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國科學院和大學誰更牛?

[複製鏈接]

372

主題

1288

帖子

734

積分

貝殼網友六級

愛國華僑(十五級)

Rank: 3Rank: 3

積分
734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clilan 發表於 2005-8-24 16:5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作者:不懂就問

  欣聞「北大混著」先生新創一門機構比較學(XYS20050817),並以中國科學
院與北京大學作為案例進行了比較研究。其研究結論雖然還不夠深入,卻也著實
給人以啟發。俺也斗膽不避「低水平重複」之嫌,論一論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大學。

  「定位」是近年來一個時髦的詞。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只要明確了自身定
位,便有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且不管中國科學院和大學是如何對自身進
行定位的,根據它們的實際社會功能,俺對它們做如下定位:

  中國科學院:有教育功能的科研實體;
  大學:有科研功能的教育實體。

  建國初新中國要在蔣介石留下的滿目瘡痍的爛攤子上搞建設,自然離不開人
才,特別是掌握各種生產技術的人才。於是乎共產黨以改造舊有大學為基礎,在
摯友蘇聯大哥的幫助下,開辦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大學,目的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
所需要的各種人才。經過三五載的培養,一批一批大學生迅速奔赴社會主義建設
的主戰場,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成為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發展的主力軍。
所以,從對社會的貢獻來說,無論怎樣誇大大學的作用都是不過分的。

  但是對於當時偌大的中國來說,人才還是實在太少了。而且,蔣介石留下的
那些破鐵爛銅,什麼都買不起。只有集中力量才能幹成大事,「有所為有所不
為」。這一決定,是非常英明的。政府象一個獵頭,四處搜索各方面精英,成立
了中國科學院。剛出襁褓的中國科學院不負國家重託,攻克了的一個個堡壘,把
自己鍛煉成了科學研究的國家隊。中國科學院代表著中國的科學前沿,代表著中
國科學的最高水平。

  公允地說,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對於社會主義建設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但是,隨著原有國內環境和國際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由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構成
的中國教育-科研格局顯示出了越來越多的弊端。

  (一)大學教育「心有餘而力不足」。由於中國的科研大多由國家隊「中國
科學院」和地方隊科研院所承擔,大學的科學研究功能遠遠遜於美國、英國等發
達國家。遠離科學研究第一線的高校教師知識不斷老化,能向學生傳授的也只是
多年以前的知識。近年來,在市場經濟和教育產業化的喧囂中,很少有教師耐得
住寂寞,埋頭於研究和教書。教師知識更新速度滯後於科學研究發展,教材更新
速度滯後於教師知識更新速度。有許多教材還是上世紀50、60年代編寫的,造詣
被淘汰的知識還被當作最新科學發現傳授給學生。很少有學生能踏進國家級重點
實驗室,接觸科學研究一線人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一所所大學先後喊出辦
「研究型大學」的口號,紛紛出台措施鼓勵大學教師搞科研,只會教書不搞科研
的教師處境尷尬。地位處於劣勢的高校教師,想從原先由中國科學院和其它科研
院所分享的大蛋糕上切下一點來,非常困難。及時能夠切下一點來,也多屬低水
平重複的項目。除了北大、清華以外,很少有大學能改變這種狀況。

  (二)中國科學院「氣血難旺」。中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要做的事情就是研
究,研究,研究。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一個報告接一個報告。沒有項目的給別
人做項目,有項目的申請下一個項目。項目就是工資,項目就是獎金。有人戲稱,
在中國科學院可以不做學問,但是不能不做項目。所以,做學問和做項目是兩回
事,前者是探索研究,後者是重複研究。研究人員除了做項目以外,很少有時間
能系統地更新和提升自身的知識體系。很難想象,有人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為科學大師。中國科學院造血功能不足,難以培養出傑出的科學家。無奈之下,
只得從國外大量引進傑出人士,美其名曰「百人計劃」。

  (三)大學和中國科學院之間「低水平互動」。中國科學院的人才要靠大學
來提供,大學的教育要靠科學研究來提升。如今是大學向中國科學院輸送的是低
水平的學生,中國科學院的科研成果難以反饋到大學中。這樣的互動怎樣推動中
國教育、科研水平的整體提升?

  既然中國科學院+大學這個教育科研格局已經嚴重阻礙中國教育、科研的發
展,那麼應該採取什麼樣的對策呢?

  中國科學院是有教育功能的科研實體,大學是有科研功能的教育實體,二者
如果能夠通過某種路徑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成為教育+科研實體,難道不是我
們期望多年的「雙贏」嗎?

  為此,俺設計了以下路徑,以向國家表白俺這顆赤誠之心。

  第一種路徑:大學-科學院共建。保持中國科學院和大學現有機構不變,由
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組建大學-中國科學院共建委員會,使中國科學院下屬研究
所與相應的大學院、系共建,實現人員自由交流,科研項目共同承擔,學生共同
培養。研究所既可以利用大學的資源對研究人員進行培訓,又可以從學生中及早
發現優秀苗子。同時,大學把研究所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及時把科學研究的成
果反應到教材當中。

  第二種路徑:保留中國科學院總部,把中國科學院下屬各研究所併入到相應
大學中。這樣中國科學院可以從煩瑣的管理任務中脫身出來,充分利用中國科學
院院士這一寶貴資源,更好地把握各領域發展前沿,成為國家科學發展戰略研究
的政府智囊。

  第三種路徑:把科技部併入中國科學院,保留中國科學院部分研究所,其餘
研究所併入相應大學中。中國科學院保留的部分研究所主要是進行大規模科研任
務的攻關,承擔國家超大型、綜合型、複雜型科研課題。

  中國科學院和大學誰更牛?現在誰都不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3:27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