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亞健康與保健食品

[複製鏈接]

3萬

主題

3萬

帖子

3萬

積分

版主

留學博士后(十二級)

Rank: 7Rank: 7Rank: 7

積分
33179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藍藍的天 發表於 2008-1-25 22:3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現代人常受到來自社會、工作和家庭等諸方面的壓力,再加上環境污染,引起人的健康狀態改變,表現為乏力、頭暈、記憶力減退、失眠等等現象,即亞健康狀態。


亞健康是介於健康與疾病的中間狀態,但查體卻無陽性發現。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數據中說,全球成年人的1/10處於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本身僅是功能的紊亂,但若不及時糾正,各種疾病將會接踵而來。由於亞健康不存在器質性病變,各項檢查又無異常,患者和醫生都易忽視。


朱丹溪在《格致餘論》中說:「凡人之形,長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蒼,薄不及厚。而況肥人多濕,瘦人多火;白者肺氣虛,黑者腎不足。形色既殊,臟腑亦異,外證雖同,治法迥別也。」在《醫理輯要·錦囊覺後篇》中又有:「要知易風為病者,表氣素虛;易寒為病者,陽氣素弱;易熱為病者,陰氣素衰;易傷食者,脾胃必虧;易老傷者,中氣必損。」


由此不難看出,人體發病的主要原因,取決於體質的不同,也就是說體質決定著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如何改變不良的體質狀態,是人們應該關心的問題。但體質不是固定不變的,即使在同一環境中,只要我們本著積極的生活態度,採取積極的養生措施,是可以糾正體質上的偏頗,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醫學專家經多年研究發現,現在生活方式的改變,攝取食物營養素單一,功能性成分缺乏,是導致惡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發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如食用大豆和花生精鍊食用油,加工過程中除去了絕大部分卵磷脂,而卵磷脂是功能性食品重要的活性物質。卵磷脂能夠抑制脂肪氧化,促進神經傳導,促進脂肪代謝,預防心臟血管疾病。另一個例子是飲用純凈水。人體的部分微量元素來自於飲水,而純凈水中不含微量元素。農業高科技種植技術的發展,也是導致食物成分不均衡的因素,除了口感差外,功能性成分含量也低。異黃酮存在於常規大豆品種中,是一種類雌激素,對於預防骨質疏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有效。而某種轉基因大豆品種,異黃酮類物質的含量幾乎為零。


因此,在倡導回歸自然的飲食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時,適當強化富含相關功能性成分食物的攝入量,很有必要。人類的營養素除了食品所含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和膳食纖維七大類外,近年來,科學研究認為,食物中的生理活性物質具有保健功能。這些功能成分包括:功能性甜味劑、活性低聚糖、活性多糖、活性油脂、生物抗氧化劑、活性多肽、乳酸菌及其他活性成分。例如人蔘皂甙、靈芝多糖、山藥多糖、枸杞子多糖、銀杏黃酮,以及蛋白肽、磷脂類、核酸等等。



1962年,日本厚生省將功能食品定義為:具有與生物防禦、生物調整、恢復健康等有關的功能因子,經設計加工而成,對生物體有明顯調整功能的食品。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也將其命名為功能食品(Functional Foods)。歐洲各國則普遍稱之為健康食品(Health Foods)。


我國應用了幾千年的中藥中,沒有區分哪些屬於食品,哪些屬於藥品,以及哪些屬於功能食品。為了彌補我國現行文書中沒有功能食品的缺憾,衛生部組織專家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研、論證,於2002年3月頒布了「可用於保健食品的名單」。


21世紀我國的功能食品將會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因為它具有世界其他任何國家和民族所不具有的四大優勢:
(1)資源豐富;
(2)風味獨特;
(3)安全有效;
(4)遺產驗方眾多。
因此,對這些葯食兩用的保健食品的合理配伍、深入研究、推廣使用,將大大促進人類由亞健康狀態向健康狀態的轉化。


醫學專家指出,功能食品能夠改善亞健康人群的生理功能和機體免疫力,從而恢復健康狀態。許多保健食品和保健藥品就是把這些功能成分集中起來進行科學提取,並作為營養素來補充。但我們不能誇大這些功能食品的功效而濫用,應在醫生指導下正確補充,只有合理應用,才能獲得它們的最大功效。
有兩種偉大的事物,我們越是經常越是執著地思考它們,我們心中就越是充滿永遠新鮮、有增無已的讚歎和敬畏,那就是我們頭上的星空,我們心中的道德法則!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1-12 12:1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