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1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鷹擊南空——中美海南島大空戰!

[複製鏈接]

22

主題

120

帖子

52

積分

貝殼新手上路

Rank: 2

積分
52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yfsf 發表於 2007-4-25 16:51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60年代,隨著美國侵略越南北方的戰火日益擴大。中國南部邊境的安全遭到嚴重威脅,美海軍艦隻頻繁地在中國南海游弋,美機不斷侵犯中國領空,甚至襲擊中方商船和漁船。1965年初,毛澤東主席親自點將,命令海軍航空兵第4師開進海南島,抗擊入侵挑釁的美機。



    一、躍升18000米,無人之境落美機
   
    當時,美空軍經常使用無人駕駛飛機侵入中國領空,進行偵察活動。這種AQM—34A「烽火」式飛機機體很小,全靠無線電搖控或程序控制,最大時速為0.96馬赫,高度18600米至20000米。而隨航4師遠征海南島的中國殲—6飛機實用升限只有17500—17900米,高度差成為指戰員們遇到的首要難題。
   
    1965年2月20日,航4師參謀長辛英元奉命帶領10團大隊長張炳賢、副大隊長舒積成、中隊長王相一等空地勤人員,配備殲—6型機2架,組成機動作戰小分隊,首批開進海南島海口機場,專門對付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
   
    面對高度難關,大家認為,殲—6飛機雖然在理論上飛行高度不夠,但還有潛力可挖,可以向極限高度躍升。所謂極限定度,是指某型飛機所能到達的最大高度。飛機上升率為每秒0.5米的高度叫作實用升限。達到實用高度后,如果不採取降低高度的措施,飛機還能繼續躍升一定高度,這就是極限高度。



    在極限高度上,飛機的推力小於阻力。能停留的時間極短,不能作穩定平飛。該個時候,操縱稍加不慎,飛機就有可能進入螺旋,升力小,開炮時強烈的後座力也容易使飛機進入危險的飛行姿態。。
   
    小分隊對美國無人駕駛飛機進行了詳細分析后認為,無人機的特點是按程充飛行,遇到情況不會隨機應變;受攻擊時不會機動,也不會尋找反擊目標,就像是靶機。因此,只要達到這個危險的高度,就有可能打下美機。
   
    小分隊開始了突破實用升限的極限躍升。經過認真演練,第一次躍升試飛就達到了18200米。後來他們冒著更大的危險,終於達到了18600米的高度。
   
    高度雖然達到了要求,但要在極短暫的停留時間裡,穩、准、狠地開炮命中敵機,還必須苦練射擊本領。飛行人員不僅在空中反覆演練,回到地上也苦心琢磨在極限高度時的射擊要領。
   
    1965年3月24日美軍派出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二架侵入海南島萬寧上空。王相一受命單機起飛截擊。13點50分,王相一在高度16000米、距美機3800米時躍升逼近,連續3次開炮。美機左翼冒煙,墜落海中。中國海軍航空兵取得了截擊美機的第一次勝利。
   
    5天後,一架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再次犯境,10團副大隊長舒積成奉命單機起飛截擊。他在距離39公里處發現了高空拉煙的美機,為了確保命中,他一直迫近到距敵110米,此時敵機的投影已超出了瞄準具光環,黑影幾乎罩住他的座艙益。舒積成果斷接動炮鈕,敵機左右兩翼被打得冒起火星。差點撞在舒積成的飛機上。舒積成一壓桿閃過了敵機。美機墜落在三亞以北地區。
   
    4天後,舒積成被國防部授予「戰鬥英雄」稱號,之後又受到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
   
    1965年8月21日,舒積成以同樣沉著穩住的動作,在海南島上空再次擊落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乘機一架。
    二、4比4持平 美機「麻雀」不認自家人
   
    1965年4月9日,美軍8架F- 4B型「鬼怪」式超音速戰鬥機突然侵入中國海南島上空。第一批4架向鶯歌海靠近,接著經過白龍尾島,隨後循原航線逸去。第二批4架竄入中國領海后,從黃流入陸繼續北犯。
   
    這種F—4B型戰鬥機最大時速2338公里,實用升限15300—18000米。飛機上裝有搜索警戒雷達,攜帶4枚麻雀—3導彈,殺傷半徑12~15米,可在任何氣象條件下發射。



    接到作戰命令后,海軍航空兵第8師立即派大隊長谷德合帶領2號機程紹武、3號機魏守信、4號機李大雲駕駛殲—5飛機向戰區飛去。鑒於第一批美機已從原路逸去,航8師決定打擊尚在中國領海領空擾亂的第二批美機。
   
    谷德合率隊按地面指揮引導穿出雲層后,李大雲首先發現目標,並迅速逼近美機至300米左右,請示攻擊。
   
    當時,本著「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中央軍委指示海軍航空兵對美機一般不主動攻擊。谷德合嚴格執行這一政策,雖然知道李大雲戰位極佳,仍命令他退出。
   
    李大雲退出時,美3號機突然迫近李大雲後方。李大雲急忙左轉,迅速反扣過來,再次逼近美3號機,佔領戰位,一面瞄準,一面再次請示攻擊。李大雲還沒有聽到指揮員的回答。美4號機已旋風般逼近李大雲身後,連續施放2枚麻雀—3導彈。
   
    由於李大雲正好側身急轉,這2枚導彈並沒有擊中李大雲,卻弄巧成拙,擊中了在前面的美3號機。美3號機立即起火,墜落在海南島鶯歌海地區。



    這時傳來師指揮所憤怒的聲音:「堅決回擊!」此時美機兩架正在編成左梯隊迅速向谷德合金近。魏守信、李大雲當即向美機撲去,美機射出剩下的導彈,爆炸點偏離谷德合的飛機甚遠。魏守信和李大雲乘美機發射導彈後分別向左右轉彎之際,準備實施截擊,美機卻以大坡度下滑逃脫。考慮到飛機燃油已剩下不多,地面指揮所下令返航。
   
    這次空戰,中美雙方使用的兵力是4:4。在美機的性能和武器都佔優勢的情況下,谷德合中隊始終堅持4機一體,集中兵力近戰格鬥。戰術上可謂技高一籌。在與美機周旋過程中,谷穗合中隊既嚴格執行對敵鬥爭的政策,又不給對方以可乘之機,而美機連續施放導彈,反而擊中了自己,在技術和心理上,都顯得遜色了。
   
    當天航8師的戰鬥日誌上寫道:美國飛機在中國海南島上空,施放「麻雀」導彈,擊中美國F-4B戰鬥機一架!
    三、接好「擦邊球」 美機墜毀在中國領海
   
    自美機發射導彈,主動向我機攻擊后,我方對美機入侵的政策,便由原來的一般不予攻擊,改為堅決打擊。



    而美機遭此挫折,也愈發小心謹慎,改變了原先直進直出的入竄方式,採用了在中國領海線上空作「S」形飛行,忽進忽出的「擦邊球」戰術。這種戰術包藏著陰險的詭計:若被中國飛機擊中后墜落在公海上,美國就可以藉此製造事端。
   
    現代飛機時速可達2000公里以上,一秒鐘之內飛機可前進數百米,因此,中國飛機必須在美機入侵領海的瞬間將其擊落。。
   
    截擊入侵美機的海空鬥爭出現了新的難點,南海艦隊航空兵指戰員認真研究對付「擦邊球」的對策。大家認為:只要我機能適時起飛到一定空域待戰,選擇好時機,抓住有利戰機攻擊,就完全能將竄犯領海的美機殲滅,讓它墜毀在中國領海。
   
    1965年9月20日,美國一架F-104C型戰鬥機飛臨海南島西岸,向北移動,隨後在白馬井以西海域上空忽進忽出,擦邊挑釁。
   
    F-104是美國當時的先進飛機,最大時速2400公里。機上除機關炮外,還可攜帶2—4枚「響尾蛇」導禪。
   
    接到戰鬥警報,航4師10團大隊長高翔、副大隊長黃鳳生迅速駕駛殲—6起飛截擊。
   
    狡猾的美機始終在中國領海上空時出對入。南海艦隊航空兵指揮所機智地把高翔雙機引導到加來地區,迷惑敵人。美機果然改變航向,橫穿雷州半島。指揮員即令高知前去攔擊。



    高翔和黃風生按照地面引導迅速折回,在距離目標30公里時,以最快速度構正在爬高的美機撲去。
   
    高翔從距離291米處開炮,直打到30米,美機頓時凌空爆炸,連高翔自己的飛機也被美機爆炸的碎片擊傷了13處,一台發動機停車。高翔沉著冷群地依靠另一台發動機,駕駛著飛機同黃風生一起勝利返回機場。
   
    被擊落的美機飛行員菲利普?史密斯跳傘被海南民兵生俘。
   
    事後,美國電台驚呼:這樣先進的飛機被中國擊落,政府感到「震驚」,軍方也感到「不可理解」,因為這是F-104C戰鬥機第一次在空戰中被擊結。
   
    一次空戰失敗,並沒有打消美國打「擦邊球」侵犯我領海領空的圖謀。
   
    1967年6月26日,在海南島文昌縣東南135公里上空發現美F—4C戰鬥機一架,高度8500米,時速850公里。
   
    當時負責海南島空中防務的海軍航空兵6師指揮員判斷:美機可能從海南島東部入侵,沿國際航線南下,以國際過航機為掩護,從銅鼓角以南到陵水一帶進行活動。
   
    為爭取時間,指揮員立即命令16團副大隊長王桂書和飛行員呂紀良出戰。雙機起飛后,迅速趕到戰區。
   
    複雜的氣象條件嚴重影響了戰鬥的展開。9000米上空有大面積濃積雲和積雨雲,600米低空則雷雨交加。王桂書駕機爬高到10000米,正準備左轉對敵機發起攻擊時,美機突然左轉下降高度,溜出了中國領海線。幾分鐘后,美機從萬寧以東又鑽進中國領空。王柱書又一次準備,美機卻再次突然飛出了領海城。
   
   當美機在陵水55公里處右轉第3次侵入中國領空時,王桂書立刻向左急轉,迅速逼近,在距離250米時3炮齊射,一直打到距敵204米,將美機右水平尾翼打掉。接著呂紀良又補了幾抱,美機當即爆炸墜毀。
    四、從高空高速打到低空低速
   
    1967年11月,美機對越南北方機場和河內地區狂轟濫炸。越南北方飛機由於無處棲身,曾迫降於廣西寧明機場。對此,美軍氣勢洶洶地宣稱:地面要越過柬埔寨和寮國,空中要追至中國,轟炸越南飛機在中國境內使用的基地。



    l968年2月14日,天空中陰雲密布。美軍A-l型艦載機2架,在陵水以東海面230公里處向中國領海靠近。A—l型艦載攻擊機別名「空中襲擊者」,專門用於特種戰爭。機上配備有兩門20毫米炮,12枚127毫米火箭,還可投擲炸彈、魚雷和小型核彈。A—1型飛機的特點是擅於低空、低速,而且盤旋半徑小,機動性能較好。
   
    航6師奉命??機可能在陵水和萬寧之間侵入我領海領空,遂命令18團副大隊長陳武錄和飛行員王順義駕駛殲—5型機起飛,到萬寧和樂會之間的領海線上空巡邏待機。
   
    美機依靠低空、低速、靈活的優越性能侵入我國領空后,果然直撲萬寧上空。
   
    航6師地面領航員根據美機的位置將陳武錄雙機引導到與美機航線成60到90度交叉角,背向陽光佔據有利位置。
   
    陳武錄在距離15公里處發現目標,但由於美機速度慢,陳武錄速度快,引導出擊時機稍晚,不利於攻擊。陳武錄機智地讓美機衝過側後方,再向左急轉隱蔽進入攻擊,連續3次開炮,從距離310米打到231米,將美僚機擊落,美飛行員跳傘逃命。王順義迅速撲向美長機,兩次開炮,從距離326米打到91米。美機被擊傷后逃不多遠,墜落在南越峴港海面。
   
    從1965年到1968年,海軍航空兵奉命在海南島上空抗擊入侵美機,以劣勢裝備對抗優勢裝備,先後擊落美機7架,擊傷1架,已方卻無一傷亡,創造了8:0的輝煌戰績。
    附文
   
    美國飛機發瘋狂,「鬼怪」翻新見閻王;
    雄鷹凌空戰飛賊,萬里藍天凱歌揚。
   
    自從1964年美國悍然空襲越南北方,中國西南邊境便蒙上了戰爭的陰影。美軍除對越南北方連續轟炸外,還經常出動戰鬥機侵入中國領空,進行挑釁。那時,我國駐邊境地區的部隊全部進入戰備狀態。他們日日夜夜嚴密注視著美軍動向,以對付可能發生的突然襲擊。
   
        
    從1964年至1969年,美國空軍入侵中國領空的飛機主要是無人駕駛偵察機和戰術戰鬥機。當時美國空軍使用的是BQM-147G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這種飛機體積小,飛得高,速度慢,電磁反射回波弱,雷達不易發現,生存力強。開始,由於對其性能和
    活動特點不甚了解,中國空軍多次出動飛機攔截,都未獲戰果。對此,中國空軍負責人親赴前線,同指揮員、飛行員和戰勤人員分析敵機性能、弱點和活動特點,制定相應對策。1964年11月15日,航空兵一師作戰分隊首次擊落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1965年1月2日,南寧作戰分隊又在廣西靈山擊落一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這兩次戰鬥的成功,為對付無人駕駛飛機的作戰打開了局面。空軍總結推廣了他們的戰鬥經驗,隨後美軍無人駕駛飛機連連被擊落。
   
    美國空軍在屢遭打擊后,1966年改用性能更好的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但仍逃脫不了被中國空軍擊落的命運。1967年6月12日,美機以時速650公里,高度1.8萬米侵入廣西上空,航空兵三師飛行員劉光才駕駛高空偵察機,冒著與敵機相撞的危險,勇敢地接近敵機,相距180米時,用火炮攻擊,一舉擊落敵機。以後,中國空軍相繼用機上火炮、火箭、地空導彈接二連三擊落敵機。從1964年8月到1969年年底,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入侵中國南部領空97架次,被人民空軍擊落17架。
   
    美國繼U-2高空偵察機之後,又拋出了一種新型的「火蜂」式高空偵察機,騷擾我國領空,竊取軍事情報。這種飛機先由「大力式」——C-130運輸機掛載,飛至中國邊境南海上空投放,入海南島,經南寧、興寧、廈門出境,在台灣、澎湖北回收。無人駕駛飛機脫離母機后,按預定偵察航線自動攝影偵察。其照相容積直徑可達100公里,縱深數百公里,偵察航線長達1000餘公里。它的特點是:體積小,雷達反射面小,地面、機上雷達都很難發現;它的飛行高度達1.76萬米,時速920公里。這種飛機顏色很暗,飛行時發出一種凄厲的怪叫,中國空軍指戰員都叫它「討厭的黑烏鴉」。
   
    「黑烏鴉」被美國吹噓為「世界上第一流的偵察機」。美國狂妄地說:「中國沒有能對付它的飛機。」的確,中國人民空軍要想擊落它,難度是很大的。1964年9月至11月,「黑烏鴉」連續4次入侵我國領空,我機4次截擊,4次失利。9月29日,我一架殲-7飛機在1.8萬米高空發現敵機,發射一枚空對空導彈,因距離過遠,未能命中目標。10月13日,我一架殲-6飛機,在1.76萬米高空發現敵機,攻擊3次,炮彈打完也未擊中要害。「黑烏鴉」的侵略行徑激起了中國空軍指戰員的憤怒。「我們到底能不能揍下『黑烏鴉』?難道就眼瞅著人家在頭頂上逞凶?不,絕不!」中國空軍人員決心打下「黑烏鴉」,他們組織了「專打小分隊」,經過勤學苦練,終於練出在殲擊機升限高度作戰中,快速瞄準射擊、近距離攻擊的過硬本領。
    1964年11月15日,殲「火蜂」小分隊的某部中隊長徐開通駕駛殲-6機,在與「黑烏鴉」的交戰中,旗開得勝。他在距離美機300米的距離內,果斷機智地拉起機頭,對準敵機腹部的發動機噴口,從230米一直打到140米,炮彈直穿發動機,終於將敵機擊落。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駐海南空軍某作戰分隊的張懷連奉命出擊。張懷連苦練出空中200米內開炮的硬功夫,判斷躍升拉起觀察角,誤差最大2度;判斷400米至200米距離的誤差,也只有10-20米。當他到達戰區時,敵機已離國境線不遠了。稍有遲緩,它就會溜掉。「快!」張懷連無聲地命令自己,迅速投掉副油箱,加大馬力,一下子躍升到1.74萬米,逼近了敵機。在200米左右,張懷連猛然按動了炮鈕,從距敵175米一直發射到距敵機65米處,「火蜂」拖著一道濃烈的白煙向下栽去。在總結戰鬥經驗時,張懷連深有感觸地說:「在有相撞感覺之時,正是有效殲敵之際(距敵200米左右)。」這意味著飛行員首先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同時還要有精湛的技術。
   
    在這次戰鬥后,1965年4月18日,「黑烏鴉」又從1.83萬米的高度入侵我領空,偷攝我導彈基地。張懷連又一次出征迎敵。他顯得更加老練,信心十足。張懷連從1.65萬米高度拉起,盯住壓在頭頂上的敵機。他目不轉睛地瞅著高度表,在距敵機還有100米高度差時,張懷連駕駛的飛機像萬頃波濤中的一葉小舟,強烈地抖動起來,情況十分危急。他索性不顧這一切,一面謹慎地修正航向,一面繼續拉杆上升瞄準。終於和敵機拉平了,就在飛機自動下掉的一瞬間,張懷連按下了炮鈕,3條火龍直撲敵機准。「黑烏鴉」中彈起火。張懷連的飛機也失速反扣下去,在萬米高空中翻滾。張懷連沒有慌張,採用早就練就的一套動作,制服了下墜的飛機,在1.35萬米的高度上恢復了平飛狀態。張懷連駕駛著戰鷹勝利返航。這就是中國英雄的空軍戰士。
   
    在雲南邊防前線,中國空軍同樣取得了可喜的戰績。1966年元月3日14時26分,我雷達在雲南蒙自以南270公里處,發現美國無人駕駛偵察機1架,從河口侵入中國國境,直竄蒙自,爾後經開遠、馬關地區回竄。中國空軍駐蒙自高空作戰分隊共起飛殲-7飛機2架,殲-6飛機3架截擊。航空兵飛行員魯祥孝以時速1300公里速度向敵機逼近,用活動光環瞄準,在距敵880米時,一次發射火箭32枚,擊中敵機。敵機殘骸墜落于越南境內。
    1966年2月7日,殲-7飛機又用機上火炮創造了擊落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的戰績。2月7日14時20分,美國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1架,高度1.83萬米,從寮國琅勃拉邦向蒙自方向飛來。14時45分,從雲南江城東南50公里處侵入中國境內,后經江城直竄元江地區。中國空軍駐蒙自作戰分隊起飛迎敵。飛行員馮全民駕駛的殲-7飛機,以時速1440公里逼近敵機,一直跟蹤到相距1000米,已經到了火炮的有效射程,而且已經瞄準,可以開炮射擊。馮全民為了打得准,打得狠,繼續穩桿瞄準。他想,即使打不中,撞也把敵人撞下來!到56分15秒,當距離敵機372米時,馮全民狠按炮鈕,只用28發炮彈,當即將這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擊落,創造了世界航空史上第一次在高空高速飛機上用機上火炮擊落敵機的先例。在這以後,這支英雄的部隊,又用這樣的戰法,接連兩次擊落了這種高性能的無人駕駛的高空偵察機。
   
    人民空軍以殲-7型飛機接連數次擊落美國吹噓的「世界第一流的偵察機」——無人駕駛高空飛機的事實再一次說明,中國空軍不但有對抗「世界上第一流的偵察機」的飛機,而且能充分發揮人的因素,不怕犧牲,敢於近戰,採取先進的戰術動作,充分發揮殲-7飛機的性能,依靠機上常規武器,將敵機擊落。中國空軍使用殲-7飛機擊落高空、超音速、大速度差條件下作戰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1965年4月以後,美國侵略者在越南戰場上,進一步瘋狂擴大侵略戰爭,同時,也不斷派遣飛機侵犯我國領空,進行軍事挑釁,經常出動的飛機就是「鬼怪式」F-4。由於當時中國空軍裝備的主要是殲-5、殲-6型飛機,在飛行速度、高度和武器裝備方面均較F-4差得遠。為了制服F-4型「鬼怪式」飛機,中國參戰空軍首先對F-4的性能、特點作了分析。這種飛機最高時速可達2336公里,但不能超過5分鐘,最高高度為2.16萬米,作戰半徑在1.2萬米高度可達1000公里。機上雷達探測範圍為上下左右60度,最遠能在80公里發現目標。攻擊武器一般帶有4枚雷達制導的「麻雀Ⅲ」導彈,還可增帶4枚「響尾蛇」導彈。但是,F-4也存有不少難以克服的弱點。它體大、身重(全重達25噸),高速度飛行時慣性大,操縱反應慢,編隊活動受到限制,轉彎半徑大,水平機動性能差,當處於被動時,只能增速逃竄。由於飛行速度大,加之飛行員防護頭盔的影響,搜索視角小,目視發現能力差,主要靠機上雷達來搜索發現,實施攻擊。當雙方進入混戰狀態時,其雷達難以分辨敵我,導彈不易獲得穩定發射條件,不利於格鬥。F-4機上無槍炮,近距離沒有自衛能力,而導彈又受各種發射條件限制,「響尾蛇」導彈只能從尾後攻擊,也不能面向太陽方向發射。「麻雀Ⅲ」導彈則易受對方無線電干擾,而且發射后不能脫離,需跟蹤到導彈爆炸,因此近距離難以發揮作用。F-4機上雷達的波長在中國空軍飛機護尾器接受範圍內,在5-6公里即可聽到信號,我機可機動擺脫威脅。
   
    與此同時,中國航空兵還分析了F-4入侵我國領空活動的規律。它們多利用複雜的氣象條件入侵。入侵活動一般只4-5分鐘,速進速出,使我機起飛不及。根據以上敵機的特點和情況,中國空軍參戰部隊制定了靈活的戰略戰術。為了狠揍「鬼怪」,航空兵部隊在確定設伏的有利截擊地段,用殲-5飛機進行「低空、奇襲、近戰」的戰術演練,從思想上、戰術上做好升空作戰的充分準備。
   
    空軍地勤人員不辭勞苦,不分晝夜,精心地維護著戰鷹;雷達兵戰士面對繁多的固定回波,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把探測範圍內固定目標的回波形狀,牢牢地記在腦子裡,練出一套能在敵機施放干擾的複雜情況下,從固定回波中鑒別敵機的過硬本領。高炮兵指戰員們,頭頂烈日,隨時做好戰鬥準備。中國駐南疆的空軍部隊,已布下了捕捉「鬼怪」的天羅地網。
   
    1967年4月24日,廣西憑祥地區,雨後初晴,陽光燦爛。下午17時左右,空軍雷達部隊發現轟炸越南諒山至克夫一線后的兩架F-4美機,先後間隔40秒正向中國邊境方向竄來。這時設伏在板興的高射炮兵早已做好戰鬥準備。當美機已進入中國國境,幾十門火炮對準敵機猛打。一束集火射擊,只見一架「鬼怪」還沒有弄清怎麼回事就被炮彈擊中,冒出濃濃的黑煙,一個跟頭栽了下來。另一架「鬼怪」見勢不妙,趕快慌慌張張扔掉副油箱,竄出高炮火區。但它哪能跑掉!剛跑出不遠,就遭4架殲-5的圍攻。帶隊隊長宋義民切半徑,迅速逼近敵機,套進光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430米距離上,猛烈開炮射擊。敵機像斷了線的風箏,摔得粉身碎骨。
   

   
    A-6A是美國海軍雙座全天候重型艦載攻擊機。機上裝備有先進的自動化導航、火控系統和多功能截擊雷達,它具有很強的低空突防能力。發明者出於其本性,恬不知恥地給它起了一個別名——「入侵者」。
    1967年8月21日,美國的兩架「入侵者」被中國航空兵一舉擊落。那是一次成功的殲滅戰。成功在於在短暫的時間內,只用了3分5秒;成功在於全殲,進來的兩架敵機,全部落網,一架也沒有逃脫。在8月21日下午13時左右,美海軍A-6A型攻擊機兩架從隘店附近入侵我國境內,中國空軍飛機立即升空迎戰。邊境作戰,首要的是要防止敵機「撈一把」后,越境逃跑。為此,指揮所下令:配置在這一地帶的高射炮火不得對空射擊,使我機免除後顧之憂,從而在1分半鐘后便迅速到達戰區,並大膽迂迴到敵機外側作戰,關門「打狗」。
   
    到達戰區后,我機在雲下,敵機在雲上,高度5000米。帶隊隊長果斷命令機群加力,穿雲上升。穿出雲層,他們發現敵機在右前方6公里處。編隊立即來了個猛虎撲食,但狡猾的敵人卻鑽到雲層里去了。敵機穿雲,我機也穿雲!在兩層雲的夾縫中,我機再次發現了目標。如果先打敵長機,僚機就有可能溜掉。為了爭取全勝,空軍戰士韓瑞階決定捨近求遠,繞到敵機外側,來了個「關門打狗」。第一次投入戰鬥的年輕飛行員韓瑞階,遇險不慌,機智果斷地做了個急躍升反轉下滑的動作,竟然又轉到敵機尾后,緊緊地咬住了敵機。待逼近距敵機200米時,才按動炮鈕,從200米一直打到120米,一口氣打出80發炮彈,敵機中彈起火爆炸,敵飛行員跳傘。
   
      
    敵機在峽谷中作機動飛行,陳豐霞緊追不捨。在追到500米時,他摸准敵機左右蛇形規律,計算了提前量,待敵機再次從右向左轉彎時,陳豐霞射出一排炮彈。敵機如飛蛾撲火,在群峰峽谷中發出一陣震天的轟響,敵機開花!機上4名飛行人員跳傘逃命,其中3人摔死,美海軍上尉領航員羅伯特?弗林當了俘虜。
我能直言不諱,因為,不像那些愛國者,我不以我的國家為恥。並且我能暴露中國的毛病,因為我未曾失望。

1萬

主題

1萬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遺老級會員

Rank: 5Rank: 5

積分
17031
沙發
白頭翁 發表於 2007-4-25 19:36 | 只看該作者
我軍空軍的光榮戰史!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4 06: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