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周峰:愛情論(一)

[複製鏈接]

864

主題

2331

帖子

161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7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靈犀 發表於 2004-5-3 03:3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864

主題

2331

帖子

161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7
沙發
 樓主| 靈犀 發表於 2004-5-3 03:30 | 只看該作者

周峰:愛情論(一)

六談什麼是愛情?――歷史上的愛情故事

我是理科出身,沒有受過系統的人文方面的教育,所以從來沒有沒有機會讀許多的文學作品。

但這並不是說我對人文狀態一點都不了解,也不能說我不了解歷史上的愛情故事。實際上我在初中到高中這一段時間還是讀了一些文學方面的著作的,比如[聊齋志義],[東周列國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轉],[西遊記],[封神演義],[西廂記],[六月雪]等等我都私下裡讀過。之所以能讀這些作品,一是我家裡有很多這方面的書,大多數來自我外祖父家。因為我外祖父成份不好,但他的家庭在那個縣城裡口碑非常好,這主要是沾了我外祖父大哥和弟弟的光!外祖父的大哥中過舉人,又極通醫道,更重要的是他為人實在沒得可挑剔,行醫之時貧富老弱都無欺!據我父親講那是因為他特好醫學,從來不把行醫當做職業的緣故!外祖父的小弟抗日出身,但性情特憨厚,不喜言談,只是有些饞嘴。所以我的外祖父總把他當小孩子看待!這老哥仨中唯我外祖父有一女,那就是我母親。我母親和外祖父的關係不是很好,主要是外祖父的成份後來成了我母親發展的障礙!在那個時候我總覺得母親對外祖父不冷不熱,可外祖父卻總是極力體恤我們的生活,當然主要是給我們錢!但是我的父親和外祖父的關係卻非常好!我後來覺得主要是因為我父親是搞醫的,而我外祖父又是受了很好教育的一代文職官員,這可能就是人爺倆有共同語言的緣故了!我記憶中的外祖父喜歡稱呼我父親的字,而我父親每在聽到這樣稱呼他時似乎就有點象奉旨一般!呵呵 ̄!我的外祖父家固定資不算小,光房產就佔了那個縣城小南關地區的一角。青磚瓦舍的大四合院!住著覺得陰森森的!

由於我外祖父哥仨的背景各不相同,所以文革那時候並沒有太為難我外祖父,因為他的大哥過世之後那裡的人依然念念不忘,更主要的是我的「小姥爺」,也就是我外祖父的弟弟革命成功有功,論功行賞被接進了「光榮院」給政府養起來了!所以我覺得這和我外祖父只受冷落而沒有受到刁難是有很大關係的!因為受冷落所以他有的是時間讀古書,又因為他的家庭成份的複雜性以及有著比較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也沒有人主動去找他的麻煩。這也是他能夠保留下一些書的原因了。時間一長我們就有了好奇心,而這好奇心也正是我們讀那些東西的動力了!

二是我父母經常在很小的時候給我們講有關方面的故事,三是當時的文化生活極度貧乏,沒有電視可看,當時的收音機也只是電子管的木頭玩藝!但那個時候有電影,黑白的多,彩色的極少。而且很多的時候就是革命樣板戲,而且多是唱來唱去,說白話的都很少!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一些京劇緞子,走在大街上玩命的唱,根本沒有敢管哦!因為那是唱革命樣板戲誰敢出來說個不字呢?!就在這樣的環境中我接觸了些人文方面的知識。

現在看來我覺得可以把中國歷史上的愛情分做三大類了,一類是封建時期的愛情,民國及其以前的愛情大多數就是這樣子,再一類就是小資的愛情,而第三類就是無產階級的革命愛情。這三大類愛情特點十分鮮明,很容易分辨!

比如,聊齋中的愛情故事都沒有越過一條「萬般接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線,不管是什麼樣的狐仙都是愛一些笨了巴幾的讀書人,而且這些讀書人往往又是那些不能近第獲取功名的主兒!我覺得這些都是圍繞作者自己的樣子寫就的愛情故事!說起來算是作者自己眼中的愛情了!而東周中的愛情故事就更加荒誕不經了,舅舅納外甥女的,偷情的,確實是談不上叫做愛情。現在想起來紅樓夢和西廂記里還有些算是愛情故事的故事!比如紅樓夢中的寶玉,情文,黛玉等一攬子人等的愛情故事就很是象那麼回事了!在這些人的交往中,少男少女,能詩能文,有的是閒情逸緻談情說愛!所以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才出了一大堆極浪漫的故事,而且也成了紅樓夢這本書的一個看點兒了!除此之外其它的中國古代愛情故事多半就專著於反應愛情家庭社會倫理道德等元素之間的矛盾糾紛,比如[樂府孔雀東南飛]中的愛情故事主要反應的是婆媳關係問題。此外還有諸如[天仙配],[天河配],[白蛇傳],[梁祝]等等的愛情故事通常反應的不是愛情的本身,而是反應現實社會中愛情的命運。而這和什麼是愛情這個命題就有點不十分密切了。

總體而言,文學作品中的愛情不管是愛得死去活來的,還是愛得很理性的,通常的情況是:愛了就愛了的無疾而終!這方面的代表作品諸如[粱祝],[羅米歐與朱麗亞]等最後的愛情當事人都雙雙死去,這也真可謂生死之戀了!為什麼是這樣呢?我覺得這和作者自己的愛情觀是分不開的!就同聊齋的作者自己那樣,三更燈火五更雞地枯燥地讀書,沒意思透了得時候就想想一隻狐狸化做美女去陪陪他!所以就最終有了聊齋了。

小資類型的愛情最好得是紅樓夢中的愛情,別看紅樓夢的年代充滿了封建,但是那個時期的男女愛情確實要比現在某些年輕人見面就上床的愛情強得太多了!人家那愛情有滋有味,有情有趣,有文化有藝術,而現在的那些人的愛情很多就是打一場肉搏戰而已!仗打完了愛情也」生理「結束!所以實在是一種沒文化,沒情趣,沒意思的愛情戰!造成這樣局面的原因是因為生殖技術的改進!男女都不用擔心計劃外懷孕!避孕工具增加了人的膽量的同時,也把愛情變得更原始了!

在我小的時候時興革命愛情,那愛情講究志同道合,有追求,利他性,這樣的愛情注重品質,我覺得如果它再照顧一下愛情的本身,比如和紅樓夢中的愛情柔和一下那應該是一種理想愛情了!說實話我自己喜歡這樣的愛情。

七說什麼是愛情――愛情中的引力和斥力

經典物理學中有一個萬有引力的定律,描述一種普遍存在於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關係。那麼作為愛情當事者們之間的「萬有引力」究竟是什麼呢?

這其實就是愛情發生的原因問題了。

首先愛情是一種慾望。西方人本主義者馬斯洛把人之慾望用五個層次的需要(needs)來加以闡述,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與被愛的需要,被讚賞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愛和被愛的需要被解釋成是對一種溫馨而能使人愉快的人際關係的需要。有了這種需要之後就會產生一種愛人和尋求被愛的動機。而這樣的動機反應在行為上其中一類就是「愛恨情仇」的心理學基礎。儘管在心理學上關於需要,動機和行為的理論還有動機的本性論,驅動-釋放論,喚起論,應激論,意識論等等。但是如果用這些心理學理論來解釋愛和被愛的原因總會使人覺得愛和被愛的慾望是源於人的一種本能,無論支撐這種本能的基礎可能就象佛洛依 德認為的那樣是激素控制的一類反應的結果。由於動機的本性論主要源於達爾文的自然選擇理論,而用這樣的理論解釋愛情現象就成了一種生物物種對自身遺傳物質進行擴散和加以傳遞的本能需要了。而在我看來這隻有「性」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尋求那種「溫馨而能使人愉快的人際關係」了!

實際上我們喜歡談論的愛情現象,或者說我們心中的認可的愛情並不竟然是「性愛」。更多地在一種動機驅使下發生的與愛情問題有關的行為的過程中,映射到人們內心的那種心理體驗,或者說是圍繞愛情實踐所得到的感受,以及基於這些感受而獲得的情緒體驗的描述。

這就是人們在爭論不休中的「愛情」。

所以如果我們不承認愛情就是性愛,或者說性愛只是愛情的一部份的話,那麼心理學中的動機本性論就不適合用來解釋這些社會中的愛情現象的。

此外在本性論之外還有Murray的社會需要理論,但在這些社會需要中有好些其實是和馬斯洛的需要理論重疊。所以在這裡就用馬斯洛的「自我實現」理論解釋愛情現象的心理學基礎就可以了。但問題是如果承認我們所談的愛情的生理基礎是「性」的話,那麼就不得不考慮愛情的心理基礎的本性論理論。但是如果承認普遍存在的同性戀和精神戀愛的前提下,那麼以性是愛情的基礎的本性論就解釋不了這種愛情現象了。

但是如果不細究愛和被愛的需要的基礎,而只從愛和被愛這種需要是人類愛情動機的心理基礎的話,那麼我們不妨把這種動機理解為:愛情的動機就是對現實社會確實存在的那種人們對愛情需要的一種心理學上認定的基礎。在這裡我們不去進一步細究這種愛與被的動機的基礎的需 要的基礎究竟是什麼,權且就只從「愛和被愛的需要」討論起。這種情況其實也真實地反應了動機理論的難於描述的特點。

那麼愛與被愛的動機所驅動的人類的愛情行為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況呢?其實這種愛情行為也和其它人類行為的總體表現是一致的! 用一句話概括之就是:你並不總能心想事成哦(You can't always do what you really want!

愛情過程中的吸引力,斥力的轉化和這個過程中所給愛情當事人的情緒體驗

我接下來要說的就是現實社會中的愛情實踐問題了。首先我簡單分析一下愛情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引力和斥力。

現實社會中的人們的學識,經濟能力,價值觀念等等都存在著差異。如果把這些差異按照各自的實際情況來統計一下,那麼它們的分佈會出現一個很寬的譜帶,當然有些人或有些學派會認為在處於這些譜帶中的某一位置會反映某些好壞,先進落後,對,錯,高貴或低賤等世俗問題。比如農民們的認識有時候會被其它一些人認為是觀念落後等,而類似的是,有些人又認為城裡人比鄉下人,大城市的人比小城市的人觀念「高貴」什麼的!所以在過去中國人流行婚姻要「門當戶對」什麼的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為了節省時間簡單列一下可以社會中愛情行為過程所常見的引力和斥力:

⒈經濟能力,包括錢,權等經濟因素。

⒉容貌和才學,這些屬於個人方面的因素。

⒊純粹的性需要

我給朋友們提供一聯合早報關於中國上海市婚姻狀況的報道,你自己可以從中發現那些引力和斥力究竟在愛情實踐中佔多大份量。

根據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和上海市民政局對20年來的涉外婚姻進行研究后所發表的上海涉外婚姻「白皮書」,在涉外婚姻中,日本人最受上海人青睞,占境外人員總數的39.6%;佔據第三位的是美國,佔9.1%。幾個相對集中的國家和地區是澳大利亞(6.1%)、香港(5.5%)、加拿大(3.9%)和歐洲(5.7%)。

《新聞晨報》報道,上海市的涉外婚姻正呈現三個特點:越來越多的上海小伙開始和外國女性牽手,初婚者不再會冒冒失失地選擇涉外婚姻,精英階層、再婚婦女日益成為外婚的主力軍。

專家分析,這樣的婚姻模式,反映了某些當事人的出國和經濟利益動機。但持這些動機的人會穩中有降,隨著上海的越來越開放,以及生活和工作在上海的外國人數量的快速增加,涉外婚姻會進一步健康發展。

上海女孩嫁外國老公不是新鮮事,現在越來越多的上海小伙也娶了外國老婆。1996至2002年期間,「中西合璧」的2萬1000多對新人中,外國「媳婦」有2331個。這些夫妻年齡比較接近,在20至49歲中間,男女的平均結婚年齡分別為36.7歲和35.8歲,顯著小於2歲左右的國內平均婚齡差。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海女孩和外國新郎的結婚年齡差了10.5歲,其中有13%的夫妻是兩代人,整整差了20歲。

據悉,在涉外婚姻中,創下上海結婚紀錄的是1996年的一對夫婦,兩人相差54歲。結婚時,美國新郎已是一個81歲的老翁,而上海新娘僅27歲。專家分析,這反映了外方男性在經濟社會地位上的明顯優勢,以至於上海女性放棄對對方年齡的挑剔。 上海涉外婚姻中,新郎新娘都是受教育程度很高的人。

在外男滬女婚姻中,外方人員有大專以上學歷的達47.8%,與之匹配的上海女性有大專以上學歷的為23.8%,只相當於外方人員的一半。即便如此,這種學歷結構也遠遠超過20至49歲上海婦女(大專以上學歷佔11.8%)的平均水平,屬於上海「文化優勢階層」。

另外,滬男外女婚姻的夫妻雙方受教育程度接近得多,上海男性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者佔37.4%常住人口為14.6%),而且就大專以上學歷比重來看,外方女性比上海小伙還稍稍佔優。

專家分析,以往嫁外國人是一種時尚,而今已經大大不同了,越來越多的外國老闆到上海來投資做生意,融入到上海這個城市中,真正能夠接觸到這部分人的上海人也多為白領,以及擅長外語的文化人士。

令人擔心的是,涉外婚姻至今還存在隱患,在國外的中國人離婚率相當高。有資料顯示,加拿大人和中國人結為夫妻的,離婚率為60%。1997年,日本丈夫和中國妻子離婚的占結婚人數的30%,日本妻子和中國丈夫離婚的占結婚人數的35%。這些數據說明了很多夫婦並不是為了婚姻而結婚的。

我覺得在我們尋求愛情的過程中,常出現的心理活動和受這些心理活動支配著的行為可以分為有效的和使人很困惑的兩大類,前一類就是那些心滿意足的愛情,而後者則如下三大類:1不知所措:這種情況就象一個故事說的,一個姑娘看中了東家兒郎的容貌,但那人很窮,而西家兒很富,可其子醜陋。在這種情況人家姑娘的選擇是:到東家睡覺,到西家去吃飯!你想這好事能成得了么?所以那姑娘會如何呢?肯定遇到了愛情的困惑了!

⒉兩難得選擇:左右都不順心!

⒊根本就不順心:這種情況屬於那種曲高合寡,沒人配得上的…

上述三類常常會使愛情當事人感慨萬千!

愛情實踐的情緒體驗,我們常說起的愛情!

在上述動機驅使下的行為,再到愛情實踐所獲得的情緒體驗,以及接下來對這些體驗的語言文字表述就產生了我們常常談論的那種愛情了!

說實話,其實世俗社會中的人們所呼喚的愛情就是這些情緒體驗,或者說是愛情實踐之後所帶給愛情當事人的情緒體驗了!

什麼是愛情之八――愛情中的性和情

如果把性愛和情愛考慮在一起的話,那麼受了激素這種生理控制分子的作用的性就使得人類的愛情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一種生理本能,而由這種本能所造成的需要是非常強烈和持久的,必需得到滿足。如果我們把與愛情心理和愛情生理有關的激素控制放到一起考慮的話,我覺得是非常有必要的。畢竟人依然在生物學上還是一種屬於靈長類的,具有智慧的動物!

而既然是動物了,那也必然需要遵循動物的一般規律。

生理生化研究表明,在系統水平上激素的調節是一種重要的控制手段,比如與人類性徵發育有關的性激素,在男性中有雄性激素,包括睾丸酮,雄酮等;而女性體內則有雌性激素,包括孕激素,催乳素,黃體酮等等(因為寫這個的時候,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接觸過相關的知識了,我只憑記憶舉一些例子)。這些激素的水平決定了人類中男女的性別特徵,其實人類中的男女的外在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於這些與第二性徵有關的體征決定的,因此有些女人可以化做男狀,而同樣有些男人也可以化做女狀,如歷史上很有名的木蘭從軍的故事,就是基於木蘭女伴男狀的基礎,同樣祝英台之所以能認識梁山伯也是因為她女伴男狀。這些激素的產生追究到源頭是因為男人和女人細胞內的與性別有關的染色體具有根本的差別。在一個生物學男性的細胞內,一般含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而在生物學女性的細胞內則是由兩條X染色體組成的。男人的X染色體總是來自母親,而Y染色體總是來自父親,同樣,女人的細胞中的兩條X染色體總有一條是來自母親,一條是來自其父親。但是由於女性細胞內有兩條X染色,其中的一條X染色體在發育到一定階段就會以隨機的形式變成高度緻密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滅活掉這條染色體上的基因表達,這種過程就是生物學上的X染色體失活(X inactivation)。由於這種滅活是隨機的,可以是來自父親的那條X染色體,也可以是來自母親的那條X染色體,所以最終在那女人的體內具有活性的X染色體就是一個隨機的了!與這個問題有關的還包括一種被稱為遺傳印跡的修飾顯現,這是一種在形成精子和卵子細胞過程中進行的基因修飾控制機制。這種現象是通過染色體中的DNA和組蛋白的甲基化修飾實現的,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體內的精子或卵子中的染色體都要經過這種標記,使得父親和母親的生殖細胞內的染色體上的甲基化修飾程度和修飾的位點都有差別,這就好象在染色體上打上了封跡!可以標識染色體的來源。這種情況造成在精子和卵子細胞中的染色體的遺傳標記是不同的,而當這樣的精子和卵子形成受精卵之後,那麼就會影響到胚胎的發育。有研究表明這種印跡是一種十分重要的調節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類發育控制機制。通常的情況是那些被打上標跡的基因多與胎兒在子宮內的生長以及和出生之後的行為有關。

而標記打錯了得精子和卵子所形成的受精卵,及由這些受精卵發育而成的胚胎通常都是最終可以出現某些發育缺陷的胚胎。這樣的遺傳標記可以維持在每個人的細胞中,直到這些人再產生精子或卵子時,原先的標記就會被抹去,而隨著精子或卵子的形成而重新進行標記。這確實是一個很精密,很複雜的過程,絕對不是人為的。這種遺傳標記機制可以影響到究竟是來自父親的染色體上的基因表達,還是來自母親染色體上的基因進行表達,而這也和一個人的性徵有關係。除此之外,由於精子細胞中的線粒體很少能夠在受精過程中進入到卵子細胞中,而此時的卵子細胞中通常又含有近十萬個線粒體,而這些線粒體中的遺傳基因大約有三十七個左右。這些差異都會影響到一個人體質和容貌。

如此複雜的遺傳學決定機制和人的性別,行為和容貌都有關係,它們決定了一個人究竟應該是男人還是女人,究竟在長相上是隨父親還是隨母親,在行為習慣上更偏向父親還是更偏向母親!那麼這樣的情況和我們要談的愛情有關係么?我覺得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中國民間有一句俗語叫:男長女相有福氣。當然我知道這樣說更多的是反應一種審美觀念,更多的和人們的美學心理有關。但是如果這是一種被普遍接受的美學價值,那麼那些長相隨母親的男人是不會更受人們青賴?是不是這樣的男人會更容易得到女人的好感?而這些好感就可以是一種戀愛的吸引力了!

讓我們重新回到性愛和情愛的話題上去,那麼我們在上述討論之後所應該問的問題就是性愛是一種客觀的生理需要麼?

我覺得既然性,行為和容貌都是由基因決定的,而且在上面的討論中我已經暗示給你這個過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那麼這種身不能主的生理需要是沒法抗拒的!

索性的是人類的性需要是受雙重控制的,除了上面說到的激素控制之外,性慾望可以受中樞神經活動控制。但是這種控制主要是和脊髓等有關,而這又表明了,它更多地屬於一種生理需要。

雖然這種生理需要和愛情並沒有關係,但是它確實是一種客觀的需要。而有很多的人由於這種需要不能得到滿足就會做出傷害愛情的事情。但是這絕對和愛情本身是毫不相干!

這樣看來愛情和性愛就是彼此看上去有關係,但實際實際上並不必然有關的兩種需要。性愛是一種生理需要,本身主要由生物性決定,而愛情主要是人們為了追求一種溫馨而和諧的人際關係,那麼當這種人際關係和性別掛鉤的時候就會有如下兩種類型,一是異性之愛,一種是同性之愛。同性之愛更多的是一種「朋友」的關係出現在社會之中,部份是以同性戀愛的形式出現;而異性之愛,理論上講也可以是朋友關係,也可以是戀人關係。但是在現實社會由於受了約定俗成的觀念的約束,在某些社會中,異性之間不可以成朋友,只好成戀人;同樣在同性之間不可以成戀人,而只能成朋友。一旦這種約定被打破,也就出現同性戀愛現象了。

朱自清的散文[冬天]中寫了對他亡妻的思念,這種思念可以理解成友情也可以理解成愛情!如果他們不是夫妻關係就可以被理解成友情或愛情,而事實上人家是夫妻關係,所以只有理解成愛情才比較合適。這說明友情和愛情的劃分是比較不容易的!

「在台州過了一個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個山城,可以說在一個大谷里。只有一條二里長的大街。別的路上白天簡直不大見人;晚上一片漆黑。偶爾人家窗戶里透出一點燈光,還有走路的拿著的火把;但那是少極了。我們住在山腳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風聲,跟天上一隻兩隻的鳥影。夏末到那裡,春初便走,卻好象老在過著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並不冷。我們住在樓上,書房臨著大路;路上有人說話,可以清清楚楚地聽見。但因為走路的人太少了,間或有點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還只當遠風送來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們是外路人。除上學校去之外,常只在家裡坐著。妻也慣了那寂寞,只和我們爺兒們守著。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裡卻老是春天。有一回我上街去,回來的時候,樓下廚房的大方窗開著,並排地挨著她們母子三個;三張臉都帶著天真微笑的向著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們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們四人。那時是民國十年,妻剛從家裡出來,滿自在。現在她死了快四年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64

主題

2331

帖子

1617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資深會員(十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17
3
 樓主| 靈犀 發表於 2004-5-4 03:25 | 只看該作者
周峰:愛情論(二)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21:1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