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咒語非佛說

[複製鏈接]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3 09:3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1-4-3 09:31 編輯

咒語                    作者:釋從信


阿含經也有咒語,可是它不是佛說,也不是佛法,它是插播的外道語。為什麼學者不知咒語非佛說,還虔誠朝暮誦讀呢?這是因為我們對佛法只有宗教熱誠,缺少宗教智慧,無法辨別法非法義非義所致。如果我們熟諳佛法便可毫不遲疑的捨棄外道語,畢竟我們標榜學佛,怎麼還不信受佛法反而誦讀外道語呢?譬如我們熟諳國歌,若有人於國歌插播情話,即時而知有非法語,絕不把情話當國歌唱誦,毫不遲疑的剔除出去。


學佛而不知法非法義非義,如同國民不識國歌一樣,是有不如之處,如同國民不識國家文化一樣,是有缺憾,如同國民不知自己是何國人氏,是很不應該。


有說佛法浩瀚如海,難知難學,更難入佛知見,遑論知法非法義非義,此說不如理說。為什麼呢?周利槃陀伽不知不識,單背誦「掃帚」二字就背誦了好幾天,居然自證阿羅漢果;在沒有佛法的時代,有人目睹花開花落而證辟支佛;而釋迦牟尼佛更於菩提樹下不做學術研究,自知自證等正覺,成佛。無論世間法出世間法,最易學者莫過於佛法,不必背負高深知識學問,也不是不立文字,如周利槃陀伽尊者依「掃帚」二字之意趣掃除了身心煩惱,一下下就自證阿羅漢果。由此而可知,學佛簡易不難。世間流行浩瀚的佛法是──學者自述學佛心得,各別循業所見,有曲解有不曲解,後來者不能跨越葛藤直截了當向佛學,反而喜歡研究葛藤,以致遺失了佛法,我們就都誤會佛法難知難學。


追源溯本,如來所說一切佛法流自於苦集滅道四聖諦,我們若盯住苦集滅道四聖諦,熟透苦集滅道四聖諦,如同住在圓心,任它周圍擾亂,任它團團轉圈圈擴大,圓心如如不動,凡是與圓心不符合的弧線,都非圓心所出。



此一圓心,苦集滅道四聖諦極簡要明白,一則苦諦,二則集諦,三則滅諦,四則道諦,捉住此四聖諦,一切佛法盡在此四聖諦中。(待續)
清涼安樂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沙發
jiandao 發表於 2011-4-3 10:12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jiandao 於 2011-4-2 21:21 編輯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2 20:31
咒語                    作者:釋從信


"世間流行浩瀚的佛法是──學者自述學佛心得,各別循業所見,有曲解有不曲解"哈哈,多謝仁兄分享。對大乘經典,似乎就應該作如是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3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4 20:5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hammapala 於 2011-4-4 20:59 編輯

一則苦諦,所謂苦諦是說宇宙人生只有三種受,就是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固然是苦自不在話下,樂受其實也是苦受,為什麼呢?因為宇宙人生無常,我們無法令樂受常住不變易,我們喜貪樂受,樂受一旦變易,便在苦受或不苦不樂受中,而我們又不能稍離貪嗔癡,耐不住不苦不樂受的寂寞,所以說不苦不樂受也是苦受。一切有情眾就在苦中作樂,以苦為樂,是名苦諦。


二則集諦,所謂集諦就是喜貪苦受。我們為喜貪樂受,不得不忍受苦受及不苦不樂受,以苦為樂,實際上就是樂於苦受而不厭倦。也就是說,所謂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是我們自己招集種種貪嗔癡而來。苦受是我們所不喜不願,但苦受是我們為不善而所應受之不善報,如同欠債無法逃避,不然,誰願意受苦受呢?若是如此,又誰願意為不善而招集苦受呢?因為愛喜貪嗔癡,捨不得不貪欲不嗔恨不愚癡,為了發洩貪嗔癡,禁不住非行不善不可。若是如此,受苦受只好承擔下來,無法推給別人,無法要求他人替代我受苦。若說樂受,樂受是我們所追逐,為什麼有人受樂,有人不受樂呢?榮華富貴,博學多智,健康快樂,這是為善行所應受之善報,如同工作報酬一樣,做什麼工作便得什麼酬勞,我們想要拒絕酬勞都不可得,善有善報是大家共同的意願。若是如此,誰不願多做善行呢?很難啊!我們愛喜貪嗔癡,難割難捨貪嗔癡,所以為善者少,為不善者多。若我樂少苦多,應當警惕自己,莫非為不善者多為善者少?至於不苦不樂受,就是所作所為不善不惡,譬如不工作,遊手好閒便無所得,不做也不錯,一無所成,然而又耐不住無成就感,此種行為不是善不是不善,便受不苦不樂報。如是種種無非都是喜貪這世間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貪嗔癡所招集。是名集諦。


三則滅諦,所謂滅諦就是說,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都是我們喜貪心不捨離貪嗔癡諸煩惱,循善不善業而受苦報、樂報及不苦不樂報,若厭離喜貪心,永盡貪嗔癡,則寂靜涅槃,心解脫慧解脫,不受苦報,不受樂報,不受不苦不樂報,不受後有。厭、離欲、滅盡、涅槃,是名滅諦。滅諦別無商量的餘地,不滅盡苦因貪嗔癡,必定在苦果中嘗受苦、樂、不苦不樂。若說不離欲而得解脫者,滅諦便失其真諦之意義,四聖諦即時壞失。究其實際,從來沒有人不離欲而得解脫,所以四聖諦是一切學佛者所應當知,應當學。


四則道諦,所謂道諦就是完成「厭、離欲、滅盡、涅槃」,自知自證解脫的方法。周利槃陀伽參「掃帚」而滌除心身垢穢,滅盡貪嗔癡自證阿羅漢,雖一下下,其過程有八個步驟,依次是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就叫做八正道。是名道諦。(待續)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4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5 08:17 | 只看該作者


「咒非佛說」似乎一直以來歷史上各位大師有不同的理論,不過如果把它演繹成高調唱腔,
對於末世一些求佛法的眾生來說只是「道聽途說」罷了!

也看看南懷謹先生怎樣說吧!

        2010-01-11 19:25
網路上流傳一個貼子,名子叫咒語非佛說,從最有考據價值的雜阿含經的經文中摘
出佛不許持咒的句子做為依據。這被根本佛法的某些佛子所推崇,有些積極者,把
這個貼子貼得到處都是。類似被推崇的還有信仰大乘十五年的結果等等,諸如此類。


   咒非佛說,這一貼子,我大致看了看,且不說,在中華的大藏經中,佛說咒語的例子
比比皆是,楞嚴咒,中華顯密公認,而我中華西藏密宗,更是以咒為重要修持方法.單就
南傳與北傳公認的阿含而言,佛說咒的例子也略有一二,權且不談中華大藏,也權且將
阿含中佛說咒的經文打入偽經的冷宮,單就咒非佛說所引的論據,細推敲來也不足
為佛不說咒的憑據.
  佛子,對佛經理解有所出入,一般是基於兩點,一點,就是高推聖境,把佛境理解得大
凡不可知,本身基礎差,再加上一個不可思義,未免頭重腳輕,不知要飄到哪裡去了.還
有一種,正好相反,就是低估聖心,本身有一定的修持,以為證悟或者了解了究竟,未免
報殘守缺,腳重頭輕,頑固不化,迂腐至極,聽不進半點他人的言論.變得不可理喻.

  咒分三種,一種是呼風喚雨,招魂引鬼的伎咒,一種是治病救人,求福禱壽的善
咒,,還有一種,就是修行中的加持咒與修持咒.

 在咒非佛說所引的經典中,佛確曾呵責沙門持咒,但是,佛所呵責的到底是什麼
情況,很是明顯,是第一種,或者佛不同意的還帶著第二種.這一點,大家不難理
解,梵行是清靜行,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佛法的修持需要清靜的土壤.而沙門為
了自己得到好處,持持伎咒,或者給人看相,打卦,或者,給人看病,這不是佛教
徒所為,所以,佛不同意,大家也不同意.所以,佛說,在我沙門中,無如是事,
什麼是無如此事,就是說,我沙門人,是不會做這種事的,沒有這種事.

  還有一個,正命,佛說了,以上面那種方式求自己利益的,不是正命,而如法
求的,是正命,如法,符合佛法.而僧人沙門不為自己的利益為了修行,持修持咒
難道就不如法嗎,佛並沒有說.

 咒非佛說第四個論據,更是值得推敲.見諦人打卦問吉凶,必無是處,什麼是見
諦人,見道的,證果的,得究竟的,凡夫人做這些,必有是處,佛說的,大家可看
咒非佛說的第四個論據.說到這裡,說一說,什麼是必無是處,必有是處.說到這
兩個詞就得說說另一個詞,一無是處.什麼是一無是處呢,就是一點對的地方也沒
有.所以,必無是處,就是說一定不對.一定沒有這種現象.必有是處,是說,必
定有對的地方,必定有他的道理,從這方面看,佛還是贊成未見道者,凡人持咒問
吉凶的,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即使是伎咒還是卦相,都還是有一定的道理與功用的.


  咒非佛說第五個論據,又引出了正命,也更是表明了佛的態度,為了個人利益
持伎咒的沙門,是不對的,它妨礙解脫.但是,佛並沒有說為了解脫,為了正命而
持修持咒,加持咒是不對的.

  咒非佛說第六七論據也無新意,第八個論據更是可笑了,沙門向俗人求咒去了,
當然要犯戒了.

 咒非佛說論據第九,更是說明了一點,伎咒雖然有所功用,但是,一切無常,終
會過去,這一點大家也都明白,但這還是只能說明佛不贊成說伎咒求利益,而也不
能說佛不贊成誦加持咒,修持咒求解脫.

  咒非佛說第十,引出了一個法師的論,這在南傳只依佛陀的宗旨中做出了這一
點,可見咒非佛說的樓言為了攏集自己的論據用心良苦,不擇手段.(一笑)四諦
是佛法宗旨,這點不錯,而這個論據也只是,僅是表明,不合四諦的咒是錯的,而
不能說明合四諦的修持與加持咒是錯的.

 最後咒非佛說第十一,以傳誦共誦經偈的弱點來說傳咒的弱點,很可惜的是,咒
語與經偈不同,咒語在西藏都是口口相傳,師弟相承,不存在流轉中的失誤問題,
而且,咒語本身的特殊性是用不著來用心理解,而是直接印入,所以,也不存在理
解偏差的問題,咒語本身是一種境界與能量,所以,誦的人越多,越有效果.這也
不存在混亂的問題.

 宗上所述,佛並沒有否認加持咒與修持咒,佛在大藏經中說咒的地方比比皆是,
不能因為佛不同意沙門以伎咒和打卦為自己求利益而就否認佛不說咒.

  吉祥師父也是同意佛說加持咒與修持咒的,並且,在開示的時候明確肯定 ,咒語在
福報與加持方面的功用.






咒語不僅是招神引鬼那麼簡單和狹隘,咒語也不是沒有作用的,南傳尊者也曾經讓
人在觀呼息的時候反覆念一個兩個音的咒語以便加快達到禪定,阿姜查在盛開的蓮
花這一書中也提到過這個兩個字的咒語,讓人反覆念誦,另外,阿含經中佛陀明明
講見諦人持咒無有是處,未見諦人持咒必有是處,另外,阿含經中佛陀明明說咒,
不能因為不合已意所以就連元始的經典也要隨自己的意願判斷是否佛說吧。

咒語是境界現前自發的聲音,諸佛菩薩禪定階次中自有的,這在有禪定經驗的人中
就好理解了,比如,打坐達到某一定程度,會出現聲音,這些聲音是配合身心的轉
變的,這還僅是簡單的,功夫有多深,修行達到什麼程度,每一個障礙的跨越,都
會有相應的聲光相出現。而真正的修持咒與加持咒,不過是反行之,讓未曾經歷的
行者以持誦這些聲音而以期達到較快印入境界次地,所以,持咒越懂四聖諦,越有
正知見,持誦越多,越精進,越不妄想,越有效驗。如果妄想那就會走偏,這些可
能有些人不能領會,那麼,我們總知道,當我們擔心的時候,心裡會咯蹬一下,當
我們領會的時候,會說噢,是,我們會說呵呵,哈哈,這些吧,當我們看到好的境
色的時候,會感嘆說啊吧,我們知道阿姜查最後證悟的時候,身心深處發生了數次
的深入爆炸,就是所謂的六反震動,難道這種爆炸是無聲的嗎,誰給裝的消音器?
心中心密法三祖母音老人通過身語意三密的修持,很快地契入不思義境界,最後的
情況,看到一尊佛捧著一個光明的圓球送給他,他用手一接,哄!地炸開,身心,
世界全部成空,這個,也是假的嗎?相信這些老前輩不會說謊吧。。。

另外,有人講持咒想證悟涅盤是非因計因,什麼叫非因計因,佛陀在雜阿含經中讓
人行十善,讓人在初一十五神足月供養,這也是非涅盤因計涅盤嗎?咒語不是究竟,
但不能否定它在次地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佛陀叫我們如實觀照色受想行識無常,讓
我們除掉妄想,真正的持咒第一是讓我們放棄妄想,專註到咒上來,二是在放棄妄
想的基礎上,通過咒語轉變身心,進一步契入俱舍,如果帶著妄想與目的持咒,只
能說不懂持咒。咒語是不是佛說,這個不是什麼翻案不翻案的問題,咒語非佛說這
個貼子,本來就是可笑的,只要看1樓我對這個貼子的解析就比較清楚了。事實上我
曾經多次說過自己的主張只說好不說壞,現在的時代,確實許多方便法讓行者得到
方便得少,方便成了行者的禍害的多,但這不能就一概否定方便,也莫說方便不是
究竟,所以要棄捨,方便就是易行道。是經驗的總結,慈悲的救度。只不過現在許
多人不懂得如何使用方便了。

  未深入徹底明白之前甚至未曾調查之前就輕率否定什麼,特別是否定佛法中的一
些東西,這個,我知道有許多老修行不會這麼做的,因為他們對於佛法的態度很嚴
瑾,不會隨便說話,也因為他們知道,說錯話,做錯事是要背因果責任的。當然不
能因此就害怕,直心說一說還是沒有錯誤,但在探討論中變成了有理也不聽,一味
的封殺,這就有點,呵呵,怎麼說呢,呵呵,佛法中的英雄主義吧。。。。
咒語功用的臆測到底是誰在隨便說話,是不用我來進一步說那麼明白的,臆測嘛,
就是憑想角發揮推測,誰的依據少,調查少,沒有實踐認識,誰就是臆測吧。另外,
茶濁師兄說佛陀對咒語禁得很徹底,不知道依據是什麼,事實上雜阿含經中世尊對
咒語的禁止是有因有緣有指向的,在雜阿含經中,世尊也曾經說過兩個咒子啊,我
相信,世尊對咒語的態度,就象雜阿含經中世尊對善法的,法次法向的,對廣解法
義的甚至對邪盛大會的態度一樣,世尊從來都是寬和的,智慧的,不少方便的,也
是最明確,智慧的,世尊在雜阿含經中關於墜地獄與生天的因果關係時說,我不一
向說,愚痴之人一向行,也就是,對於方便因緣法,世尊從來都不是把話說絕的。



  咒語的最基本功用能夠制心一處,從而能夠進一步成為心一境性的資糧,這是最
基本的了,現在聲波都可以做為武器,據我所知,有些人持咒能夠對人造成很大的
影響,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有人持咒能讓人渾身出汗,五臟翻騰,使人產生很大的
振動,能夠打通人的氣脈。其它的就不便多說了。否定見諦人持咒還有一定的道理,
否定咒語的功用,只能說是孤陋寡聞了。從廣義上來講,一切音聲皆是大悲陀羅尼,
從最淺的層次來講,否定音聲的力量就是連現在醫學中的音樂療效也否定了。更何
況是諸佛菩薩開發出的特殊聲音組合。否定咒語的力量除非法界沒有聲音。而法界
是不可思義的。據我個人的經驗,禪定之中也是有聲音的,光,音,相,都具足。
事實上,禪定境界是很寬泛的,雜阿含經中世尊曾經說過三昧有無數種。而對於四
禪八定的幾句諸如離生喜樂,舍念清凈的簡單定義,對於寬泛的禪定境界來講,實
在是太狹隘了。對於楞嚴咒,大悲咒這些咒語,開始的時候持,持之以恆能夠得定,
得定再持能夠開發智慧神通,能夠契入無量百千萬億三昧,特別是對於圓滿覺行的
菩薩們來說,是個很好的加快大菩提乘修行進程次地的方法。未見諦人持咒必有是
外,這是雜阿含經中世尊說的,所以,未見諦人持咒以消除障礙,做為戒定慧的方
便方法也是很有用的。佛法修行要求身語意,在密法上來講,腿跏趺,手結印,意
清凈,口持咒,確實對於加快證悟空性有所幫助。。。。。

  對於咒語,我還要講一個故事,說是,有一個居士,他的家就住在墳邊,結果,
他每天都被鬼撓,然後,沒有辦法,他去請教一位高僧,這位高僧聽了他的講述后
什麼也沒有說,然後,給他一個小盒子,說,你就拿著這個小盒子回去,不要打開
盒子,帶在身邊,然後就會沒事了,然後他就回去了,結果以往的情況真的不再發
生了。所以,他把這個盒子看得很嚴重,很寶貴,每天都帶著,吃飯的時候,睡覺
的時候,參加聚會的時候,甚至大小便利的時候,都一刻不敢放離身邊,他想,現
在鬼因為這個盒子,都不敢來找我了,我可不能把這個盒子丟了,如果丟了,那些
鬼還不變本加利找我算賬,一定會殺了我。所以,他變得更加苦惱。最後他痛苦倍
加,不得不又去找那個高僧。高僧聽了他的訴苦以後,笑了笑,讓他把盒子打開,
他打開以後,發現裡面什麼也沒有,然後他很奇怪,高僧告訴他,其實,一切都是
無常的,鬼不能說沒有,但是,當你能夠產生信心,你就可以戰勝它,其實,還是
你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為什麼說自度他度,心佛眾生本無差別,為什麼說大乘心就
是眾生心,當你轉迷為覺,轉貪嗔痴為覺正凈,圓滿波羅密覺行的時候,你就明白
了。這個盒子不過是一個方便,為讓你自己產生力量做一個方便的幫助,你說鬼到
底有還是沒有呢,你親自經歷了,這就是有,但你也是親自經歷了,這就是沒有,
所以,佛說,世間有不說無,世間無常不說有,但佛法重要的是不要對有無產生執
著。。。。。

  談到大乘心就是眾生心,我想,我們無論是誰,只要是佛子,不可能不承認這樣
的一句話,就是金剛經上的,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之心,如來悉知,我想,沒有人
否定佛陀的正遍知,任何一位聲聞都不可能如此。何以一切眾生之心如來悉知呢,
因為如來是大乘,是大菩提乘的成就者。當然,佛陀在金剛經上也說了,過去心不
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佛法中有一些名號和咒語,開始的時候,是給人以信心,一步步讓行者以不變應
萬變,由散亂到達到心一境性,由心一境性達到俱舍,歸根到底,契入不可思義,
即能善入法界,又能證悟涅盤。法界是世間,世間有,不是沒有,世間不可思義,
不是可思義,所以,不說無,但世間無常,不要執著,真正會持咒的,身語意三密
做到位,耳聽口念,別無旁騖。。。。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5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5 09:11 | 只看該作者
見諦人持咒無有是處,未見諦人持咒必有是處

這話的意思如是:悟道的人不持咒,未悟的人才持咒。

楞嚴經說佛陀和文殊菩薩用楞嚴咒降伏了摩登伽女,按南大師的分法,它屬於哪一類咒語?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6
jiandao 發表於 2011-4-5 16:26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4 19:17
「咒非佛說」似乎一直以來歷史上各位大師有不同的理論,不過如果把它演繹成高調唱腔,
對於末世一些求 ...

南懷謹?我就覺得文字風格不像,上網一搜,果然不是,哈哈。別人在所謂的「南懷謹文網」上發的東東,哥們,怎麼就~~~

老兄,這文章說的與佛法似乎相差不近~~~

真要學佛,讀阿含吧。讀完阿含,再琢磨大圓滿也來得及。不是說密宗弟子,玩密的,都要先玩好了顯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7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5 19:2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1-4-5 19:34 編輯

回復 jiandao 6樓 的帖子

老兄!佛法不是用來玩的,

要不然就像那個基督教牧師一樣,把可蘭經給燒了那麼愚蠢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8
jiandao 發表於 2011-4-6 01:21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5 06:23
回復 jiandao 6樓 的帖子

老兄!佛法不是用來玩的,

"佛法不是用來玩的"


但是,密宗弟子不是佛弟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9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6 06:4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Djogchen 於 2011-4-6 06:57 編輯

回復 jiandao 8樓 的帖子

「密宗弟子不是佛弟子」是否你老哥說了就下判斷?不要總是回頭看歷史,佛陀在臨
涅磐前往印度南方講「時輪金剛」,這是事實。

密法有分古密和現代密,你可以說現代的密法有部分不附合正宗佛法,如果你說密法
不是佛法,我相信我隨便舉個喻就可以推翻你這個邏輯。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0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6 07:11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jogchen 9樓 的帖子

佛陀在臨涅槃前往印度南方講時輪金剛,這又是哪個活佛或上師教你的?你知不知道 Kushinagar 在印度的什麼地方?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1
jiandao 發表於 2011-4-6 07:20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5 17:43
回復 jiandao 8樓 的帖子

「密宗弟子不是佛弟子」是否你老哥說了就下判斷?不要總是回頭看歷史,佛陀在臨 ...

老兄別激動,哈哈,我說「密宗弟子不是佛弟子」,沒有別的意思,只是在陳述一個事實,密宗弟子更應該說是「大日如來」的弟子。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2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6 08:13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Dhammapala 10樓 的帖子

老兄你太善忘了!在你發表「楞嚴經」你的帖子里我已經和你討論過這個問題,我無
須在這裡再重複!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3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6 08:17 | 只看該作者
老兄,穢跡金剛陀羅尼經說佛陀臨涅槃時,是在印度北部講了穢跡金剛法。你認為哪個才對?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484

主題

8128

帖子

9368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368
14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6 08:18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jiandao 11樓 的帖子

呵呵!這個問題很有趣!五方禪佛是密宗的主流,大日如來是在中,西方當然是阿彌
陀佛,不過這個可能又會有人說「非佛說」
我手寫我心!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5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6 09:56 | 只看該作者
還有男女相抱的普賢王如來,當然密宗弟子又會堅持那是佛說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07

主題

4452

帖子

2541

積分

六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2541
16
jiandao 發表於 2011-4-7 00:23 | 只看該作者
Djogchen 發表於 2011-4-5 19:18
回復 jiandao 11樓 的帖子

呵呵!這個問題很有趣!五方禪佛是密宗的主流,大日如來是在中,西方當然是阿彌 ...


真要學佛,讀阿含吧。讀完阿含,再琢磨大圓滿也來得及。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主題

466

帖子

2100

積分

五星貝殼精英

新手上路(初級)

Rank: 4

積分
2100
17
xu3331 發表於 2011-4-8 23:35 | 只看該作者
心經結尾,   .......  即說咒曰:Gate, Gate, Paragate, Parasamgate, Bodhi Svaha.

據末學所知,原本巴利文有含義,意為: 去吧,去吧,去到彼岸,同登彼岸 ..........

樂天知命, 隨遇而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8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9 06:0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xu3331 17樓 的帖子

那是梵文。心經是大乘經典,巴利三藏裡沒有心經。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19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4-10 13:34 | 只看該作者
如是所說苦集滅道四聖諦之義趣,簡明易知。雜阿含四一九經:「若於佛不惑者,則於苦聖諦不疑惑,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疑惑。」學佛人若於苦集滅道不疑惑,凡是學佛行履中,任何行為知見違背了四聖諦,即知非法非義,即應不遲疑與予剔除。


咒語是外道語非佛說,不論善咒不善咒都非佛說,為什麼呢?若為祈福得樂,集諦之理說,行善行得善報,與人同樂必也得樂,而今我們不行善行不與人樂,於諸不善行不稍捨離,但勤於持誦咒語欲得福得樂,若有是事,苦諦苦集諦便一無是處,四諦就應叫做四妄語諦。以其四諦是聖諦,是故可知持咒若干遍便得如何善果,便得所求如願,如同畫餅充飢,我們若看到有人拚命畫餅欲充飢,怎不搖頭嘆息呢?中阿含一八九經:「若有求無滿意,以若干種畜生之咒,邪命存命,彼不如法求衣被,以非法也,不如法求飲食床榻湯藥諸生活具,以非法也,是謂邪命。」學佛而邪命,怎麼可能於佛法中獲得法喜呢?


若為趨吉避凶,理應捨諸不善行,不招集苦因得苦果,勤於布施持戒發慈悲心,與一切善行界共鳴,不趨吉也難,自然遠離凶厄。而今我們不勤於行善捨諸不善行,反而不稍捨離惡行,惡報臨頭不能承擔,但勤於誦讀咒語,以用消除惡報,若有是事,苦集滅道即時壞失,如來便是大妄語者不實語者。畢竟從來無如此事,只是逃債人暴露窘態的行為,我們若看到逃債人不求承擔債務,而一味逃避喃喃誦念咒語以求免債,怎不令人輕賤學佛者呢?增一阿含經卷十八(大正二冊六三八頁下):「當知有此四大恐怖來至,此身不可障護,亦不可以言語、咒術、藥草、符書所可除去,云何為四?一者名為老,壞敗少壯使無顏色,二者名病,盡壞敗無病,三者名為死,盡壞敗命根,四者有常之物歸於無常。」


更有甚者,不離五欲諸不善行,不稍捨離貪嗔癡諸煩惱,拚命誦讀咒語欲求解脫,如同用穢水洗澡而欲求身心清潔無染,若有是事,滅諦道諦即時壞失,四聖諦無法自圓其說,如來便是不如語者。畢竟如來是實話者,不異語者,惟有厭、離欲、滅盡、涅槃,實踐八正道才有心解脫慧解脫之可能,中阿含八一經:「或有沙門梵志,或持一句咒,二句三句四句多句百千句咒,令脫我苦,是求苦集苦趣苦,苦盡者終無是處。」(待續)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主題

3131

帖子

1168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168
20
 樓主| Dhammapala 發表於 2011-5-5 21:16 | 只看該作者
流行於世間之種種咒語,如楞嚴咒、大悲咒、往生咒、準提咒、大明咒、十小咒等等,無不與四聖諦相違背,咒語若是佛說,如來便是一面推銷矛,一面推銷盾,若肯定咒語是佛說,豈非意謂如來是不肖之徒?若不是如此,何以我們不信受佛說,反而聽信外道語呢?

雜阿含三九八經:「如小綿丸,小劫貝華丸,置四衢道頭,四方風吹則隨風去向於一方。如是若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不如實知,於苦集聖諦、於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不如實知。當知,彼沙門婆羅門,常觀他面,常隨他說,以不如實知故,聞彼所說,趣說而受,當知此人不宿習智慧。」文中小綿丸就是小綿球,小劫貝華丸就小棉花球,隨風飄搖,沒有智慧不知四聖諦是如來慧,所以放諸經典中,若有外道插播咒語不知剔除,反而丟棄經文專誦咒語,不只自誦還教他誦,若是在家居士只叫做沒智慧,若是出家比丘比丘尼就都犯了戒,若不捨持咒,可於僧眾中舉不捨邪見罪,可是中國僧眾都自顧不及此。因為大乘經典傳誦地區的學者不知四諦是如來根如來慧,不知戒,不知咒語非佛說,不知持咒是邪命活,此等持咒者尚有可原諒處,若研讀阿含經而不知經文中所插播之咒語非佛說,這是智不及此,也有可原諒處,若更擷取阿含經中之咒語廣為流傳,用資證明咒語是佛說,就如同國民不知自己是何國人氏一樣。(待續)
清涼安樂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20: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