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回復: 0
列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只有5%的人,看到這出人頭地的機會

[複製鏈接]

166

主題

166

帖子

1043

積分

一星貝殼精英

Rank: 4

積分
1043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shijiaqi123 發表於 2019-5-7 09:4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flag頂天立地,放棄只需吹灰之力

  前兩天,參加朋友聚會,聊起很多人都津津樂道的人生規劃。

  然而,我驚訝地發現,很多特別好的計劃,明明看起來操作性強,成功率高,偏偏都被扼殺在泯泯眾人的嘴裡。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每次你想做一件事,95%的人都會勸你 「不要做」、「不好做」、「算了吧」。

  你想要辭職考研,有人會說,那麼大年紀了,別瞎折騰,東西都記不住了,就算考上了還不是出來找工作,現在的工作不是挺好嗎?

  你有個好的idea,想創業,有人會說,現在經濟形勢不好,創業就是作死,萬一失敗了,老婆孩子的生活怎麼辦?安心工作就好。

  可偏偏你還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世上聰明人那麼多,說不定自己想好的路早就有人踩過坑在前面哭著呢。怎麼可能天上掉個餡餅砸中自己?

  於是,你絞盡腦汁想出人頭地,放棄卻只用了一分鐘。

  於是,我大概就懂了,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成功的永遠是少數人。這個世界,愛聽別人意見的人太多,懂得獨立思考的人又太少。

  仔細想想,這些看起來很有道理的觀點,其實不過是loser們的狂歡。

  的確,沒有一種成功來得容易,可這些喜歡人為設置障礙的人,其實根本沒有成功過。說這些話,無非只有一個原因,想讓你和他們一起,壯大那95%的失敗群體。

  

  

  

  奶頭計劃,逐步拉大你和精英的距離

  這些年,聽過很多二八原則,人們喜歡說,賺錢的永遠是少數人。你投資,他說你是被割韭菜。你做實體,他們說風口已經不再。

  的確,想要在任何一個行業里做出點成績來確實不容易,但成功路上最大的敵人,其實是想太多。

  巴菲特有一句關於投資股市的名言,我特別喜歡:「當其他人貪婪的時候,你要有所畏懼。當其他人畏懼的時候,你要貪婪。」

  2008年全球股市在金融海嘯影響下連連暴跌。就在其他投資者紛紛逃離股市時,巴菲特逆市進場,投入280多億美元抄底股市。

  到了2009年,美聯儲開始量化寬鬆,美股也開始反彈。在短短的半年之內,巴菲特投資的高盛和通用電氣就翻了一倍,在半年賺了100億美元。

  就像他自己信奉的那句話「股災是上帝給價值投資者最好的禮物」,他再一次成功接收了上帝的禮物。

  未來世界里,20%的人會享有80%的資源,而80%的人會被「邊緣化」。到那時, 貧富差距將會被進一步的拉大。而精英人群掌控世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奶頭戰略。

  啥是奶頭策略?

  就是相當於給嬰兒奶嘴,給她滿足感一樣,給我們一些即時反饋的娛樂效果,讓我們得到身心的滿足。

  很多人覺得,給loser們嘴裡塞個「奶頭」就是給他們找樂子。

  放眼身邊,多少人每天活在死循環里,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可又不敢改變生活。

  理想從未付諸實踐,習慣性當個死肥宅。每次想要做出改變,但都因為害怕失敗而退縮,年紀越大,越喜歡認命。

  奶頭計劃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切斷普通人通往精英的道路。

  

  

  

  不敢反抗的窮人,只能又窮又忙

  《我在底層的生活》的作者艾倫·瑞克曾經經歷了三個月的「窮忙族」卧底之旅。

  結果發現,即使是身兼兩份工作的人,薪水仍不足以支付房租,更別說多餘的日常開銷了。

  一方面,房租對市場極度敏感,富人購房抬高房價后,窮人如果不願意長距離通勤,就只有支付昂貴的房租。

  但與此同時,最底層的工資卻一直不見起色。僱主寧願提供免費餐點、交通車和購物折扣,也不願加薪。

  於是,底層生活的日益艱辛,不難理解。

  可更讓他覺得驚訝的是,為什麼不見員工的反抗?

  艾倫·瑞克的經歷告訴我們,人越窮,行動力越有限。

  除了必須有車這些實際限制,換工作遠比想象中麻煩。用她的話說,「你往往不願意拿已經認識的惡魔跟不認識的惡魔換。」

  貧富差距的加大,其實是馬太效應的體現。

  富者通常會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發展機會,而窮者則會由於經濟原因,只能勉強解決生存問題,更別提什麼發展機遇了。

  於是,富者越富,窮者越窮。

  李嘉誠曾經說過:

  當一個新事物出現,只有5%的人知道時趕緊做,這就是機會,做早就是先機;

  當有50%的人知道時,你做個消費者就行了,當超過50%時,你看都不用去看了。

  這也是為什麼馬太效應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一支隊伍里,最先邁出一步的一定是最有可能成功的。

  但問題恰恰是,只有5%的人願意打破常規,做一個先行者。

  

  

  

  

  別人最不看好的,說不定才是最優機會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那5%的成功者呢?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曾經說過:「機會永遠在危險之中,當所有人都倒下了,你還能半跪著,機會就是你的。」

  就像他的小米手機,以前的國內手機市場,幾乎被海外品牌所壟斷。

  而國產手機質量差,返修率高,當時幾乎所有人都不看好國產手機的未來,國產手機也成為了山寨手機的代名詞,也沒有企業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去研發打造品牌。

  就在外界的一片質疑聲中,小米橫空出世。

  它用過硬的質量和超高的性價比迅速佔領了國內手機市場,前十個月就完成了全年7000萬的出貨量目標。一掃往日國產手機的頹勢,在原本由海外手機品牌統治的國內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讓許多人都刮目相看。

  由此可見,很多事情起初都是不被看好,大多數成功都是在將信將疑中慢慢實現的。

  成功並不容易,但並不意味著不可能。而對於大多數loser來說,最困難的恰恰是擺脫失敗者的洗腦。

  

  

  

  

  信息爆炸的時代,遠離「人禍」很重要

  最近看了《今日簡史》,讓人警醒,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正在顛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分配方式。

  伴隨著科技進步而來的是對人類深層次情緒越來越容易的操控。

  數據巨頭靠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和娛樂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但是其真正的目的在於獲取我們的大量數據。

  等到谷歌、Facebook這些數據巨頭掌握了你的大腦數據,「黑進」你的生物操作系統,就可以輕鬆按下按鈕,操控你的行為。

  Facebook的「泄露門」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特朗普競選團隊與劍橋分析公司合作,在拿到泄露的Facebook用戶數據后,通過分析知道美國四分之一的選民在想什麼,進而通過一些手段潛移默化影響他們,從而做出有利於自己的決定。

  這件事細思極恐。

  只要他們取得足夠多的數據和運算能力,操縱變得易如反掌。科技帶來了便利,卻讓我們難以分辨自己內心的聲音。

  於是,在這個信息爆炸卻多半無用的世界,清晰的見解就是一種力量。

  關於人類命運,作者赫拉利沒有給出答案,卻給我們指出一條明路。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科技就能幫助你達成目標。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科技就很容易為你塑造目標、控制你的生活。

  這些年,經常和朋友聊起轉型、改變、出路,你會發現,其實每個人都曾經有過成功的機會,只不過當時太過相信所謂「真誠的勸誡」。

  甚至有人說,身邊發家致富的機會,其實都是自己當初的主意。可在我看來,這種遺憾,其實就是人禍。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機會,缺少的是能抓住機會的人。

  就像我經常說的,就算看見了風口,也不是每隻豬都有走過去的勇氣。

  當然,這麼說不是勸你採取無腦行動,而是說,先要成功,你必須有屏蔽外界的能力。

  無論別人的意見聽上去多有道理,於你而言,是對是錯都得自己走過一遍,才有價值。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00:25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