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3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複製鏈接]

15

主題

83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N品百姓

Rank: 5Rank: 5

積分
1532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解濱 發表於 2010-7-6 04:2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解濱


說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您恐怕已經不再有什麼胃口了。 筆者要說的是諸位從沒有細打聽的一件事 —— 那顆原子彈的原料是哪裡搞來的? 這件事說出來有點好笑,卻又不好笑,中國當時做原子彈材料就跟做豆腐差不多,居然是由農民工用人類最原始和簡陋的材料,一砂一石,流血流汗,不顧放射性危險,硬弄出來的。  

學過一點核物理的都知道,造原子彈要從提純鈾礦開始,需要較高濃度的鈾235。 自然界的鈾只含有不到0.7%的鈾235,如何提純是個大問題。 而把鈾礦從自然狀態精選成可以加工提純的工業級礦石是第一步。造原子彈,就得從找鈾起步。鈾礦這個東西即便今天也不是拿錢就可以隨便買的。 1955年那個時候我國是兩眼一麻黑,不知道哪裡有鈾礦。 當時的二機部決定鈾礦勘探和開採要全民來辦,兩萬多人的地質隊伍在全國進行了大面積普查,最後確定了幾個鈾礦開採基地。但有意思的是,用於第一顆原子彈的鈾竟然不全是出自這幾個鈾礦,而是來自於那些搞不清鈾元素為何物的農民工手中。 當年許多縣甚至人民公社都組建了地質隊,成千上萬的農民投入了找礦工作,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裡,湖南、廣東、遼寧等地的農民採礦大軍便將近地表層的鈾礦石几乎掃蕩一空。

鈾礦找到了,下一步是精選。  這在當時是個大問題。 那時鈾礦精選和處理鈾礦石的工廠都沒有建成,而研究單位又急需兩噸二氧化鈾做實驗,二機部部長宋任窮便指示三局想辦法先生產出製取二氧化鈾的原料。三局決定在廣東的一個地方搞土法煉鈾。 這個地方叫下庄。

下庄是粵北山區中一個僅有幾十戶農家的小山村。 蘇聯專家別捷夫去那裡看過後很興奮,命名其為希望礦化區。  為了在煉鈾廠建成之前獲取製造第一顆原子彈所需的重鈾酸銨,三局副局長佟城首先趕到下庄,組織十一分隊實施土法煉鈾。

不到一個月煉鈾廠就建成了,但廠房有點簡陋,竟是用樹皮、茅草和竹子搭起來的。 草棚下並排豎立著幾個大桶,用以代替浸出槽,每個桶中裝滿了碎礦、稀硝酸和稀硫酸,被浸泡著的礦石在桶里發出咕咕的響聲,浸出來的溶液從第一個桶里流進第二個、第三個……然後流進地下的容器里,再從容器里倒回到第一個桶中,反覆浸泡沉澱。在這裡,用布袋、豆腐包搞過濾,用煮飯用的大鐵鍋當反應器,接下來,在另一個草棚里,人們用同樣簡陋的土辦法,把溶液慢慢烤乾。

湖南省有個郴縣(今為郴州市)也是當時的一個土法煉鈾的點。 汗流浹背的礦工們用鐵鎚砸碎放在用來錘稻子的臼窩裡的礦石,用篩米的篩子篩出粉末,接著加酸浸出,用濾斗過濾,用電爐烤乾。

當時蘇聯專家對這樣一種全民辦礦,土法煉鈾,既熱烈又混亂的局面持兩種態度。三局的總工程師斯捷潘諾夫主張按照正規的辦法辦,採樣、試驗、設計、訂購設備、建廠都要按程序來運作。但如果按他的辦法搞就得多搞幾年時間。 中方領導考慮那個時間太長,根本就沒法按照偉大領袖毛主席提出的「搞一點原子彈、氫彈」的時間表按時出彈。 水冶專家特拉菲莫夫卻支持中方的做法,他說他自己原先就搞過土法煉鈾。 蘇聯的土法是什麼辦法呢?即使用陶土大缸和大木桶,再用紗布過濾。這個辦法對人身體有危害,對環境的污染比正規的廠子大。但是當時為了早日把鈾產品搞出來,肯定要做出犧牲的。  所以當時蘇聯專家提出來要加工20個大桶,直徑要兩米,高也要兩米,這樣每個桶裝幾噸礦石做滲濾,把硫酸倒進去,從裡面把鈾礦浸出來。 但蘇聯專家還是有一顆仁慈之心的,強調要加強安全防護,設備條件簡陋不等於說就不能安全防護或者不需要安全防護了。比如操作的時候都要戴膠皮手套,要穿上套鞋,穿上工作服,還要穿上橡皮圍裙,戴口罩,另外廢水一定要經過石灰和木炭處理。 這比如今的黑磚窯、血汗工廠的老闆強多了。  但這話說的好聽,當時一窮二白的鄉下哪來這些個傢伙? 很多人不得不直接用手來操作,結果死傷了好幾個農民工同志。

土法煉鈾中,有些材料需求量很大,比如用來過濾的布就特別費,在酸液中浸一、兩次就不能再用了。  當時計劃經濟下因為布都要憑布票購買,每人每年的定量很有限,買多了不行,人家要盤問。  鈾礦工人們就拿著上級發的布票,輪流去各家商店購買,一人一次只能買幾米回來。買布時還要保密,不敢跟人家說一下子要這麼多布幹什麼。

1958年底,二機部在下莊主持召開了全民辦鈾礦現場會,推廣下庄的土法煉鈾經驗。在此前後,江西、廣東、湖南、雲南、貴州等20多個省區的農民也被動員起來,人人動手,用土法採礦並冶鍊。他們從附近採集礦石,用類似的辦法製成精選礦。 當時這種被精選后的鈾礦被稱為「黃餅」(跟黃豆製成的「豆餅」有點像哈).。 農民製成「黃餅」后,拿到收購點去。儘管這樣的「黃餅」極其粗糙,但國家當時定出的價錢卻超過了黃金,每噸 20來萬元。 在當時20萬元可以蓋一所中型醫院。 不過扣除了製作成本,加上其生產效率十分低下,農民並沒有賺什麼錢。

二機部的袁成隆副部長說,土法煉鈾,老百姓搞,我聽說雲南雲滄那個地方有農民在那兒煉鈾,就親自去看看到底怎麼樣。去了一看,到處是小高爐,正在那兒煉呢,一個副專員在那兒主持這個事兒。開採呢,就是用鎬刨,那個礦比較富,把那含鈾礦刨出來。要碾碎怎麼辦呢,沒有別的辦法,用碾子,就是老百姓碾糧食的那種碾子(不怕吃放射性哈),把那鈾礦石碾碎。碾碎以後得過濾啊,那就用做豆腐的麻布包過濾,一道一道過濾。最後得出細一點兒的,那個鈾的沫,這也叫初鈾。將來拿這個就可以搞氧化鈾、四氟化鈾、六氟化鈾,一道一道弄下去了。

老百姓找礦代價很高,不僅浪費了許多鈾,消耗了大量選礦原料,而且還由於缺乏環境保護設施和手段,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農民由於缺乏自身防護的知識和設備, 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傷害的肯定的。 不過,這種低劑量的放射危害要很多年後才能體現出來。  

但當時這樣的土法煉鈾卻了產生了一定的成果:通過全民辦鈾礦,獲得土法冶鍊的重鈾酸銨163噸,為原子彈試驗的核燃料的生產提供了原料,進而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研製贏得了時間。對此,美國學者劉易斯和薛理泰說,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是一枚人民炸彈。

這件事今天看起來確實很好笑 —— 當年造第一顆原子彈居然就跟造豆腐似的老土,連命都不要了。 但也不好笑,那個時代的人們還是有點精神的。 夥計,日後可別再小看中國的農民工了哈,造第一顆原子彈也有他們的血汗和生命。   

(貝殼村原創首發,獨此一家)

參考文獻:

梁東: 《原子彈調查》

羅鵬飛: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找鈾
http://xn--gmq282eogn.cn/GB/keji/39327/2914257.html

新華社:廣東鈾成就中國第一顆原子彈
http://www.gd.xinhuanet.com/news ... content_8595500.htm

3

主題

95

帖子

1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9188
沙發
異域堂 發表於 2010-7-6 07:35 | 只看該作者
原來農民工還有這大的貢獻。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匿名  發表於 2010-7-6 14:16
回復 2# 異域堂

五毛就不要提什麼中國第一顆原子彈了。那是高價從蘇聯和國際黑市上買的。
4
匿名  發表於 2010-7-8 20:49
回復 1# 解濱


鑒於廣東人民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作出了那麼大的犧牲,為此對廣東一律免稅,要讓廣東人民先富起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9:0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