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哈佛才女:在單親和再婚之家成長

[複製鏈接]

3623

主題

8754

帖子

6711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榮譽終生會員(廿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1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一壺清茶 發表於 2004-4-6 09: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父母的離異和再婚會對孩子的教育和成長產生一定影響,但只要處理得當,教育有方,同樣可以培養出頂尖級學府的高才生。本文主人公劉亦婷的成功,為單親家庭和再婚家庭提供了一個榜樣。

  1999年9月5日,美國哈佛大學敞開大門迎接新生。這群從世界範圍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幸運兒里,有我們18歲的女兒---來自中國四川的劉亦婷。

  去年,劉亦婷被美國四所名牌大學同時錄齲獲知這一喜訊,我們全家幾乎被稱讚和羨慕淹沒。然而,鮮有人知如此幸福快樂的女孩曾遭遇家庭的不幸,她不到兩歲父母就離異,7歲前生活在單親家庭里,7歲以後成長在再婚之家。

  父母離異,育兒計劃照常進行

  婷兒能有今天,離不開一條環環相扣的因果鏈。1980年,成都一位小學校長送給我一本《早期教育與天才》的書。書中介紹了19世紀初的世界第一位少年大學生---德國「神童」卡爾.威特的培養過程。我興奮地把這本書推薦給婷兒的生父看,並熱切地憧憬:只要生出的是智力正常的孩子,我們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能力超常的人!

  於是,孩子出生才15天,我和婷兒的生父就開始給她「輸入」辭彙;訓練她的五官,刺激她的大腦發育;外出散步時,向她播撒興趣的種子……看著婷兒的智能不斷超常發展,我們培育女兒成才的決心日益堅定。

  婷兒1歲8個月的時候,我們的育兒計劃遇到了最大的危機:我和她的生父正式解除婚姻關係。

  當時,我曾考慮:到底該不該告訴婷兒父母離婚的事?我知道,以婷兒的觀察力,她一定會注意到自己的家庭和其他小朋友不同。經過反覆衡量,我決定平靜而抽象地把離婚的消息告訴婷兒。

  正如我所估計的,婷兒對超出自己理解力的事情沒有產生多大興趣,她聽說「離婚後,媽媽會和婷兒住在一起」,就不再追問了,也沒有傷心。

  從那時起,我單槍匹馬地繼續實施育兒計劃。我盡量消除家庭殘缺對孩子成長的不利影響。比如,決不因自己心懷怨恨就用不正常的心態去對待孩子,也不認為孩子可憐就百般遷就,更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累贅而不管不理。我認為,單親父母一定要堅強,不管大人有多少困難,都要盡最大的努力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幸福的,覺得自己和別的小孩一樣正常。

  婷兒快3歲的時候,我特地為她做了一次智商測試。結果她的智齡為5歲4個月,智商為183。這個結果令我振奮不已,因為據心理學家調查統計,在3歲時,心理年齡「早兩年」的兒童是絕頂聰明的,而且5萬人之中才有1個!

  從那時起,每逢星期天,我都帶她去野外認識大自然;每天晚上,我都把她抱在懷裡給她讀一兩本連環畫,一邊讀還一邊錄音。錄音的時候,遇到婷兒沒接觸過的新詞,我就馬上給她講解。每次講完故事,我都引導她簡單地複述故事,然後讓她自己邊聽錄音邊自己翻書。我這樣做有五個目的:一是讓婷兒在識字之前能看懂圖書;二是節約大人的時間,錄一遍音她就可以自己反覆放著聽;三是培養孩子的語感,讓她在反覆聽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語句和語境的理解,迅速提高閱讀能力;四是擴大孩子的辭彙量,幫助孩子掌握準確而規範的表達方式;五是培養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選錄故事時我盡量找名著,讓人類各種美好的思想感情在潛移默化中陶冶孩子的情操。

  我堅信,孩子的早期生活對性格的形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習慣的形成在初期顯得特別重要。因此,做每件事,我都堅持讓婷兒按要求去做,不該做的就堅決不做,從不遷就她。

  婷兒能聽懂話了,我就告訴她任何時候都別想用哭的辦法來達到目的。婷兒體驗一兩次后就明白哭是沒有用的,按要求辦才是解決問題的惟一辦法。

  為了防止婷兒養成不良習慣,我從不輕易滿足她的物質要求,凡是基本生活需要以外的東西,都被我當做她有某種好表現時的小獎品。

  為了培養婷兒同甘共苦的好品德,我從不讓她獨自吃任何好東西,有好吃的都要她與我一起分享,讓她覺得「分享」是正常的、愉快的,「獨吞」是不正常的、可恥的。

  為了培養婷兒的自制力,我經常在下班的路上把她帶到商場門口,在她承諾不買東西的情況下,我就帶著她在商場里到處逛,教她認識各種物品,讓她編各種與商品有關的小故事,培養她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我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玩具櫃和食品櫃。玩具櫃的售貨員每次都讓婷兒試用一下新玩具,這是婷兒逛商場最愉快的時候。最難受的時候大概就是逛食品櫃了,婷兒很想品嘗一下那裡的東西,但始終忍著不喊我買。這種長期的剋制慾望的訓練,對強化婷兒的自制力起了極大作用。從小到大,婷兒很容易就抵制了各種誘惑,堅持按照理性的選擇去行事。這有效地減少了她走彎路的概率。

  那幾年,為了保證婷兒每天的營養,我大大節省穿衣開支,經常買處理的布料自己做衣服,又把自己的衣服改了給婷兒穿。為了讓婷兒樂意穿這些不時髦的衣服,我總是設法在衣服上點綴一些可愛的動物貼花,並有意給她灌輸「獨一份」比「趕時髦」更能顯示個性的觀念。這種觀念對婷兒的影響十分深刻,突出體現在她很少被「從眾心理」左右,從不在原則問題上「隨大流」。

  繼父加盟,育兒計劃大功告成

  婷兒7歲那年夏天,我們家加入了一個新成員,他就是婷兒的繼父張欣武。

  張欣武不僅願意把婷兒當做他惟一的孩子來呵護,而且和我一樣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

  繼父和女兒要建立深厚的感情,光有真誠的願望和無私的付出是不夠的,必須講究方法和技巧。結婚之前,我們三人曾一起去野外放風箏,一起玩遊戲,還為婷兒舉行生日野餐……小婷兒很快就愛上了這位成熟慈祥、幽默風趣的繼父。

  張欣武還十分有遠見地提出:我們給婷兒提供的精神食糧應當來自優秀的中西方文化,為她塑造一個儘可能完美的內心世界。按照這一思路,他給自己定下了兩條原則:第一,所講的故事取自古今中外的真人真事,讓孩子終身受益;第二,無論是悲劇還是喜劇,人物代表的是正義還是邪惡,都要貫穿積極向上的態度,決不能讓孩子從中得出消極的結論。按照這個打算,張欣武在心裡擬定了一長串故事清單……

  張欣武給婷兒講故事一講就是6年。這6年間,聽繼父講故事成了婷兒小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張欣武認為,要想使婷兒的發展潛力變為現實,必須有一套著眼於長遠的培養計劃。於是從婷兒8歲開始,他就實施新的培養計劃。他的計劃取得了成功。他使婷兒在一個月內從不會跳繩變成全校的跳繩冠軍;他設計出一系列的單項訓練幫助婷兒迅速提高學習技能,讓她穩拿班裡的總分第一名,並年年都往家裡帶回各種學科競賽獎狀和「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的獎狀。

  婷兒小學畢業時,在競爭成都外國語學校120個免費入學名額時,她戰勝了6000多名競爭對手,打了一個大勝仗。

  考上成都外國語學校之後,婷兒在高水平競爭的環境里迅速進步,逐漸顯現出類拔萃的趨勢:先是出演電視連續劇《蒼天在上》,繼而贏得了全國「中學生物理知識競賽」二等獎。婷兒讀高二時,作為中學生代表訪問了華盛頓。

  女兒心中最寶貴的禮物

  如今,婷兒已是世界一流學府哈佛大學中的一員,父母多年嘔心瀝血的付出,在她心裡留下了什麼樣的印痕呢?

  婷兒申報哈佛的時候,哈佛的入學申請表上要求她寫一篇作文:「指出一個對你產生了影響意義的人,並描述這種影響。」婷兒飽含深情地寫下了這篇《繼父的禮物》:

  我的繼父是擅長家庭教育、富有愛心和責任感的知識分子。從決定做我的父親那天起,他就打定主意,要把我培養成傑出的人。

  我6歲那年,繼父送我的生日禮物不是漂亮的布娃娃,而是一台舊的顯微鏡。繼父教我用顯微鏡觀察那些植物和動物的切片,我驚訝地發現,樹葉、水滴和所有的觀察物在顯微鏡下都與肉眼看見的完全不同。可以想象我的好奇心受到多麼強烈的刺激---就這樣,繼父成功地培養起我探索未知領域的興趣,這種興趣隨著年齡和學歷的增長越來越濃。

  繼父說:「光有興趣是不夠的,興趣只能帶來一個開始,綜合能力強才能贏得成功。」為此,他和媽媽想了種種辦法來培養我的道德情操和基本素質,就連洗碗和拖地這樣的瑣事,也負有培養我的耐心、細心、責任感和條理性的多重使命,也必須做到「該干就干,干就干好」。

  干到什麼程度才叫「好」呢?繼父的要求是:消滅太空梭上的每個壞零件。寫著這個要求的紙條,從「挑戰者」號爆炸那年到現在,一直貼在我的衣櫃門上,經常提醒我注意重要計劃的每一個細節。

  為了讓我的努力更有成效,繼父很早就對我講解了「短板理論」(一隻木桶能裝多少水,由最短的那塊木板來決定),並指導我運用「短板理論」來解決上學后遇到的種種問題。無數次尋找「短板」和加長「短板」的經歷---那是很多伴隨著眼淚和歡笑的故事,使我養成了從關鍵部位入手解決問題的能力與習慣,並且不斷強化著我積極進取的性格特點。

  在繼父的督促和鼓勵下,我從小就習慣於按時或提前完成各個階段的奮鬥目標,在不斷擴大的範圍內始終領先於同齡人,而且始終是快樂的、受歡迎的人。上高中之後,我日益強烈地意識到,繼父在我的少兒期培養的高情商,和媽媽在我嬰兒期開發的高智商一樣,都是世界上最寶貴的禮物。我只有加倍努力,成為傑出的、造福於社會的人,才能不辜負愛我的人們對我的殷切希望。
人生苦短,笑比哭好。

———— 

0

主題

6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小留學生(一級)

Rank: 1

積分
1
沙發
baby888 發表於 2004-4-7 14:36 | 只看該作者

..

這女孩雖然培養得很成功,但她失去的是最寶貴的童年,孩子應該有的快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4

帖子

1

積分

註冊會員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1

積分
1
3
doudou1978 發表於 2004-11-2 07:26 | 只看該作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對於這個女孩,以及她的家庭,都有選擇生活方式的自由,實際上任何一種生活方式都有優勢與劣勢,不可能任何好處都讓一個人獲得,比如說你又想玩兒的開心,又想獲得好成績,這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兩者之間達到一種平衡,最重要的是選擇這種方式是否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鞋子大小,穿在誰的腳上誰最清楚,另外,至少她的某種成功可以給人以啟迪。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1 00: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