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NBA選秀,中國因素再度引起世人關注,我也來說說我的外國同事和朋友眼中的中國。先從最近參加的一個研究如何與記者打交道的培訓班說起。美國專家拿出一張當天的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頭版的新聞一條一條地看過去,全是負面新聞。專家說:這就是新聞媒體的偏好,要麼是暴力,要麼是意外,類似「去年世界人口如預期增長百分之一」是決不可能上西方媒體的頭條的。這時一位印度同事不解地問:那為什麼關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消息卻時常上財經版的頭條呢?專家說:very good question。這是因為,在西方讀者的預期中,中國經濟不可能也不應該持續增長,所以「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消息實際上是某種「意外」,所以可以上頭條。
中國和中國人果真是戰無不勝嗎?對這個問題,印度人有自己的看法。事實上,在美國大眾與傳媒皮尤研究中心的民調顯示,印度就是少數對中國持有負面看法的國家之一。我的印度同事如是說——標準的英語句式:「誰也對付不了中國——除了中國人自己。」我聽罷頗感詫異:「此話怎講?你能不能舉個例子?」印度人說: 「比如中國產品的價格在印度市場有明顯的優勢,不要說其他國家,就是印度自己的產品也很難競爭。幸虧中國商人自己運進來一些劣質產品……」聽老外說中國,七嘴八舌,說什麼的都有,到底誰是誰非呢?有一次我乾脆問一位研究中國經濟的美國學者:「全世界都在談論中國,你作為專家到底怎麼看中國?」他想了一下,字斟句酌地說:「Fortunately for some, unfortunately for others,most of these talks have some degree of truth in them.」 也就是說,不管是有人歡喜還是有人愁,這些關於中國的議論都或多或少有些道理。我當然不滿足於這種不著邊際的回答,於是打破沙鍋問到底:「那你呢?你是歡喜的人還是發愁的人呢?」這次他一點都沒有猶豫:
My friend lead a team of Americans to China two years ago. She told me that she will never do it again because most americans had unpleasant experience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