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外行人看教育

[複製鏈接]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5-8-25 08:4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教育到底是什麼我不如專家學者明白,他們能說得頭頭是道。我對教育的理解是,教人認識和學會處理人和人的關係,人和自然的關係,人和多維空間生物的關係。又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宗教教育。

人的關係當中,不外乎是同長輩,同輩和晚輩的關係。先賢總結出了五倫:父子,君臣,夫婦,長幼 和朋友。

處理父子關係,教我們要父子有親,父慈子孝。說到「孝」字,不能不佩服我們中國人的智慧。這個字造得非常形象。「老」和「子」是一體,一脈相連。老的護著小的,小的托著老的。

父子有親」意思是父母與子女之間要親密、親切。人出生后首先形成的人際關係就是與父母的關係,沒有父母就沒有自己,就不能成長。這種關係比世界上任何關係都親密。人的一生中,經常可以看到由於意見不同、觀點差異或金錢及物質利益原因,使本來親密或應該親密的父母與子女的天倫關係變得扭曲、甚至雙方反目為仇的現象。為了維持父母與子女在任何情況下都 親密無間的關係才強調「父子有親」,這並非本來沒有、後來硬造出來的人為之物,而是維護人自出生之時所形成的天倫關係。即使是世界上最壞的人,如果他是你的父母,作為子女都不能將其拋棄,反之亦然。

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制度怎樣變化,沒有任何東西能比父母與子女的親情關係更加珍貴,為了維護這種親情,父母要關心愛護子女,子女要恭敬孝順父母,父母的責任是關愛子女,子女的責任是孝敬父母。即使說父母不關心子女,那隻不過是程度的差異,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儘管子女對父母非常恭敬也很難完全盡孝,這是因為奉獻愛心自上而下、由強及弱易,自下而上、由弱及強難。所以,古之聖賢都十分強調盡孝。

君臣關係,要我們君臣有義。君臣關係,也就是現在的領導和被領導的關係。「事之宜曰義」。「天理、正路曰義」。我理解做領導的以仁慈之心體恤下屬,下屬真誠對待上司,全心全意做好本職工作,就是義。

夫婦關係,告訴我們夫婦有別。從男女的字形上我們可以體會。「男」田裡出力的。男人要到田裡耕種,提供一家的衣食。「女」 象一個懷抱嬰兒的形象。我們稱結婚的女人為太太,這個稱呼有道理。她們承擔著哺養、教育子女的重任。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幾乎天天同母親在一起。母親的言行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可以這樣講,國家的前途,社會的安定同母親的關係最大。夫婦有別是講,在一個家裡面夫婦之間的分工不同,沒有尊卑的差別。

長幼關係,教導我們要長幼有序。年長的要愛護年幼的,年幼的要尊敬年長的。以兄弟為例,由於出生時間的產別,先生的是哥哥,後生的是弟弟。所以有兄友弟恭的說法。這同我們理解的論資排輩,沒有任何聯繫。

朋友關係,要我們同朋友相處有誠信。信作為人際交往的行為規範,就是誠實不欺,講究信譽,信守諾言。人與人之間應該真誠相待,這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最基本的要求。真即出自本心,誠即忠於本質,言行一致,表裡如一,不欺人欺己,講究信義,才能言可復、行可行,獲得他人的信任、尊重,從而保證其言行的一貫性、真實性和有效性。
信是人與人之間相互交往的精神紐帶,它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往和相互的信任與尊重。首先要求我們言行一致,信守諾言,即所謂"言而有信","或問信,曰:不食其言"。強調在人際交往中要重然諾,守信用,以誠待人,表裡如一。其次要求人們的行為保持一貫性,不能朝三暮四,翻雲覆雨。孔子講的"謹而信"、"敬事而信"、"篤情好學"等等,都是強調的這一點。做到了守信,就能獲得他人的尊重、理解、肯定與扶持,保證行為的順利、有效。否則,就會受到他人的鄙視、猜疑、阻礙,造成行為的極端困難。故云:"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如果不講信義,言行不一,不以真心待人,那麼,即使與最親近的人也無法建立真誠、和諧的關係。君臣有信則仁忠,父子有信則孝慈,夫婦有信則義順,兄弟有信則友悌,朋友有信則親愛。不欺人,人才不會欺己。

人同自然得關係,是讓我們了解我們生活的環境。認識山河大地,植物礦物動物, 探索自然界的奧秘,順從它們的規律。進而開發利用,造福人類。我們開發利用大自然,本該像蜜蜂一樣,汲取花中之蜜,但不傷害花,而且有利於開花的植物。可我們把自然和人類的關係搞顛倒了。因此我們一直承受大自然的報復。人類滅絕了許多動、植物,人類正在把自己推向滅絕的道路。我們無法離開的空氣、水被污染了,人類賴以生存的土地也正在變成「毒土」。據報道,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大片的耕地,其土壤有害物質比正常土壤高出許多倍。只要大家仔細琢磨琢磨我們吃的、喝的,用飲苦食毒來形容,並不過分。蜜蜂這種自他兩利的做法很值得我們人類學習。

人和多維空間生物的關係。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人類一直在尋找。在我們熟悉的三維空間以外是否有生命, 也就是世俗說的鬼神,眾說不一。承認有的敬拜他們,不承認的說那是迷信,因為科學沒法證明。科學是什麼?科學是人類想知道我們人類所不知道的工具。如果把大自然比如為大海,科學所能描述的僅是大海的一滴水。過分相信科學,也會導致迷信。
孔夫子教我們敬鬼神而遠之。對多維空間生命,我們禮敬、尊重,但不同他們發展密切關係。

中國教育那裡出了問題呢?忽略了教人怎樣做人的問題。五四運動以來,新潮的知識分子們,把我們的貧窮落後的原因,歸到了以儒釋道為基石的中華文化身上。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號。白話文的提倡嚴重地障礙了我們同古聖先賢的聯繫。文革破「四舊」(舊思想、舊文化、舊風俗、舊習慣),「批林批孔 (批判林彪、批判孔子)」 徹底剪斷了那一點點賴以同古聖先賢相聯的藕絲。這話並非誇張,中國的高中畢業生有多少人能讀懂文言文書籍?讀不懂, 自然就沒法從哪裡學到東西。因此,古聖先賢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就變成了書櫃里的裝飾物。

從五四運動到現在快一百年了。舊的砸碎了,新的仍然沒有建立起來。大批有識之士反思后的結果,發現五倫是做人的根本。就像春夏秋冬一樣是自然規律,是人沒法更改的天道。更沒有什麼所謂的階級性。沒法分它是封建的五倫、是資本主義的五倫、還是社會主義的五倫。雖然如此,仍然沒有人敢向政府的教育決策機構呼籲,讓孩子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因為他們認為那不符合 「民主、自由」的潮流。難道民主自由 就不需要「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了嗎?人如果不守五倫,就真的沒有民主自由可談了。

但我們看到了希望,民間已經行動起來了,教孩子們「弟子規」,叫他們如何做一個好人了。

希望有一天,中國的德育課本從小學、中學到大學能是「弟子規」。

1

主題

5

帖子

3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3
沙發
alkt 發表於 2005-8-28 01:38 | 只看該作者
第1節講得不錯,中國教育是缺乏人之間關係的教導,也就是社會情感教育.
但拿"君臣父子""上下尊卑"那套封建的倫理觀來說話,可見作者的確是個外行人.

"人如果不守五倫,就真的沒有民主自由可談了"
民主自由是需要社會有序.但五倫並不是社會的唯一秩序.五倫是等級制度的產物.民主自由需要的是人和人之間的徹底平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43

主題

1萬

帖子

7532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7532
3
 樓主| chico 發表於 2005-8-30 02:59 | 只看該作者
五倫不是封建的倫理觀,是不以人的意志而形成的自然關係。做子女的沒法選擇誰來做自己的父母,同樣也沒法選擇誰來做你的兄弟姐妹。父母生下那個就是那個了。無論什麼社會,什麼階級,只要有人在的地方, 就有著五倫關係。
我們既當子女又當父母,即領導別人,也被別人領導。做長也做幼,做朋也做友 。我們天天在這些關係裡面打轉。不能因為是先人在封建社會裡總結出來的,就加以否定。可以民主選家長,不能民主選父母。平等是有差別的平等,理上人人平等,事上千差萬別。自由是在法律和義務限制下的自由。
在專機上,柯林頓把床讓給老布希使用,受到輿論的好評,就說明尊老愛幼,長幼有序是人類的美德。
估計您沒有讀過弟子規,如果一個人能把弟子規的教誨落實在生活當中70-80%,人們就都會喜歡這個人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9:5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