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生命永遠勝過金錢 歪曲理解市場化導致醫改失敗

[複製鏈接]

3340

主題

4210

帖子

5895

積分

有過貢獻的斑竹

倍可親智囊會員(十八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895
山東大漢 發表於 2005-8-9 11: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任何時候,醫療改革都是為了讓病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重視金錢不能勝過重視生命。要讓病人得到最大的實惠,讓醫院與醫生得到最大的肯定,讓社會利益得到最大的實現,這才是真正的醫改成功。




   



  2005年7月28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部長葛延風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現在的醫療衛生改革走入困局,根源在於它的基本方向有問題,不能走市場化的道路」。其最後總結:從1994年開始的11年醫改是失敗的!

  歪曲「完全」市場化

  進行了11年的醫療改革失敗了。我們一邊肯定政府承認某項改革失敗的勇氣與坦誠,一邊也不能不進行更深層次的追問:失敗的原因何在?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11年來,中國的醫療衛生體制變革的基本走向的確是商業化、市場化。政府甩了包袱,醫院成了企業,患者成了消費者,而且是充當冤大頭的消費者。

  本來,真正的市場化也未必一定會導致醫改失敗,但問題就在於我們片面地理解了西方所謂的經濟發展經驗與理念。於是,「市場萬能」深入人心,結果卻是,供求關係逆向反映價格變化,最終市場失靈,百姓怨聲十足。

  客觀而言,「完全」的市場化其實導致的往往是市場的異化與對市場的歪曲,中國醫改失敗下的醫療市場就是最好的註腳。「最好的政府是管制最少的政府」,這完全正確,但同樣正確的是:「最好的政府也是提供服務最多的政府。」

  實踐中,政府在維護公民權利,不對市場橫加干涉的同時,又怎能放棄自己所負有之提供公共產品與公共服務的責任?因此,醫改失敗的責任與其說要打在「市場化」的屁股上,還不如打在那些錯誤地迷信市場的決策者以及在市場上翻雲覆雨的醫療奸商身上。

  生命永遠勝過金錢

  毫無疑問,改革是對涉及老百姓事項的改革。但事實上,有些改革在實質上成了某些手中掌握資源的人進行再分配的過程。我們不懷疑改革者的善意與辛勤,也不懷疑規則與制度實際所發生的變化,但不要忘了,改革制度只是一種手段與橋樑,通過改革制度來約束一部分人,從而促進社會公共利益的公平。

  還有一個事實是,醫改是全國人的改革,成功了,受益的是城裡人,失敗了,叫苦的還是城裡人,卻少有人想起鄉下人。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2004年底曾提到,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浙江大學一項調查進一步表明,哪怕是農村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的浙北地區,還是有30%―40%得了絕症的農民,因為無錢醫治而死在家裡。

  任何時候,醫療改革都是為了讓病人看得起病,看得好病,讓醫生吃得飽飯,但重視金錢不能勝過重視生命。讓病人得到最大的實惠,讓醫院與醫生得到最大的肯定,讓社會利益得到最大的實現,這才是真正的醫改成功。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博士。)

  鏈接:數字醫療改革成敗

  衛生部公布的《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主要結果》顯示,中國醫療服務費用增速已超過人均收入的增長。不過,有將近五成(48.9%)的居民生了病不去醫院,而在去看病的患者中,本該住院卻因貧困而不能住院的也達近三成(29.6%)。

  根據衛生部「2005年中國衛生統計提要」的數據,中國的衛生總費用從1980年的143.2億元急速上漲到2003年的6623.3億元,但在這飛漲的衛生費用構成中,政府衛生支出從36.2%下降至17.2%,社會衛生支出從42.6%下降至27.3%,個人衛生支出卻從21.2%劇增至55.5%,甚至在2001年一度達到60.0%。

  其中在2000年,發達國家政府負擔了衛生總費用的73%,轉型國家政府負擔了70%,最不發達國家政府負擔了59.3%,其他發展中國家政府負擔了57.2%,而中國則只負擔了39.4%。世界衛生組織2000年對191個會員國的衛生系統績效評估,在衛生負擔公平性方面,中國被排列在第188位,位列倒數第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7: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