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有名無實的資本怪獸:中國龐大的2.6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

[複製鏈接]

1608

主題

4015

帖子

2188

積分

禁止訪問

民主制度的愛好者

積分
218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飽暖思自由 發表於 2010-10-19 06:2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外匯儲備不是國力象徵

作者:
來源:網易
來源日期:2010-10-19

  截至2010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已達2.64萬億美元,獨佔全球外匯儲備的1/3之多。中國人向來看重各種「世界第一」的名號。但看重歸看重,還要看這個「老大」當得是否有價值。那麼,「外匯儲備第一」的名號,到底給中國帶來的是名還是實?

  巨額外匯儲備是國力的象徵,還是麻煩的開始?

  2006年2月,中國外匯儲備以8537億美元超越日本,突然當上了美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世界輿論於是為之嘩然。事實上,在西方世界老牌帝國夕陽西下之時,另一個新生力量冉冉而起,西方難免欽羨。在國外輿論的鼓噪下,國內竟有頗多人相信外匯儲備確乎是國力象徵,乃至可以作為昏睡百年後再度崛起的重要證據。

  兩年後,中國外匯儲備更一舉超過世界主要7大工業國的總和,達到1.76萬億美元時,國內輿論狂歡之後才有了一點點警覺。及至2009年4月,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超過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國家,獨佔全球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第一的帽子牢牢粘在頭上,不僅完全甩不脫,且已經成為別國攻擊中國政府保護貿易、操縱匯率的主要口實。巨額外匯儲備增速日益加快,帶來的一系列麻煩也開始完全顯露。

  據日本官方公布數據,中英兩國2010年1到8月購買日本債券情況的對比。(圖:經濟學人)

  華而不實的外匯儲備源於普羅大眾血汗的餵養

  筆者在2006年中國甫一獲得「外匯儲備第一國」榮譽稱號之時就曾專門撰文「外匯儲備刺痛中國」指出,「奇迹」本身並不可喜。中國外匯儲備的超速積累,不僅源於「血汗工廠」(勞動力的低工資、低福利)的「廉價輸送」(人民幣幣值長期低估),還源於「只進不出」的「中式重商主義」傳統。而中國付出的代價則是沉痛的——自然資源的耗竭、美好山川的污染、國民的長期低工資和低福利……換回的卻是除華而不實的「外儲第一」名號,以及外國居民,尤其是美國人對中國的大量「名義負債」。更糟糕地,隨著外匯儲備潮漲,逐浪而來更具流動性和不穩定性的外國資本,更在精明地避開實體經濟領域,進入股市、樓市,侵蝕著中國經濟並不強健的肌體。

  「只進不出」的思維下,中國對外匯儲備的「胃口」似乎無窮大。

  外匯儲備成人為操縱代名詞,是世界金融界的「眾矢之的」

  之所以要提儘快遏制,原因在於中國外儲增量的過快增速:中國從建國開始,用了46年的時間才積累起1000億美元外匯。但從1000億美元到1萬億美元,只用了1996到2006年10年;從1萬億美元到2萬億美元,用了不到30個月;從2萬億美元到2.5萬億美元。

  現在,巨額外匯儲備最直接的負面作用,就是引逗了西方世界的目光,成為保守派與自由派政客們面對社會、經濟窘境的共同說辭。以美國中期選舉季為例,幾乎每個競選者都在指責對手幫助中國偷走了美國人的就業,並信誓旦旦要逼迫人民幣升值。在歐洲,在南美……這些指責甚至有四海一家之勢。中國依靠貿易、資本「雙順差」積累起來的外匯儲備,已經成為眾矢之的。2.5萬億美元放在這裡,就成了人為操縱和有意暗算的代名詞。有鑒於此,必須儘早遏制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勢頭,以避免反覆授人以柄。

  將中國推向「匯率操縱國」一席的,僅僅是美國官員嗎?

  多一分外匯國內就多印一分鈔,助推通脹以及資產泡沫

  其次,隨著規模膨脹,有效管理外匯儲備日益成為艱深的難題。一方面,美元指數回落在危機后呈現加速狀態,且美國政府已有啟動第二輪定量寬鬆政策的明顯意圖,這將使得中國人民胼手胝足積累起來的國家財富,面臨急劇縮水的危險。另一方面,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國家曾管理過兩萬億美元以上的外匯資產,在如此巨大的規模和快速的增長面前,難免手足無措,缺乏可操作的保值和增值手段,任何關於多元化配置的想法在現實中都很有些知易行難。

  最重要的麻煩還在於因外儲存在所導致的中國國內流動性泛濫。從理論上講,外匯儲備每一個美元都對應著央行負債。外面積累多一分,國內的基礎貨幣投放就多一分。十年來,黃金的漲幅為350%,石油的漲幅為200%,中國央行釋出的貨幣供應量卻擴大了450%。如果用M2/GDP作衡量標準(比值越大,說明經濟貨幣化的程度越高),中國目前是1.8倍,而美國只有0.6倍,日本、韓國不過是1倍左右。這直接引致了近幾年的資產泡沫化,最具體的例子就是房地產,過去十年國內住宅均價上漲了超過五倍。如今,普羅大眾血汗餵養長大的外儲怪獸正日益明顯地體現出反噬特性:流動性助推房價、房價助推通脹、通脹抬高生活成本、生活成本降低幸福指數。

  有西方經濟學家戲稱,中國的胃口可以很大,但問題是有沒有足夠大的「船」可容下它所需的「食物」。

  外匯儲備並非國家私產,要用之於民眾才有價值

  事實上,外匯儲備本質上非國家私產,而只是暫時操之於政府。它不但不是什麼「廟堂神器」,如果不用之在民眾身上,其價值也體現不出來。所以,在外匯儲備問題上,最根本的出路,還是政府要轉換思維。

  一方面,政府不能把外儲的留存和使用權攥在手裡,應該實施還匯於民的舉措,例如,可以考慮在戰略上放開管制,把更多外匯儲備資產配置在民間,投入在市場,這也有助於改變人民幣內部貶值、外部升值的弔詭局面。另一方面,按照剛結束的五中全會促進公平正義的指導思路,政府完全可以通過投入部分外匯儲備來彌補社保、醫保、教育虧空和欠賬,提升民眾的生活福利和保障水平,乃至不妨考慮使用外匯,為公眾對外購買各類保障服務來體現關愛善意。

  對於普通人來說,「外匯儲備第一」只是個不能吃的頭銜。

  應鼓勵引進生產力,而非買國債等虛擬資產

  實際上,外匯儲備的使用跳出外儲配置幣種多元化的傳統思維模式,以買資產、促進口來取代買外幣乃至買股權。原因是,在人民幣相對於其他貨幣出現整體升值的情形下,通過持有外幣標價的其他國家國債、政府機構債、股權等虛擬資產,不僅存在決策風險,也根本無法消除人民幣升值引起的外匯儲備資產損失。最近5年,因為人民幣升值而產生的外匯儲備損失,保守估計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而鼓勵各類機構和居民從國外進口設備、商品、糧食、資源和技術等,將既可以引進生產力,又可以提升民眾生活水準,還可以快速降低外匯儲備餘額,提高利用效率。

  當外匯儲備已近乎成為一種「誘惑」時,減持還會是一種選擇嗎?

  2.6萬億美元的天量外匯儲備,並不一定就是國力的象徵。如果只是單純的用來購買他國國債等虛擬資產,不單別國怨聲載道,外儲這隻「資本怪獸」對國內經濟的反噬性也會遲早顯現。這種「有名無實的第一」,對中國經濟和普通居民來說,並非益事。
民主不僅是一種理念、一種政治制度、而且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民主制度中,過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生活,這不僅是中國人的夢想,也是人類共同的追求!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1:06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