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皮包公司 信息倒爺 地下交易 買賣隱私 個人信息泄漏大調查

[複製鏈接]

910

主題

1579

帖子

882

積分

貝殼網友七級

Rank: 3Rank: 3

積分
88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ede10 發表於 2008-1-19 09:4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叢歌

    「上個星期剛拿到新房鑰匙,今天就接到2通電話、4條簡訊,都問要不要裝修和買家電。」張先生憂心忡忡;「預產期下個月,小寶寶還沒出生,奶粉商、做胎毛筆的就來電預約了。」准媽媽李女士心懷不滿;老人3年前去世,家中卻不期然收到一封保險講座邀請函,同在被邀名單上的老人的兒媳姚女士哭笑不得……

    在這個網路化的信息社會中,你是否有這樣的感覺:越來越多的陌生人能準確知道你所有聯繫方法,乃至有關你婚否、房產、汽車等各種個人信息,你就像赤身裸體站在他們面前一樣。你驚訝、你憤怒、你恐懼,但你無可奈何。

    那麼個人信息是如何泄漏出去的?到底是誰在拿個人隱私作交易?筆者展開調查。

    唐先生後來才明白這原來是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上當受騙怪不了別人,但令他感到難以接受的是:他買了什麼車、付了多少稅,騙子怎麼知道的?

    誰動了我的買車信息?

     只要你有「付出」就有回報——兩年前買車所付的購置稅可退3%?碰到這種好事,唐先生的第一反應是「國家的政策真是人性化啊」,殊不知,一夥騙子是在以車管所的名義,一步步誘騙他將銀行卡信息「自報家門」,並遙控唐先生在ATM機上操作。當手機通話戛然而止時,卡內600元餘額已經消失。他們究竟是怎樣知道唐先生的個人信息的?

    那天上午,唐先生接到一個電話,對方一口東北口音,自稱是上海市公安局車管所工作人員,詢問他是否在2年前買過一輛寶馬車,並付過10%的購置稅。唐先生回憶起,按國家財政規定,當時好像付過一筆購置稅。對方說,此次根據國家財政要求可退稅3%,共9743元。

     正當唐先生有點摸不著頭腦時,東北口音一副責怪的口氣:「我們上個月就寄了公函給你,怎麼一直不來領呢?今天是辦手續的最後一天,逾期這筆資金會收繳國庫。現在這筆錢應該還在國家財政網的。再不抓緊時間領走,就算徹底『充公』了!」繼而他又口氣稍緩:「像你這樣的馬大哈也真多,真是皇帝不急,急死我們這些做『太監』的了。這樣吧,我教你怎麼打電話查,看那筆錢是不是算你自動放棄。被上繳國庫,就追不回來了。」……就這樣,在袁先生的一步步「引導」下,唐先生的卡里沒有增加9743元,反而少了600元。

    唐先生後來才明白這原來是場徹頭徹尾的騙局,上當受騙怪不了別人,但令他感到難以接受的是:他買了什麼車、付了多少稅,騙子怎麼知道的?

    至今仍讓余小姐百思不解的是:為何冒牌公司知道她第二天9時預約了上門保養?為何冒牌公司還能有辦法聯繫到她,並且提前一小時,正好錯開和正牌軍正面「交鋒」?

    信息公司「助紂為虐」?

    余小姐在「好買家」購買「麥道」地板時,約定可獲贈一次「滌太太」公司的地板保養。沒想到,事後,她竟多次接到非「滌太太」公司的免費保養地板的電話,余小姐拒絕了。

     幾天前,余小姐和「滌太太」公司約好第二天上午9時上門保養地板。誰知,前一天晚上,余小姐接到了自稱是「滌太太」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稱,由於後面還有客戶,保養提前一個小時,改為上午8時進行。第二天,工作人員果然提前上門,保養完后,就向其推銷地板保養的產品。

    令余小姐驚訝的是,剛送走為其保養地板的工作人員,9時許,又有一撥自稱「滌太太」公司的保養人員上門,余小姐傻眼了:「你們不是剛剛來過?」。對方出示證件后,余確信,這才是真正的「滌太太」。剛才那些人是冒牌貨。她撥打冒牌者留下的電話號碼,沒人接聽。

    至今仍讓余小姐百思不解的是:為何冒牌公司知道她第二天9時預約了上門保養?為何冒牌公司還能有辦法聯繫到她,並且提前一小時,正好錯開和正牌軍正面「交鋒」?

    然而,「滌太太」公司有關人員否認公司泄漏了客戶的信息。他猜測有兩種可能,要麼是余小姐曾無意中自己透露了信息,比如她接到其他公司推銷免費保養業務,為了拒絕對方,把預約了「滌太太」保養的時間說了出去;也有可能「冒牌軍」在專業的信息公司購買了這樣的信息。

    余小姐心生疑竇:還有這樣的信息公司啊,他們太神通廣大了吧!

    更誇張的事還有,姚女士家中有2位老人去世3年,還有1位甚至已過世10年,都未買過保險,但近年來,家中卻不時接到來自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指名道姓要找某位老人。

    向死人推銷保險?

     日前,家住海倫西路的姚女士收到一封某保險公司的邀請函,信封上是老人一個人的名字,邀請函正文則是老人和姚女士兩個人的名字,邀請她們參加一個理財專家現場提供理財方案指導和知識的講座。這樣性質的講座家人以前參加過,無非是推銷活動的換一種說法。但令姚女士氣憤的是,老人去世已經3年,對方竟然還在 「騷擾」死者。而且,將她和過世之人名字列在一起,也是對生者和死者的不尊重。

    更讓姚女士奇怪的是,她和婆婆從未買過對方險種,何時成了她們的客戶?其實更誇張的事還有,姚女士家中有2位老人去世3年,還有1位甚至已過世10年,都未買過保險,但近年來,家中卻不時接到來自保險公司的推銷電話,指名道姓要找某位老人。後來,她打電話向邀請函上的聯繫人質問,對方卻輕飄飄一句:「不好意思,可能是我們的資料庫沒有及時更新造成的。」 至於老人們怎麼「進」了他們的資料庫,則避而不談。

    什麼樣的黑手在攫取我們的個人信息?

    登錄王老闆的網站,首頁上顯示了他的經營範圍:中國老闆手機號碼、經理人手機號碼、車主名單、上海老闆手機號碼、高檔業主名單、上海企業名錄、高端客戶名單,應有盡有。

    什麼樣的信息都有

    到底是什麼樣的黑手在攫取我們的個人信息?

    在知情人幫助下,筆者找到了一家專業信息網站,老闆姓王,據說生意做得很大,他手頭什麼信息都有。

     登錄王老闆的網站,首頁上顯示了他的經營範圍:中國老闆手機號碼、經理人手機號碼、車主名單、上海老闆手機號碼、高檔業主名單、上海企業名錄、高端客戶名單,應有盡有。為了買家方便,中國老闆手機號碼大全還分地區、城市、行業銷售,還專門列出了外資老闆的手機號。老闆手機號碼大全里不但有公司名稱、老闆姓名和手機號碼,還有他的經營範圍、經濟類型、地址、郵編、註冊日期和資金等。此外,王老闆的手中還握有全國各大銀行金卡會員名單和全國移動和聯通VIP名單。

    在首頁最顯眼的位置,王老闆公布了最新的信息:2008全國股民資料,並鄭重聲明:「此資料乃市場孤品,絕對在中國市場上從未出現過,跟現在很多網站買的版本絕對不同。為了保證資料的質量,本網站的資料,全為限量出售。您購買后,不必擔心名單中的股民已經被騷擾多次,而產生了抗拒心理。」

    王老闆開設的這個網站上面,詳細羅列了各類信息及其價格,如25萬個的上海車主信息價格為1800元。其中最便宜的是7萬多個上海經理的信息,包括姓名、電話、公司名稱、地址、註冊資金、主營業務等,只要200元。

    王老闆信誓旦旦地稱,信息絕對準確,可以放心,而且價格好商量,信息都來自"正規渠道"。

    買賣信息價格好商量

    王老闆真有那麼神嗎?這些信息的準確度究竟有多高?他是如何搞到這些信息的?筆者輾轉聯繫到了王老闆。

    「我是一家高檔俱樂部的業務員,我們要拓展高級會員,聽說你這裡有賣經理名單?」筆者自稱需要大量各行業老闆名單,試探性地詢問王老闆。

    王老闆信誓旦旦地稱,信息絕對準確,可以放心,而且價格好商量,信息都來自「正規渠道」。

    「有車主信息嗎?我想要一部分車主信息,拓展業務。」

     見筆者需要的信息量大,王老闆頓時熱情起來。「我只需要附近幾個區的車主,閔行和徐匯的。」但他說,買兩個區的不行,「沒空幫你分啊,反正不貴的。」王老闆神秘兮兮地推銷起自己賣的信息:「網上有些地方賣的都是沒有車牌的信息,很便宜,但我們賣的都是正宗有牌照的車主信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王老闆答應以最低價400元賣給筆者5000個帶車牌的車主信息。

    為了證明這些信息的權威性,王老闆還透露,沒有車牌的信息大多是從汽車經銷商那裡得到的,但有車牌的信息都是從所謂「正規渠道」來的。

    400 元現金匯入王先生提供的農行賬戶之後,王老闆馬上就把3份Excel文件發送到了指定的電子郵箱中。這些車主信息十分詳細,不但包括姓名、電話、地址、車牌、品牌車型等基本信息,連購車時間、地點、車輛出廠日期、排量、顏色都十分具體。為了驗證信息的真實性,筆者隨機抽取了兩個車主和他們取得聯繫,發現所有信息果然十分準確。

    內部人員泄密都是地下交易

    其實,信息公司獲取名單的方法十分原始——利誘關鍵人員。

    利誘關鍵人員

    這些準確度高得令人驚訝的信息究竟怎麼到了信息公司之手?

     其實,信息公司獲取名單的方法十分原始——利誘關鍵人員。按照規定,開發商、物業、醫院等都是嚴格禁止內部人員泄密的。一家物業公司負責人坦言:「沒有必要為這麼點蠅頭小利,冒風險買賣業主信息,到時候業主遭到騷擾,肯定先想到物業,不是自己惹麻煩嗎?」同時,也沒有哪家高檔俱樂部願意把會員名單透露給競爭對手。

    然而,地下交易防不勝防。永懋置業銷售部的負責人曾多次接到業主投訴,為此他們特地在員工條例中寫明,如果泄露業主信息,會受到相應懲處。但是,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頂風作案的人依然存在。當然,也不排除管理文檔的員工疏忽大意,沒有鎖上抽屜,資料被人竊取複印的可能。而在信息泄露之後,再查找責任人,會遇到取證難的問題。

    「業內人士」透露,信息公司是最近五六年冒出來的,大部分都是沒有營業執照的私人作坊,有執照的也只是「皮包公司」。信息公司得到一份名單后,只要有人想買,就不限次數地轉手賣出,利潤可觀。由於門檻很低,近來,信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競爭越來越激烈。

    儘是私人作坊、皮包公司

     價格決定利潤,買賣信息過程中的定價直接影響到信息公司的利潤。信息公司賣信息開價有2種:一種是「零售價」,就是以「份」為單位,比如上海車主信息,每份1角;上海經理手機因為信息覆蓋面比較窄、含金量不高,每份只要5分。然而,運營了一段時間后,信息公司發現,獲取50份和100份信息的成本差不多,便改成「批發價」,就是打包開價。如一個樓盤或一段時間內一家醫院的新生兒等。開出的價格隨市場需求、緊俏程度、時間推移而不斷變化。比如同樣數量的別墅業主名單,價格肯定高於普通住宅業主名單。

    據經常和信息公司打交道的「業內人士」透露,信息公司是最近五六年冒出來的,大部分都是沒有營業執照的私人作坊,有執照的也只是「皮包公司」。信息公司得到一份名單后,只要有人想買,就不限次數地轉手賣出,利潤可觀。由於門檻很低,近來,信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競爭越來越激烈,甚至會有買家撇開信息公司,直接去找賣家。

    在這樣的市場競爭下,信息公司做生意不得不講市場規矩,買賣雙方可以討價還價,雙方根據購買的數量,協商定價,確定成交價。

    此外,信息公司的老闆要求業務員具有一定的社會關係和交際能力,能取得「信息來源者」的信任並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保證穩定的業務量。

    「獵狗網」自稱「沒有找不到的人」,「優庫網」則號稱能「攬盡天下人」。一些信息「倒爺」為了讓商品賣個好價錢,甚至還打出了「市場孤品」、「第一手資料」、「絕對準確真實」等廣告語。

    信息倒爺攬盡天下人

    除了信息公司,一些個人不注意保護自己以及朋友的個人信息,無形中也在為個人信息泄密並被人利用而「出力」。

    本報曾經報道過的「名片網」就是其中一例。「一張換兩張,找你想找的名片」,打開名片網,搜索名片的首頁上赫然「呼籲」大家上傳名片,共享人脈。

    名片網稱,其主要服務對象是商務人士、獵頭、銷售,還有部分投資者、律師、求職者等,並列舉了不同的案例來說明商務人士怎麼通過名片網「新、快、好、省」地實現了「商務溝通零距離」。

    只要在網路上輸入一個人的名字,按下回車鍵,這個人的單位、郵件、辦公地址和手機號碼會馬上呈現在你眼前。不管你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只要你註冊成為「名片網」的會員,你就可以找到200萬人的名片資料。

     輸入電子郵箱,填寫一些簡單的資料,成為會員就可以開始「積分」:查找一張名片,花去5點積分;上傳一張名片,得到10點積分……名片網搜集的名片涉及各行各業。名片從何而來?網站解釋:「所有名片均來自會員共享。您的名片可能是您的朋友或合作夥伴上傳的,通過這種方式為您創造更多機會。」

    除了名片網,類似公開叫賣或分享個人信息的網站還有很多。「獵狗網」自稱「沒有找不到的人」,「優庫網」則號稱能「攬盡天下人」。一些信息「倒爺」為了讓商品賣個好價錢,甚至還打出了「市場孤品」、「第一手資料」、「絕對準確真實」等廣告語。

    專家聲音

    法律盲點 個人維權實在困難

    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隱私權作為一種憲法權利加以保護。然而,我國法律現在還沒有明文規定,將個人信息作為一項具體的人格權,所以對於個人信息買賣行為,目前法律上尚無具體適用的條款。

     「個人信息屬於個人隱私,是綜合社會的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信息公司有償出售名單,侵犯了個人隱私權。」上海尊源恆律師事務所的李曉茂律師認為,個人信息是否向外界透露應該由個人決定,私自公布他人手機號碼等重要信息,會給受害人的正常生活造成不便,這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

    公民為了維護正常的生活和精神的安寧,希望保護自己私生活中的秘密很正常,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將隱私權作為一種憲法權利加以保護。然而,我國法律現在還沒有明文規定,將個人信息作為一項具體的人格權,所以對於個人信息買賣行為,目前法律上尚無具體適用的條款,「很難從行政上處罰,最多從個人角度主張。」

    然而,李曉茂覺得,其中也存在3個問題。首先,很多情況下,被騷擾者並不知道自己的信息被泄漏了;其次,信息買賣過程中,幾乎都是通過電子郵件加上匯款方式交易,很少會留下蛛絲馬跡,所以事後取證較難;最後,由於訴訟費用較高,很多人覺得並不合算。

    「人脈網」等以個人信息等價交換為原則,鼓勵註冊用戶上傳他人信息,這是一種未經他人同意公開他人隱私的行為,侵害了他人的隱私權。「如果看到自己的電話號碼被公布,可以要求對方立即停止侵權。」李曉茂說。

    有識之士呼籲,國家應加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嚴厲制裁各類「泄密」行為。還有人認為,可以在合同中明確雙方在個人信息保護上所應履行的責任和違約后的處罰,利用《合同法》加以約束,但這同樣會遇到事後取證難的問題。

     當然,在這個網路化的信息時代個人也要有保護個人信息的意識,比方說在網站註冊、商家信息填寫、買賣汽車、郵購商品等情況下盡量不泄露自己詳細的個人信息 ——不報自己全名、不填寫詳細地址、不留家庭電話、不提供身份證號碼等等,這可能是目前情況下保護個人信息的最後一根稻草。

    小鏈接

    四類「搶手貨」

    通常情況下,只有客戶提出要求,信息公司才會行動,這樣能保證不做無用功。不過,如今有4類信息,是各家信息公司最喜歡,最有市場的。

    ■新樓盤業主

     中介公司和裝修公司最青睞這類信息,尤其是剛剛交房的新樓盤業主名單。此時,一來業主對此有需求,其次他們還沒有產生抗拒心理,比較容易成功。但是,當這些名單上的人被「掃蕩」過一遍后,名單的含金量就大大降低。因此,為了第一時間得到這類名單,信息公司早在開盤時就已經和開發商中的關鍵人物接觸。他們不會去找售樓小姐,因為這些人流動性大,名單準確度無法保證。只有絕對可靠的第一手資料,才能賣出好價錢。

    ■新生嬰兒

     產婦們都應該有如此經歷:寶寶還沒出生,就有人來推銷奶粉;出生后,嬰兒攝影機構的電話總能掐準時間,提醒你何時該拍滿月照、周歲照;接著,保險公司、早教機構也會瞅準時機找上門來。嬰兒名單不會「貶值」,隨著小寶寶的長大,這類名單可以被商家、保險、教育機構一直使用下去。至於名單的提供者,主要是醫院內部人士。

    ■股民信息

    這屬於現在的熱門信息。2007的牛市締造了很多新股民,信息公司通常宣稱名單從證券公司內部獲取,屬於高度保密文件。一些信息公司還會傳授業務員撥打電話時的技巧:要以熟人身份或證券機構回訪客戶為理由致電,還要說清楚有免費分析師替他們解答推薦等等。

    ■私車車主

     這屬於比較「保值」的名單,來源主要是汽車經銷商和車輛管理部門。買得起車的人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所以除了汽車維修店之外,高爾夫球俱樂部、高檔會所、人壽保險、車友俱樂部、保健品、高端禮品、會議等各種業務都會找上門。此外,各銀行VIP卡用戶、老闆或經理人、高檔俱樂部會員名單等也因為同樣的理由受青睞。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5:59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