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日歷史共同研究難掩尷尬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2萬

帖子

2萬

積分

八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決策會員(十九級)

Rank: 5Rank: 5

積分
2246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laodai 發表於 2010-1-20 10:1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來源: 國際先驅導報      2010-01-19  

    日本國民認為戰爭是全體國民發動的,日本國民也不會特別認為戰犯東條英機是壞人,這種心態被一些學者稱為「日本民族的精神缺陷」

     「夜裡三點半起床,4點出發,再度向密林深處進發。全身上下氣虛無力,很難受。水也要喝光了……好想喝水,好想喝水啊。」1942年8月某日,日本陸軍軍醫吉野平一在行軍間隙,在日記本上寫上上述文字。

    侵華日本士兵寫下的戰地日記,現在成了中日兩國學者研究那場戰爭的珍貴史料,但是這些勾勒士兵內心感受的文字,在數十年後的和平年代,也無法令日本學者走出模糊歷史觀的「密林」。

    自2006年12月啟動的中日歷史共同研究委員會,目的就是希望兩國在歷史問題上相互理解,但是至今召開四次全體會議以來,雙方學者之間難言達成共識。2010年1月中旬,中日雙方將分別在北京、東京同日發布研究報告,在同一個歷史題目下,由中日學者分別撰寫研究論文,共同發表,既「同一段歷史,不同的表述」。
   
日本媒體公開造謠

    2009年12月24日,日本東京,中方首席委員步平、日方首席委員北岡伸一,就中日歷史共同研究進行了一次共同闡述。

    在日本記者的提問下,北岡說,雙方沒有討論南京大屠殺遇害者人數問題,但是都認定南京大屠殺是存在的,並且是日本的責任。

    步平接著說,研究題目里之所以沒有南京大屠殺,是因為雙方確定事件性質就是一次大規模屠殺。南京大屠殺遇害者的人數,不是所謂的「官方」數字,而是根據東京大審判、南京大審判來確定。

    北岡補充了一句,這兩個數字也沒有討論。

    但是,令步平沒有想到的是,當他看到第二天日本《讀賣新聞》時,上述講話變了味,步平與北岡兩人似乎成了針鋒相對的辯論手。日方媒體推論說,中方堅持南京大屠殺人數為30萬,而日方認為這不可靠。

    「這是(日本媒體)公開造謠。」中方首席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步平,回到北京接受《國際先驅導報》採訪時,無奈地說。兩國歷史學者能夠坐下來坦率交流,這本身是一個很大的進步,有利於雙方加深理解。但是,學術研究往往受到政治因素、國民情緒的影響,使得問題變得複雜和敏感起來。

中日學者交鋒很激烈

    其實,多數日本國民不知道南京大屠殺,而知道的少數人也認為中國誇大了遇害者人數,由此懷疑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這就是一些日本右翼學者的邏輯。」步平說,他們認為30萬的數字來源不可靠,由此得出南京大屠殺事件不可信。

    對於這種情況,中方委員之一、社科院美國所研究員陶文釗也稱:「(日方)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在陶文釗看來,日方學者中傾向以細節否定主流的現象較為普遍,兩國學者因此交鋒的情況很多:
   
圍繞東京大審判

    日方學者:東京審判的準備工作不充分、程序不嚴謹,東京審判的公正性值得懷疑。

   中方學者:東京大審判不是戰勝者懲罰戰敗者,只是對戰爭做一個清算,對日本軍國主義做一個清算,從而讓日本得到新生,東京大審判實際上是日本清算自己過去、開創自己未來的重要轉折點。

   
圍繞日本侵華戰爭

    日方學者:日本當時的對華政策是斷續性的,「七七事變」「九一八事變」等是偶發性的,日本的對華軍事行為只是對中國事態的被動反應。比如「九一八」事件之所以發生,是因為當時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日本擔心自己在東北的權益受到侵犯,所以關東軍採取了保護行動。

   中方學者:自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發動甲午戰爭、日俄戰爭、殖民朝鮮半島,直到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日本的侵略政策是一以貫之的。日本策劃的一系列事變是日本侵略中國政策下的必然產物,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完全是主動進攻的姿態。

圍繞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

    日方學者: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就是反日教育。

    中方學者: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絕對不是反日,中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有266個,其中跟日本直接或間接相關的僅約60個。「宣揚萬里長城有什麼反日的?」
    ……


    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邱震海評論說,日方學者總是慣於以細節迴避應該承擔的道德和責任。不過,邱震海也認為,專註細節、慎下結論是日本民族的特點,也是日本學者研究歷史的主要方法。相比而言,中方沒有那麼嚴謹,在有關戰爭的歷史交鋒中,中方往往拿不出精確的細節、數據和各種材料。

    步平坦承「有被日方抓住小辮子的時候」,但這不是中國學者不嚴謹,而是中日兩國當時的社會發展程度決定的,當時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低,戰爭時期確實沒有人口統計等數據材料,「非要我們拿出幾十年前戰爭時代的數據,那確實是拿不出來了。」

日本模糊歷史觀背後

    據與會專家透露,中方學者狠狠批判了日本模糊的歷史觀。對此,邱震海視之為「日本民族的精神缺陷」。

    日本櫻美林大學教授光田明正把此歸結為「日本的文化」。光田明正教授說,日本國民善於忘記,不會分析,「一般來說,日本國民也知道對華戰爭是侵略,也說日本有責任,但認為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戰爭的責任,因為戰爭中殺人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光田明正教授正在曾遭受美軍原子彈轟炸的長崎出差。他說,日本國民對原子彈的認識十分深刻,「但奇怪的是,日本人不會認為這是美國人的錯,而只是原子彈的錯,是戰爭的錯。

    光田明正教授還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中日的思維差異。他說,中國常說日本侵華戰爭是少數軍國主義分子發動的,日本的普通老百姓也是受害者。這樣的話本出於好意,但在日本卻不被理解和接受,因為日本國民認為戰爭是全體國民發動的,日本國民也不是特別認為東條英機是壞人,「如果東條英機是壞的,那麼整個日本就是壞的。」

一百年以後

    無疑,中日歷史共同研究是一場「馬拉松」,研究能持續多長時間,能否得出共同結論,都是一個未知數。

    日本研究南京大屠殺第一人、歷史學者笠原十九司教授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兩國對於歷史問題的解釋方法、理解上都存在差異,要通過共同研究就歷史問題達成共識,還有困難。笠原十九司教授認為,日方的問題在於,很多政治家本身就否認日本的侵略歷史,另外,在學校的歷史教育中,老師們幾乎不怎麼給學生講解侵略戰爭的內容。在高考試卷中,也從未出現過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題目。笠原十九司教授因此希望,應該將共同研究的成果讓更多的民眾了解。

    陶文釗說,「如果一百年後,還聽到有日本右翼否認侵華戰爭的言論,我絲毫不感到驚訝。」
明有物有則,索源清流潔。

9

主題

617

帖子

13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30
沙發
獨暈輪末日 發表於 2010-1-20 10:36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11:3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