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黃海波瀾:是政治氣球還是戰爭警報?
[列印本頁]
作者:
華盛頓人
時間:
2010-7-10 22:44
標題:
黃海波瀾:是政治氣球還是戰爭警報?
2010年7月10日 僑報
進入7月,隨著北半球氣溫的不斷升高,黃海這片冰冷的海水也因為一場喧囂已久的軍事演習而沸騰。幾經推遲的美韓黃海聯合反潛演習隨時可能展開,剛剛慶祝完美國獨立日的「華盛頓」號航母,以及「密西根」號核潛艇都正在到位。而中國則從軍方到外交部罕見地對這場軍演表達強硬反對,坊間甚至傳出「打活靶」的聲音。東北亞局勢似乎一下子變得緊張和複雜起來。
事實上,6月以來的亞太地區儼然已成「練兵場」:北有遠東地區最大規模的「東方-2010」俄羅斯軍演,東有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14國聯合反海盜軍演,西部則有中巴反恐演習,以及中國在東海的實彈射擊訓練。特別是解放軍的東海實彈射擊訓練,儘管中方強調這只是一次例行訓練,與朝鮮半島局勢「沒有關係」,時間與美韓聯合軍演日期相近純屬巧合。但外界仍認為,中方媒體以罕有的「高調」曝光此次訓練,或是「以演對演」遏制美韓在黃海的軍演。
西太平洋及東北亞一直是全球不穩定因素最多的地區之一,各種力量的經營和對抗導致區域形勢長期緊張,在這輪幾乎涉及區域內所有大國的軍演背後,各大國軍事博弈交織迭起。分析指,這是奧巴馬政府高調宣布「重返亞洲」,俄羅斯對亞太安全日益顯示出興趣,日本加快在安全領域謀求獨立地位的步伐之後,韓國「天安艦」事件「高燒」不退之際,亞太地區首次在一個月之內出現如此密集的軍事行動。
而這錯綜複雜的博弈中,美中兩國無疑是這場軍事大戲的主角。黃海則成為雙方博弈的「主戰場」。
本來美韓軍演是一種常態,且只在離黃海12海裡外的公海海域進行,但因這次軍演地點的敏感、規模的特殊,仍引起中方的強烈不滿。
一直以來,中國人對黃海海域懷有特殊情結,那裡的海水銘刻著近代中國人恥辱的記憶。100多年前的中日黃海大戰,宣告了中國洋務運動的失敗,中國海軍的失敗,加速了外國對中國肆無忌憚的瓜分。100多年後的今天,黃海仍是關乎中國沿岸安全的戰略要衝,美國航母若進入黃海,京津等中國首都圈城市及遼東半島都將划入其作戰範圍,因而中方「堅決反對外國軍用艦機到黃海以及其他中國近海從事影響中國安全利益的活動」(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語)。
應該說,北京和華盛頓雙方都有一條看不見的底線,對於這條底線,雙方都不會先去觸碰,因為一旦觸碰就可能引發大戰,這是各方都不願看到的。但是為了尋求己方利益的最大化,美國一直在尋找無限接近這條底線的平衡點,因而不斷釋放「政治氣球」:從美軍頻繁在南中國海對中國進行軍事偵察,到國會議員對人民幣升值施壓,再到對台軍售,其一步步壓縮中國戰略空間,直指中國核心利益。
但如今的中國已漸漸擺脫隨別人起舞的步調,對於自己的核心利益會明確提出:中國在今年3月首次向美國政府高官正式表明立場稱,南海是關係到中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中國在這之前曾將台灣、西藏和新疆等定位為「核心利益」,看作領土完整問題上事關存亡的重要問題);其後,北京在二十國峰會前宣布加快匯率改革步伐,放棄人民幣緊盯美元,以「先聲奪人」之勢,讓美國的發難難以凝聚全球共識。
最終,美國財政部報告並未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美國政府亦將擱置2010年對台出售武器的行政審議程序。甚至於五角大樓釋放出更積極信號——提出希望國防部長蓋茨年底前能夠受邀訪華。
可見,將那條看不見的底線「明朗化」,有助於加強中美雙方的溝通,增進雙方的互信,減少「摸黑」尋找底線的危險。
這一次,中國將黃海明確為核心利益區,在黃海問題上的表態再次表現出捍衛自己海洋權益的決心。中國的明確表態將難題拋給了美國:對美國而言,希望藉助天安艦事件推動黃海軍演,以鞏固其在韓國軍事基地的指揮主導權,逼日本政府在沖繩島駐軍問題上讓步,並將海面打擊力量向西推移到中國的「咽喉」,牽制中國崛起。一旦放棄派出航母赴黃海,不僅會失掉這個難得的「機遇」,還會向朝鮮傳達出「示弱」的訊息,讓朝鮮更加「有恃無恐」;但在中方如此強硬的回應下,美方如果執意把航母開到黃海,只會引發東北亞不必要的緊張局面,甚至失掉借天安艦事件譴責朝鮮的「道德高地」。
畢竟,東北亞戰略格局正處於變動中,美國未來如何與中國相處將是關係這一地區能否維持和平穩定的關鍵。因而,美方目前尚未就軍演具體時間和參加軍艦宣布決定。
相信美國決不希望一隻政治氣球引發戰爭危機,但誰也不能保證雙方在近距離的交鋒中不會擦槍走火,因而美方不在黃海推波助瀾才是明智之舉。
作者:
小辣辣
時間:
2010-7-11 06:29
向什麼方向轉, 掌握在美國手裡.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