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巴郎。《拾舊沙河夢》007。機關閱盡

[複製鏈接]

1082

主題

1083

帖子

1萬

積分

七級貝殼核心

Rank: 5Rank: 5

積分
1328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巴郎 發表於 2022-8-15 17: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巴郎。《拾舊沙河夢》007。機關閱盡
巴郎長篇自傳《巴郎舊事》第一部:《拾舊沙河夢》

*****  夢牽少年時,拾荒百萬字  *****
掬捧沙河那一泓流水,仔細清洗這兩眼昏麻。
常憶起曾經少年英姿,轉瞬間已過六十花甲。
世事如枰棋難料變化,人生似爐鐵反覆錘打。
夕照驛道孑然歸去客,回首來路依稀是舊家。
巴郎  記於20191205  -  20201218


七。古鎮尋蹤(7) 一一 機關閱盡

過了沙河大橋,橋頭一側是手管局物質局大樓,隔著馬路與之相對的,是些商鋪餐飲旅館自行車行及鎮屬沙河招待所。沿沙田路東行,路右是老街一段,路左則是四段西溪路。散佈於四段的,主要是縣政府的局委部門。西溪路口的右邊是糧食局和家屬院,左邊是糧庫和糧店,正對著馬路對面的文化館。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口眾多,土地貧瘠,產出不足,又常遇水旱洪澇蟲蝕病患等天災,所以對糧食一向看得緊要。糧庫房間高大,放置著大倉屯裝糧食,天氣好時,工人們會將糧食運出到曬場翻曬。糧店保證沙河子的居民,機關職工及家屬的糧食供應,所以,很是繁忙。解放以來,一直發放票證限供限購,各種糧食或糧食加工品,糧油蔬果,米面豆薯,粗糧細糧,節日加供等,均有票證,五花八門,種類繁多。因此,除了考驗家庭主婦們的記憶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外,也增加了糧食供應的壓力和糧店職工的工作量。

沿糧店北行,是沙河子的又一大廠一一6801廠(讀作六八洞妖),據說是六機部下屬廠,60年代末修建。當時中蘇關係非常緊張,意識形態領域的爭執,越演越烈,最終導致中蘇兩方的邊防軍,在黑龍江中珍寶島上,擦槍走火,大打出手。為了打破帝修反的封鎖,防備突然的軍事威脅,偉大領袖發出「備戰備荒為人民」的指示,中央各部委辦,積極響應,都將其在沿海地帶或大城市裡的廠礦企業研究機構,紛紛內遷到西南山區,名曰「大三線建設」。萬縣境內也遷有若干軍工企業,如清平廠永平廠長平廠等,分佈隱藏於下面區鄉的山溝里。6801廠在沙河河邊灘塗上砌築了10餘米高數百米長地高深堅固的護坎,然後與西溪路平齊,打好地基,修建排排廠房,遙望河對岸三段的商業局食品公司屠宰場。路邊則是高高的圍牆,遮住裡面,大門寬大,出入車輛頻繁。路的對面,是生活區家屬區,挨接著糧食局家屬院。廠里小孩,或許是去萬縣市學校,或是去廠里自辦學校,很少有在沙小沙中借讀的。所以,這個廠,在我們好奇中,披著看不清的面紗。上高中時,每天上下學,都走西溪路,從這排圍牆外走過,從來也沒有搞清楚過,這個廠是幹什麼的?

西溪路較寬,路面平整,兩輛大卡可併行。過了6801廠后,兩側空曠,大樹成蔭,柳槐桉桐,春天葉綠花開,夏天知了咶噪,便利漫步蹓躂。前行200 - 300米,盡頭處是農林局,靠著山坡,一個很大的院落,其實院內包容著農業系統的農業局林業局畜牧局水利局電業局等等,同學陳文軍家在此處。
農林局圍牆外沿河岸是一條較窄的石板側路,繞過去通向西溪鋪。西溪鋪是老四段居民區,同學何興華黃雙霞家住在此。多為舊式木板壁房和低矮的磚石房舍,遙對隔河的公路養護段和絲廠,再往前走就是五梁橋和高梁區,出了沙河子的地界。西溪鋪有些小廠,沙河煤店先在三段木器廠和建校之間,隨後搬遷到這裡,生產煤球,後來有蜂窩煤,比萬縣市煤店距離近了許多,方便居民購買,解決了燒的問題。另一個廠是豬棕廠,主要是收集豬毛,以及理髮店剪下的頭髮和女人大姑娘的髮辮,製作各種各樣的木刷,供工業上應用和民用。耐磨經用,質地不錯,銷路廣,在萬縣地區受人歡迎,小有名氣。
斜對著6801廠大門,一條青石板鋪就的梯路,緩緩地穿過兩邊的坡地和農田上行,走約500米,升高50 - 80米左右,就到了上坪壩子,沙河中學所在。這裡地勢平緩,周圍都是農田,屬公社的上坪大隊。沙中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修建的,蘇式設計,寬約50米,長約150米,5層樓磚石建築,是沙河子最高的大樓了。站在高坡上,可俯瞰沙河子的大部分地方,一覽無餘。

沿著沙田路東行左側,過了西溪路口,緊鄰糧食局,是萬縣廣抪站。廣抪線與照明電線電話線一道,隨著電線桿的架設,布設到機關單位工廠商鋪,並在街頭巷尾安裝大喇叭,定期廣抪,風雨無阻。廣抪線還翻山越水,牽到區鄉甚至村隊,方便農民同步了解信息。有了廣抪,方便報道本地新聞,縣委鎮委通知,戲曲相聲評彈體育娛樂節目,沒有鐘錶的人家,通常還以此為作息時間。
廣抪站旁,是沙河電影院,前面有院壩,過了馬路就是燈光球場。電影院裝修現代,可容納約1000人,橫排木椅,中間兩條縱行過道,前方是一個舞台,上方垂下屏幕,旁邊是音響。樓上有兩台放映機,交換倒片,使電影無間斷。有時放映新片,拷貝少,要跑片,配備有專人去萬縣市電影院立等,一盤拷貝放完,馬上裝箱開摩托車送回沙河子,有時能啣接,有時會斷片,等上半小時。一部電影,常常有3-4盤拷貝,要跑片數次。這時的觀眾,心照不宣,特別地理解和體諒,不發一聲怨言,耐心靜候,直到看完。
電影院還擁有其它功能。地方劇團曲藝社,或外地文藝團體,也經常在此進行文藝演出。將電影屏幕捲吊起來,拉開厚重紫紅平絨幕布,露出舞台和布景,前後四周打著不同燈光,照明聚光,樂器池置於台前下方。另外,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為禮堂和會議中心。縣委縣政府內的禮堂不大,所以,常常在電影院里接待應對省市上級部門或外地兄弟單位領導和團隊來訪,召開各種大型會議,傳達通報上級指示精神,總結表彰個人集體先進典型,每年的縣區鄉三級幹部大會等,一物多用,真可謂物盡其美矣。

緊鄰電影院,是縣委招待所,一幢漂亮的5 - 6層樓房,前面有院牆花壇,美崙美奐,專門接待縣委縣政府安排來住宿的上司下級,以及參加縣裡各項會議的幹部代表,不對外營業。外地來縣各機關辦事的人員,通常是被指引到沙河橋頭的沙河飯店,或由鎮上開辦的沙河招待所,或自找其它廉價旅館住宿。縣招旁邊是醫療器械公司,售賣醫用器材,儀器設備等。
醫療器械公司左側是一條小巷道,走進去,約100米,在縣招和醫械公司背後,是沙河機關幼兒園,顧名思義,是專收縣屬機關職工的幼童的幼兒園。一圈院牆圍著,裡面寬敞,有玩耍遊戲區,教室宿舍食堂等。同學張仲平家住於此,園長是他媽媽趙姨。我上小學前,曾在這裡上了2年,老師都是幼師畢業,教幼兒有一套,能背詩識數。唯一痛苦地是,這裡是住讀,星期天下午送來,要呆在裡面到星期六下午,象坐牢一樣,隔著鐵柵門,4 - 5歲的孩童,眼淚巴娑地望著巷道口,盼著父母的熟悉身影出現。

隔著小巷道口,與醫械公司側相對的,是萬縣人民法院。法院開始抬高,院牆和大門都在高台上,門口是10餘級石階。矗立高處,傲視四圍,站在沙河大橋和沙田路上,都能看見大門上方懸掛著的國徽,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顯得莊嚴肅穆。大門外石階兩旁,有兩排布告欄,張貼政策法令通知告示等。最常見的是布告,公布法庭審判結果,罪犯量刑,服役刑期。文革中期,有段時間,中央下大力氣整頓治安秩序,嚴刑峻法,「從重從嚴從快」地處理反革命犯和刑事罪犯,即抓即審即判即殺,許多被判死刑或死緩。運動風頭上,常有數十上百的罪犯同時被槍斃,殺雞儆猴,布告欄內一排排姓名上,滿是判處死刑立即處決的紅叉叉,觸目驚心。
法院面對的是縣委大院的后圍牆,沙田路主道繞著后圍牆東拐,經交通車隊及地區農機廠向落凼而去。沙田路另有支路,實際上是延續,並不轉彎,而是從法院前面,開始爬坡,坡道較陡,有20度左右傾鈄。法院左上方後上方是司法局和檢察院,我父親文革后78年,從公安局調入檢察院,主抓陳舊積案冤假錯案的甄別平反工作,我家也搬到檢察院宿舍,父親在此退休。後來同學姬小剛的妹妹來任檢察長,同學李勇也曾在此工作過。
與法院檢察院隔路相對的是財政局和稅務局,他們位於東拐了的沙田路左側,側面與交通車隊相對。兩局也處於高坡上,要上30 - 40級石梯才到大門口。同學陳克郎王愛平鄧青華家在這裡。

坡道陡直爬高,向上約200米后,坡路的盡頭,是一個約2個足球場大的開闊平壩。萬縣人民委員會(立法機構,相當於西方的地方議會),簡稱「人委」,佔據著平壩後面的莊園,橫向與沙中遙相呼應,並排等高,從最高處雄視整個沙河子。莊園的後面是公社上坪大隊村莊,同學何成祿馮天祥向澤民焦芝秀李國梅唐天碧等就住在這些社隊里。莊園左側是家屬院,另有大門出入,同學張聯平李立平王金生張建華李維民信廣憲信小平兄妹等家住在此。
人委院牆白灰青瓦,紅漆大門,亮黃銅釘,兩個大石獅子守在莊園正門前。繞過門后照壁,是一大片磚石矮樓,木雕門窗迴廊,位於假山池塘蔥翠林蔭之中。
追本溯源,這座庭院最早乃清朝光緒年間的萬縣富紳楊祖培所有。楊氏富商從小商販起家,靠收租和放高利貸而成巨富,廣置良田,修房蓋樓。沙河子的私家豪宅,因院內庭院深深,花木成畦,因而當地人便以「楊家花園」稱之。后楊氏家道開始衰微,其庭院便被國民政府收購,用作軍閥楊森的駐蹕處所之一,還是稱為「楊家花園」。
據說,1937年抗戰爆發,楊森將軍曾在此處,辟出一部分庭院,設立「萬縣救濟院」,以收容孤苦流浪兒童和殘疾遊民。后因萬縣名流的引薦,南京金陵大學附中(金陵中學),入川后也遷入了萬縣楊家花園內繼續辦學,達八年之久,培育英才,業績輝煌。抗戰結束,金陵中學回遷南京。楊家花園又成為「川東中學」校址,為萬縣培養了不少士紳名流。
除部分庭院捐贈出來以作公益事業外,在解放前,這裡一直是舊國民政府四川省主席軍閥楊森的府邸。楊森將軍有著傳奇經歷,20年代,他從軍閥混戰中崛起,在川東川南軍威日盛,與佔據川北川西的劉氏將領,分庭抗禮,分川而治,互不干涉,各霸一方。抗戰開始,他首先響應國府和蔣委員長號召,是第一位川軍將領,率軍出川抗日,鐵血沙場。他一生妻妾成群,光是有名有份的就有「十二金釵」,兒女孫輩繞膝,難以計數。他以軍法治家,講究公正謹嚴,和睦相處,尊卑主從分明,避免了閨閣內爭,安享齊人之福,天倫之樂。后將軍隨軍撤至台灣,再未回鄉,以百歲高齡溘然長逝。他在萬縣的行營,解放后收歸國有,成為人大政協辦公地點。人民群眾選舉的人民代表,各民主黨派人士,齊聚這裡,暢所欲言,傾吐民眾心聲,發表真知灼見,踴躍參政議政,倒也物盡其用,適得其所了。
巴郎  記於20191214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1:53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