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在1980年,上海人發的牢騷

[複製鏈接]

36

主題

1070

帖子

1269

積分

二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26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安徽農民 發表於 2009-8-8 23:1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沈峻坡《十個第一和五個倒數第一說明了什麼?》

原載於《解放日報》1980年10月3日頭版

正文:
最近,華國鋒同志在五屆人大第三次會議的講話中,講了制訂長遠規劃的問題。他說:制訂長遠規劃是發展社會主義計劃經濟的必要前提。近幾個月來,本市有些部門也在就《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上海》這個總題目,回顧歷史,總結經驗教訓,討論上海的發展方向,醞釀製訂長期規劃。我覺得,要探討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上海,首先必須弄清上海的現狀。

據我了解,上海在經濟上至少有十個全國「第一」:

一、工業工業總產值佔全國八分之一強,產值之大,居全國各省市第一位;

二、出口總產值佔全國四分之一強,其中本市產品佔60%,創匯之多,居全國第一位;

三、財政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六分之一,上繳國家稅利佔中央財政支出三分之一,上繳之多,居全國第一位;

四、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1979年為30,013元,高於全國各省市平均數1.5倍以上,居全國第一位;

五、工業每百元固定資產實現的利潤,1979年全市平均63.73元,為全國平均數的四倍,居全國第一位;

六、工業資金周轉率為69.5天,周轉之快,為全國大城市的第一位;

七、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每年國民生產總值,1979年為1,590美元,生產水平之高,居全國第一位;

八、能源有效利用率,1979年為33%,高於全國平均28%的水平,居全國第一位;

九、商品調撥量,上海商業部門調往各地的日用工業品佔全國調撥量的45%,居全國第一位;

十、輸送技術力量,解放以來上海遷往內地的工廠300多家,並通過其他各種途徑,輸送技術人員、技術工人100萬人,居全國首位。



上海也有全國「倒數第一」的,其中主要有這五項:

一、市區平均每平方公里有4.1萬人,城市人口密度之大,為全國之「最」;

二、建築密度高達56%,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擁有道路僅1.57平方米,綠化面積僅0.47平方米(像一張《解放日報》那麼大)。建築之密,廠房之擠,道路之狹,綠化之少,均為我國大城市之「最」;

三、上海市區按人口平均計算,每人居住面積為4.3平方米(包括棚戶、簡屋、閣樓在內),4平方米以下的缺房戶有918,000多戶(其中困難戶、結婚戶、特困戶、外地調滬無房戶共69,000多戶),佔全市戶數50%左右,缺房戶比重之大,為全國大城市之「最」;

四、上海平均每萬輛車一年死亡人數為42.5人,車輛事故為全國大城市之「最」;

五、由於三廢污染嚴重,上海市區癌症發病率之高為全國城市之「最」。



十個全國第一和五個全國倒數第一,在上海同時並存,這說明了什麼呢?這說明上海在取得重大進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出現了不少矛盾。主要是綜合平衡遭到了破壞,比例失調相當突出。由於長時期來受左傾思想的影響,上海在經濟上的發展極不正常,已形成「畸形狀態」。具體表現在:

重生產,輕消費。上海是我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重視和抓好生產,對整個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三十年來,上海在工業生產方面,總是一馬當先,名列前茅;而在城市建設方面,卻是「老牛拖車」,一直落後,從而形成「骨頭」和「肉」的比例關係嚴重失調。其所以會這樣,同過去片面理解「將消費的城市變為生產的城市」有關。在相當長的時期里,總認為只要抓生產這一頭,不管消費那一頭,城市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變成生產的城市,城市也就改造好了。這是歪曲了生產和消費的關係,顯然是錯誤的。錯誤之一是,把消費的積極作用輕易否定了。生產決定消費,反過來消費又影響生產。「消費創造新的生產需要」。沒有消費,也就沒有生產。那種認為積累、生產是積極因素,消費、生活是消極因素;抓生產天經地義,抓消費可有可無的看法和做法,都是左傾思想在經濟上的反映。錯誤之二是,把消費的概念任意擴大了。如把教育、科技這些發展新的生產力的部門,看成是「消費」;把商業服務業這些擔當社會主義流通任務的第三產業,也當作是「消費」;至於明明都是屬於生產範疇的城市建設,像交通設施、環境保護設施、勞動保護設施等等,因為要花錢,也被劃為「消費」這一檔。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放鬆「消費」,去建設「純粹」的生產城市,務必造成今天的城市擁擠,住房緊張,三廢嚴重,交通阻塞等等,對人民生活欠賬累累,使生產發展增加重重困難。這些都是離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規律、「為生產而生產」的產物。

重挖潛,輕改造。上海作為一個老工業基地,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充分挖掘潛力,是完全應當的。三十年來,上海工業生產增長25倍,基本上就在市區這141平方公里的「螺螄殼裡做道場」,主要依靠95%以上的老企業、老廠房、老設備挖潛力。長時期來,許多老企業一直用簡單再生產的「本錢」,一再實現擴大再生產的要求。於是只好大挖潛力,硬挖潛力。事物的發展都有個限度,超越了這個界限,就會走向反面。以工業生產來說,生產一再發展,就發展到馬路上去了(馬路倉庫、馬路工廠);廠房不斷擴建,就擴充到居民當中去了;設備盡量利用,不少已「超負荷運轉」、「帶病運轉」,達到了硬拼硬上的程度;場地充分挖掘,把託兒所、食堂、廁所也挖掉了。群眾反映:「真是挖到骨子裡了。」像這樣不給補償地一味「充分利用」,挖潛不已,結果只能使這個老基地「操勞過度」,「消耗殆盡」,一個先進的城市就可能向後進轉化。

重速度,輕效果。三十年來,上海工業平均每年以11.3%的增長速度前進,超過了全國的水平。像這樣一個基數比較大、新建擴建企業比較少的老基地,始終保持高速前進,是很不容易的。但單純追求速度,容易丟掉綜合平衡,結果實效並不好。上海從一個企業、一個行業來說,生產發展速度不低,效果也不差;然而從全市來看,各行各業一齊上馬,全面發展,雖然產值搞上去了,速度搞上去了,但能源越來越緊張,原材料不足的困難越來越大,城市的負擔越來越沉重,全面的經濟效果並不好,整個的社會效果也不好。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歸根到底,就是為了改善人民生活。三十年來發展生產的速度很快,改善人民生活的步子很慢,這種速度同效果的脫節,手段和目的的分離,是一個深刻的教訓。

重積累,輕補償。上海是全國的上海,一定要有全局觀念,要向國家提供更多的積累。三十年來,上海提供的積累相當於全市固定資產凈值的25倍;近幾年來,幾乎是一年上交一個上海。這是上海一千萬人民的光榮,今後還應繼續發揚這種為國家多做貢獻的精神。但是,由於過去國家財政統收統支,越是生產先進、積累較多的地方,往往是國家給的投資越少,補償也不足。三十年中,國家給上海的基本建設投資約佔上繳的7.38%,數量甚少,彌補不了生產消耗。在基本建設投資中,非生產性投資僅占上繳的1.23%。城市欠債越來越多,上海一直在老化。在貫徹八字方針中,就國家來說,有個調整積累和消費比例關係問題;就上海來說,也有個調整上繳和補償的比例關係,以及留有一定地方財政,解決上海地方上最緊迫需要的問題。

由於比例關係嚴重失調,形成了畸形發展的狀態。上海在經濟上是個「頂天立地」的巨人,在實力上卻是個「健康欠佳」的病人。上海原先缺能源、缺資源,先天上面有「貧血症」;之後「操勞過度」,患了「乏力症」;特別是由於後天長期失調,營養不良,患了「膨脹病」。

出現這個「畸形狀態」,不能一味埋怨歷史。確實,解放前,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在上海統治、掠奪、剝削了一百多年,留給我們是個「畸形發展」的「爛攤子」。但是當時的畸形,是半殖民地經濟的產物,而今天,則是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由於左傾思想影響而造成的另一種「畸形」,和過去不是一回事了。我們也不能老是停留在譴責「四人幫」上面。「四人幫」在上海橫行十年,帶來的損失確實很大,造成的創傷也來不及醫治。但是這種畸形由來已久,並非從「四人幫」始。看來,經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和補課,左傾思想在政治理想戰線上的市場已大為縮小。但是在經濟戰線上,由於生產目的問題的討論未充分展開,左傾思想的流毒還比較嚴重。我們對此且不能低估。上海要健康地發展,一定要進一步肅清左傾思想的流毒。

面對十個全國第一和五個全國倒數第一,怎麼辦?這涉及到上海今後建設的方向問題。上海是祖國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員,生產建設這條腿那麼長,城市建設這條腿又那麼短,怎麼能在四化征途上闊步前進呢?看來,要進行調整和改造,把失調現象調整過來,在調整中前進;把畸形狀態改造過來,從改造中提高。老基地好比老母雞,不能殺雞取蛋,而應當養雞生蛋,如今「老母雞」已經生了三十一年的蛋,畢竟有點「乏力」,需要有所「休整」,一旦調養好了,一定能下更多更大的蛋。我們相信,在黨的調整國民經濟八字方針的指引下,把上海的調整改造搞好,上海一定會改變幾個全國倒數第一的局面,創造更多的全國第一的紀錄,為四化作出更大的貢獻。

0

主題

3303

帖子

667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67
沙發
dj-diesto 發表於 2009-8-10 02:27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
匿名  發表於 2009-9-3 16:08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17:2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