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真正懂美的人,是如何過好日常生活的?

[複製鏈接]

31

主題

39

帖子

512

積分

貝殼網友四級

Rank: 3Rank: 3

積分
512
MayDaySun 發表於 2019-5-8 10: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最近讀到一句話:「美,不是儀式感,而是日常。」

深以為然。

如今,人們更在意美好的儀式感,可是有時候,卻像是為了儀式感的美:

做好一頓飯,拍好照片加個濾鏡發朋友圈,才是美美地吃飯。可是,拍完時,菜也涼了,也沒有好好吃飯。

插一朵花,需要去上插花課,或學習某個流派的花道。但在生活中,卻不曾留意身邊中的小花小草,也不會自己買花擺在家中。

去看美景,需要在那些景點打卡,發個定位,顧著多拍幾張美照。卻沒有用眼睛好好地「拍攝」面前的風景。

嚮往美好之心,本是無可厚非。但倘若只為了這種儀式感的美,而非真實的美,就像漂亮的塑料花,好看卻沒有靈魂。

真正的美,不在於我們精心營造的儀式感,而是日常。

美學家蔣勛曾在大學里講課。

那時,恰逢春天,校園裡開了滿滿當當的花。一打開窗,學生們的眼睛全被吸引過去了,都無心聽課。

蔣勛開始有點生氣,但想了想,自己是做美學,「要講美,我所有的語言加起來其實也比不上一朵花。」

所以,他和學生們說:「既然都沒辦法專心聽課,我們就去外面吧!」

於是,大家高高興興地一起坐在花樹下,賞花、上課、談美。

蔣勛說,美並不是去評價美醜的學問,而是像它的拉丁文原意一樣,是「感覺學」。

花開了,心野了,那就去浪吧,一圈人坐在花樹下,不用刻意去追求什麼儀式感,也不用要求自己要怎麼活得美,而是自然而然地享受美。

當我們盡興感受著四季芬芳,四時之景,美便能成為我們的日常。

旅行博主段硯曾講過一個細節。

她去日本旅行時,很喜歡觀察公共洗手間的插花。

在高速休息站的衛生間洗手台,她曾看過一個很常見的瓶子,從橫截面剪開平放著,閑插著一支百合花。還曾見過小玻璃瓶里插著紅的天堂鳥,綠的黃金球,白的蕾絲花,紫的鳶尾花,高高低低,錯落有致。

這些花,不過是清潔工為了洗手間而擺放的,卻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讓旅途中的人收穫某一刻的美好。

我們常常覺得美是一門學問,似乎要去學很多知識才能看見美、創造美。或者需要準備很多,才能夠擁有美,不然就只是瑣碎的日常。

可或許,美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複雜,平凡如我們,在生活里多一點愛美的心,多做一點愛美的事,漸漸地,美就在我們的日常里。

畫家林曦曾在一次演講里說過一段話。她說她的兒子被抱著在小區里,看到漂亮阿姨時,就會笑得特別甜。

她說,對待美也是如此,就是我們看到一盤水果,挑了那個看上去最熟最甜的,一咬,就說真的好好吃。

林曦說,「我們往往不太相信自己。我們比較願意相信別人的言論,或者另一個人的保證。」就像面對美,我們總是需要一個儀式感,需要加一個濾鏡,需要別人的點贊,才敢覺得這樣才是美的。

可是,生活里處處皆有美,只是我們能否看見,能否心有所美。

山川湖泊、四季花草,它們靜佇在那,呈現屬於美的樣子。我們無需等待、或準備、或是等誰來告訴我們,而是自己去看見,去走近,去體會。

相信自己的眼睛,看見一點一滴、一樹一花的美,美即是日常。

寫到這裡,窗外的雨剛好停了。

春末夏初的南方,綠葉上掛著水珠,在陽光下閃著彩色的光。貓蹲在窗邊,骨碌碌的小眼睛眨巴著,彷彿它也看見了小彩虹。

我沒有拍照,也沒有發朋友圈,就靜靜地和貓一起,看著雨後的彩虹里,活在美的日常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9:02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