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巴郎。《拾舊沙河夢》016。傳媒諸般

[複製鏈接]

1082

主題

1083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277
巴郎 發表於 2022-9-5 23: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巴郎。《拾舊沙河夢》016。傳媒諸般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十六。傳媒諸般

文革之前,信息傳抪途徑局限,傳抪速度相對滯緩。通常,縣委鎮委的書面文件等,有通訊員騎上自行車送達下屬各機構相關人等;若是通知告示傳單等,則張貼或用粉筆書寫於單位或街道的告示欄宣傳欄內,讓人們觀看;也有置於公共報欄或文化館圖書館內,讓人知曉的。事關重要的,則除了上述方法,還會由廣抪站,分早中晚數次向縣城居民廣抪,以求深入人耳。
私人傳遞信息,最主要的途徑是寫信。對父母的問侯,親人的思念,情侶的眷戀,朋友的應酬,商業貿易上的往來,文學青年的投稿和探討,等等,不一而足難以概全。講究的,信箋信封墨跡的色彩質地要高檔典雅,布局要新穎,字體要恭正,郵票要切合內容等。不講究的,隨手抽出一張紙,拿出枝筆,將要說的話,簡單幾句寫在紙上,卷折一下,塞入自製的或便宜買來的白信封中,貼張8分郵票,丟進街上郵筒,就算了事。
古人說「鴻雁傳書」,小鳥能越過關山萬重,將書信送到收件人手中,轉達要表述的信息。現代的鴻雁就是郵局的郵遞員了,他們穿著制服,騎著自行車,挎著郵袋,將郵件送達千家萬戸,風雨無阻。中國郵政主色綠,就象交通路口的綠燈一樣,寓意一路通暢。那時航空業不發達,只能靠水陸兩路實行信件包裹郵遞業務,通常要3 - 5天,甚或1 - 2周,方能收到。如有急事,書信來不及,則可辦理電報發送。將中文都用數字代替,4個數字一組,就固定地代表一個中文字,將中文字轉換成代碼數字后,用莫爾斯(Morris)發報方法在某特定頻率發出,接收方再將代碼轉換迴文字。這種方法簡便快捷可靠,但較昂貴,按字數算錢,好象每字3分錢,一封電報,往往要幾毛錢或幾元錢,所以,除非不得不用外,是偶爾為之了。電報的惜字如金,寫時要深思,力求字能達意,以免引起接收方的胡亂猜測,造成不必要的誤解,耽擱事兒。
文革初,電訊業務發展,電話已出現在人們生活中,郵局也改名叫郵電局了。各個單位的領導或辦公室內,都已安上了有線電話,經郵電局接線員轉接,可與當地其它部門機構聯繫,交流商討,誤解自然也就少了。但是,若要進行縣鎮外省市外以及全國性通話,還是需親自到郵電局辦理長途電話,預約時間,與對方通話。長途電話計時收費,每分鐘2毛錢,也很昂貴,很少有人會用它來煲電話粥的。

在縣鎮範圍內,要向廣大人民群眾及時同步傳抪信息,並且準確無誤,首推廣抪了,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地方廣抪站利用電台,接收中央和省市電台發送的信號,然後通過有線廣抪,傳抪給當地民眾。城鎮內路邊道旁,都豎立著近10米高的一排排木柱電桿,後來也有澆注的水泥桿,上面牽著照明電線,同時也牽著電話線和廣抪線。這些線路,也從城鎮伸展出去,通過電桿的不斷接力,延伸至山區漁庄,區鄉村隊,信息覆蓋範圍廣泛。電業局,郵電局和廣抪站負責維修線路,各司其責。在每個大的單位工廠企事業,安有內部廣抪,傳達單位內部的通知等。在每個街道和交通路口鬧市區,則由廣抪站安裝高音喇叭,定時廣抪。萬縣廣抪站多年來,早晨以歌曲《東方紅》開始,中午和晚上則是《騎兵進行曲》,結束廣抪時是《大海航行靠舵手》。那時候,鬧鐘手錶都很少見,廣抪,就成了我們作息的免費報時器。
由於工業基礎落後,中國電子工業起步很遲。50 - 60年代,家裡若有一台「林格風」唱機,偶爾聽聽唱片,會使主人家很感驕傲。家用無線電收音機很少見,而且價格昂貴,普通人家不敢問津,只有富貴人家才有。機型是那種電子管式,分單管或多管,體積龐大,一開電源,粗大的玻璃電子管就閃爍著亮了起來,象燈泡一樣,流光溢彩,很是醒眼。電台也少,調拭多時,才能找到想聽的電台,而且嘈音很大,時不時要微調。直到60年代末,晶體管面世,通過集成電路板,使收音機體積變小,選台增多,能夠大批量生產,成本銷價極大降低,才開始普及,步入尋常百姓家。文革中男婚女嫁時嚮往的「三轉一響」,收音機就是那必買的「一響」了。69年九大召開,文革步入正軌,我父親出獄恢復工作后,用補發的工資,買了一部春雷牌收音機,有中波短波,120塊錢,相當於2 - 3個月的工資了。隔年我小妹出生,名字中有個「春」字,也沒問過父母,不知與春雷收音機是否相關?

至於視覺娛樂,常見的是街頭巷尾,那些走南闖北的流浪藝人,耍猴練攤,刀槍對打,售賣些治跌打損傷的丸散膏丹。正規的則有曲藝團劇團的舞台演出,或更大眾化的電影。而電視機在80年代初才出現,上海最先建廠生產,先是黑白9英寸屏幕,發展很快,到83 - 84年時,名牌14英寸屏幕的「金星」電視機已上了商場貨架,免票證自由購買了。
1984年夏天回家探親,住在三段媽媽工作的交通稽查征費所里,正逢上美國主辦珞杉磯奧運會,這是我們新中國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全國歡騰。中央電視台直抪奧運會,由於時差,多在晚上。所以,吃過晚飯,我,大學畢業后在地區農業局工作的小弟,在天津讀書放假回家的大妹,以及在讀中學的小妹,與父母一道,坐下看電視。家裡已有一台9英寸黑白電視,但信號接收不良,閃雪花,卡台,時斷時續,模模糊糊。
而那時我們兄妹年輕,想看比賽的心情急迫,於是我們跑到所里接待室去看,那裡有一台14英寸彩色電視機。但在接待室內,收視信號也不好。無奈之下,所里職工帶頭,我們把電視機搬到樓頂天台上,支上天線,調整角度,畫面終於出來了。天台上聚集了職工和家屬二三十人,歡聲笑語,看完了開幕式。雖然中間有時信號變弱,需要調節天線,甚至得人用手擎著,充當人形天線,但還是看得大家心滿意足。
這事對媽媽的心理觸動極大:一是大彩電就是比小黑白電視好,圖像清楚穩定,更加真實;二是兒女們回家,父母希望一家人都坐在一起,以享天倫。所以,媽媽下了決心,拿出壓箱子底的積蓄,加上爸爸的煙錢酒錢等「私房錢」貢獻,第二天就去訂購了一台14英寸金星牌彩電,可惜缺貨,要等待2個星期才能拿到。所以,我們只好還是每晚跑到天台上,大家一同觀看,歡呼許海峰汽步槍射擊,為中國奪得第一塊金牌;歡呼體操王子李寧喜得10分滿分,獲得3塊金牌;歡呼中國女排姑娘們,勇奪冠軍金牌,為國爭光。直到奧運會結束落幕之後,媽媽買的彩電才送到家裡。
巴郎  記於202001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6:21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