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標題:
警惕台灣騙子登陸招搖撞騙
[列印本頁]
作者:
chujiakang
時間:
2009-6-18 12:23
標題:
警惕台灣騙子登陸招搖撞騙
近一段時間,台灣內政部警政署公關科不斷接到來自境外媒體的採訪申請。
該科室接線員告訴記者,包括日本共同社及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電視台,都打進電話來「要採訪長官們」,主題一律是報道台灣的反詐騙經驗。而台灣方面刑事局純熟的偵辦、預防工作以及「165反詐騙專線」的運作方式,的確讓他們大開眼界。
誰讓台灣是「詐騙之島」呢!
近年來,在東亞及東南亞一帶,越來越頻密發生的電信詐騙、網路詐騙等詐騙術幾乎都以台灣為起點,漸漸蔓延至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而請求與台灣警方合作的各地警方,除了希望能與台方合作打擊跨境犯罪外,也希望能從經驗豐富的台方「取經」,因為島內詐騙集團猖獗多年,「反詐騙」早已成為全民運動,警方和民眾都稱得上「久病成醫」。
而台灣的詐騙始祖們向外拓展「業務空間」時,莫不以大陸為第一選擇,尤其是臨近的福建沿海一帶。
正因如此,2009年4月26日,第三次「陳江會」上籤署的《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成為當期會晤最令人關注的焦點。只是,兩岸司法合作花20年才建立起來,令雙方付出巨大代價。
「詐騙之島」
在詐騙現象最為嚴重的2005年,時任台灣刑事局偵七隊的警官洪漢周,在破獲一個詐騙集團案後於電視節目上透露,當天庭上,法官慨嘆「台灣已成了詐騙之島!」
法官所言並非嘩眾取寵,幾乎常見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各種詐騙模式之「首發版」都出自台灣。而在台灣,每種騙術都在流行不久后就花樣翻新,令人防不勝防。
最早出現的是1990年代末期風行一時的刮刮樂、六合彩明牌等「中獎」詐騙。
而後出現的是「親情」詐騙,比如歹徒謊稱被害人子女被綁,要求付款贖人。當子女正好不在身邊又緊急聯絡不上時,許多父母一聽到電話那端小孩哭喊求救的聲音,便亂了心神,即使警方要求暫勿匯款,父母卻寧願被騙也要立即奉上「贖款」。
2000年後,「電信詐騙」成主流,其中以假冒公務機關和援交等詐騙最多。
此後,由於島內不少民眾因電視、網路購物導致個人資料外泄,不法分子冒稱「購物平台」或「金融機構」,要求被害人到自動取款機前取消分期付款設定,然後趁機行騙。至2007年底,這種以「網路、電視購物」進行詐騙的模式,已列居島內詐騙案第一位。而東森電視購物頻道、「MOMO電視購物頻道」等8家電視購物頻道,也因其會員數據外泄,被各界批評。
「現在,最讓我們頭疼的是網路詐騙。」台灣警政署刑事局局長黃茂穗說:「我們去年開始和中華電信合作,令電話和手機用戶都能顯示來自國際的來電號碼,而不再是未知號碼,這樣,電話詐騙會少不少。」可是基於網路技術的發展,網上註冊、博客等個人主頁外泄個人資料嚴重,加上黑客入侵郵箱,為詐騙提供了新的資料來源。網路入侵加詐騙電話堪稱為被害人「量身訂製」一套騙局,許多被害人接到電話后,都因為對方能清楚描述自己的種種生活習性、實時行蹤等,第一時間很難不信。
除卻技術手段不斷更新之外,台灣詐騙集團最令人稱奇的是其具有異乎尋常的「學習能力」和詐騙天分。他們總是第一時間掌握新聞熱度,並利用新聞事件行騙,就連「陳水扁家族弊案」都不放過。
今年3月,台灣警方破獲兩個假冒「特偵組」偵辦扁家洗錢案的詐騙集團,逮捕39名嫌犯。該詐騙集團假冒特偵組等單位,佯稱受害人的賬戶已牽扯進扁家洗錢案,務必要將所有存款交由「特偵組」保管。兩個集團作案地點遍布全台,不法所得約3億餘元新台幣。
台灣消基會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度全台被詐騙金額高達65606萬元新台幣,平均每個被害人損失25萬元新台幣,幾乎是一個台灣普通工薪階層人士的半年所得,令人咋舌。而台灣刑事局僅依據警方接獲的實際報案,估算2008年詐騙金額至少達到123億元新台幣。
「沒有接過詐騙電話、簡訊的人,可以去買樂透了1中正大學犯罪防治學系主任鄭瑞隆,無奈地對媒體形容近年來肆虐全台的詐騙亂相。
好在台灣全民「反詐騙」意識不斷提高,特別是2005年4月台灣警方建置「165反詐騙諮詢專線」以來,警方的破案率不斷提高。台灣警政署提供的數據顯示,詐騙案破獲率近兩年來都保持在85%左右的水準。
在台灣詐騙市場越來越小后,台灣的詐騙團伙開始把眼光投向海峽對岸。
騙術西進
今年2月25日,在刑事局與高雄市、台中市等地警方聯手的一次抓捕行動中,36歲的湯振雄(化名)在台中落網。
湯振雄原本是在大陸投資的台商,金融危機襲來,湯在大陸的公司難以為繼。本來決定認賠返台重新開始,但在大陸賠了那麼多錢,湯實在不甘心,於是乾脆以台灣為據點從事詐騙,並把詐騙對象鎖定在海峽對岸。
被拘后,湯對警方坦白:「一方面,大陸人民對於詐騙電話還沒有很大戒心;另一方面,也算是從大陸把當初賠本的錢騙回來。」黑白顛倒的理由令警員們啼笑皆非。
雖然生意場上失敗,但詐騙行業里的湯振雄倒成了非常「優秀」的CEO,他把企業管理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組建的詐騙集團中。
對「公司員工」,湯嚴格監控上班紀律,準時上下班。員工們被嚴禁與外界聯繫,以確保集團作業機密性。各據點門禁控管森嚴,非集團成員絕對無法進入該集團據點。而且集團內部結構縝密,福利完善,外地前來從事詐騙的成員,由集團提供食宿。員工的薪資採用獎金制度:一旦詐騙得手后,第一線的「中國電信客服人員」從詐騙金額中抽得5%獎金,第二線的「各級領導」從中抽取7%獎金,其餘金額作為老闆獲利,用以支付各項設備、電信、水電、租屋、食宿等費用。
嚴格管理下屬外,湯的集團還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該集團搜集到大陸公安機關、檢察院、人民法院電話及地址,並擬定了一冊《詐騙用語教戰守則》供內部學習。湯專門以昔日在大陸經商的經驗,訓練下線員工們習慣大陸用語及口音。
為了更好行騙,湯還經常和另外兩個詐騙集團的負責人分享設備,交流詐騙技術。
他們的詐騙採取流水作業:第一步,由一線女成員假冒中國電信公司客服人員向被害人訛稱其名下申請的電信門號未繳費,可能是遭人冒用身份申請了電話,並建議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隨即,將電話轉接至第二線假冒的「大陸警方工作人員」,告訴其身份被冒用的情形將違反「國家金融秩序法」,必須儘快將賬戶內的資金投保,並指示被害人前往ATM匯款——在對話期間,還以無線對講機發出警頻聲及敲打計算機鍵盤發出的聲音,假冒公安人員查詢資料,以取信被害人。若這時被害人仍有疑問,再轉由其他成員假扮金融監管局科長、人民檢察院檢察員或人民法院法官等不同身份人員出面接受諮詢,並要求被害者將存款匯款至詐騙集團在大陸收購的人頭賬戶。
該案被破獲后,台灣警方發現該集團在成立不到3個月時間內,騙得超過2000萬元新台幣。
其實,在島內,這樣的詐騙手段早已「過時」。「電信欠費」是兩年前流行於台灣各地的詐騙由頭,也正因為這樣,湯從一開始就將目標指向騙術遠未升級換代的大陸。
比較這種以台灣為基地詐騙大陸民眾的詐騙集團,早期的跨海詐騙模式其實是台灣詐騙頭目將總部安在大陸,再對島內民眾行騙。
早在台灣詐騙最猖獗的2003年至2006年,不少台灣詐騙集團即選中離台最近的大陸省份福建——尤其是其閩南地區——建起總部。進入2000年,台灣行動電話業者為了改善金門等外島的通訊,紛紛在金門搭建基地台,使得台灣和廈門等福建沿海城市可以直接用手機聯繫,且不產生漫遊費。但沒有想到,來自台灣的犯罪集團卻搶先利用通訊便利,躲在廈門用手機指揮島內成員作案。選擇閩南地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詐騙團伙可以招聘懂台語的閩南人當接線生。
「這類隔海犯案,使得台灣警方的偵查工作格外棘手。」黃茂穗表示。一時之間,「台灣人以大陸為基地騙台灣人」的報道在台灣媒體中鋪天蓋地,不少台灣媒體呼籲大陸警方給予配合。
2003年,台灣警方偵破一個跨越兩岸的超級規模「刮刮樂」詐騙案。據報道,詐騙集團首腦以福建廈門為詐騙總部,用手機指揮在台灣的手下犯案,至少有3000台灣人受騙,騙取金額逾11億元新台幣,其中包括不少退休公務員和高學歷知識分子。
此後,台灣詐騙集團的犯罪動向引起了廈門警方的注意。2003年,廈門警方搗毀了24個台灣電話詐騙窩點,抓獲73名涉案人員,其中台灣籍人員56名。
除了騙台灣人以外,這些詐騙分子甚至以大陸為基地,對韓國、新加坡甚至俄羅斯等周邊國家民眾實施詐騙。由於電信詐騙活動的受害者均在境外,深入調查案件十分困難,大陸警方也「十分苦惱」。
但沒過多久,令大陸警方更為「苦惱」的現象發生了。這些台灣詐騙集團開始布局大陸,類似湯氏集團的「以台灣等境外地區為基地詐騙大陸人」的時代來臨——台灣騙子們開始發現大陸是一個更大的「市場」,便將總部轉回台灣,專門針對防範意識較弱的大陸居民行騙,同時派少數台灣人或直接聘用大陸當地人在大陸負責取款。
從此,大陸沿海居民開始經常接到操有閩南口音的電話告知自己「中大獎」、「購買汽車退稅」,自己的銀行卡莫名奇妙增加了「銀行卡消費記錄」,明明沒買過六合彩卻經常收到「六合彩特碼」的簡訊
歡迎光臨 倍可親 (https://big5.backch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