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記錄一個月金融危機 記憶全世界滄桑表情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0-16 07:1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自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閉始,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肆虐世界一個月了。

    一個月,彈指一揮間。在時間冷酷地倏忽而過時,很多人卻感到度日如年的艱辛。回首一個月來的國際市場風雲變幻,我們不禁唏噓,21世紀初那繁華勝景怎麼這麼快就煙消雲散了呢?

    也許你可以把金融機構的你死我活放到一邊,然而,誰又能抽身事外?看看一個月來的世界,破產、失業、緊縮、暴跌、衰退……哪一樣不以生動的表情提醒你我:要當心,要驚醒。

    紐約時代廣場懸挂的美國「國債鍾」也以刺眼的數字給美國人敲起了警鐘。「國債鍾」10月8日顯示,美國聯邦政府欠下的債務已接近10.2萬億美元。一個細節充滿黑色幽默:「國債鍾」上顯示金額的計位數字已全部用光,無法再照常工作,為了應對這一狀況,「10萬億」的打頭數字「1」臨時擠進左邊顯示美元符號的格子里。

    金融危機惡化到如此地步,國際社會需要深刻反思。許多領導人都表示,國際金融體系必須進行改革,因為目前這種體系已不能適應21世紀的要求。IMF總裁卡恩更是直言不諱:金融危機暴露了發達經濟體金融體制的一系列缺陷,也證明當前金融體系不能適應全球化金融市場的要求,這一體系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存在疑問。

    不破不立。當時間的車輪轟轟前行,我們停下腳步回首,是為了更好地尋找世界的新生。







    10月14日,一名交易員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查看股指走勢。美國政府向大型金融機構注資2500億美元的利好消息推動金融股走高,但是投資者對公司盈利能力的擔憂情緒打壓科技板塊,14日紐約股市反覆震蕩,收盤時三大股指未能延續前一個交易日的漲勢而紛紛走低,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的跌幅超過3%。 新華社/法新

    「股災」經月未消 「猛葯」成效初現

    一個月前的今天,9月15日,是讓全球股民痛心疾首的日子,美國股市開創了「9·11」恐怖襲擊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歐洲股市、亞太股市也隨即陷入了一片血海之中。一場災難因為華爾街百年歷史的投行——雷曼兄弟的倒下而拉開帷幕。雷曼倒下后的一個月,10月15日,全球股市在各國家政府的奮力救市下,一跌一拐地學著爬起。

  巨幅波動令人忐忑

    將時鐘往前回撥一個月,9月15日當天,紐約股市遭遇恐慌性拋售。道瓊斯指數重挫逾500點,標準普爾下跌近5%。歐洲、拉美股市也跌聲一片。日本東京股市、韓國首爾股市、中國A股、中國香港股市公共假期后的首個交易日均出現了狂風暴雨般的下跌。當美國、歐洲、亞太各國均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救市行動后的一個月,各國股指出現了瘋狂飆升的表演。對於這場目前還看不到盡頭的金融危機而言,這究竟是最後的瘋狂還是反轉的信號?

    10月14日,歐美金融市場早盤的表現讓投資者既興奮又忐忑。得益於投資者歡迎各政府採取支持金融業的舉措,歐洲股市14日早盤經過上個交易日大漲後繼續攀升,其中銀行、科技與醫藥類股上漲。截至記者發稿,上漲的銀行類股有法國興業銀行,漲幅為11.9%。科技與醫藥類股同樣上漲,晶元製造商英飛凌科技公司勁升4.3%,藥品製造商葛蘭素史克公司上漲4.7%。歐洲三大市方面,截至記者發稿,英國富時100指數漲4.2%至4431.82點,德國DAX30指數漲2.9%至5209.26點,法國CAC-40指數漲3.8%至3664.32點。

  還要更多刺激

    「這樣的結果讓投資者備受鼓舞,你終於可以看到倫敦證券交易所內傳來振奮人心的拍手聲了。」在英國一家交易所工作的斯蒂芬感慨地表示,「希望這樣的日子可以持續,市場需要更多的降息刺激。」RBS市場策略師尼爾·帕克也表示,「目前最要緊的是讓貨幣市場重新開始運轉,如果各國政府能做到這一點,再配合已出台措施的到位執行,以及全球央行的更多降息,市場將有希望達到拐點。」

    「反彈的力度有些出乎我們意料,紐約證券交易所收盤鐘聲響起后,場內爆發出歡呼和掌聲。交易看起來勢不可當,收盤幾分鐘后,電腦上的競價仍在繼續。」一位在華爾街工作的美國人這樣描述10月13日美國證券市場的情形。

    但頭腦冷靜的歐美人對於這場久違的大反彈依舊充滿了質疑。美國《紐約時報》記者邁克爾·格倫鮑姆認為,「鑒於眼下這場危機的根源在於信貸流動性,如果本周信貸市場的活躍度仍無起色,投資者可能再度拋售股票,短線投機者也可能選擇獲利了結。」美國一些交易員也持謹慎態度,總部設在北卡羅來納州的「常青投資」首席市場分析師約翰·林奇具有代表性,「周一的股市令人振奮,但這並不意味著最糟糕的日子已經過去。考慮到信貸市場緊縮和明年企業盈利前景不妙,未來市場還將迎來諸多挑戰。」

    用一個月來平息一個超級大國幾年來存在的弊陋顯然有些勉強,但「亡羊補牢」是當下各國政府面對危機必須做的,也是只能做的事情。而作為普通的投資者,當前只能期待一個月後的今天,全球股市可以比現在走得相對穩定些。(記者 趙怡雯 發自上海)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沙發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0-16 07:16 | 只看該作者






    10月14日,美國財長保爾森在華盛頓舉行的聲明會上發言。當日,保爾森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及總統金融工作市場小組的成員在位於華盛頓的美國財政部發表聲明,公布新救市方案的詳情。 新華社記者張岩攝

國家舉債百姓還 美式生活重定位

    經濟寒流襲來,華爾街瑟瑟發抖。大手大腳慣了的許多美國人,也不得不開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勤儉、節約,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至少在最近一段日子,正成為不少美國家庭的必修課

    經濟寒流襲來,華爾街瑟瑟發抖。大手大腳慣了的許多美國人,也不得不開始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勤儉、節約,中國人的傳統美德,至少在最近一段日子,正成為不少美國家庭的必修課。現在,美國人乃至全世界人都開始反思「花明天的錢過今天的日子」的消費模式。一位著名的專欄記者在批評美國人的消費理念時形容:是在「花後天甚至大後天的錢來過今天的日子」。

    購買模式重定義 節衣縮食成趨勢

    金融危機使人們把錢包捂得越來越緊。倫敦《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題為「全球消費者被迫反思購買模式」的文章。文章說,經濟陷入衰退邊緣,使美歐消費者購買習慣也發生轉變。美元購買力急劇下降,美國人深有感觸。1980年1美元就可以買到的商品,現在同等數量要花2.66美元才能買到。由此,美國人迫於無奈改變了他們的購物方式。「在發達市場,消費者仍然在努力維持他們的購買力,其實也就是降級消費。」投資銀行瑞銀集團股票策略師表示。

    廉價食品的銷量在上升,比如切片冷肉、湯和冷凍蔬菜,因為人們都開始打包午餐去上班,而且在尋找新鮮水果和蔬菜的廉價替代品。美國消費者正在合併購物行程來省錢,也更喜歡去光顧那些以相對較低價格出售多種不同商品的大超市和百貨商店。根據美國有關部門7月份的調查,22%的美國人甚至減少了看醫生的次數來省錢。非必需類食品和飲料的銷售也在下降。大街上的自行車也明顯多了起來。據說,不少年輕人俱樂部都號召騎自行車上班,省油、環保,還鍛煉身體。金融貴族們也只能暫時收斂起奢華的生活。《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一位投資商打電話給遊艇公司,問能否取消他先前訂購的價值2500萬美元的遊艇,但遊艇公司表示,既然他已簽了約,那至少得賠付10%的違約費。這名投資商懊惱之餘,更是進退兩難。



    10月13日,在美國紐約的華爾街,幾名失業的金融業從業人員在街頭賣藝掙錢。 新華社/法新

  昔日華爾街「金領」 今日街頭「賣藝人」

    華爾街街頭,幾名失業者玩起了雜耍,希望由此引起人們對在這次金融風暴中的失業者的關注。自今年年初以來,美國新增失業人數略高於75萬人,增長速度從今年前8個月的平均每月7.5萬人增至9月份的15.9萬人。華爾街更慘,五大投行無一倖存。大量裁員已是必然。紐約市政府估計,華爾街困境將使紐約喪失4萬個高薪崗位,未來兩年損失300億美元稅收收入。

    按照以往衰退的標準衡量,這種失業情況較為尋常。但把失去的房產和證券財富、失去的工作、失去的信貸獲取途徑以及仍居高不下的油價綜合起來,就構成了摩根士丹利聯席首席全球經濟學家理查德·伯納所說的美國家庭面臨的「完美風暴」。

    富翁變「負翁」 子債父來償

    據穆迪投資服務旗下Economy.com統計,現在約有1200萬戶美國家庭的負債額高於住房的價值,佔美國有房家庭總數的16%。大約有7550萬個美國家庭擁有自己所居住的房屋。目前的房市蕭條已導致美國部分地區房價下跌了30%之多,近1/6美國房主目前背負的房貸要高於其房屋的價值,這增加了人們拖欠償還按揭貸款的可能性,而正是這一問題在去年引發了信貸危機。

    更多房主淪為「負翁」可能意味著,最終會有更多人喪失房屋止贖權。因為在金融市場出現麻煩時,那些負債額超過其住房價值的人是很難用住房作抵押申請到轉按揭貸款的,他們也難以通過賣掉住房來還清背負的按揭貸款。反過來,一處止贖房產往往會拖累相鄰住房的價值下降。

    Economy.com首席經濟學家馬克·贊迪指出,2006年和2007年時這一比例僅為4%和6%左右。他還說,在當前這場蕭條期內最終淪為「負資產」一族的房主很可能會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多。而過去5年間買房的美國家庭情況更糟。據房地產網站Zillow.com估計,這類家庭有29%的按揭貸款額要高於其住房的價值。一位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母親說,她23歲的女兒為了完成花費16萬美元的大學學業,借貸了2萬美元。去年她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年薪不足4萬美元,無法滿足房租、日常開支和還貸的需要。為了幫助她進入高薪行業,她的父母決定替她還貸,幫她還清了2000美元的信用卡債務,並說服她搬回家裡來住,現在女兒正準備申請就讀法學院。

    在美國政府大舉營救金融市場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家庭也在考慮著自己家裡的救助對象——背負了沉重債務的孩子。據估計,在2/3貸款上學的美國大學本科生中,他們的平均學生貸款僅去年一年就增長了5%,達2.2萬美元;許多人還有信用卡債務。隨著經濟增長放緩,起薪水平止步不前,最近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可能根本找不到工作。結果是,貸款違約的情況將在新近畢業的大學生中呈現上升勢頭。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3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0-16 07:17 | 只看該作者






    歐元區15國首腦10月12日在巴黎召開歐元區有史以來的首次峰會,尋求為共同應對當前越演越烈的金融危機而採取聯合行動。 新華社發

站在金融風暴中心的人

    華爾街金融風暴席捲全球。除了深陷泥潭的銀行業巨人外,有幾個人同樣身處風暴中心。他們近期異常繁忙,他們的名字頻繁見諸各種媒體,為了全球金融體系穩定,他們聚集在一起。他們,是各國財長。

    在金融風暴中,當站在風暴最中心的保爾森受到巴菲特、索羅斯們的輪番批評顯得有點焦頭爛額時,他的同行們與他並肩作戰,同時,也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展開博弈

    謹慎抄底

    ——日本財務大臣中川昭一

    G7財長中,只有一個亞洲人。他就是日本財務大臣中川昭一。金融風暴中,與美國聯繫緊密的日本,具有獨特的地位。從某個角度說,日本將是美國政府救市行動中最希望抓住的盟友。然而,怎樣把握好自保和伸出援手的關係,中川昭一肩頭的擔子實在不輕。

    中川昭一被稱為「年輕的鷹派」。這個稱呼的由來,一方面是他在日本政界確實「後生可畏」;另一方面,則因為在對待中國的態度上,他表現出明顯的右傾傾向。在人們的印象中,宣揚參拜靖國神社,鼓吹中國威脅論,中川昭一的形象似乎與經濟活動聯繫並不緊密。

    事實並非如此。中川昭一的工作一直與經濟相關。他曾經長期在金融界工作,對金融領域的實體工作可謂駕輕就熟。從政后,他又先後擔任農林水產大臣、經濟產業大臣等與經濟發展相關的工作。深厚的經濟工作背景,成為他擔任財務大臣的基礎。

    中川昭一接任財務大臣的時間不長,華爾街金融風暴是他展示能力的一次機會,同時也是對他的一次大考。中川昭一本月10日曾經表示,日本正在準備幫助那些在金融危機下資金緊缺的國家。不過,他同時對外宣稱,美國沒有要求日本購買更多國債。

    考慮到日本經濟外向型特徵明顯,出口貿易能否繼續保持增長直接與世界經濟走勢相關,中川昭一的「救助」行動在度的把握上將十分困難。一方面,日本不能放任美國經濟衰退;另一方面,日本本身也面臨匯率穩定、內部金融穩定等挑戰。

    有日本媒體暗示,中川昭一在日本銀行對美國銀行業的收購行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是一次嘗試,「抄底」有風險,中川很謹慎。中川昭一10月14日公布了日本政府的一攬子救市計劃,就目前看,日本國內對該計劃的反應良好。

    不步美國後塵

    ——法國經濟、財政和就業部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G7財長們本月1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聚首。其間,七國財長簽署了一項計劃,承諾用「一切可用手段」對抗當前的金融危機。在7位財長中,有一位作風強硬的女性。

    她就是克里斯蒂娜·拉加德,法國歷史上首位女經濟、財政和就業部部長。不得不承認,儘管女性已經在各國政治舞台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女性「出頭」,往往就會伴隨著作風強硬等評價。實際上,無論是過去的從政經歷,還是此次金融風暴中表現出的態度和發表的言論,G7中惟一的女財長,拉加德的「強硬」確實不輸於男性。

    拉加德是律師出身,先後在法國政府外貿部、農業部等多個部門任職。2004年,她被《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世界最強權女性之一。其後,更是在法國政壇風生水起。接任法國財長后,拉加德主導了包括減稅、修改法國周工作時間等改革,並且多次有「驚人之言」。

    2008年4月,在美國訪問期間,拉加德就曾經公開表示,她正在試圖通過改革方案來助推巴黎替代倫敦成為金融中心。

    這位享受競爭樂趣的財長,即使在G7達成統一發表救市聲明后,仍然忍不住直接批評自己的同行。她說:「市值6000億美元的雷曼陷入危機本身就是一大錯誤,而美國政府居然讓雷曼倒閉,無疑犯下了更大錯誤,正是美國政府用錯誤的方式來修正錯誤的做法,才導致了目前波及全球的金融悲劇。」

    當然,作為法國財長,拉加德不會允許同樣的錯誤發生在法國。她多次承諾,法國政府絕對不會放任任何一家法國銀行倒閉。

    限制高管年薪

    ——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

    談起施泰因布呂克,大多數人都會想起這位德國財長因為要與家人度假,「任性」地缺席G7財長會議的事情。去年4月的G7會議期間,施泰因布呂克以早已決定和家人一起去非洲旅行為由,沒有出席G7會議,徹底顛覆了一把德國人一貫嚴謹的形象。

    此外,他還拒絕出任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主席,他的理由是,自己在德國要負責的工作已經太多,無暇再擔任其他職務。

    這一次G7財長會議,德國財長施泰因布呂克沒有缺席。在調節工作和個人生活之間,施泰因布呂克自有一套。這位看起來有點「懶散」的財長在此次金融危機中表現卻不含糊。

    他先是「口出狂言」,表示,美國將會失去在全球金融系統中的超級大國地位。他說:「世界金融體系終於多極化了。亞洲、中東及歐洲的主權財富基金和銀行機構將在新的金融系統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美元、歐元、人民幣和日元等將共同成為穩定而重要的貨幣。」

    此外,他還大膽拋出限制銀行高管薪酬的言論。他認為,要緩解金融危機,銀行高管薪酬不應該高於50萬歐元。

    無論是家庭優於工作的選擇,還是拒絕擔任國際職務,又或是銀行高管限薪,施泰因布呂克都聽到了來自國內和國外的批評聲。不過,在批評面前,無論是個人時間安排,還是主管國家金融,施泰因布呂克無疑一直都在堅持自己的選擇。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09:4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