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日聯合的戰略意義及必然性!(轉)

[複製鏈接]

17

主題

46

帖子

19

積分

註冊會員

大學預科(二級)

Rank: 1

積分
1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所相非相 發表於 2008-1-28 15:4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中日聯合將使雙方互取所需




我們不妨先看一看日本所處的戰略位置:日本,位於太平洋西岸,是一個由東北向西南方向延伸的弧形島國。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與中國、朝鮮、韓國和俄羅斯相望,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4個大島和其他6800多個小島組成。由於以日本本土諸島及琉球群島為基幹的「第一島鏈」北段基本上覆蓋了東亞沿海,使日本控制著東亞、特別是東北亞絕大多數的出海通道,因而日本事實上成為了整個東北亞地區進出太平洋的大門。日本對於東北亞地區各國向海洋方向的發展、從事海洋方面的軍事活動,都具有極大的制約作用。但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資源匱乏,國民經濟對外依賴性極強,其戰略資源和產品市場嚴重依賴於海外,主要戰略資源如石油、煤、鐵礦石、鋁礬土、橡膠、棉花等對外依賴程度基本都在90%以上,多者則幾乎為100%;而日本生產的為數50%以上的汽車和船舶用於出口,電子產品的主要市場也在海外;食品綜合自給率僅75%。日本每年進口物資達6億多噸,出口8000萬噸,其海運量佔全世界海運總量的20%……顯然,日本是極其脆弱的!它的生存與發展在很多程度上依賴著海運和海外貿易,而這一切都只能通過海上交通線來完成。正是由於海上交通線的安全與暢通關係到日本國的生死存亡,是日本的國家命脈,所以誰能有效控制它,誰就能對日本形成足夠的制約,誰就擁有了與其打交道和討價還價,甚至迫其就範的籌碼!

談到中日問題,就不能不提到台灣。我們翻開地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台灣正好處於整個西太平洋海域的中心。以台灣為界,向北是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亞太經濟、科技最發達的地區,向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戰略物資(橡膠、錫及石油等)主要產地之一。因此,台灣重要的國際戰略地位不言而喻,尤其對於日本來說,具有更為特殊和重大的地緣戰略價值。台灣扼日本「海上生命線」西太平洋航線之要衝,資源極端貧乏、經濟發展嚴重依賴海上運輸線的日本所需石油的90%和相當大一部分製成品的運輸要經過台灣島附近的台灣海峽及巴士海峽,一旦台灣「出事」就直接影響到日本的這組「海上生命線」,使日本經濟面臨嚴重危機,甚至崩潰。因此,我方如能收復台灣,完成統一,日本將不得不與我發展友好合作關係,並不得不在一些問題上對我做出妥協與讓步。另外,台灣問題的重要性還體現在其附屬島嶼釣魚島和被台當局控制的南沙群島中的最大島嶼——太平島上。釣魚島,是日本進入台灣海峽南下東南亞、南太平洋的必經之地,附近水域蘊藏著800億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氣,具有重要的地緣戰略和經濟價值,是中日領土爭端的焦點問題。南沙群島,緊扼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交通要道,也有著重要的地緣戰略價值和豐富的資源,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等南沙島嶼附近國家早已垂涎三尺,加緊對南沙資源進行開採,與我國在南沙問題上爭端不斷升級。如果兩岸實現統一,將有利於解決中日釣魚島爭端及南沙主權歸屬問題,從而有力維護我國在南海的主權與利益,並對日本形成更為有力的制約與更為明顯的戰略地緣優勢。而一個統一強大中國的出現,將標誌著美日在亞太地區霸權的徹底終結!此時的日本,為了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為了維護自己的國家利益,必然會逐漸遠離美國,並謀求與中國之間的聯盟,以便能繼續擔當亞太「老二」角色,同時確保其「海上生命線」的安全與暢通。統一后的中國,在對日關係上,將會擁有足夠的籌碼和主動權。即便那時的中國,整體經濟實力只是略強於日本,甚至只是與日本基本相當,中日間出現的聯盟,也將是以中國為主……

而我們中國要想發展,要想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要想最終成為世界性強國,就必須要獲取足夠的發展空間與戰略緩衝地帶,就必然要面向海洋發展,實施海洋戰略。中國在整個亞太地緣格局中處於中心地位,中國周邊地緣範圍與亞太地區的地理範圍基本重疊。中國雖有一定的全球利益,但主要地緣政治利益是在亞太地區,因為亞太地區是我們的「後院」。如果「後院」不穩,我們就不可能有多餘的實力,騰出足夠的精力來顧及世界的其他地方。所以,中國要想獲取世界領導權,就一定要先想辦法獲得本地區,也就是整個亞太地區的主導權。就日本在整個亞太地區來說,其戰略位置、實力、影響力都絕不容忽視。中國如果要想成為亞太地區的「老大」,沒有與日本的聯盟,沒有日本的緊密配合,是很難達到的。況且,中國如果收復台灣,完成了統一,就意味著我們成功突破了「第一島鏈」。而擺在我們面前,阻礙我們走向大洋,威脅我海上安全的最後一道障礙就將是北起日本列島,經小笠原群島、硫黃群島、馬里亞納群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延伸至哈馬黑拉等島群的「第二島鏈」。日本不單在第一島鏈中佔據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在第二島鏈中也同樣如此。如果中國要突破第二島鏈,向海洋方向發展,從而有效實施自己的海洋戰略,達到控制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的戰略目的,就必須謀求與日本之間的合作。我們還應當看到,如果中日實現聯合,獨特的地理位置將使日本成為我國重要的海上屏障,眾多的島嶼可形成一條令海上來敵難以逾越的堅固防線;我方如果以日本諸島作為自己海軍的前哨防禦陣地,可使我們的前沿防禦縱深向太平洋方向增大數百海里;倘若以日本沿海眾多的良港作為我海軍艦隊的出發補給基地和重要戰略依託,則將使我海上有效作戰範圍能夠覆蓋整個西太平洋地區;若再以小笠原和琉黃群島作為前哨防禦陣地,則可使整個東亞地區完全免除來自太平洋方向的常規軍事威脅,同時使我方形成對關島美軍的北抄之勢。所以,綜上所述,我們未來的利益需求及國家發展需要決定了我們必須與日本進行聯合!

總之,關於中日之間為什麼需要聯合,簡單說就是——未來的日本需要我們來保證和保護其「海上生命線」的暢通與安全,需要發展與我們之間的友好合作關係以維護其根本國家利益,保障其基本生存與發展;而未來的中國也只有與日本進行親密合作,才能獲得更多、更廣、更適宜我們生存與發展的戰略空間,才能順利取得地區領導權,並繼而以亞太地區為基礎,謀求建立一個以我們中國為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










聯合日本可改變全球力量對比





在目前的全球力量對比中,美國與歐盟並駕其驅,兩者經濟實力基本不相上下。日本也擁有強大的不容忽視的經濟科技實力,在強手林立的當今世界,美國其實並沒有在經濟科技方面佔據什麼絕對性的優勢,那為什麼它就能夠領導世界呢?這是因為歐盟、日本都是它的盟友,它們與美國之間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它們在一定程度上是目前這種國際格局的受益者和維護者。美國因為有歐盟,才確保了對歐洲的絕對控制;因為有日本,才使其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不斷得到鞏固……

但是,這種以美國為主導的單極世界正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多極化趨勢已經不可阻擋:歐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其與美國之間在經濟方面的競爭和矛盾日趨激烈,它們已經不滿足於目前這種單邊格局的約束,它們希望在國際社會中發揮更大、更為明顯的作用,希望取得與其經濟實力相當的國際地位,希望與美國平起平坐……;俄羅斯近年來在普京的強力領導下,國內經濟開始復甦,在國際上不斷採取強硬態度和立場,堅決反對美國霸權和單極世界,北方熊已經開始蘇醒……;而我們中國,在全球經濟普遍都不是太景氣的情況下,一枝獨秀,充當著世界經濟的火車頭。我們雖然面臨諸多的困難與挑戰,但前景一片大好,形勢非常喜人……

日本目前之所以與美國聯合,並不是它們之間就真的是什麼朋友和夥伴,而是它的國家利益驅使所致。日本在已經成為了經濟大國的同時,正在謀求成為政治大國和軍事大國,日本人的野心其實什麼時候都沒有消退過!誰能幫助它達到這一點?目前只有美國,因為不管我們承不承認,美國都可以說是目前世界格局的實際領導者。同時,日本依靠自身力量很難保障其國家安全,更難以保障其漫長「海上生命線」的暢通與安全。誰能幫助它?只有美國。或者說,誰能有效制約和控制日本,誰能有效扼斷日本的咽喉,逼其就範?只有美國!再加上日本又是二戰的戰敗國,日本不與美國聯盟,又與誰聯合呢?

可是一旦我方收復台灣,日美目前的這種蜜月期將不復存在!兩岸統一,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美日兩國,尤其是日本。所以,它們是最不希望看到兩岸出現統一的國家,當然,還有俄羅斯、印度、越南等國。兩岸統一,實際上也就標誌著美國失去了其對亞太事務的主導權和干涉能力,它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和國際聲望將因為兩岸的統一而降到最低;至於日本,原來的主子此時對它已經沒有了太多可以利用的價值,美國此時也失去了足以制約和逼迫日本就範的籌碼。不管美國怎麼一廂情願,自作多情,日本是絕不會願意為了一個遠在萬里之外的美國,而與一個近在咫尺,隨時能夠切斷其「生命線」的大國進行對抗的。美國的下場就是,被無情無義的日本一腳給踢開。而我們取代美國,成為了其不得不討好的對象……

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失勢會產生一系列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它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控制力從此將日趨衰弱。歐盟、俄羅斯、中國三者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會因此而得到相應的大幅提升,並與美國一起,加上日本,成為未來多極格局中的主角。

在未來的這種多極格局之中,美國由於其霸權衰落,利用價值銳減,且對盟友的控制和制約能力幾乎蕩然無存。因而歐盟與其繼續保持聯盟的可能性已經不大;而俄羅斯更不可能與美國進行任何形式的聯合。這樣,未來多極格局中的美、歐、俄三方將會各自為戰。而五極之中,只有中日存在聯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在這種國際大背景下,中日如果能夠聯合,將大大增強我們的實力,提高我們的國際地位和影響,使我們得以成為多極中相對最強的一極,從而在未來全球力量對比中佔據優勢!為我們的下一步發展奠定極為堅實的基礎!














中日聯合將促成亞太新格局的形成




中日之間聯盟的成立,實際上也就標誌著以中國為主導的亞太地區新格局的產生!聯合日本后的中國,將擁有亞太地區最為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及海上力量。這種強大的力量,足以使我們對美、俄形成局部性的絕對優勢。在這種形勢之下,整個亞太地區將成為我們的天下。而中日聯合的積極性就在於,它將導致亞太地區發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本地區的許多國家在迫於我方實力及相應利益驅使下,將會與中國靠近,並最終與中國結盟,加入到以中國為主導的亞太共同體之中。

中國與日本進行聯合,將迫使美軍從駐日、駐韓基地撤軍。而美軍撤離后所留下來的力量真空,顯然只能由我方來予以填補。中國與日本之間盟友關係的存在,將大大增強我方對朝鮮半島的控制力、影響力,使我方在朝鮮半島問題上擁有絕對的發言權。而我方發展與朝、韓兩國的友好合作關係,又將使我在與日交往時擁有更大、更多的籌碼。朝鮮半島本身所處的重要戰略位置及其與我國的關係,使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在這一地區的存在及影響。朝鮮半島是任何一種外部勢力從東部進入亞歐大陸的一塊極佳的跳板,也是京津要害地區的第二道大門。任何一個大國在本地區的存在,都會對我們的安全產生重大和深遠的影響。正是基於此,我們與日本進行聯合,將把美國勢力徹底排擠出朝鮮半島,同時又能使俄羅斯在本地區的影響力降到最低。當美俄勢力都被清除出半島后,朝韓雙方將在我方的積極斡旋之下,停止對抗,走向和解,並最終以邦聯制完成統一。而一個統一、親華朝鮮的存在,對於中國是最為有利的。

同樣,中日聯合,對於我們拉攏蒙古也是相當重要的。蒙古對於中國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成為中俄兩個大國之間的緩衝國。在地理位置上,蒙古位於中國的上方,它就像是架在我們中國這隻雄雞背上的一把大「牛刀」。一個對中國友好的蒙古的存在會大大緩解京津地區可能面臨的外在威脅與壓力,同時,蒙古在軍事戰略上還能對中國的新疆和東北兩個地區產生深遠的影響。雖然中俄兩國關係目前比較友好,但長遠來看,中國的北部安全不能建立在中俄友好關係的基礎之上,而只能以實力與利益為基石。一個極其強大的亞太領導無疑會對蒙古產生足夠大的吸引力,同時又足以抵消和抗拒俄羅斯的影響。所以,中日聯合后,蒙古也將成為中國最親密、最重要的盟友。

……

總之,中國的盟友將會不斷增加,中國在亞太地區的領導地位將會不斷得到鞏固。菲律賓、新加坡、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也將最終成為我們最忠實和最可靠的夥伴……我們將得以完全控制亞太地區所有的重要海峽、海道、出海口、海上交通運輸線以及其他一切戰略要地,整個亞太地區將處於我們巨大影響和強大支配之下……

而隨著以中國為主導的這種亞太新格局的建立和不斷鞏固,亞太各國將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建立起一個新型的地區合作組織,它將使各成員國之間得以在政治、經濟、防務、外交、文化、科教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各作,它實際上就是一個政治經濟防務共同體。這個地區一體化組織將以目前的東盟為基礎,以中國為主幹,再吸收日朝蒙等國組成……










新的亞太集體安全防務體系




這種以中國為主、日本為輔的亞太新格局,能把美俄有效排斥在外。中國將可以在這種格局之下,建立由我們說了算的集體安全體系。

中日聯合后,將影響和帶動本地區其他國家與我們發展親密友好合作關係,並最終與我國結為盟友。我們將與它們簽訂一系列的雙邊及多邊安全防務合作協議,同它們積極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隨著中國與這些國家軍事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建立一個全新、統一、由中國領導的亞太集體安全防務體系將成為可能。我們將在雙方及多方協商后,按照協議規定,把自己強大的軍事力量投送和部署到我們的盟國;我們將可以在必要時使用盟國的領空、領海,使用它們的機場、港口以及其他一切必要軍事設施;可以在需要時指揮和調動它們的軍隊;統一調度各種武器裝備、戰略物資及其他一切戰爭能源……我們還將在朝鮮半島、琉球群島、菲律賓以及新加坡和越南等地建立一系列先進完善的海空軍及後勤補給基地,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在盟軍的緊密配合下,承擔起整個亞太地區的防務重任。

在這種防務體系配合下,我們可以在西太平洋方面組成兩道防線,第一道即外層防線,由朝鮮半島基地群、沖繩基地群、蘇比克基地、新加坡和金蘭灣基地為主組成。它還將擁有兩個突出部,一個是北方突出部——由日本的小笠原群島、硫黃群島等組成。另一個是南方突出部——主要將由帛琉和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組成。這南北兩個突出部配合整個外層防線,將對關島美軍形成鉗形之勢。整個外層防線,進可攻,退可守,是一道堅固而不可逾越的海上長城。它將保障我本土不受到來自東、南兩個方向的任何直接軍事威脅。第二道即內層防線,由我們本土遼寧半島、山東半島、舟山群島、台灣、海南及南海諸島等地的眾多海空軍基地聯合組成,它實際上構成了我們的本土海防體系,是對外層防線的補充和支撐……










中日聯合乃大勢所趨





中國的統一大業不可阻擋,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完成。而我中華的飛速崛起與美國的不斷衰退也將是歷史的必然。所以,在這些國際格局走向的大背景下,中日聯合將是大勢所趨!

但中日聯合雖是大勢所趨,卻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其間,兩國難免會產生諸多的誤會、矛盾、猜疑與隔閡,兩國之間會在各個方面進行各式各樣的明爭暗鬥與實力較量。有時兩國關係甚至還可能會走到冰點,或者到水火不容的地步。但這一切都將是次要的,它們只不過是中日兩國最後結盟前的一些「插曲」而已。只要把這一切控制在對抗和衝突的界限之內,兩國關係就不會受到根本性的影響。

目前看,中日兩國間的關係似乎前景很不理想,而且讓人感覺相當迷茫。其實這是因為兩國關係尚未到達轉折點,到了轉折點,一切自會明朗,而且前景將會一片大好。這個轉折點就是——兩岸的統一!一旦我們收復了台灣,「高傲」的日本馬上就會對我們拋來「媚眼」……













聯合日本是實現中華全面復興的必由之路




中華復興,我個人認為要經歷四個步驟:

第一步是大力發展國內經濟,以積蓄必要的實力,為後續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在這一階段,要盡一切可能避免與其它強國間的對抗與衝突,一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力主和平;

[ 社區 http:/// ]
第二步就是當國力積聚到一定程度,已經擁有足夠能力與手段解決一切統一及領土爭端問題,並有能力嚇咀和應付任何外來干涉及侵略時,採取必要和一切可能的手段收復台灣,解決與周邊各國的所有領土、領海爭端,完成國家的統一;

第三步,實行中日聯合,確立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絕對領導地位;

第四步,以亞太地區作為我們的後院和支撐,把我們的勢力逐漸延伸和擴展到世界的其它地區,從而保證我們在世界各地的有效存在和影響,維護我們的全球利益。並通過長時間的努力,最終以實力、策略和手段確立我們的世界領導地位,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建立和鞏固以中國為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

聯合日本並取得地區領導權極其重要,它將在整個中華復興大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性作用!收復台灣,完成統一將標誌著中華的初步復興,而我中華實現全面復興的標準就是——建立以我們中國為主導的國際政治經濟新格局。在這兩者之間,很明顯,聯合日本就像是一根紐帶,它一頭連著前者,一頭連著後者,只有通過它才能完成初步復興向全面復興的過渡和轉變,所以聯合日本將是實現我中華全面復興的必由之路!

聯合日本到底有多重要,我們可以仔細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我們連地區領導權都無法掌握,那我們又怎麼有資格、有能力、有可能去領導世界,去為全世界人民謀福利,去維持全球的和平與穩定呢?所以,我們要想領導世界,就得先取得地區領導權。而要取得地區領導權,又非得與日本聯合不可。不管我們對日本有何成見,不管我們與日本有著怎樣的血海深仇,有一點我們不能不承認,日本再怎麼也是亞太地區的大國,現在是,將來也是,它在亞太地區的地位和影響力是無可替代的。我們不可能把日本拋開,而去單獨建立一個沒有日本參與的亞太新秩序,那樣做極不明智,因為在這種基礎上所形成的地區新格局將是極其脆弱和極不牢靠的。我們這樣做,只能是把日本推向我們真正的對手,使我們的後院永遠都不得安寧!

忘卻仇恨,絕不是忘記歷史!歷史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所以我們要發展,要壯大,我們要成為真正的強者,而且是最強者!我們更要成為智者,成為大堅忍者,我們看問題、辦事情要從大局出發,要從長遠考慮,絕不能被自己的情緒和仇恨所左右,絕不能一時衝動。我們每個熱血國人都對日本軍國主義在八年侵華戰爭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咬牙切齒,但是我們不能因為這種情緒,就把仇恨帶入與日本的交往之中。我們應當謹記一點:「近交遠攻」!日本不是我們的真正對手,那我們的對手是誰?由我們的目標而定。而我們的未來目標應該是什麼呢?我覺得我們應該而且完全可能在未來肩負起領導世界的重任!既然我們的目標是這個,那麼,如果我們意氣用事,把自己的實力都消耗到了與日本的矛盾、衝突與對抗之中,最後只鬧得個兩敗俱傷,我們還有足夠的能力去與我們真正的對手爭取世界領導權嗎?恐怕我們與日本一起,只會能落得個鶩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下場!

在國際交往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同樣,也不要為自己樹立永遠的仇敵。有的,只是永遠的利益!

44

主題

645

帖子

160

積分

貝殼網友一級

初過語言關(三級)

Rank: 3Rank: 3

積分
160
沙發
zhiyuanjun 發表於 2008-1-28 23:42 | 只看該作者
夢話!不過是「大東亞共存共榮,對付歐美」的翻版。中日若不經一戰,日本永遠不會在「亞洲老二」的地位上與中國聯盟的。這是其民族文化的本性所決定的。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8-7 04: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