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股市市值趕超日本

[複製鏈接]

102

主題

2926

帖子

678

積分

貝殼網友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67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石頭記 發表於 2007-8-30 15:3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8月29日,統計顯示,如果算上在香港上市的中國企業,目前中國股市市值已超過日本市場,這凸顯出中國金融市場在過去18個月中的急劇飆升。日本股市8月28日收盤的市值為4700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的合併市值為47200億美元。這是中國股市2007年創造的一系列紀錄中一個最新的里程碑。儘管中國公司收益的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日本公司,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數據顯示,2006年日本經濟規模仍比中國高出63%。

  8月29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傑夫·代爾(Geoff Dyer)的署名文章《中國股市市值超過日本》。文章指出,日本股市8月28日收盤市值為47000億美元,而中國市場海內外上市企業的合併市值為47200億美元,中國股市市值首次超過了日本股市市值。

  而且,在今年的某些交易日里,中國內地股票市場的交易額超過了所有其他亞洲市場的總和。這些數據的確可以看作是中國資本市場快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又一個新里程碑,在一些人為之歡欣鼓舞時,筆者卻感到深深的憂慮。

  目前,滬市基於2006年業績的加權市盈率為58倍,深圳中小板為79倍;而基於同期業績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市盈率為17.1倍,香港恒生指數市盈率為15.8倍,香港國企指數為22.6倍;同為「金磚四國」的巴西聖保羅指數為14.48倍,俄羅斯RTS指數為19.49倍,印度孟買指數為24.08倍。從這些數據比較中不難看出,我國內地股市中的泡沫成分的確不輕。

  對於目前中國股市的這種過高估值現象,一些人給予的合理解釋,無非還是股權分置改革完成、經濟持續增長、人民幣升值和流動性過剩等理由。但在筆者看來,第一,目前股權分置改革已基本完成,隨著股市基本定價功能的恢復,股市定價基準理應逐步向國際估值基準靠攏,而不應該與其背道而馳。

  第二,近年來我國經濟的確持續高速增長,目前已出現一定程度的過熱傾向,隨著政府連續出台高強度的緊縮性貨幣政策,從理性預期角度看,投資者理應對後市持有謹慎態度,而不是無休止地跟隨狂牛奔騰不止。

  有一種觀點認為,由於代表中國經濟成長的優質資產還沒有完全注入中國A股市場,因此中國股市的非凡上升預期中除了包含業績增長預期外,還應該包含資產注入預期。筆者認為,業績增長預期應受經濟周期制約,目前美國經濟遭遇滑坡,中國經濟面臨政策緊縮,因此牛市預期不應得到強化;從資產注入看,如果一味地指望有人願意繼續在高股價條件下注入優質資產,也是非常不現實的,因為這將極大地損害注資股東的利益,而且也違背了公平原則。

  第三,以人民幣升值為由,鼓吹「價值重估」、進而為股指繼續大踏步攀升尋找理由,筆者認為是十分危險的,因為這是明顯地要把中國股市引向日本和中國台灣曾經走過的、並且付出了慘重代價的老路。

  第四,目前我國的確存在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其源頭是美聯儲過多的美元發行。但流動性過剩不過是影響股指上漲的一個外部參數,而不是內在原因。眼下,政府主管部門正在採取嚴厲的緊縮措施,並期望予以遏止。隨著緊縮性政策強度加大和積累,必然會導致資產泡沫的最終破滅,其殺傷力是巨大的。

  有人期望政府放任自流(不要阻擋一些人的快速發財之路),這也是極不現實的,股市泡沫有時就像五彩斑斕的肥皂泡,吹得越大,一旦破裂,對經濟的打擊也越是巨大。因此,為了維護經濟穩定發展,政府有必要履行其公共管理職責。

  歷史經驗表明,在經濟和金融領域的任何不顧客觀規律的「大躍進」,都是註定要受到懲罰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目前,我們面臨的最緊迫的任務,不是為狂牛不止尋找更多的理由,而是要積極探索和尋找不使泡沫繼續吹大和防止泡沫破滅的有效措施.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6 22:14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