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大躍進」中張春橋的一篇奇文

[複製鏈接]

5419

主題

6677

帖子

6646

積分

四級貝殼核心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5Rank: 5

積分
664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elmo898 發表於 2006-4-15 11:5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CENTER][B]「大躍進」中張春橋的一篇奇文[/B][/CENTER]
2006/04/14   

引言:不能不提到一篇奇特的重要文章,這篇文章先由上海《解放》雜誌發表,受到毛澤東欣賞后,由《人民日報》轉載,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后又在「文革」中再起餘波。 文章題目是《破除資產階級法權》,作者是張春橋。

[B]大突破――新中國私營經濟風雲錄  馬立誠
上卷 跌倒與消失(1949―1976)

第二章 「東風壓倒西風」
(1957―1965)[/B]
引言:不能不提到一篇奇特的重要文章,這篇文章先由上海《解放》雜誌發表,受到毛澤東欣賞后,由《人民日報》轉載,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后又在「文革」中再起餘波。 文章題目是《破除資產階級法權》,作者是張春橋。

[B]2、「大躍進」中張春橋的一篇奇文[/B]

介紹和評論「大躍進」運動的著作,可說是汗牛充棟,我們不再詳細論列。這裡只是從「大躍進」與私有財產關係的角度作一些討論。

眾所周知,組織軍事化、生活集體化的供給制與私人財富增長是完全對立的兩碼事。在中國,供給制的調門兒高了,私人財富、私營經濟就沒有發展餘地,甚至無法藏身。斯大林在《列寧主義問題》一文中說,理想的農村組織,不僅要把生產資料公有化,而且要把每個社員的生活也公有化。這正是毛澤東在中國推行供給制的目標。

在整個「大躍進」運動中,制度變革的峰值,就是供給制的復甦與實踐。當時,從上到下都有很大的一股力量推動供給制出台,1958年的「吃飯不要錢」 就是例證。

說到這裡,不能不提到一篇奇特的重要文章,這篇文章先由上海《解放》雜誌發表,受到毛澤東欣賞后,由《人民日報》轉載,在全國產生了巨大影響,后又在「文革」中再起餘波。

文章題目是《破除資產階級法權》,作者是張春橋。

2005年5月11日,《人民日報》第4版最下方發表了一則題為《張春橋病亡》的簡短消息:「新華社5月10日電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張春橋因患癌症,於2005年4月21日病亡。張春橋,88歲,於1981年1月被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1983年1月減為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997年12月減為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醫。」

[B]歷史的滄桑令人慨嘆。[/B]
張春橋,山東巨野人,生於1917年。15歲起在報刊發表文章,1938年到延安。抗日戰爭期間任《晉察冀日報》副總編輯,解放戰爭期間任石家莊日報社社長。新中國成立之後曾任華東新聞出版局副局長、上海解放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1958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委員、上海市委政研室主任。當時,張春橋實際上是深受毛澤東信任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柯慶施的政治秘書。張春橋有句座右銘:凡事左三分。

在1958年「大躍進」的風潮中,張春橋聽柯慶施說,毛澤東對戰爭年代的供給制非常欣賞,對工資制則非常反感,並準備取消工資制,恢復供給制。張春橋摸准了領袖的脈搏,費盡心思幾易其稿,寫了一篇當時誰也想不到的文章――《破除資產階級法權》。

此文於1958年9月15日在中共上海市委的理論刊物《解放》第6期發表―― 正是「大躍進」共產風嚴重泛濫之時。

由於柯慶施曾吩咐《解放》雜誌每期都直接寄送毛澤東,所以毛澤東很快看到這篇文章。

毛澤東看了文章之後大喜過望,但又覺得有些提法稍嫌偏頗。他注意到了作者的名字――張春橋。

[B]毛澤東令《人民日報》全文轉載張文。[/B]

《人民日報》總編輯吳冷西對張文有些不同意見,寫信給毛澤東,請考慮加一個編者按,說得靈活一些。

[B]毛澤東於1958年10月11日複信吳冷西:[/B]

冷西同志:
信收到。既然有那麼多意見,發表時,序言(按:指編者按)應略為改一點文字,如下:

人民日報編者按:張春橋同志此文,見之於上海《解放》半月刊第六期,現在轉載於此,以供同志們討論。這個問題需要討論,因為它是當前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認為張文基本上是正確的,但有一些片面性,就是說,對歷史過程解釋得不完全。但他鮮明地提出了這個問題,引人注意。文章通俗易懂,很好讀。

請你看后,加以斟酌。如有不妥,告我再改。再則,請你拿此給陳伯達同志一閱,問他意見如何;並將你們討論的詳情給他談一下。

毛澤東①


毛澤東寫的編者按連同張春橋的文章《破除資產階級法權》,在1958年10 月13日《人民日報》以顯要位置發表。

[B]下面是這篇文章的要點:[/B]
凡是略為知道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歷史的人,都會知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內部,從工農紅軍到後來的八路軍、新四軍、人民解放軍,從井岡山根據地到後來的解放區,在那裡,從來就是以軍民平等、官兵平等、上下平等作為處理人民內部相互關係的根本原則的。這個原則,是在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井岡山,在毛澤東同志的直接領導下創立起來的。

在全國解放后,這種以「供給制」為特點的一套軍事共產主義生活,還是很吃香的。提到「供給制」,如同說到老革命,說到艱苦奮鬥等等一樣,人民認為是光榮的。一些革命青年剛剛參加工作,也希望是「供給制」,表示自己像老同志一樣,是真心實意地來革命的。原來過慣了供給制生活的同志,也並不羨慕什麼薪金制,人們喜愛這種表現一種平等的相互關係的生活制度。但是,沒有多久,這種生活制度受到了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攻擊。資產階級法權思想的核心是等級制度。在堅持這種思想的人們看來,供給制的一套,實在毫無可取。他們輕蔑地說它是「農村作風」、「游擊習氣」。這種議論來自資產階級,本不足怪。可是,不久,在我們黨的幹部中,有不少人接受了這種思想的影響。在他們中間,談論供給制的缺點的議論漸漸地多起來了,談論薪金制的優點的議論漸漸佔了上風。到後來,供給制幾乎成了一個壞名稱。有人工作不積極,「干不幹,二斤半!」這要記在供給制的賬上。有人用了公家一個信封,「公私不分,供給製作風!」又記在供給制的賬上。工廠、商店沒有經營好,賠了錢,「供給制思想!」又是記在供給制的賬上。總之,共產主義的供給制,保證中國革命勝利的供給制,被某些人攻擊得好像犯了大罪,非判處死刑不可。

人們攻擊供給制的最根本的理由,就是供給制不能刺激生產積極性。他們的理論根據就是經濟學家們所強調的「物質利益原則」。據說,由於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還保存著不少舊的分工的殘餘,即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工人勞動同農民勞動之間、熟練勞動同簡單勞動之間的差別,因此,「工作者從物質利益上關心勞動結果和生產發展的原則」就被說得神乎其神。什麼「等級工資制」、「計件工資制」可以刺激工人 「對自己的勞動成果表現最大的關心」呀,可以刺激「社會主義競賽的發展,因為勞動生產率高,工資也高」呀,這種制度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槓桿」呀,道理多極了。不過,說穿了,說得通俗一些,還是那句老話:「錢能通神。」只要用高工資「刺激」,就像花錢買糖果一樣,什麼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都能夠立刻買到手。

經過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了對「供給制」,對「農村作風」、「游擊習氣」的攻擊,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為了保護不平等的資產階級的法權,為了打擊無產階級的革命傳統,而對正確處理勞動人民內部相互關係的共產主義原則的攻擊。一切剝削階級、壓迫階級都是保護嚴格的等級制度的。攻擊供給制不能刺激生產積極性的人們,實際上就是要用資產階級等級制度的禮、法來代替無產階級的平等關係。他們說這樣可以刺激生產積極性。是不是真是這樣呢?推行他們這一套的結果,在我們黨的幹部中,原來生活水平相差不多的狀況改變了,有些早已對艱苦樸素的生活忍耐不住的人,迅速地學會了紳士派頭、高等華人派頭、趙大爹(按:指魯迅《阿Q 正傳》中的趙大爺)派頭來了。有的幹部見面不稱什麼什麼「長」,就不舒服起來了,這確實起了刺激作用。但是,並不是刺激了生產積極性,而是刺激了爭名於朝、爭利於市的積極性,刺激了鋪張浪費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積極性,刺激了脫離群眾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積極性,有些最不堅定的分子就墮落為資產階級右派分子、貪污腐化分子。

因為黨的傳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是在我們黨的幹部和人民群眾中紮下根的,它雖然遭受到某種破壞,但恢復起來並不太困難。現在,在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號召下,經過偉大的整風運動,又把它恢復過來。既然大躍進的形勢迫切地要求我們在調整相互關係方面躍進、再躍進,一切忠實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同志們,一定能夠站在運動的前頭,把我們黨的這種光榮傳統,在新的條件下,徹底恢復和發揚起來,徹底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同群眾建立起平等的相互關係,上下左右完全打成一片,大家共同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工作,一致為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奮鬥,這難道能有什麼懷疑嗎?


[B]怎樣看待張春橋的上述觀點呢?[/B]
事實上,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曾批評拉薩爾主張的「公平分配論」和「平等權利論」的空話。馬克思指出,在社會主義階段中,按勞分配也是一種「資產階級權利」。因為這種權利對不同的勞動者來說是不平等的權利。但是,這種弊病在社會主義社會是不可避免的。這是因為,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

因此,張春橋的這些觀點,正如胡繩在《紅旗》雜誌1983年第6期發表的《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一文中所說的:不是馬克思的觀點,而恰恰是回到了拉薩爾的空想。

張春橋說資產階級法權「核心是等級制度」,也是片面的淺薄的議論。資產階級法權的核心是什麼呢?是私有財產體系。

當時就有人批評張春橋的觀點。1958年第7期《哲學研究》雜誌發表了撒仁興的《論破除資產階級法權觀念》一文。文章說,張春橋的文章「缺乏理論分析,說服力不夠,而且有片面性,有許多重要的問題沒有說明白」。文章質疑道:「按照作者的論述,似乎他主張目前要立即完全取消資產階級式的法權,並不承認(至少是沒有明確承認)在社會主義階段,存在資產階級式的法權是不可避免的。」「作者似乎把社會主義制度下的工資制度說成是等級制度,如果是這樣,我們認為是完全錯誤的。」

學者叢進在《曲折發展的歲月》一書中指出:「毛澤東提出張春橋論述的『破除資產階級法權』的論點,是當時『左』傾思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毛澤東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在當時,它對『大躍進』和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的錯誤起了加劇的作用。在後來,成為毛澤東發動『文化大革命』,搞『反修防修』,以造就一個『純粹』和『公平』、『平等』的社會主義社會的重要理論支柱。」

張春橋的文章進一步壓制了私有財產的空間,這是毫無疑義的。

就在張春橋的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之後第6天,毛澤東在文件批示中第一次提到張春橋的名字。10月19日,毛澤東委派陳伯達和張春橋乘專機飛往鄭州,前去衛星公社調查。

[B]毛澤東給陳伯達的信全文如下:[/B]
伯達同志:
想了一下,你和張春橋同志似以早三天去河南衛星公社進行調查工作為適宜,不必聽廿一日劉子厚同志的報告。集中精力在衛星公社調查七至十天,為杭州會議準備意見,很有必要。可帶李友九去幫忙。如同意,請告葉子龍同志,為你們調一架專機即飛鄭州。

毛澤東

十月十九日上午七時②


陳伯達曾號稱「中共第一支筆」,是老資格理論家,資歷比張春橋深得多。在毛澤東的批示中,把張春橋與陳伯達並列,而在張文發表之前,毛澤東並不認識張春橋。張春橋因為一篇文章得到毛澤東如此看重,是少見的。

張春橋的行情陡然看漲。毛澤東批示之後,張春橋立即晉陞為中共上海市委常委。

且看張春橋文章在上海產生了怎樣的效應。

中國作家協會上海分會宣布降低稿酬標準50%,工人計件工資和超額完成任務的獎金全部取消。1959年春節前,全市職工平均每人發放10元―15元「躍進獎」,全體幹部和機關事業單位一律不發獎金。

毋庸置疑,諸多類似措施,只能是破壞生產力發展。到1959年初,上海的魚肉供應已經非常緊張。市委內部發出通知,要求機關少吃或不吃魚肉,黨員幹部不買短缺的副食品。到了4月,情況更加嚴重。上海市政府通知,各郵局禁止向外地郵寄食品和糖果,並禁止外地人在上海大量購買食品、糖果。上海的飯館規定,客人只能在鋪子里吃,不許外帶。上海市民的豬肉定量從每月12兩降至 6兩(當時實行16兩等於1斤的傳統度量衡制),魚開始憑票供應。

「大躍進」運動的標誌性事件,是全民大鍊鋼鐵,為1070萬噸鋼而奮鬥。此事起因是趕超英國。1958年6月19日晚,毛澤東在中南海召集中央一些負責人談話,提出鋼產量在去年535萬噸基礎上翻一番。這樣,1958年鋼產量確定為 1070萬噸。22日,毛澤東對報告作了批示:「超過英國,不是15年,也不是7年,只需要兩到三年,兩年是可能的。這裡主要是鋼。只要1959年達到2500萬噸,我們就在鋼的產量上超過英國了。」③

年產1070萬噸的任務在1958年6月下旬布置下去,然而7月份只產了70萬噸鋼。1月到7月,累計產鋼380萬噸,與計劃相比還差700萬噸。8月,《人民日報》接連發表社論《立即行動起來,完成把鋼產量翻一番的偉大任務》、《全力保證鋼鐵生產》,要求其他部門一律「停車讓路」,讓鋼鐵元帥升帳。

[B]一聲令下,全國城鄉成千上萬的群眾不分男女老幼,一齊上陣大鍊鋼鐵。[/B]

上海市的工廠、醫院、商店、機關、學校、銀行,處處壘小土爐,總計在市內壘起了6700座鍊鋼爐。幾十萬人上陣,日以繼夜,風風火火,人人鍊鋼。原料從哪兒來?動員各家各戶把自家的鐵制傢具、器皿無償貢獻出來。大批住戶的鐵門、鐵窗甚至避雷針都拆掉了,用來鍊鋼。在北京,連宋慶齡副委員長也讓人把院子里的花草砍去,砌起一座煉鐵爐。

農村鍊鋼更加邪火。8月份有幾百萬人參加,9月份5000萬人卷進來,到年底近1億人投入。這支毫無訓練的農民鍊鋼大軍,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在全國農村用磚石搭建了幾百萬座小土爐。湖北省一位名叫陳祖江的農民,創造了從砌爐子到出鐵的最小消耗:只要10小時時間、8塊磚、90塊土坯和兩塊耐火磚即可。礦石和煤炭怎麼解決呢?不少地方組成「收鐵隊」和「伐木隊」。「收鐵隊」走村串戶,讓農民們獻出家裡的鐵器――鐵門鐵鍋鐵杵鐵壺鐵勺鐵皮鐵自來水筆,紛紛扔進小土爐子。「伐木隊」則專門砍樹,用做燃料,很快就把村莊的樹木砍光燒光。

到1958年底,各報刊興高采烈地宣布完成了1070萬噸的任務。但是,凌志軍在《歷史不再徘徊》一書中說,一位英國旅遊者對此提出了疑問。這位旅遊者在雲南一個村莊親眼看到了鍊鋼的場面,他說:「在我看來,從爐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與爐頂倒進去的原料完全一個樣子,沒有變化。」此說或許有些誇張,但幾個月之後檢驗,1070萬噸鋼合格的只有800萬噸,其餘都是廢品。

[B]在大鍊鋼鐵的過程中,相當一部分老百姓家裡的私有財產,又被「共產」了一回。[/B]

註:

① 轉引自葉永烈:《張春橋傳》,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第93頁。

② 轉引自葉永烈:《張春橋傳》,時代文藝出版社,1993年,第97頁.

③ 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38頁。
有機天性的下意識流露屬於童貞,屬於花一樣的孩子們....崇尚真理,正義和一切美好的事物的人們萬歲!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08:2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