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2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毛澤東是農民?】

[複製鏈接]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5-11-15 03: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毛澤東是農民?】


  正如毛的蘇聯朋友所說,他是個農民。他有你農民的習性和愛好,有農民式的思維方式,重視直覺和經驗,他也有農民的實用理性、務實精神、腳踏實地、摸索前進,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他還有農民式的反智情緒,認為書讀多了越讀越蠢,社會實踐者才會有真知灼見,對正規教育不滿,對喝了洋墨水的知識分子輕視,對農民的思想情感乃至劣根性他都能理解同情,對黨內犯了錯誤的同志,只要不是叛徒、特務(或號稱叛徒、特務),只要能認錯,毛都樂意推行枚乘《七發》式的勸諭,然後再拉上一把,歸於團結。

  然而他又不是農民,農民不會像他那樣特立獨行,偉岸不群,有時甚至是處心積慮地與眾不同,農民不可能有他那樣的雅人深致,他愛雪不是出於實用,他賞雪、詠雪,他不愛摸槍,更不愛摸錢,碰到錢就像觸了電一樣。

  更重要的是農民不可能像他那樣縱橫捭闔、雄渾的氣魄和肚裡溝壑。農民不可能忘卻十年血戰的深仇,以民族大局為重,聯合過去的敵人共同抗日,更不可能藐視大自然,一張口就是「小小寰球」。在毛清醒的時候,中國的泥腿子在他面前從未感到過拘謹和不安,1956年一張毛澤東在湘江邊的一間農舍與農家婦女和孩子談天的照片,整個畫面自然樸實,很像一幅和諧的「農家樂」。慢慢地,嚴格的保衛制度,加上人群、鮮花、「萬歲」,毛與普通人正常的互動已不可能,農民眼裡的毛已從實在的神變成了虛幻、高聳入雲的神。

  在毛的心裡結構上,他是農民、士大夫、革命者三種成分,他的農民情結是他獲得中國近代史上空前絕後的成功要素之一,同樣的這種情結,使他無力撥開那將他托上神靈寶座的小生產的雲海。1953年9月,毛澤東與民主人士梁漱溟的一場公開論戰,令黨內外人士震驚。梁批評毛讓農民生活在九地之下,讓工人生活在九天之上,這對毛無異於一種侮辱。他真心認為農民的知識才能比知識分子強,手黑、腳沾牛糞的農民不僅道德品質優於城市知識分子,而在經驗、智能才幹方面也佔優勢,「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包括我」。解放前劉少奇大部分時間是一個工會組織者,與工人在一起,而毛則對農民充滿了讚譽之詞。斯大林認為毛不利用工人,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毛這種對農民的偏愛還推及到古人,他說:「禹王既做官也耕田,手上氣泡,叫胼胝。還有一個墨子,也是一個勞動者,他比孔子更高明,孔子雖聖,但有一缺點,就是不耕地,人問孔如何種地,他不知道…」。

  毛與同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最早,也最堅定地按住了中國革命的脈搏:在中國沒有農民的自主和熱情,任何一切革命終將化為一現的曇花。1927年7月,34歲的毛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說:「一切革命同志須知,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革,辛亥革命沒有這個變動,所以失敗了。」但是喚醒農民並非易事,辛亥革命不是沒有注意到農民,但當種種努力換來了麻木不仁后,革命者的心涼了半截,他們的手段只是教誨和指責。而毛卻將腳下的長衫移到了農民當中,他用的是鼓勵,是實在的實踐――土地平等。毛是天生的農民領袖,山溝里的馬克思主義從中國農民平原的土壤中汲取了驚人的力量,蔣介石未看到,日本人未看到,斯大林也未看到。

  建國后,毛澤東曾下令各省級招待所將奇花異樹鏟掉,改種蔬菜莊稼。是毛真不懂山水花草之美嗎?從毛的詩句「層林盡染」、「漫江碧透」、「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中似乎不能得出這個結論。還有毛否定建築學家梁思成的北京四合院加大屋頂園林式城市規劃,非要從天安門望去,處處是煙囪,也為他贏得了罪人的罵名。

  這裡要追溯到1948年4月,毛赴五台山,見山中一個菩薩胸中被掏空,一問才知原來土地改革時傳說菩薩肚內有黃金,大家為找黃金,毀了塑像。而在山下的龍王廟卻是香火不斷,毛深有感觸地說:「看來與群眾利益的遠近決定了其自身的命運」。毛骨子裡是務實、功利的。毛澤東談到功利主義時說:「唯物主義者並不一般地反對功利主義,…但是反對那種口頭上反對功利主義、實際上抱著最自私最短視的功利主義的偽善者。」在條件不成熟時,毛寧願迎合農民群眾的功利主義情緒。梁思成的規劃有遠見,比今天優美,但對於長期處於貧窮落後,工業基礎薄弱的中國一般群眾來說,尤其剛剛解放,充滿著對工業化的蘇聯無限向憧憬和嚮往的進步農民來說,花園建築太遙遠了,他們急切需求的是林立的煙囪,而不是城牆、林蔭和四合院,渴望的是轟轟作響的大工廠,而不是優雅的園林。毛也不能說對北京古老的建築沒感情,否則平津戰役就不會保留了。但為順應群眾要求,為工業化或為早一點、快一點實現工業化,他寧願犧牲這些。對花草與蔬菜的態度也一樣,都是基於中國還很窮,落後,農民得不到溫飽這個事實。

  1958年浮誇風盛行,從中央到地方一度流行這樣的擔憂,糧食多了怎麼辦?(當劉少奇對來訪的赫魯曉夫說出這種擔憂時,赫說:你可以把糧食給我們!)毛特意提出了「園林化」設想,即將全國耕地、休耕地和種樹種花的園林三分化,各佔三分之一。從本質上講,毛愛美,懂美,也對花草園林賞心悅目,雖鏟草種菜沒有實際效益,也破壞了環境,但是如果讓農民來投票,無疑會贊成後者。所以毛非要將花草鏟去不可,只有糧食多得發愁了,才會考慮花草的問題。毛的心態是一致的,他永遠能理解農民的功利主義情緒。在歷史上,沒有第二個人能如此獲得農民的愛戴和擁護,大躍進,毛一揮手,兩千萬農民進了城,需要調整了,毛又一揮手,兩千萬人又乖乖從城市回到了農村。經過人民公社、文革,死了幾千萬人,但無人造反。如今農民最懷念的還是他們心中的「紅太陽」,說明毛澤東是深入民心的――最起碼是農民的心。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沙發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5-11-15 03:38 | 只看該作者
1958年浮誇風盛行,從中央到地方一度流行這樣的擔憂,糧食多了怎麼辦?

當劉少奇對來訪的赫魯曉夫說出這種擔憂時,赫說:你可以把糧食給我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884

主題

3498

帖子

2748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無敵殺手會員(一萬級)

Rank: 3Rank: 3

積分
2748
3
 樓主| 常殺銀 發表於 2005-11-15 03:48 | 只看該作者
【毛澤東的鬥爭精神】

  毛青年時期特立獨行,1910年16歲時走出山溝溝,到城市求學,臨行前給其父留下詩一首,以言志: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
  到了湘潭,由於衣著簡樸,口音濃重,歲數偏大,因而受到同學的嘲笑和冷落,這是他第一次受所謂知識分子的欺負,毛失落但不認輸,他曾作《詠蛙》詩一首: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楊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做聲?
初顯了毛的霸氣。

  縱觀毛的一生,鬥爭精神貫穿始終,幼時反抗父親的暴力,青年時驅除校長,造校規的反,成年後向舊世界挑戰,向國民政府挑戰,向蘇聯挑戰,向美國挑戰,向社會秩序挑戰,「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打爛舊世界,建立新世界」,「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種精神直到晚年仍不減退,1975年,毛澤東會見尼克松的女兒、女婿時,說:「除了鬥爭是肯定的以外,其他都是不肯定的。」

  在鬥爭中,毛顯示出了雄才大略,如魚得水,「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中蘇論戰時對蘇聯人說:「別著急,筆墨之戰是死不了人的,起碼四件事可以保證:天下雨,女人生娃,草木照長,魚照樣在河裡游」,晚年對自己人說:「美國罵我比希特勒還希特勒,蔣介石罵我是土匪,林彪罵我是秦始皇,B-52。人不被罵不好,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敵人罵得越凶,我就越高興,讓他們罵上半個世紀吧」。以致走到極至,片面強調了精神理想的作用,建國后發動了群眾運動、大會戰、趕美超英、大躍進、文革。

  最後毛的自信終於被他一連串的嚴重錯誤搞得不自信了,欽點的接班人一個接一個落馬,親密戰友折戟沉沙,天下大亂並未達到天下大治,毛說:「我這個人哪,好處佔70%,壞處佔30%,就很滿足了」。1975年見尼克松時說:「我並沒有改變世界,只改變了北京附近的幾個地區」。其實這種不自信,早在60-70年代就已經顯現出來,1966年準備發動文化革命時,曾給江青寫信說:「…我歷來不自信,我那幾本小書,有那麼大的神通。現在經他(指林彪)一吹,全黨全國都吹起來了,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誇。我是被他們逼上梁山的,看來不同意他們是不行…我自信又有些不自信,我少年時代曾說過: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可見神奇十足了,但又不很自信,總覺得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毛澤東,這個古今中外最受爭議的人物,其給中國乃至世界造成的影響至今不衰。對他的評價之複雜、之多元也是獨一無二的。

  他是一個學者、一個詩人、一個軍事家、戰略家,他又是一個農民;他專制、城府深、精通權謀,他又體恤下情、同情弱者;他高傲、敏感,他謙遜、平易近人;他粗獷灑脫、不修邊幅,他感情豐富、細膩嚴謹;他能與敵人合作,他從不對對手憐憫;他浪漫、他務實;他樂觀、他憂思憂悲;他幽默風趣、他內心孤獨;他有魄力、有魅力、有耐心,他渴望挑戰、不墨守陳規。他身上霸道的虎氣和機巧的猴氣並存。

  1921年,28歲的他寫信給同鄉彭琪道:「兄(指彭)有數缺點:1、言語欠爽快,態度欠明快謙恭過多而真面過少;2、感情及意氣用事而理智無權;3、時起猜疑又不願明釋;4、觀察批判,一以主觀而少客觀;5、略有不服善之處;6、略有虛榮心;7、略有驕氣;8、少自省、明責於人而暗於責己;9、少條理而多大言;10、自視過高,看事過易。除了1、3、5外,弟(指毛)一概都有…弟一生最大的缺點是意弱是也,我平日態度不對,向人總是(音銀,爭辯的意思),討人嫌惡,兄或謂為意強,實則正是弱的表現。」這大概是毛澤東第一次的對人自省。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9:30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