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一個時代的側影:中國1933(組圖)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白頭翁 發表於 2005-8-13 07: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05年8月15日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關於抗戰的記憶已經很多,但我們的民族,我們百姓在那一段血與火的歷史中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那一幕幕真實的場景卻鮮有人提及,這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
  大型紀錄片《一個時代的側影―中國1931―1945》的推出,將彌補這部分空白。此片首次採用編年體的敘述方式,從社會學和民間史的角度,全面、真實地記錄了中國抗日戰爭這個特殊時代的社會圖景,展示了一個民族在特殊年代中爆發的驚人力量。[/FONT][/SIZE]

[CENTER]2005年08月09日 14:52 央視《見證》

1933年3月,長城抗戰期間北平婦女慰勞隊趕往前線

1933年5月1日,日本中之島公園裡的勞工集會

1933年5月1日,神戶電話局前搜捕勞動者

1933年7月,察哈爾同盟軍進入多倫[/CENTER]

  出河北秦皇島15公里,即到山海關。30年代的地理書籍這樣形容:據長城東端,瀕渤海北岸,並扼北寧鐵路中樞,負山臨水,形勢絕險。自古東北有事,均以此為攻守必爭之地。
  明末,鎮守山海關的總兵吳三桂投向滿族人,攝政王多爾袞由此率領八旗子弟入關,奠定了大清的江山社稷。
  從上一年日軍佔領錦州后,山海關已是偽滿洲國的所謂國界,關內人到關外,火車到山海關,旅客都要下車接受檢查。稍有懷疑,就被帶走,當時的旅客常說「火車好坐,山海關難過。」
  元旦之夜,一陣刺耳的槍聲打破持續一天的沉悶,日軍開始猛烈攻擊山海關。兩天後,山海關失守。
  漫畫家豐子愷聽到這個消息后,特意畫了一幅漫畫《關山月》,漫畫中山海關上飄揚著日本國旗,夜空中明月在暗自垂淚。
  就在元旦這天,上海的《東方雜誌》上登出244個來自不同階層中國人的新年夢想。
  暨南大學教授周谷城夢想:「人人能有機會坐在抽水馬桶上大便」。
  中央監察委員柳亞子夢想將來的社會:「全世界成功一個大聯邦,這個大聯邦內,沒有金錢,沒有鐵血,沒有家庭,沒有監獄,也沒有宗教;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一切平等,一切自由。」
  《中學生雜誌》編輯葉聖陶的夢很實在:個個人有飯吃,個個人有工作做;凡所吃的飯絕不是什麼人的膏血,凡所做的工作絕不為充塞一兩個人的大肚皮。
  94歲的馬相伯老人則說:未來的中國,既非蘇俄式的一黨專政,亦非美國式的兩黨更替,乃民治的國家,法制的國家。
  開明書店編譯所長夏D尊說:我常做關於中國的夢,我所作的都是惡夢,我夢見中國捐稅名目繁多,連撒屁都有捐;我夢見中國四萬萬人都叉麻雀,最旺盛的時候,有麻雀一萬桌;我夢見中國人用的都是外國貨,本廠工廠煙筒里不放煙。
  清華大學教授俞平伯則泠泠的說:我沒有夢想。
  作家茅盾說的;「我從來不作夢想,我只努力認識現實。夢想是危險的。」
  藝術家徐悲鴻:在西安之西,忽成一八千里周圍大湖。俾吾人遊歷新疆、青海,可以航行。
  外交部長羅文乾的夢想是:政府能統一全國,免人說我無組織。內爭的勇敢毅力,專用來對外。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錢。
  對許多人來說,新一年的夢想在山海關的槍聲中擊得粉碎。
  山海關被日軍佔領后,南京的軍事統帥蔣介石調集了兩個師的中央軍支援華北前線。同時,他還調動30多個師約16萬人,準備向南方的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
  2月24日,國際聯盟在日內瓦召開的大會,大會通過報告認為東北三省主權屬於中華民國。中國駐國聯代表顏惠慶在自傳中回憶:在大會期間,日本代表松岡洋右抓住最後機會為其國家百般辯護……但是,除了漂亮的英語和口才之外,他並不能為日本的侵略行動提供什麼新的法理或道義方面的依據。
  在最後的表決中,有42個國家支持日本應該立即撤兵的建議,只有日本投了反對票。日本代表當即退場離開。
  春天已經來臨,但從波蘭到莫斯科的沿途,幾乎仍是白雪皚皚。參加完國聯大會後,顏惠慶前往莫斯科出任中國駐蘇聯大使。
  上一年荷蘭紀錄片大師伊文思在蘇聯拍攝了紀錄片《英雄之歌》。紀錄片講述的是,1932年2月,蘇聯西伯利亞大草原,天氣寒冷,食品短缺,共青團決定在這裡建設一座高爐,十八歲的共青團員阿凡納希依夫從農村來到這裡,參加建造高爐的勞動,他很快成為高爐技術能手。
  此時,蘇聯的一個五年計劃進入第五年,蘇聯已經從一個農業為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迅速上升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強國。在《英雄之歌》中,一個工業化國家的美麗圖景在伊文思手中化作一組快速剪輯的鏡頭,在鋼鐵與運動的形式美感中,為了理想而狂熱勞動的場面得到完美的表現。深受感染的伊文思說:如果一個人二十歲還不是共產主義者,他就沒有心臟。
  顏惠慶是中蘇斷交三年以後的第一任駐蘇大使。1929年,因為中東路事件,中蘇兩國斷交。但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日益膨脹的野心,讓同時受到威脅的蘇聯與中國重新開始接近。
  顏惠慶在回憶錄中這樣描述了進入蘇聯的印象:在人們第一次來到蘇聯,肯定會感覺到這是個偉大的國家,地域遼闊,物產豐富……從漫長的鐵路線,到高大的建築物,從無邊無垠的草原和森林,到身材魁梧的男男女女,無不顯示出這個國家的偉大。
  不過,在倫敦、巴黎、日內瓦等都市長住過的顏惠慶也看到這個國家的另一面:這座城市曾經受了流血革命帶來的一切困難和痛苦,貴族及富有的資產階級式的閒情逸緻、尋歡作樂和奢侈糜爛都已絕跡。現在,這個國家正在實行計劃經濟,人民為此必須忍受艱苦,並做出犧牲。食物供應不太充足,輕工業還不發達,日用品也很欠缺。住房問題因人口短時期內的極大增長也變得越來越嚴重。物價按照盧布計算,高得嚇人,如在一個大賓館里,宴請20多個客人,需要1萬盧布;乘坐敞篷四輪馬車,很短的路程就需要20盧布。
  在這裡,顏惠慶還見到在東三省三位義勇軍領導人馬占山、李杜和蘇炳文。
  九一八事變后的湧現出的東北義勇軍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大多數義勇軍隊伍孤軍奮戰,既無援兵,又無補給,在日軍優勢兵力圍攻下,義勇軍面臨難以生存的窘境。
  上一年年底,馬占山等人被迫撤入蘇聯境內,取道莫斯科前往西歐或回國。顏惠慶描述說:當時蘇聯不允許他們下火車,中國使館只好準備了一些中國飯菜送到車上。馬將軍在黑龍江曾以騙取日軍的信任然後狠狠打擊日軍而聞名,他興緻勃勃地對我講述他的抗日功績。蘇將軍是中東鐵路哈滿護路司令,他也抗擊過日軍,但最後不得不撤退到滿洲邊境車站。

[CENTER]
1933年12月24日,日本祝賀明仁皇太子誕生的情景

上海租界里的印度警察

在戰場上採訪的日本戰地記者們[/CENTER]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8 18:5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