能夠挽救孝庄文皇后的性命,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子刻,孝庄文皇后永遠閉上了眼睛,結束了她豐富多彩的曲折人生,享年75歲。

  康熙帝玄燁悲痛欲絕,出於對祖母的敬愛與思念,大辦喪事,在一些方面甚至不惜違背祖制。

  一是割髮辮。清朝制度,只有先帝駕崩,嗣皇帝才能割髮辮。皇后(包括皇太后、太皇太后)喪,皇帝例不割辮。孝庄文皇后崩后,禮部以孝端文皇后、孝康章皇后、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喪時,皇帝均未割髮辮為例,奏請皇帝不要割辮。玄燁拒絕道:「從前後喪雖無割辮之例,太皇太后教育深恩,朕不能報,朕已立意割辮。」皇太后聞聽皇帝要割辮,出面勸阻說:「太皇太后不豫時,曾向予云:『我病若不起,皇帝斷勿割辮。』應謹遵行。」玄燁還是不聽,毅然割了髮辮。

  二是孝服用布。滿洲舊制:國有大喪,皇帝及宗室公以上,孝服俱用素帛(白紡絲)。而這次孝庄文皇后喪事,玄燁一改舊制,諭令「今孝服俱改用布」。

  三是停靈逾年。「滿洲舊俗,年內喪事不令逾年」,就是棺槨必須在年前移出宮外。孝庄文皇后死於臘月二十五日,大臣們議定於臘月二十九日將孝庄文皇后梓宮移出宮外。玄燁認為梓宮在宮內停留的時間太短,令欽天監另擇日期。眾臣仍堅持原定日期,玄燁反駁說:「爾等所云忌諱,只為朕躬。朕殊不避忌。朕前禱天壇,尚欲減朕年以增太皇太后之壽,豈以梓宮逾年發引,顧有避忌之理乎?如有所忌,朕躬當之。否則,忌諱之說虛誕不足信,亦可以破後人之疑,使皆以朕為法也。」玄燁親自決定於正月十一日將梓宮移出宮外。

  四是皇帝除夕、元旦不回宮。除夕是一年之末,素有避忌之例;元旦乃新歲首,天地人協吉之辰,為吉祥之日。按慣例,即使在大喪期間,皇帝在這兩天也要回宮。玄燁自孝庄文皇後有病以來,一直住在慈寧宮。除夕前,群臣一再叩請皇帝回宮。玄燁說:「人主宮殿原多,可以因時移蹕。若在庶民,遭此大故,所居止於一室,又遷避何所?回宮斷不可行。」又說:「設太皇太后之變恰遇二十九、三十日,將若之何?亦唯有聚集此處,豈可他避耶?」眾臣又請皇太后出面勸阻,也無濟於事。最後,為了給皇太后和大臣們一點面子,玄燁答應從梓宮旁移到慈寧宮前院,住在皇子們守喪的帳篷內,但仍未回自己的寢宮。

  五是皇帝在孝庄梓宮發引后不立即回宮。孝庄文皇后梓宮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十一日暫安於朝陽門外殯宮。按慣例,梓宮安奉殯宮后,皇帝就應回宮,可玄燁為了便於祭祀,免去來回奔波之累,想住在殯宮,遭到了群臣的反對和不斷的跪請苦勸。玄燁堅持己見,在殯宮住了三天。最後在群臣的一再堅請下,才勉強回宮。但並未回住乾清宮,而是住在了乾清門外的帳篷內,直到正月二十二日行完釋服禮后才回宮,仍居偏殿。

  六是丙辰日不停止奠酒。按照舊制,丙辰日梓宮前應停止奠酒。康熙二十七年(1688)四月十四日為丙辰日。當時孝庄文皇后梓宮正在奉移東陵(遵化)途中。禮部奏請皇上在十四日停止奠酒。玄燁說:「朕素日概無避忌。前在京時,皇太后屢遣傳諭辰日停止往詣。皇太后之旨,不可違悖,故勉停一日。今送梓宮至此,不但辰日,雖有甚於此者,豈有停止之禮乎?」於是,玄燁於十四日照舊在孝庄文皇后梓宮前奠酒、舉哀、行禮。

  昭西陵方城全景(徐廣源提供)七是親視梓宮封掩。孝庄文皇后梓宮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四月十九日奉安於暫安奉殿的寶殿內,當日開始進行封掩。按例,梓宮奉安后,皇帝即應離開現場,不能親視封掩。可玄燁不顧大臣們的勸阻,於二十二日親視封掩畢,才返回京師。

  八是忌辰祭按四時大祭禮進行。清初,皇帝、皇后的忌辰日均為小忌,不請神牌,不獻帛爵,不讀祝文。康熙三十六年(1697)十月,玄燁以「暫安奉殿非系山陵,地方既近」為理由,諭令孝庄文皇后忌辰致祭,「著照四時大饗禮行」。

  由上可見,康熙皇帝對祖母孝庄文皇后可謂極盡孝道。但是孝庄文皇后關於不與皇太極合葬,而在遵化孝陵近地安厝的遺囑,卻給玄燁出了一個不小的難題:將祖母葬在遵化,明顯違背祖制;將祖母葬入昭陵,又有違祖母遺囑,落一個不孝之名。經過左思右想,決定在遵化孝陵近地建一座暫安奉殿,先將祖母梓宮停放在那裡,然後再慢慢想良策。這樣既不違背祖制,又順從了祖母的心愿。

  暫安奉殿嚴冬開工。這是一個權宜之計。玄燁命大臣到遵化孝陵附近相度地點,又經玄燁欽准,很快就選定在風水牆外,大紅門東側。經欽天監敬擇吉期,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正月開工。孝庄文皇後生前,玄燁為祖母在慈寧宮東旁新建了一座寢宮。孝庄文皇后搬進這座新居后,頗為滿意,多次在玄燁面前誇讚此宮。可惜未住多久,孝庄文皇后就病逝了。昭西陵局部為了讓祖母在九泉之下居住得舒適,玄燁決定將這座新建的寢宮拆運到遵化暫安奉殿處重建。玄燁對殿址的相度、圖紙的設計繪製,乃至拆運、施工,都詳加指示。在玄燁的關注和督促下,暫安奉殿只經過三個月緊張施工,便全工告竣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四月十九昭西陵三座門中之中門(徐廣源提供)日,孝庄文皇后梓宮停放在了暫安奉殿,封掩起來。但即使這樣,也只是暫為安置,難題依舊沒有解決,康熙帝玄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都沒有找到萬全的辦法。到雍正皇帝繼位后,孝庄文皇后的陵寢難題才得到比較徹底的解決。

  暫安奉殿改建為昭西陵。雍正元年(1723)八月初九日,都察院左僉都御史陳允恭上書皇帝,建議為孝庄文皇后早日擇地建陵,入土為安,「則孝庄文皇后以及聖祖仁皇帝陟降之神無不大慰矣」。胤G採納了他的建議,決定著手解決孝庄文皇后的陵寢問題。雍正二年(1724)二月初五日,胤G就為孝庄文皇后建陵一事,發出了一道長諭。他首先給予孝庄文皇后極高的評價:「欽惟孝庄文皇后,躬備聖德,天錫純禧,誕育世祖章皇帝,瑞應昌期,君臨萬國。逮我聖祖仁皇帝繼聖嗣統,久道化成,立萬世無疆之業,皆我孝庄文皇後福德兼隆之所啟佑也。」繼而胤G又追述了孝庄文皇后不與太宗合葬、在孝陵近地安厝的遺囑,接著胤G提出了這次解決孝庄文皇后陵寢問題的指導思想:「朕惟禮經云:合葬非古也。先儒又云:神靈有知,無所不通。是知合與不合,惟義所在。今昭陵安奉日久,若於左近另起山陵,究非合葬之義。且自孝庄文皇后安奉以來,我聖祖仁皇帝曆數綿長,海宇V安,子孫繁衍,想孝庄文皇后在天之靈十分安妥。」經過王大臣、九卿會議后,由康親王崇安將會議結果上奏:「聖祖仁皇帝遵奉孝庄文皇后遺旨,奉安暫安奉殿,至今三十餘年。聖祖仁皇帝福壽康寧,四海生民樂育,誠稀有之吉兆,允宜定為陵寢。」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正式確定孝庄文皇后陵名為「昭西陵」。將暫安奉殿改建為陵,需要增建方城、照樓、寶城、寶頂、神廚庫、井亭等。

  改建工程於雍正三年(1725)二月初三日正式破土興工,同年十一月底竣工。十二月初十日,停靈37年之久的孝庄文皇后梓宮正式葬入了昭西陵地宮。

  [B]孝庄文皇后個人小檔案 [/B]

  姓氏:博爾濟吉特氏 出生:萬曆四十一年(1613)二月八日

  屬相:牛 父親:寨桑

  丈夫:崇德帝皇太極 子女:3女1子

  出嫁:天命十年(1625)二月初二日 封庄妃:崇德元年(1636)七月十日

  最痛心:福臨英年早逝 最得意:玄燁治國有方,成為名君

  卒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 享年:75歲

  陵寢:昭西陵

  徽號: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謚號: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FONT] [/COLOR]


[RIGHT]來源: 千龍文化 [/RIGHT]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mahoupao 發表於 2005-9-1 09:00 | 顯示全部樓層
孝庄文皇后
姓氏:博爾濟吉特氏 出生:萬曆四十一年(1613)二月八日

  屬相:牛 父親:寨桑

  丈夫:崇德帝皇太極 子女:3女1子

  出嫁:天命十年(1625)二月初二日 封庄妃:崇德元年(1636)七月十日

  最痛心:福臨英年早逝 最得意:玄燁治國有方,成為名君

  卒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二十五日 享年:75歲

  陵寢:昭西陵

  徽號: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

  謚號: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

馬後跑跑  泡炮馬仔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80

主題

2727

帖子

1353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4

積分
1353
longcheng1 發表於 2005-9-2 08:21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後宮政治家之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22:3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