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5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唐太子李建成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7 23: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4-18 00:16 編輯

新國學大百科

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歷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創業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卻被幾個渾蛋史官一筆勾銷;他禮賢下士,溫文爾雅,常能提出治國良策,卻被幾個無恥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計;他一直深得父皇賞識,被朝野上下愛戴,卻因居安而不思危,終被他的弟弟李世民所殘殺。

於歷史貢獻,我們不敢斷言他登基後會比李世民做得更好,但絕不會太差;可於仁義道德上,比之於李世民的矯揉造作、陰險毒辣,李建成會更磊落光明、仁者無敵。

諸多人認為李世民是明君,只是出於他對歷史的貢獻。可歷史除了這些,還有更重要的。真正的王道,不摻半點虛偽的仁德,李世民永遠缺少,而李建成天生就具備,不然,他也不會有君子之心而血灑玄武門。

歷史不能假設,所以我們只能嘆息地說一聲:可惜了一位仁者——太子李建成。
目錄
• 血灑玄武門
• 李建成大功不可沒
• 一個真實的李建成太子
• 洞燭秦王之奸的李元吉
血灑玄武門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大唐太子李建成與其弟齊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愛妃張婕妤慌張而來,她告訴李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誣陷他和李元吉淫亂後宮,今日又帶了諸多兵將前往玄武門。

李元吉明白,欲進宮就必須走玄武門,他所認識的李世民陰險狠毒,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況且,李世民還帶著兵馬。他建議李建成:「先把你我二人兵馬集結起來,然後派人告訴父皇你我生病了,看看形勢再說。」

李建成卻道:「集結兵馬倒有必要,但託病不去卻不可。世民誣陷我們,我們要去父皇處說明白。倘若不去,不正說明了我們心裡有鬼嗎?」

李建成在這種時候還敢於去見唐高祖,無非是因為玄武門守將常何是自己的心腹,即使李世民有什麼小動作,玄武門兵將只要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也無大慮。

兩人似乎都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只帶了幾名扈從就騎馬趕到玄武門。進了門,到臨湖殿時,兩人覺得形勢不對:父皇的侍衛一個也未見,常何也不在;而且,一路行來,總覺得天上地下都是殺氣。

李建成道:「恐有不測。」

一向驍勇善戰的李元吉也感覺到了危機,他隨著李建成掉轉馬頭正欲回東宮,臨湖殿左右早閃出了李世民和諸多兵將來。李元吉扭頭看到李世民,大驚失色。只見李世民身著鎧甲,手挽硬弓,騎在一高頭大馬上,儼然是兩軍對壘時的裝束。李元吉一面叫李建成快跑,一面向李世民開弓放箭。但因為過於緊張,力度不夠,準度又失,三箭皆未中。於是,李元吉拍馬就跑。李世民卻並未向李元吉放箭,而是把弓對準了李建成。一箭射去,李建成應聲落馬。

李元吉見李建成落馬,扭轉馬頭欲救,旁邊又閃出李世民的部下尉遲敬德和70餘騎來。李元吉曾是尉遲敬德的手下敗將,此時一見,更是慌亂不已。一不留神,被對方射中坐騎,跌落於地。李世民趁勢拍馬過來踐踏之,不想被樹枝掃落馬下。李元吉趁機上前揪住李世民,拔出長劍,可惜李世民渾身鎧甲,無處下手。隨後,李元吉搶過李世民的弓來,對著笨拙的李世民當頭罩住,想要勒死他。這時尉遲敬德趕到,手起刀落,李元吉就這樣緊隨著李建成去了。

在這次誅殺太子的過程中,李建成帶來的扈從大部分被殺,只有幾人逃出了玄武門,趕到東宮報信。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得知李建成已死,痛哭嘆息道: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與領副護軍薛萬徹和謝書方率領東宮、齊王府精兵2000人飛馳玄武門。

此時的李世民早已安排張公謹關閉城門,2000精兵不得入,只好放箭萬支。掌握玄武門衛兵的敬君弘開城門與馮翊和馮立大戰,瞬間被殺。守門兵與東宮精兵激戰多時,喊殺聲驚天動地。薛萬徹主張去攻打秦府,來個釜底抽薪。李世民張皇失措之際,令尉遲敬德舉起李建成、李元吉二人首級,東宮兵將見大勢已去,大部分逃散,但仍有小部分士兵在奮力攻門。

李世民令尉遲敬德手持長矛,去見唐高祖。高祖大驚失色:「今天誰在作亂?你來此幹什麼?」

尉遲敬德不拜高祖,緊握長矛:「太子與齊王作亂,已被秦王誅之。秦王怕驚動陛下,派我來保護你。」

高祖長嘆,問一向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裴寂:「事情想不到真發生了,現在該如何是好?」

裴寂不答,因為尉遲敬德的長矛閃爍著帶血的光。

早被李世民收買了的大臣陳叔達恬不知恥地介面道:「李建成與李元吉無功於天下,常嫉妒秦王大功,今秦王誅之,實是人心所向。陛下現在如果能將國事交於秦王處理,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頭顱血已滴盡,李世民在玄武門下脫掉戰袍,去面見李淵。而李淵前後左右的衛兵早已被李世民剷除,此時的李世民說什麼就是什麼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那一天,無論如何都應該讓後人記得,因為本應該是大唐天子的太子李建成用血染紅了玄武門的城牆。

三天後,李世民被封為太子。兩個月後,李世民稱帝,李淵成為太上皇。

武德九年發生的玄武門兵變並沒有隨著李建成太子的血跡而消失,自這次玄武門兵變后,大唐又發生了三次宮廷政變。或許把這一切都歸罪於李世民,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玄武門,彷彿成了唐朝宮室的惡魔,又彷彿成了宮廷鬥爭的擂台,如果誰想不仁不義,就上台比試比試。

李建成大功不可沒:

作為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在唐帝國未成時所立的功勛是卓著的。可以這樣講,如果李淵沒有李建成,就很難成為唐高祖。也就是說,有了李建成才有了後來的大唐帝國。

隋朝末年的政局不穩和社會上風傳的「李氏當為天下」的讖語讓太原留守李淵在躊躇滿志的同時也驚恐不已。李淵稱得上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見的政治家,在留守任上,他的眼光與胸襟都是隋朝其他大臣所不能比擬的。事實上他早有反意,但當天下已難以收拾、讖語人人耳熟能詳的時候,他的準備還不充分。隋文帝已經對朝中幾位姓李的大臣起了疑心,並且逼反了李密,作為太原留守的李淵自然也逃不過去。他很怕被隋文帝殺死,於是,稱病不去京城就成了他那時經常玩的把戲之一。

李淵先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於河東和晉陽密結各路英雄,收羅人才以備起兵。當時李世民不到20歲,閱歷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淵把大寶都押在了河東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東獨當一面,後來又參與了太原起兵密謀,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容不得半點懷疑。

公元617年,隋太原副留守的腦袋被李淵砍掉,李淵宣布正式起兵反隋。一個月後,李建成奉命從河東風塵僕僕趕回太原,就起兵后的戰略制定和組織工作與李淵進行了深入地協商。

從那時起,李建成為大唐的建立浴血沙場,創下了赫赫戰功。從太原起兵到攻佔隋都長安,唐軍進行了數次慘烈的戰役,其中決定性戰役的總指揮都是李建成。

第一場大仗的對手是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時,李建成引兵攻西河郡,高德儒死守。李建成與士兵同甘苦,深得民心,很快便活捉高德儒而結束了戰役。

平定西河郡后,李淵建大將軍府,組建三軍,以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七月,李淵率軍三萬離太原西進長安,隋朝西留守代王佑派隋名將宋老生領精兵兩萬守霍邑(今山西霍縣),又派大將軍屈突通守河東。兩人互相照應,相約一方受攻擊,一方必救。

適逢陰雨連綿,糧草不繼,又有消息來說北方突厥與割據勢力劉武周將乘虛襲擊太原,所以人心惶惶。李淵依裴寂等人建議,欲退兵太原,再圖后舉,但李建成苦諫,李淵只好作罷。

二十八日,太原糧草運到。

八月初一天氣轉晴,李淵命晾曬鎧仗行裝。

初三清晨,李淵即率輕騎借濃霧掩護,沿傍山小道直趨霍邑。

為防宋老生閉門固守,李淵採納李建成用輕騎誘其出戰之計,親率騎兵數百至城東,命李建成、李世民各率數十騎,逼近城下辱罵,以激怒宋老生,並將士卒分十餘隊由城東南向西南佯動,造成攻城假象。宋老生大怒,親率三萬大軍從東門、南門出戰。這樣正中了李建成之計,經過一番激戰,李建成俘獲了宋老生。

奪取霍邑后,李建成統領一路軍馬,屯永豐倉,守衛潼關,防禦屈突通和李密入關,佔據永豐倉糧餉基地。李建成採取積極的防禦措施,大敗屈突通,保住永豐倉,解除了奪取關中的後顧之憂,為順利佔領長安打下基礎,李淵當時大喜道:「屈突通東行不可,西歸無路,不可為虞矣。」

成為太子后的李建成的主要活動已經從戰場上退下來,進入到了一個更高層次,那就是輔佐李淵處理軍國大政,參與決策。李淵外出時,他則要居守監國。

也正是因為此,後來諸多被李世民收買的朝中大臣總以李建成無功於社稷,就會在李淵耳邊吹臭氣。可這群大臣似乎忘了一件事:李建成已不是帝國未成時的李建成,他已經是准皇帝了,難道讓未來的大唐天子還以馬上治理天下?當這些大臣們在吹捧李世民東征西討之功時,顯然忘記了一件事:沒有太子李建成就不可能有李世民的軍事成功。

我們可以看一看下面幾件事情。

武德三年七月,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李建成鎮蒲州(今山西蒲縣)防禦突厥。在保證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同時,他還協助行軍總管段德操擊敗了梁師都與突厥的聯合進犯。

武德四年三月,李世民與竇建德交戰,稽胡軍隊數萬人騷擾大唐邊疆,李建成又奉命率軍討伐。隊伍駐紮在贊州,與稽胡軍相遇,李建成指揮唐軍進擊,大破敵軍,斬殺幾百人,俘虜1000多人。

武德四年八月,李世民征伐劉黑闥,李建成安撫北境。

武德五年、六年、七年,防禦突厥。

由此可見,在李建成輔佐高祖治理國家政事的同時,也進行了幾次軍事行動。只不過李世民是在台前,而李建成卻是在幕後。但也正如劉邦所論之「功人」與「功狗」一樣,誰是人誰是狗,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
一個真實的李建成太子編輯本段回目錄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將篡改《舊唐書》的許敬宗凌遲。如果不是他,有關李建成的事情不會只寥寥數筆,李建成也不會變得面目全非。幸運的是,我們從關於李建成的幾件事上還是可以看出其真實面目的。歷史掩蓋不住李世民篡改國史的醜惡,更掩蓋不住李建成的真善。

第一件事是玄武門兵變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痛哭不已,與眾將士言:太子生前對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奔赴玄武門,為李建成報仇。古來「士為知己者死」,二馮所為正是這一俗語的最好註解。

第二件事是破劉黑闥之戰。作為唐朝統一中國的最後一場戰爭,它的勝利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李建成破劉之前,已有李元吉與李世民征討過,但二人不僅沒有對劉黑闥等實行安撫政策,反而還施行「懸民處死」的高壓政策,再加上這些人對李家的疑懼心理,武德四年七月,劉黑闥再次造反,抵抗大唐。

李建成只好親自征討之。他接受了魏徵「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諭遣之,則可以坐視離散」的建議,改變過去「妻子系虜,欲降無繇」的高壓政策,實行寬大安撫政策以爭取人心。史載:「建成至,獲俘皆撫遣之,百姓欣悅。」為了擴大影響,李建成讓被釋者互相轉告:「若妻子獲者,既已釋矣。」這一措施起到了爭取民心、瓦解鬥志的作用,起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結果劉黑闥部隊「眾乃散,或縛其渠長降,遂擒黑闥」。這樣,李建成沒費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決了河北問題,使唐初社會安定了下來。在這一事件中,雖然採取的寬大安撫政策是出於魏徵之謀,但實施者卻是李建成。

和李世民一樣,李建成也曾廣羅人才,善待賢才,「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在建唐前後,李建成招攬了許多謀臣猛將,為他出謀獻策。這些人中的許多人都成為後來的貞觀名臣,為貞觀之治作出了貢獻。如李建成的謀臣魏徵後來在貞觀年間以諫諍之臣而聞名,李建成曾甚禮之;武將中的馮立也在後來的貞觀年間「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視為心腹;名臣韋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還有鄭善國、李綱等,都受到李建成的優待。

那麼,讓我們看看這樣一個人被許敬宗描繪成什麼樣了吧。《舊唐書·隱太子傳》記:「(建成)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這段精彩的描述,絲毫不比武俠小說的盤腸大戰遜色。在這裡,除了把李建成描述成一個陰狠歹毒的人外,還將其描述成了一頭豬。

這只是史書中一個小片段,還有一件事是,李建成給了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經站不起來的劣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這個打了半輩子仗的人騎上馬時卻還沒有感覺出是一匹劣馬,於是,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了。即使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面前做秀。

李建成真的就這樣愚蠢和冷血嗎?所有的事實已經證實這是胡編出來的。唐朝時小說還不發達,所以許敬宗編的這兩個故事在當時可能會蒙住一群人,但現在,恐怕只能蒙住傻子。

史書上有確切記載,在李建成死後,其黨徒散亡於民間。李世民費了很大的勁兒也沒有捉到這些人,不是因為這些人神通廣大,而是因為人們同情李建成,所以想辦法將這些人藏到朝廷無法找到的地方。

貞觀元年(627年),一直支持李建成的燕郡王李藝造反。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衛將軍劉德裕造反。

可見,李建成還是頗得人心的。

假設沒有玄武門之變,這些大臣們會繼續跟隨李建成。李建成上台的第一件事必是輕徭役,這是肯定的,也是由當時的條件決定的。這些大臣們在李建成的領導下未嘗不能創造出另一番大唐盛世,而這樣的大唐盛世是真實的,因為是真正的准皇帝李建成創造的。

洞燭秦王之奸的李元吉

在李世民開疆擴域過程中,一直跟隨他的齊王李元吉可謂洞燭其奸。

李元吉本是一介武夫,之所以與李建成走得很近,除了手足之情外,那就是因為李建成毫無心機,仁厚寬簡,使得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李元吉覺得此人可交。被篡改過的《舊唐書》里說,李元吉也有奪太子之位的想法,但他卻沒有如李世民那樣直接和李建成對抗,而是先和李建成聯合殺李世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勢力和號召力根本不可能與李世民相比,待殺掉李世民后,他再圖李建成。這段篡改可以說沒有一點邏輯。李建成本是忠厚老實之人,李元吉如果不是傻子自然就能想到下面這一招:殺掉李世民誣陷李建成。他殺李世民的機會多不勝數,常和李世民在外征戰,在戰場上,機會多的是,何必要招搖過市地和李建成聯合呢?

假設李元吉是傻子,他也的確有篡太子之位的想法,作為武夫的傻子做事肯定是以武力來解決,他齊王府不是沒有武功高超之人,況且他自己就是一員比李世民還要厲害出許多的猛將。他想殺李世民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

從他和李建成來往頻繁可以得知,他不是傻子,他懂得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又從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死後,他想把李世民勒死的表現來看,他和李建成的情誼之深厚毋庸贅言。那麼,《舊唐書》何以要篡改關於李元吉的事情呢?原因只有一個:這個頭腦簡單的武夫太忠於李建成。而李世民早就在《舊唐書》上把李建成定義為不忠不義之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李元吉這樣忠誠的朋友呢?

李世民的城府之深、詭計之多,讓李元吉覺得跟這個二哥在一起很費腦筋,他清楚地知道李世民絕不是甘心當秦王的主兒。他跟李建成說,老二常和父皇來我府上,我的護軍宇文寶武功了得,讓他埋伏在我寢室,把老二幹掉!


李建成急忙搖頭:此事不可,你絕不要做!

李元吉大怒:我是為你好,看來我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了!

此事不久,突厥郁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李建成便向李淵建議用李元吉代李世民督軍北討,李淵答應后,李建成又怕李元吉出事,便希望李世民的部下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與之同行。

李元吉趁勢向高祖建議,將秦王手下的杜如晦、房玄齡趕走。高祖對李世民「廣納狡詐之人」的事也略知一二,便答應了。李元吉又道:「秦王狼子野心,若提防不得,請殺之!」

高祖回答:「諸大臣都認為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況且,他並無奪太子之位的行動,一旦殺了他,何以向天下人說?」

李元吉回答:「他出征時常違詔敕,初平東都之日,偃蹇顧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

高祖不語,李元吉見此情形,怏怏而退。

適值李淵要避暑太和宮,按照慣例,李世民與李元吉要跟隨。李元吉找到李建成道:「到了太和宮,當興精兵襲取之。抓住他後置土窖中,只開一孔以通飲食。」

李建成還是沒有同意。不久,李世民搶佔先機,發動了玄武門兵變,李元吉與李建成被殺。李元吉雖然洞燭其奸,但卻遲遲得不到下手的機會,結果自己反倒掉了腦袋。

而李世民卻是一個只憑傳言就殺人的人。

李世民的猛將李君羨,因促成了「便橋之盟」,所以李世民當著眾臣誇獎道:「使皆如君羨者,虜何足憂!」但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卻在不久后被李世民殺掉了。早在貞觀初,白日接連出現太白星,有太史占曰:「有女人要當皇帝。」其時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行酒令,各言小名,李君羨就把自己的小名「五娘子」說出來。李世民張著嘴半天沒回過神來,好久,才陰笑著說道:「明明是一個男兒,怎麼叫女孩子的名字?」又因為李君羨封地地名及其所轄的縣名里都有「武」字,李世民覺得太史之占和謠言很可能要在這個李君羨身上應驗。他當初想要殺李建成時也造了許多謠言,難道這個李君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久,他把李君羨調到華州做刺史,又密令御史彈劾他。如他所願,一份「李君羨與狂人為妖言,謀不軌」的奏書到了他面前,他馬上下令斬之。

如果李建成有一點李世民的狠毒之心,李元吉根本就不用死了。李元吉臨死前很可能後悔,遇到了李建成這樣「老實」的笨蛋,不然,死的定會是李世民,而不是他。

歷史就是歷史,由不得半點假設。但是因為抱著對李建成太大的遺憾與對李世民的不屑,不得不假設一番。從古至今,區分一個君主是否昏與明、庸與聵的標準似乎就是他的業績。而這種業績是留給後人的,也就是說,後人才有資格評價誰是明君誰是昏君。這後人里還分兩種,一種是文人,一種是普通百姓。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朝代,百姓對上都所知甚少。對於「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社會來講,百姓訴苦的時間要遠大於他想要了解朝廷內部形勢的時間。大唐雖然太平強盛,但跟老百姓沒有太大關係。所謂太平,不過是收老百姓的稅順利一些;所謂強盛,不過是讓境外的諸族臣服而已。

現在無法了解當時老百姓對李世民的評價到底是什麼樣的了,即使有,恐怕也不能置於史書。況且,前面已經說了,老百姓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心思去參加時政。所以,太平盛世之於老百姓,就是能有短暫的安生時間來過日子而已。

後世的老百姓會以「明君」二字評價李世民,因為他開創了太平盛世。而後世的文人卻不這樣看,他們在肯定太平盛世的同時還會對皇帝之位的來龍去脈進行理論。他們理論的結果就是李世民皇帝之位來路不明。在他們這裡,「明君」二字已經去掉了「明」字。

在前面我們講過,貞觀之治的出現是高祖李淵奠定的基礎和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假設是李建成當國,根據他的個性與品行,他自然也會將大唐帶到太平強盛的境地中來,成為世人眼中的明君。

但他失敗了,沒有坐上本該是他坐的龍椅。因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個比他在心機上要高出許多、但在品德上要差很多的李世民。

新鮮人注: 我想新國學大百科的記載. 不太可能全是胡說八道吧?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78

主題

409

帖子

1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1
沙發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9-4-18 00:51 | 只看該作者
125+12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3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8 01:1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新鮮人 於 2009-4-18 02:44 編輯
125+125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9-4-18 00:51


再說一遍. 歡迎網友用歷史事實來糾正這幾個帖子中的錯誤之處.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

主題

409

帖子

141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大一新生(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41
4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9-4-18 09:03 | 只看該作者
再說一遍. 歡迎網友用歷史事實來糾正這幾個帖子中的錯誤之處.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7 05:19

說了你懂嗎!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萬

主題

3萬

帖子

6萬

積分

貝殼光輝歲月

倍可親決策會員(19級)

Rank: 6Rank: 6

積分
60345
5
 樓主|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8 10:10 | 只看該作者
說了你懂嗎!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9-4-18 09:03


即使我不懂. 相信網友們會懂.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54

主題

1292

帖子

369

積分

貝殼網友二級

Rank: 3Rank: 3

積分
369
6
Norman 發表於 2009-4-18 10:40 | 只看該作者
新國學大百科

他是大唐第一位太子,也是被歷史扭曲了多年的真太子。大唐創業之初,他立下了赫赫戰功,卻被幾個渾蛋史官一筆勾銷;他禮賢下士,溫文爾雅,常能提出治國良策,卻被幾個無恥的御用文人忽略不計;他一 ...
新鮮人 發表於 2009-4-17 23:59


<<因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個比他在心機上要高出許多、但在品德上要差很多的李世民。>>

我完全同意。

類似的還有那個雍正皇帝。現在許多歷史劇還無恥地歌頌他。
為還原歷史真相而儘力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7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4-18 23:27 | 只看該作者
我完全同意。

類似的還有那個雍正皇帝。現在許多歷史劇還無恥地歌頌他。
Norman 發表於 2009-4-18 10:40


漢代的官史是真實的. 因而史官受到了極刑. 那時對失敗者項羽寫了本記. 享受了帝皇的待遇. 但唐代由於唐太宗參與史冊記載. 從此中國歷史就變成"成王敗寇". 丟失了官史的真實性. 可悲.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8
冷眼看史 發表於 2009-4-18 23:56 | 只看該作者
「貞觀之治的出現是高祖李淵奠定的基礎和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假設是李建成當國,根據他的個性與品行,他自然也會將大唐帶到太平強盛的境地中來,成為世人眼中的明君。」 歷史沒有假設。李建成是什麼樣的人,誰都不太清楚了,你不能說史書上說的一定是跟事實相反的,你說的有關其功績不也是史書上來得馬?
另外,按你的說法隋煬帝也是在隋文帝的基礎上登基,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也是父親眼中的好孩子, 不也是讓其滅亡。所以說歷史沒有如果。。。。
何況,李世民能容納魏徵等太子手下的人,李建成能不能容對手手下的人就不知道了。
摟住本意是好的,李建成當太子的沒能建軍功以立威望,這是李淵的失誤。可惜太多假設。。。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9
冷眼看史 發表於 2009-4-19 00:0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冷眼看史 於 2009-4-19 00:11 編輯

摟住把史書上對李建成不好的記載認定是假的,所以我有「你不能說史書上說的一定是跟事實相反的」 一說,不好意思,說話不夠嚴謹。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10
冷眼看史 發表於 2009-4-19 00: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冷眼看史 於 2009-4-19 00:52 編輯

「李世民的猛將李君羨,因促成了「便橋之盟」,所以李世民當著眾臣誇獎道:「使皆如君羨者,虜何足憂!」但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卻在不久后被李世民殺掉了。早在貞觀初,白日接連出現太白星,有太史占曰:「有女人要當皇帝。」其時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行酒令,各言小名,李君羨就把自己的小名「五娘子」說出來。李世民張著嘴半天沒回過神來,好久,才陰笑著說道:「明明是一個男兒,怎麼叫女孩子的名字?」又因為李君羨封地地名及其所轄的縣名里都有「武」字,李世民覺得太史之占和謠言很可能要在這個李君羨身上應驗。他當初想要殺李建成時也造了許多謠言,難道這個李君羨……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久,他把李君羨調到華州做刺史,又密令御史彈劾他。如他所願,一份「李君羨與狂人為妖言,謀不軌」的奏書到了他面前,他馬上下令斬之。」
這裡有多少假設????「他把李君羨調到華州做刺史,又密令御史彈劾他。如他所願 」
當年魏徵對太宗一次誤判導致官員被殺有過勸諫,後來死刑要有幾個官員三次核實(往後又更改為五次)后才允許實行以免錯案再生。貞觀四年間,死刑之人很少(好像只有29人)
貞觀6年,400多名死刑犯即將被處死,其中有不少人因為牽挂家人,心有不甘。以民為本,注重親情的太宗皇帝,竟然出人意料、破天荒地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任這些死刑犯回家告別,通知一月後再集中處死。對此許多人心存疑慮,好死不如賴活著,誰也不願意被殺頭,一月時間這些殺人放火的死刑犯豈不跑個精光。但一月後,這些死刑犯竟然一個不少地回來受刑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11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4-19 02:25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09-4-19 05:13 編輯
「李世民的猛將李君羨,因促成了「便橋之盟」,所以李世民當著眾臣誇獎道:「使皆如君羨者,虜何足憂!」但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卻在不久后被李世民殺掉了。早在貞觀初,白日接連出現太白星,有太史占曰:「有女人要當皇帝 ...
冷眼看史 發表於 2009-4-19 00:38
貞觀6年,400多名死刑犯即將被處死,其中有不少人因為牽挂家人,心有不甘。以民為本,注重親情的太宗皇帝,竟然出人意料、破天荒地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任這些死刑犯回家告別,通知一月後再集中處死。對此許多人心存疑慮,好死不如賴活著,誰也不願意被殺頭,一月時間這些殺人放火的死刑犯豈不跑個精光。但一月後,這些死刑犯竟然一個不少地回來受刑了。


針對這一問題. 清大儒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早有評論. 現轉貼於下:

讀通鑒論。唐太宗(十一)2008-06-14 22:55

談論治理的人經常會聊起「權衡」這個話題,其實他們所說的並不是「權衡」,而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互相設局,互相欺詐罷了。用張儀和蘇秦那種奸詐,來行駛帝王的權利,禍亂怎麼會消除,人心和風俗怎能不會敗壞呢?王伽的奸詐,是和李參勾結在一起來騙取隋文帝的獎賞(隋文帝時期,齊州有個小官,名叫王伽,押送李參等70餘個犯人去京城,走到滎陽,王伽對李參等人說:「你們犯了國法,受罪是應當,看看護送你們的民夫,一路上多麼辛苦,你們於心能安嗎?」李參等人謝罪,王伽就遣散民夫,釋放李參等犯人,約定日期到京城主動會齊,說道:「如果你們失約,我只有代你們去受死了。」到了限期,七十餘人竟一人不少,文帝聽了很讚賞,召李參等攜帶妻子入宮賜宴,並宣布赦免了他們,並且下了一道詔書,說只要官吏有慈愛之心,至誠待民,百姓並非難教,要官吏學習王伽。)唐太宗學了來,放掉390個死囚,而這三百九十個死囚都學王參的樣子,按期來求死。天哪,這就沒有人理了。求生怕死是正常的人情,假使能夠可以繼續活下去,人一定千方百計地去追求。用生命來保守那種淺薄的信用,即使是有為之士也會躊躇不決,何況已經被判了死刑的那些小人呢?

唐太宗時期,天下已經平定,道州縣各級行政區域都有長官,法律嚴密,城鄉穩定,用連坐法來維持人民的穩定,宗族親戚都聚居在一起,如果犯了法也無法逃到胡越這種人煙稀少偏僻的地方,所以放走的那些囚犯即使要逃,誰會收留他們呢?唐太宗知道這些囚犯一定會準時來赴死,這些死囚們也算計著皇帝一定會赦免他們,所以他們被放掉后又返回,他們想的是皇帝會特別對他們施加恩惠,因此而信賴,這是騙誰呢?騙老天嗎?那麼這三百九十個人裡面,不會沒有那種特別愚笨的人,因為無法預測唐太宗必然會赦免他們的,然後僥倖逃跑;而當時遣散這些死囚的時候,作這種驚世駭俗的事情時,唐太宗因為喜歡納諫而聞名,也沒聽說主管法律的官員根據條文來就這件事進行爭論,那麼一定是唐太宗私下裡和相關部門商量好的,說這些死囚如果如期歸案那麼就赦免他們,並偷偷讓這些死囚知道,但大家都表面上掩飾,讓當時和後世的人們驚訝為盛世所獨有的現象,或者認為很不尋常,這都是皇帝和人民互相欺騙罷了。

從前沒有而現在有的事情,一定有虛妄成分;人所爭論浮誇的東西,必然有詐。管理之道在於平易,說話詭異而行為神秘的人,不會出現在堯舜這種盛世的時代。蘇洵好聞樂道的是「帝王之權」,這種言論比洪水猛獸更危險。

我想王夫之說得夠清楚了.

另外. 關於貞觀之治的成因. 除了唐太宗本人的因素外. 也不能否定前朝留下來的遺產. 全面的評價李世民可以說他是一個偉人. 對中國歷史有功績的人. 一個開明的人. 殺兄. 殺弟. 並滅其族. 殺兄.弟后立即帶甲入宮逼其父當場下詔. 讓天下兵馬由李世民統管. 直至逼父親退位. 恐怕如此殘酷對待親兄.弟及父親. 歷史上難找到第二人. 無論如何. 從道德上講, 決不是一個可以稱道的人.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812

主題

1萬

帖子

2萬

積分

貝殼光明大使

Rank: 6Rank: 6

積分
26065
12
小辣辣 發表於 2009-4-19 05:38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小辣辣 於 2009-4-19 09:10 編輯

再貼一帖. 是本網舊帖. 也代表一種看法. 姑望讀之.

廣南子在2008-1-26 05:57 發表於: 倍可親中的一段

4. 中國歷史上十大偽君子
本文由 廣南子 在 2008-1-26 05:57 發表於: 倍可親.美國 ( backchina.com )

  首先說明評選十大偽君子的標準:

  第一,他們是偽君子,不是大惡人,所以兇狠好殺的秦始皇、楚霸王等人都不算;

  第二,他們都是隱蔽得很好的偽君子,到現在還受到稱讚,至少還存在爭議,象王莽那種生前就被揭穿的,雖然也是偽君子,但屬於不高明的偽君子,所以也沒有列入。


  這十大偽君子按照時間為序,分別是:

  舜:舜本來出生貧寒,他的父親是個盲樂師,知子沒如父,瞎眼的老音樂家對自己兒子的底細知道得一清二楚,幾次想殺了他,可都被舜逃脫了。後來舜得到了堯的信賴而步步高升,等到掌握了大權之後,就把堯的兒子丹朱殺死,把堯囚禁起來,強迫堯把王位「禪讓」給他,另外還接收了堯的兩個女兒。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搞 「禪讓」的人。曹丕娶了漢獻帝兩個女兒,又逼迫漢獻帝禪讓之後,得意洋洋地說:「現在我才知道古代的禪讓是怎麼回事了!」

  伊尹:伊尹是湯的宰相,湯死後,他輔佐湯的兒子太甲,但不久以後,他就羅列了一堆太甲的罪名,把太甲囚禁在桐宮,自立為王。三年後,太甲在忠於自己的臣子幫助下逃脫,回來誅殺了伊尹。後來,伊尹的形象受到美化,主要是一些執掌權力的大臣想用伊尹做例子,廢除他們所不喜歡的皇帝。只要看看後來那些自命伊尹的人,他們和皇帝其實都是你死我活的關係:霍光(死後全家被殺)、董卓(被殺)、孫竣(後來全家被殺)、司馬昭(死後兒子篡權).

  劉備:當人們說呂布是三姓家奴的時候,常常把劉備給忘了。劉備起先跟著劉焉,再追隨公孫瓚,陶謙給了他一些軍隊他就投了陶謙,沒多久陶謙不明不白死了,兩個兒子也死於非命。劉備在徐州混不多久地盤讓呂布奪去,他就厚著臉皮在託庇在呂布門下,但呂布終究不信任他,他就隨曹操滅了呂布,可一到京城,他又企圖對曹操下毒手,最後在徐州反曹,失敗后投袁紹,看袁紹不行又投劉表,劉表死後,一個兒子投降了曹操,另一個兒子在劉備手裡,年輕輕地據說酒色過度死了。周瑜打敗曹仁得到荊州,劉備卻厚著臉皮借了荊州一直不肯還,直到最後決裂。劉備最後一次背叛是老上司劉焉的兒子劉璋,《三國演義》里說他不肯奪同宗的地盤,那是胡說八道,他可熱心著呢。

  諸葛亮: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排擠原來益州的大臣李嚴等人,執掌大權,還用老子教訓兒子的口氣對劉禪說話,開一堆名單要劉禪信任,還說宮中府中,俱為一體,意思是全得聽他諸葛亮的。可惜諸葛亮死得早,他死的時候兒子也還小,所以沒來得及篡位,但是南諸葛,北司馬,他們的招數是相似的。

  李世民:這個一代明君,有過屠城的記錄,也有過殺害兄弟,劫持父親,篡奪皇位的歷史,而且把弟媳婦也收羅進宮來做自己的妃子,完全是個殘忍、好殺、好色的傢伙,不過唐太宗很會做秀,他殺死兄弟后見高祖,吮著高祖的乳頭大哭那一段實在有點噁心人。他不僅改寫了歷史,還故意在史書里留一段故事,表示他自己是無權過問史書記錄的。唐太宗曾嘲笑秦皇漢武迷信不老金丹,最後自己因為吃了金丹中毒而死。

  趙構:當人們世世代代通罵秦檜的時候,可曾想到,秦檜不過是一個幫凶而已,沒有皇帝的旨意,哪裡來十二道金牌,沒有皇帝的默許,秦檜怎麼可能把一個地位相當於副宰相的大將軍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後來秦檜等人作為替罪羊永遠跪在岳飛墓前,宋高宗卻啥事沒有。

  朱熹:朱熹是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主張「存天理、滅人慾」,在道德上要求非常苛刻,他還用程伊川「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理論勸友人的妹妹守節,但他自己卻有過逼嫁守寡的弟媳婦以侵奪亡弟產業的隱事。另外,朱熹為了打擊報復不贊成自己觀點的唐仲友,將一名叫嚴蕊的妓女嚴刑拷打,企圖逼她承認與唐有男女關係,結果被嚴蕊拒絕,從這件事看,這個道德家的思想境界不如一個妓女。

  海瑞:海瑞有個女兒,才七歲,因為偷吃了別人一個餅,海瑞逼她活活餓死,其實這麼小的孩子還不可能自殺,實在是被餓死的。管仲說:易牙為了討齊恆公的歡心,把自己兒子煮了給他吃,這種人殘忍到極點,為了榮華富貴什麼事也做得出來,千萬不能信任。相比之下,海瑞為了維護自己清官的聲譽,能把自己七歲的女兒餓死,其實他的本質和易牙是一丘之貉。

  弘曆:乾隆帝弘曆是個文化的摧殘者,但他不象秦始皇那樣焚書坑儒,弄得血出刮拉,而是大力提倡小學,讓儒們皓首窮經,不問世事。他編訂的四庫全書,收羅了大量珍本孤本,肆意篡改,再把原著毀掉,許多文字都被改得走了樣,特別是涉及對女真人和滿人的地方,甚至罵「虜」、「韃」的都不能倖免。另外乾隆還有一個嗜好,就是把他鑒賞過的古書畫都蓋上一個八寸見方的「乾隆御賞」,有些畫寬不過一尺,也照蓋不誤,很多名畫就被他蓋得大煞風景。

  洪秀全:一個落第書生,搖身一變成了邪教總頭目,還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割據政權,把基督教的教義改得滑稽可笑的鬧劇。本來他身死國滅,已經證明了他人間天堂神話的破產,但後來又被打扮成農民的代言人,民族英雄,所以這個人還是要拎出來。
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13
冷眼看史 發表於 2009-4-19 08:46 | 只看該作者
想當真君子,就別從政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14
冷眼看史 發表於 2009-4-19 08:4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冷眼看史 於 2009-4-19 09:07 編輯

從政而又當君子的,不是死的早就是當不大,從古以來很少例外
還有,李家嚴格來說不是漢人,北方胡人兄弟相互間為爭奪權力殘殺多了,(北匈奴就是內鬥太厲害而滅亡)。北方少數民族兄死後,弟娶嫂子也是常見的。這也可以從唐朝是比較「開放「 的朝代得到一些依據
唐朝皇帝普遍崇尚道教,很多都吃丹藥而亡,應該與道教的興盛有關。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0

主題

11

帖子

2

積分

註冊會員

Rank: 1

積分
2
15
冷眼看史 發表於 2009-4-19 08:59 | 只看該作者
舜, 伊尹兩人的說法,歷史就是那樣,不同人有不同看法,沒辦法
劉備,相當君子的話早就死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諸葛亮,說一千道一萬,他死後,蜀國一日不如一日,阿斗是可以放心的人,他也不至於獨攬大權了。姜維沒有獨攬大權把,去屯田以避禍去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30

主題

6364

帖子

9186

積分

五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9186
16
buweizhai 發表於 2009-4-23 00:39 | 只看該作者
說了你懂嗎!
快馬清秋 發表於 2009-4-18 09:03


呵呵呵,哈哈哈哈,呵呵呵

青蛙跳井——撲通。

據說雷鋒幫助人的事都是假的。還有人證。哈哈哈哈。

李建成都死了一千多年了。哦,哈哈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0:1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