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顏色革命為何下場不好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0-4-8 12:1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月17日烏克蘭大選首輪投票,尤先科只得到5.5%。這個2004年「橙色革命」的「英雄」今天成罪人。

     2月7日第2輪投票,2004年的「罪人」亞努科維奇卻以微小差距領先季莫申科而當選。儘管季莫申科又以選舉舞弊意圖說服群眾,但烏克蘭人民早已在失望中變得疲憊。

    烏克蘭「橙色革命」時,俄國發現大批地下工作人員自波蘭越境而人,因此俄總統普京於當年年底在國際記者會上表示,「希望顏色革命不是美國意圖使俄國動蕩的做法」。

    緊接著2005年2月美國總統布希訪問東歐及波羅的海三國,他在拉脫維亞舉辦的記者會上,曾有國際記者以普京談話向他提問,而布希的答覆相當直白,他說;「協助別的國家獲得自由,這不能叫做煽動革命,而是美國適當的外交政策。」

     2003年喬治亞發生「玫瑰革命」,2004年烏克蘭發生「橙色革命」,此後「顏色革命」一詞就進入了當代事務的日程表。

    接著又有2005年黎巴嫩的香柏木革命和中亞吉爾吉斯的「鬱金香革命」,及2006年末成功的白俄羅斯的「牛仔布色革命」,及2009年顏色名稱未定也沒有成功的伊朗革命。

如何理解顏色革命

    由於顏色革命已有六七年的歷史,它是蘇聯解體后,美國趁俄羅斯國家失敗、國力虛弱的時刻,繼肢解南斯拉夫聯邦后,意圖以民主為名的群眾運動方式,進一步瓦解前蘇聯舊勢力範圍。

    顏色革命又以俄羅斯的軟下腹地區包括黑海、裏海、內外高加索及中亞地區為主,一般認為,這是希望藉此對俄羅斯進一步圍堵。

    顏色革命的運作模式,無一例外都在各國扶植反對勢力,而後在選舉時指控對手作弊,進而組織群眾運動並取得政權。這種群眾運動式的干預,乃是所有干涉主義里相對成本最小的一種。

    而同一時期,美國內部則積極建構一組新的「人道干涉主義」,凡是民主問題、少數民族問題、災荒問題都成了可以借著各種手段干預其內部的理由,這種干涉主義已替顏色革命取得了正當性,這也是美國單邊主義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從2003年喬治亞的「玫瑰革命」至今,當「顏色革命」初起時,一方面因為美國的聲勢正盛,任何一場革命通過美國主導的全球媒體宣揚,並進而資訊出口到當事國,沒有群眾不受到鼓舞而蜂起的。

    另外則是俄國及各親俄當事國勢力正在衰退,對這種群眾運動完全束手無策,每場群眾運動無不摧枯拉朽,輕易完成政權改更之自的。

顏色革命為何下場不好

    但進入2005年後,由於美國的策略已普遍被人所知,「顏色革命」初起時的那種神聖外衣業已不再;加以2005車后國際油氣價格上漲,俄國經濟改善和普京的地位趨於穩固,對顏色革命已懂得反制,最明顯的乃是白俄羅斯「牛仔布色革命」前夕,白俄羅斯即對滲透入境的波蘭及烏克蘭地下工作者大舉逮捕及驅逐。

    2009年伊朗大選后的顏色革命勢頭極大,但伊朗政府卻硬挺到底,使得它無功而退。更重要的,乃是2005年後,美國的伊拉克戰爭負面表現不斷,當美國形象貶值,它再企圖煽起顏色革命的成功可能性自然下降。

    但遺憾的是,顏色革命成功的國家以有吸引力的口號在裡應外合下組織群眾,取得了政權,當他們掌權后,未必比他們咒罵的舊統治者好。

    以2003年喬治亞的「玫瑰革命」為例,薩卡什維利當權后,該國富人帕塔卡迪什維利向他挑戰,就硬被「做票」做掉,最後更遭暗殺;前國防部長奧克瓦阿什維利組建「統一民族革命黨」,卻遭判刑十一年。而擅長「人道主義干涉」的美國卻默不做聲。

    再以2004年烏克蘭的「橙色革命」為例,尤先科取得政權后,與喬治亞一樣,一個是美國在黑海地區的前哨,一個成了美國主控裏海的前進基地。

    由丁自恃有美國支持,尤先科政府的貪污無能腐化頻頻曝光,他和總理季莫申科的長期內鬥也搞得政局始終動蕩不已。烏克蘭是歐洲經濟最差的一個國家,有80%的人認為,這個國家的方向全部錯了。

    顏色革命早已退潮,所有這些國家無一有好光景。顏色革命搞到今天這種下場,這些國家的國內現實和美國的價值觀南轅北轍,很值得人細細思考。

    (《環球視野》摘自2010年2月21日香港《亞洲周刊》)


鏈接:烏克蘭「顏色革命」褪色的反思

     1月17日,烏克蘭舉行了總統選舉,烏中央選舉委員會的計票結果顯示,得票率占前三位的分別是:前總理亞努科維奇35.3%,現總理季莫申科25%,前央行行長季吉普科13%,而現總統尤先科則被淘汰出局。由於無一候選人獲得過半數選票,第一輪選舉中得票率居前兩位的候選人在2月7日參加第二輪角逐。

    第一輪選舉結果標誌著盤亘於烏克蘭政壇達五年之久的「鐵三角」時代的結束(指「我們的烏克蘭」聯盟的尤先科、地區黨黨首亞努科維奇和「季莫申科」集團領頭人季莫申科),現在「鐵三角」缺落一角,演變為亞努科維奇和季莫申科兩強對壘的局面。更引人關注的是,「兩強」攻堅戰的口號;已經不會再是五年前的「民主」、「透明」、「公正」等西方價值流。這表明,曾經作為政治變革樣板的「橙色革命」,已經在烏克蘭褪色。

先天缺陷

    「顏色革命」事實上是早期「天鵝絨革命」的翻版,只是由於增加一些有社會公關效力的統一服飾或統一旗幟,有了一定的「符號主義」色彩,感召力增強。如2003年喬治亞的「玫瑰革命」,因抗議者手持玫瑰而得名,2005年吉爾吉斯斯坦的「黃色革命」,因適逢黃色迎春花盛開時節,以及抗議者以黃色彩巾裝飾而得名,而2004年底的烏克蘭「橙色革命」,一方面是基輔栗子花的橙色,另一方面是抗議者刻意營造橙色色彩而得名。

    「天鵝絨革命」是指如天鵝絨包裹著的革命,連一塊玻璃都未被打碎,與「非暴力」革命有一樣的路徑,它的第一訴求就是遏制當權者動用武力的可能性,盡量縱容示威者示威的規模、力度,不斷地挑戰當權者的極限,但又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平抗爭」 的形象。

    所以,從社會功能上看,「顏色革命」又是個「公關」運動,一旦「公關」目的達到后,它就有可能背離最初設定的目標。

更偏愛「欺騙性政治」

     1月 22日是烏克蘭的「團結日」,在這一特殊時刻,總統尤先科出人意料地把「國家英雄」獎章頒給了烏克蘭好戰的民族主義分子斯傑潘•班德拉。班德拉當年反納粹也反蘇聯,致力於西烏克蘭的獨立。二戰結束后,流亡於西方,在上世紀60年代前被人用毒藥毒死。

    西方一口咬定是當時波蘭政府和蘇聯的情報機構毒死了班德拉。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流亡於英國的俄羅斯叛逃寡頭利特維年科身上,據信,毒死利特維年科的是一種高放射性物質「釙」。

    「神秘的毒藥」還讓人想起五年前「顏色革命」初起時,「白馬王子」尤先科俊朗的臉龐忽然變得醜陋,眼睛浮腫,鼻子發黑,臉上布滿疙瘩。醫生檢查的結論是有人投毒。烏議會健康委員會主席巴里修克稱,尤先科是一種不知名的生化武器的犧牲品。這是一種內毒素,只需用有毒的抹布擦擦餐具就可讓人中毒。

    「毒藥事件」給打著和平抗爭旗號的「顏色革命」贏得了莫大的同情心、民心。

    英國《每日電訊報》數日前一篇評論寫道,毒藥風波過後,尤先科如願登上了總統寶座,西方如願得到了一個親歐親美的領導人,而尤先科的臉也奇迹般地恢復到「白馬王子」時代,誰能說這不是「陰謀論」的一部分?

    烏克蘭的《今日報》評論說,尤先科選「有毒經歷」的民族主義分子班德拉為「國家英雄」,只說明班德拉是尤先科的英雄,尤先科頒的獎,給的是自己,他自己在致離別謝幕辭。尤先科時代結束了。

如何得到實績支持

    烏克蘭「顏色革命」的凋零,在於「顏色革命」受益者並沒有治理好國家的經濟,從而失去了繼續受益的正當性。

    有人說,「橙色革命」這五年,是烏克蘭失去的五年。此話一點不錯。「顏色革命」前夕的烏克蘭,經濟以5%速度恢復增長,而五年後的2009年,經濟萎縮了15%,貨幣被腰斬,貶值一半,國家債務纏身,面臨破產。曾是蘇聯時代最富裕的共和國,到2009年人均收入不及俄羅斯的1/3。
    從國土面積上看,烏克蘭是僅次於俄羅斯的歐洲第二大國,擁有廣闊的黑土地,深厚的工業基礎,良好的農業生產條件。當年蘇聯「庫茲涅佐夫」號航母、安東諾夫飛機、T—80坦克、先進航空發動機、「天頂」號運載火箭都是烏克蘭製造的。

    據獨聯體國家統計委員會統計,2009年l—4月,烏克蘭宏觀經濟指標遠落後於其他獨聯體國家,經濟下滑嚴重。其中工業生產同比下降了32%,其他獨聯體國家平均下降兩成。l—4月烏克蘭累計通貨膨脹率為19.l%,獨聯體國家平均通貨膨脹率為14%。l—4月烏克蘭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了14.4%,獨聯體國家平均下降了3%。

褪色也有外部因素

    美國時代新聞網近期刊載了一篇題為《歐洲為何失去了烏克蘭》的文章,分析當初致力於「脫俄入歐」的尤先科為何從「寵兒」最後遭到「拋棄」的命運。

    文章認為,歐盟擴大的疲勞症或許是烏克蘭得不到之前被允諾給予好處的主要原因。不過,作者認為,烏克蘭特殊的地緣條件,註定了它成為別國密室交易的對象。經濟嚴重依賴俄羅斯的烏克蘭不可能成為歐盟吝嗇援助的受益者。

    而歐洲失去烏克蘭的另一原因,或許是烏克蘭本身的問題導致的。「顏色革命」后,烏克蘭腐敗橫行,光一個450人的議會,就有400人是百萬富翁。尤先科忙於清算歷史,緊抓「大飢荒」、烏克蘭起義軍等歷史問題,搞國內政治鬥爭,並和美國一道,搞加入北約遊戲,而把加入歐盟進程的準備工作,如政府透明性、控制預算等問題束之高閣。

    俄羅斯堅決反對烏克蘭加入北約,不想看到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冒出新的軍事對抗陣營,但俄羅斯並不反對烏克蘭加入歐盟,甚至俄羅斯自己也期盼能融入歐洲統一大市場。

    現在,隨著奧巴馬政府把工作重心移到國內,美俄就烏克蘭加入北約一事也達成了妥協:北約目前不可能接納烏克蘭。尤先科的議題少了一項。同樣,季莫申科和亞努科維奇也發現兩人的分歧點沒有以前那麼多了。代表烏克蘭東部勢力(親俄)的亞努科維奇贊成烏克蘭加入歐盟。

     2月7日是「顏色革命」昔日同盟人物與「顏色革命」「受害者」之間的對決。「顏色革命」爆發之初掛在嘴邊的「民主」、「透明」及「公正」的詞語,很難在他們的競選口號中找到了。l月17日的初選,打散了民族主義者的選票,暫時落後的季莫申科還有聚攏民族主義者選票的機會,但即使季莫申科在第二輪勝出,也不會被人認為是「顏色革命」的再次勝利,只不過是極端民族主義的勝利。

只是過渡性「革命」

    烏克蘭「顏色革命」的歷程表明,「顏色革命」只是過渡性「革命」,它本質上甚至連「革命」都稱不上。如喬治亞「玫瑰革命」的受益者當權后,一樣殘酷鎮壓示威抗議者,並隨意點燃戰爭導火索,經濟倒退,人民處境並未實質改變。

    「顏色革命」一般會發生在轉型國家裡,起因一般就是選舉不公。由於是轉型國家,民主選舉制度還有很多授人以柄的地方,加上不透明,這給親西方的政治力量在依靠既有選舉制度奪權無望後轉而搞街頭抗議來奪權提供了機會。

    另一方面,由於轉型國家政府在歷史上背負著「鎮壓示威」的包袱,所以,對和平方式抗議的示威者存在政治「弱勢」。就如烏克蘭,當內務部軍隊奔赴基輔,準備奉命鎮壓封鎖了政府大樓的示威者時,親西方的情報部門一再向最高決策人報告武力驅散示威者的嚴重後果,國防部的將軍們也紛紛出來制止可能發生的血腥事件,當權老被迫讓步。

    當權者的讓步,使發動「顏色革命」的一方所有指控對方的主張均成為無須證明的事實,當權者在下一輪選舉中失敗也是意料中的事。

    從這個角度上看,「顏色革命」本質是選舉之戰,它隨著選情變化而變化。在一些國家,它對社會的實質變化起的作用還很有限。

    倒是烏克蘭的「顏色革命」 引發世界格局發生某種變動,而這些變動恰好是當初暗中或公開支持「顏色革命」的勢力所希望看到的。

    (《環球視野》2010年4月6日第286期,摘自2010年第4期《世界知識》)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2 18:5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